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名

框架與象徵-穆時英小說、古典好萊塢、夢的語言

作者

張雅筑

关键词

穆時英 ; 古典好萊塢 ; 夢的語言 ; 象徵

期刊名称

東吳中文研究集刊

卷期/出版年月

21期(2015 / 10 / 01)

页次

191 - 199

内容语文

繁體中文

中文摘要

穆時英(1912-1940)所處時代,正值西方電影工業「古典好萊塢」進軍中國影壇之時,該時期以傾向固定敘事架構,而產生諸多類型電影,奠定其時代意義。穆時英後期涉獵電影工業,小說架構以古典好萊塢敘事公式融入作品當中模擬了夢境,語言上則通過攝影機視角(男性凝視)充滿「性象徵」。穆時英作為新感覺派聖手,小說集以都市生活為書寫內容,寫都市人身處於高速、刺激環境中逐漸形成奇異心理狀態,並於寫作技巧嘗試多種元素,如電影敘事、象徵、意識流等,企圖於中國現代文學打造一片新天地。

主题分类 人文學 > 中國文學
参考文献
  1. Lebeau, Vicky,陳儒修(譯),鄭玉菁(譯).佛洛伊德看電影-心理分析電影理論.
  2. 大衛.鮑威爾, David,李顯立(譯)(1999).電影敘事-劇情片中的敘述活動.臺北市:遠流出版事業公司.
  3. 安德烈‧巴贊(1968).作者論.The New Wave,London:
  4. 西格蒙德‧弗洛伊德, Sigmund,車博文(編)(2004).弗洛伊德文集.長春市:長春出版社.
  5. 西格蒙德‧弗洛伊德, Sigmund,彭舜(譯)(2015).精神分析引論.新北市:左岸文化出版公司.
  6. 吳立昌(編)(2009).精神分析狂潮──弗洛伊德在中國.南昌市:江西高校出版社.
  7. 郭沫若:〈批評與夢〉,原刊於《創造季刊》2 卷 1 期,1923 年
  8. 路易斯‧吉奈堤, Louis,史考特‧艾蒙, Scott,焦雄屏(譯)(2015).閃回:世界電影史.臺北市:蓋亞文化公司.
  9. 穆時英:〈魅力的解剖學〉,原刊《晨報》,1935 年 7 月 19 日
  10. 鍾正道(2012).佛洛伊德讀張愛玲.臺北市:萬卷樓圖書公司.
  11. 嚴家炎(編),李今(編)(2008).穆時英全集第一卷‧小說卷一.北京市:北京十月文藝出版社.
  12. 嚴家炎(編),李今(編)(2008).穆時英全集第三卷‧散文、理論與評論、譯文卷.北京:北京十月文藝出版社.
  13. 嚴家炎(編),李今(編)(2008).穆時英全集第二卷.小說卷二.北京市:北京十月文藝出版社.
  14. 蘇珊‧海沃德, Susan,鄒贊(譯)(2013).電影研究關鍵詞.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
  15. 蘿拉‧莫薇, Laura,周傳基(譯)(2006)。視覺快感和敘事性電影。外國電影理論文選,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