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名

簠齋陳介祺藏書初探

DOI

10.29459/SJGSC.200909.0006

作者

吳翰儒

关键词

清代藏書家 ; 清人藏書 ; 簠齋藏書 ; 陳介祺藏書 ; 金石文獻

期刊名称

東吳中文研究集刊

卷期/出版年月

15期(2009 / 09 / 01)

页次

88 - 100

内容语文

繁體中文

中文摘要

本文整理清人陳介祺(1813~1884)之藏書,由「簠齋傳述」開始探討陳介祺之生平事略、家世背景。接著說明「簠齋之金石文獻背景」,解釋簠齋之金石文獻事業,是由一個群體性的研究行為所造成;因為有士大夫群體之幫助,以「文獻」會友,故非屬個人煢獨之苦心孤詣。至於「簠齋藏書」,則包涵以紙張為載體,經由抄錄、刻印、摹搨所形成的各類形式之「古文獻」;並且分述「藏書之文獻形式、藏書之特色、收藏文獻之散逸、藏書家之類型」四個要點,歸納簠齋藏書之形式、類型、特色等議題。經由上述可知,簠齋的藏書觀,極富時代色彩,具有強烈金石文獻背景。文獻形式上,寫本、刻本、拓本兼收,拓本又包涵摹搨本、墨拓本,這類金石文獻藏書,以複製金石文字為目的,一般藏書家鮮有涉及,簠齋卻是以此為主力,乃簠齋藏書之重要特色。

主题分类 人文學 > 中國文學
参考文献
  1. 中國古籍善本書目聯合導航系統http://202.96.31.45/shanBenDir.do;jsessionid=AADE6D562F340550E9B944AE42B9008B?method=goToIndex
  2. (1994)。中國嘉德1994 秋拍-2007 春季拍賣會《古籍善本》。北京:中國嘉德國際拍賣公司。
  3. 日本所藏中文古籍數據庫http://kanji.zinbun.kyoto-u.ac.jp/kanseki?detail。http://kanji.zinbun.kyoto-u.ac.jp/kanseki?detail
  4. 清阮元(2007)。十三經注疏。台北:藝文印書館。
  5. 清阮元(2007)。十三經注疏.易經。台北:藝文印書館。
  6. 山東大學圖書館編纂(2007)。山東大學圖書館古籍善本書目。濟南:齊魯書社。
  7. 中國科學院圖書館(1996)。續修四庫全書總目提要(稿本)。濟南市:齊魯書社。
  8. 支偉成(1998)。清代樸學大師列傳。長沙:岳麓書社。
  9. 王紹曾編(2000)。清史稿藝文志拾遺。北京:中華書局。
  10. 王紹曾、沙嘉孫(1992)。山東藏書家史略。濟南:山東大學出版社。
  11. 任繼愈(2001)。中國藏書樓。瀋陽市:遼寧人民出版社。
  12. 朱劍心(1995)。金石學。台北:台灣商務。
  13. 吳式芬輯、陳介祺輯(1974)。封泥考略。台北:藝文印書館。
  14. 吳宜修編輯(2003)。中國拍賣大典。台北:典藏藝術家庭。
  15. 李勇慧(1995)。王獻唐與山東省立圖書館。人物春秋,1995(6)
  16. 那志良(2000)。鉥印通釋。台北:台灣商務。
  17. 孫慰祖(1994)。古封泥集成。上海市:上海書店。
  18. 翁連溪編(2005)。中國古籍善本總目。北京:線裝書局。
  19. 曹之(2002)。中國古籍版本學。武漢:武漢大學出版社。
  20. 清史稿校註編纂小組編(1986)。清史稿校註。台北縣新店:國史館。
  21. 陳介祺(1971)。十鐘山房印舉。台北:文史哲出版社。
  22. 陳介祺(1969)。簠齋尺牘。臺北:古亭書屋。
  23. 陳介祺(1971)。陳簠齋丈筆記一卷。台北:藝文印書館。
  24. 陳介祺(1971)。陳簠齋先生手拓毛公鼎銘。台北市:劉階平印行。
  25. 陳介祺(2004)。簠齋論陶。北京:文物出版社。
  26. 陳介祺、陳繼揆整理(1991)。秦前文字之語。山東:齊魯書社。
  27. 陳育丞(1964)。簠齋軼事。文物,1964(4)
  28. 陳鼓應(2004)。莊子今註今譯。台北:台灣商務。
  29. 閔爾昌錄(1985)。碑傳集補編。台北:明文。
  30. 鄭偉章(1999)。文獻家通考。北京:中華書局。
  31. 鄧華(2005)。清代大收藏家陳介祺。北京:文物出版社。
  32. 瞿冕良(1999)。中國古籍版刻辭典。濟南:齊魯書社。
  33. 顧廷龍(1965)。吳愙齋先生年譜。台北縣:文海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