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名
|
王家衛電影《東邪西毒》中的「性別」敘事
|
并列篇名
|
Film Of Wong Kar Wai , "Ashes of Time": Uncommon Psych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Of Genders
|
作者
|
李少恩(Lee,Shao-En)
|
关键词
|
王家衛 ; 《東邪西毒》 ; 性別 ; 武俠電影 ; Wong Kar Wai ; "Ashes of Time" ; Psych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 Wuxia
|
期刊名称
|
東吳中文研究集刊
|
卷期/出版年月
|
23期(2017 / 09 / 01)
|
页次
|
1
-
17
|
内容语文
|
繁體中文
|
中文摘要
|
《東邪西毒》為王家衛改編自金庸小說《射鵰英雄傳》的「武俠電影」,電影內容不以敘述傳統武俠片所關注的武功招式、江湖恩怨為主,反而以「愛情」為主題,透過人物間彼此交雜的感情,重新塑造出有別於金庸小說人物的形象,本文以「性別」為討論主題,分為「視角」及「語言」兩部分,透過不同的「視角」分析,以及「語言」包含的符號、人物臺詞,挖掘其電影繁複的意象,藉此深入人物的心理世界,呈現《東邪西毒》有別於其他武俠電影之處。
|
英文摘要
|
"Ashes of Time" is a 1994 Hong Kong film written and directed by Wong Kar Wai, and inspired by characters from Jin Yong's novel "The Legend of the Condor Heroes". The content of this film is different with traditional type of martial art movies(Wuxia), that focus on martial art action and grudges, but love and using the feeling complex between each figures to reform different individualities from Jin Yong's wuxia novel. This article takes uncommon psych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of genders as the theme, and devided into "perspective" and "language" two parts. Through analysis the "Viewer's perspective" and "symbols of language" to find the complex potential images in this film. Through the psychological analysis of the figures. Showing the difference of this film.
|
主题分类
|
人文學 >
中國文學
|
参考文献
|
-
曾瑞媛(2009)。斷裂與更新─王家衛《東邪西毒》的視覺藝術手法。大葉大學通識教育學報,4,53-74。
連結:
-
〈王家衛對話學子暢談《東邪西毒》〉,網站,2009.3.12 ,http://video.sina.com.cn/ent/m/c/2009-03-12/223336751.shtml(2017.05.09 上網)。
-
Anderson(2009)。灰燼的時間─從《東邪西毒》到《東邪西毒終極版》。電影欣賞,27(3),3-7。
-
Beasley, Cris,黃麗珍(譯)(2009).性別與性慾特質:關鍵理論與思想巨擘.臺北:韋伯文化國際出版有限公司.
-
Freud, Sigmund,葉頌壽(譯)(1997).精神分析引論.臺北:志文出版社.
-
王家衛 2009 《東邪西毒:終極版》香港:澤東製作有限公司。
-
王家衛 1994 《東邪西毒》香港:澤東製作有限公司。
-
任仲倫(編)(2007).電影雙城記.上海:上海世紀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
西蒙.德.波娃, Simone,邱瑞鑾(譯)(2013).第二性.臺北:貓頭鷹出版.
-
宋咏玲(2005)。解析王家衛的「東邪西毒」。電影欣賞,23(3),81-85。
-
李幼蒸(1991).當代西方電影美學思想.臺北:時報出版公司.
-
李依霖(2016)。臺北,輔仁大學大眾傳播學研究所碩士班。
-
李顯杰,修倜(2005).電影媒介與藝術論.武漢:華中師範大學出版社.
-
周蕾(2001).原初的激情:視覺、性慾、民族誌與中國當代電影.臺北:遠流出版事業公司.
-
陳夫龍(2010).千古俠魂的現代回聲:現代中國文學與俠文化專題研究.上海:上海三聯書店.
-
陳志偉(2013)。新竹,國立新竹教育大學藝術教育與創作碩士班。
-
黃志偉(2002)。臺北,輔仁大學大眾傳播學研究所。
-
賈磊磊(2011).電影語言學導論.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
-
齊隆壬(1992).電影符號學.臺北:書林出版有限公司.
-
劉立行(2012).當代電影理論與批評.臺北:五南圖書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
劉紀婷(2010)。臺北,臺北市立教育大學視覺藝術學系視覺藝術教學碩士學位班。
-
潘秀通,萬麗玲(1999).電影藝術新論-交叉與分離.北京:中國電影出版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