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名

以「策展」之名:探覓博物館與社會共振的路徑

作者

鄭邦彥

关键词
期刊名称

應用心理研究

卷期/出版年月

56期(2012 / 12 / 01)

页次

239 - 250

内容语文

繁體中文

主题分类 社會科學 > 心理學
参考文献
  1. 郭瑞坤(2004)。博物館論述與文化民主:從超級特展現象再思教育。科技博物,8(2),29-46。
    連結:
  2. 郭瑞坤(2006)。博物館及其人的分類:以超級特展現象為例。博物館學季刊,20(3),37-50。
    連結:
  3. 龔尤倩(2002)。外勞政策的利益結構與翻轉的行政實驗初探:以台北市的外勞行政、文化實踐為例。台灣社會研究季刊,48,235-287。
    連結:
  4. 蘆荻社區大學(2012):〈創校緣起、精神與理念〉。2012 年2 月10 日,取自http://www.ludi.org.tw/modules/tinyd9/index.php?id=6。
  5. Irving S.、余光中譯(2001)。梵谷傳。台北:大地。
  6. Macleod, F.(Ed.)(2009).Sh[OUT]: Contemporary Art and Human Rights.Glasgow, England:Glasgow Museums.
  7. Salinger, J. D.、賈長安譯(1988)。麥田捕手。台北:遠景。
  8. Sandell, R.,Dodd, J.,Jones, C.(2010).An evaluation of sh[OUT] - The social justice programme of the Gallery of Modern Art.Glasgow, England:Culture and Sport Glasgow and Research Centre for Museums and Galleries (RCMG).
  9. van Maanen, J.(1988).Tales of the Field: On Writing Ethnography.Chicago, IL: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10. 吳靜如編(2008)。凝視驛鄉─Voyage 15840 移工攝影集。台北:印刻。
  11. 阮新邦(1999)。批判詮釋與知識重建:哈伯瑪斯視野下的社會研究。北京:社會科學文獻。
  12. 胡幼慧編(2008)。質性研究:理論、方法及本土女性研究實例。台北:巨流。
  13. 胡斐穎(2008)。「永續經國─蔣故總統經國先生百年誕辰紀念特展」策展經過。國史館館訊,2,38-55。
  14. 郭瑞坤(2010)。博物館與文化包容性:從社會文化賦權談新移民議題的可能。「當地方遇上博物館:台灣經驗與跨文化視野」學術研討會,宜蘭:
  15. 郭瑞坤、張盈堃、蔡瑞君、蔡中蓓(2005)。誰害怕教育改革?結構、行動與批判教育學。台北:洪葉。
  16. 輔大博物館學研究所編(2008)。博物館與社會─Dr. George Hein 演講實錄。中華民國博物館簡訊,43,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