题名

台灣離婚調解場域的觀察與反省:訓練與性別

并列篇名

Court-Based Divorce Mediation Model in Taiwan: Is It Gender Fair?

作者

郭麗安(Li-An Kuo);王唯馨(Wei-Shin Wang)

关键词

離婚 ; 調解 ; 性別 ; 權力 ; divorce mediation ; confidentially ; power ; gender

期刊名称

應用心理研究

卷期/出版年月

46期(2010 / 06 / 01)

页次

233 - 250

内容语文

繁體中文

中文摘要

近年來,離婚已成為國人解決婚姻嚴重衝突或關係困難的普遍方法。根據相關統計資料與文獻顯示,台灣離婚率呈現逐年成長的趨勢,與世界幾個主要國家相較,也僅低於美國、澳洲及南韓:除離婚件數的比例逐年增加外,婚姻訴訟件數則在1996年至2005年間大幅成長兩倍之多。面對上述家庭結構的變遷與瓦解,相關專業社群開始呼籲國人須正視並解決離婚及其衍生的社會問題,內政部統計處甚至提出離婚夫妻需先經過婚姻諮商以為因應。本文的目的在於介紹並說明國內外之家事調解工作模式以及理論基礎,並反省台灣目前調解委員的專業及性別意識訓練之議題。

英文摘要

The number of relationships ending up in divorce has almost tripled in the past 40 years, and evidence suggests that one-fourth of the marriages in today's Taiwanese society terminate in divorce. Mediation is a process designed to assist separating couples in conflict to reach an agreement privately, confidentially, and informally. However, in the past two decades, the mediators in Taiwan courtroom have received little training in divorce psychology. The purpose of this article is to raise concerns about the reality in Taiwan court system nowadays. In addition, the authors provide some suggestions regarding mediator training, with special attention given to power and gender issues.

主题分类 社會科學 > 心理學
参考文献
  1. 林淑英(2006)。一位婚暴女子的情事:走過受助歷程的高山與深谷。應用心理研究,32,41-47。
    連結:
  2. 高永光(2000)。台北縣地方派系與鄉鎮市調解委員會互動關係之實證研究。選舉研究,2(7),30。
    連結:
  3. 郭麗安(2002)。婚姻諮商中的性別議題。諮商與輔導月刊,202,10-13。
    連結:
  4. 黃翠紋(2003)。婚姻暴力受虐婦女接受鄉鎮市區調解委員會調解滿意度影響因素之分析。犯罪學期刊,6(1),67-101。
    連結:
  5. 司法院(1999):《地方法院設置調解委員會辦法》。台北市: 司法院。線上檢索於2004年4月12日,取自:http://nwjirs.judicial.gov.tw/Indix.htm。
  6. 內政部統計處(2007)。《內政部統計處統計年報:婚姻狀況》。台北市: 內政部統計處。線上檢索於007年11月1日,取自:http://www.moi.gov.tw/stat/。
  7. 司法院(2001):《司法統計年報:90年業務概況》。台北市: 司法院。線上檢索於2003年12月3日,取自:http://www.judicial.gov.tw/year90。
  8. 司法院(2004a):《司法統計年報:92年業務概況》。台北市: 司法院。線上檢索於2005年1月2日,取自:http://www.judicial.gov.tw/hq/juds/year92。
  9. 內政部統計處(2003b):《內政部統計處統計通報—92年地方調解業務概況》。台北市: 內政部統計處。線上檢索於2005年1月2日,取自:http://WWW.moi.gov.tw/stat/index.asp。
  10. 台中地方法院(2007):《研習資訊:法院調解委員倫理規範》。台中市: 台中地方法院。線上檢索於2007年11月1日,取自:http://tcd.judicial.gov.tw/。
  11. 司法院(2004b)《司法統計:性別統計》。台北市:司法院。線上檢索於2005年1月2日,取自:http://www.judicial.gov.tw/hq/juds/SF-18.htm。
  12. 全國法規資料庫(2007):《鄉鎮市調解條例》。線上檢索於2007年11月6日,取自:http://law.moj.gov.tw/Scripts/Query4A.asp?FullDoc。http://law.moj.gov.tw/Scripts/Query4A.asp?FullDoc=all&Fcode=I0020003
  13. 司法院(2007):《司法統計年報:95年業務概況》。台北市:司法院。線上檢索於2007年11月1日,取自:http://www.judicial.gov.tw/juds/index1.htm。
  14. 內政部統計處(2003a):對《內政部統計處統計通報―91年結婚及離婚狀況》。台北市: 內政部統計處。線上檢索日期:2003年12月3日,取自:http://www.moi.gov.tw/W3/stat/home.asp/,91年結婚及離婚狀況。
  15. 司法院(2008):《法學資料檢索系統:本院主管法規》。台北市: 司法院。線上檢索於2008年7月15日,取自:http://jirs.judicial.gov.tw/Index.htm。
  16. Beck, C. J. A.,Sales, B. D.(2001).Family mediation: Facts, myths, and future prospects.Washington, D. C.:American Psychological Association.
  17. Bogoch, B.,Kaddari, R. H.(2006).Divorce Israeli style: Professional perceptions of gender and power in mediated and lawyer-negotiated divorces.Law & Policy,28(2),137-163.
  18. Brannen, J.,Collard, J.(1982).Marriage in trouble.London:Doubleday.
  19. David, L. V.,Franz, E.,Stephen, R. W.(2003).Counselors' perception of female and male clients.Journal of Counseling & Development,81,131-140.
  20. Emery, R. E.(1994).Renegotiating family relationships: Divorce, child custody and mediation.New York:Guilford Press.
  21. Felstiner, W. L. F.,Sarat, A.(1992).Symposium: Enactments of power: Negotiating reality and responsibility in lawyer-client interactions.Cornell Law Review,77,1447-1498.
  22. Folberg, J.(Ed.),Milne, A. L.(Ed.),Salem, P.(Ed.)(2004).Divorce and family mediation.NY:The Guilford Press.
  23. Folberg, J.,Milne, A. L.,Salem, P.(2004).Divorce and family mediation.NY:The Guilford Press.
  24. Folbery, J.,Taylor, A.(1984).Mediation: A comprehensive guide to resolving conflicts without litigation.San Francisco:Jossey-Bass.
  25. Gerber, R. J.(1990).Recommendation on domestic relations reform.Arizona Law Review,32,9-19.
  26. Giunta, S. A.,Amatea, E. S.(2000).Mediation of litigation with abusing or neglectful families: Emerging roles for mental health counselors.Journal of Mental Health Counseling,22(3),240-252.
  27. Goerdt, J. A.(1992).Divorce courts: Case management, case characteristics, and the pace litigation in 16 urban jurisdictions.Williamsburg, VA:National Center for State Courts/ State Justice Institute.
  28. Grillo, T.(1991).The mediation alternative: Process dangers for women.Yale Law Journal,100,1545-1610.
  29. Hooper, D.(Ed.),Dryden, W.(Ed.)(1991).Couple therapy: A handbook.Phil:Open University Press.
  30. Kelly, J. B.(1990).Mediated and adversarial divorce resolution processes: An analysis of post-divorce outcomes (Final report prepared for the Fund for Research in Dispute Resolution).Washington, D. C.:Fund for Research in Dispute Resolution.
  31. Kelly, J. B.(1991).Parent interaction after divorce: Comparison of mediated and adversarial divorce processes.Behavioral Sciences and the Law,9,387-398.
  32. Kruk, E.(1998).Practice issues, strategies, and models: The current state of art of family mediation.Family and Conciliation Courts Review,36(2),195-215.
  33. Lewis, C.(Ed.),O''Brien, M.(Ed.)(1987).Reassessing fatherhood.London:Sage.
  34. Messing, J. K.(1993).Mediation: An intervention strategy for counselors.Journal of Counseling & Development,72,67-72.
  35. Pearson, J.(1993).Ten myths about family law.Family Law Quarterly,27,279-299.
  36. Pearson, J.(1991).The equity of mediated divorce agreements.Mediation Quarterly,9,179-197.
  37. Roseby, V.,Johnston, J. R.(1997).High conflict, violent and: separating families: A group treatment model for school-age children.New York:Free Press.
  38. Wall, V. D.,Dewhurst, L.(1991).Mediator gender: Communication difference in resolved and unresolved mediations.Mediation Quarterly,9(1),63-85.
  39. 王如玄(1998)。離婚法制之我見。第三屆全國婦女國是會議論文集,台北市:
  40. 王唯馨(2004)。碩士論文(碩士論文)。彰化師大輔導與諮商學系研究所。
  41. 余德慧(1991)。中國人的寬心之道。台北:張老師出版社。
  42. 李金玉(2004)。碩士論文(碩士論文)。元智大學管理研究所。
  43. 李浩然(2007)。碩士論文(碩士論文)。台北大學犯罪學研究所。
  44. 於慰慈(2003)。碩士論文(碩士論文)。台灣大學社會工作研究所。
  45. 林佳(2004)。碩士論文(碩士論文)。暨南大學社會政策與社會工作研究所。
  46. 林意綠(2001)。碩士論文(碩士論文)。屏東師範學院教育心理與輔導學系。
  47. 邱璿如(2002)。家事事件審理程序之新建構(下):以日本有關人事訴訟併由家庭法院審判之議論為借鏡。台灣本土法學雜誌,19,11-28。
  48. 孫源志(1995)。碩士論文(碩士論文)。輔仁大學法律學研究所。
  49. 徐維吟(2005)。碩士論文(碩士論文)。東吳大學社會工作研究。
  50. 高鳳仙(2007)。諮商與調解在家庭暴力事件之法律界限。應用心理研究,33,1-7。
  51. 張青惠(1995)。碩士論文(碩士論文)。台灣師範大學教育心理與輔導學系。
  52. 張信熙(2005)。碩士論文(碩士論文)。台灣大學社會工作研究所。
  53. 許福全(2006)。碩士論文(碩士論文)。高苑科技大學經營管理研究所。
  54. 郭麗安(2004)。離婚調解諮商模式的反省與思考。家事商談研討會手冊,台北:
  55. 郭麗安(2004)。諮商師問題概念化的權力意識:以婚姻諮商為例。知識型構中性別與權力的思想與辨證,台北:
  56. 陳金燕(2002)。諮商人與法律人的對話:當諮商師碰上檢察官、法官與律師時。輔導季刊,38(4),1-5。
  57. 陳貞君(1999)。碩士論文(碩士論文)。台北市立師範教育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
  58. 陳憶娟(2006)。受婚暴婦女在司法威權下的困境。應用心理研究,32,52-55。
  59. 陳聰富(2000)。法院訴訟與社會發展。國家科學委員會研究彙刊:人文及社會科學,10(4),435-492。
  60. 陳麗圓(2007)。碩士論文(碩士論文)。暨南國際大學社會政策與社會工作研究所。
  61. 黃明怡(2001)。碩士論文(碩士論文)。台灣大學社會學研究所。
  62. 黃翠紋(2001)。博士論文(博士論文)。中央警察大學犯罪防治研究所。
  63. 廖婉喻(2008)。碩士論文(碩士論文)。彰化師大輔導與諮商學系研究所。
  64. 劉玉鈴(2002)。碩士論文(碩士論文)。東海大學社會工作研究所。
  65. 蔡文育(1994)。碩士論文(碩士論文)。國立台灣大學法律學研究所。
  66. 鄭維瑄、蘇金蟬(2005)。台南地院家事調解模式。2005家事商談國際研討會會議手冊,台南:
  67. 賴月蜜(2004)。家事商談制度之介紹。家事商談研討會手冊,台北:
  68. 賴淑玲(2006)。離婚女律師的法庭見習錄:十年來法院對待「家庭暴力」議題態度的轉變。應用心理研究,32,48-52。
  69. 謝靜慧(2005)。探尋家事調解新方向—以台灣士林地方法院家事法庭處理家事調解經驗出發。全國律師,9(8),13-23。
  70. 嚴祥鸞(2006)。誰可以決定「誰專業/非專業」。應用心裡研究,32,69-74。
被引用次数
  1. 蔡琳(2020)。家事調解制度中的心理諮商專業:以離婚家事調解為例。諮商與輔導,419,26-29。
  2. 翟宗悌、鄔佩麗、王佩辰(2017)。善了!心理諮詢師在離婚調解中的服務敘事。輔導與諮商學報,38(2),1-24。
  3. (2018)。社會工作人員參與家事調解的常見議題與應用工具箱之探討。靜宜人文社會學報,12(1),205-242。
  4. (2023)。當諮商心理師進入法院:心理諮商專業在家事司法中之多元實踐及展望。輔導季刊,59(4),31-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