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名

廖紀《大學管窺》析論

并列篇名

Liao Ji's Hermeneutics of The Great Learning: An Analysis Based on Daxue Guankui.

作者

彭醴璃(PENG, LI-LI)

关键词

廖紀 ; 大學管窺 ; 古本大學 ; 大學 ; 明代 ; Liao Ji ; Daxue Guankui ; Old Edition of The Great Learning ; The Great Learning ; Ming Dynasty

期刊名称

東吳中文研究集刊

卷期/出版年月

24期(2018 / 10 / 01)

页次

1 - 17

内容语文

繁體中文

中文摘要

《大學管窺》為明儒廖紀精思《大學》古本數十年之成果,其對古本《大學》之思考、反省遠早於陽明之前,可視為明代古本《大學》的提倡者與實踐者,其刊本在陽明古本《大學》刊行後湮而不彰,然其回歸《大學》原本、探尋經典原義之功,卻不容抹滅。因此,本文以廖紀《大學管窺》為討論中心,首先介紹明代回歸古本《大學》之呼聲,以見前人之學術積累對廖記《大學管窺》的影響;而後分析《大學管窺》的義理說解,說明其如何回應《大學》文本闕文、錯簡等文本問題,以及如何藉《大學》原文修正前人之經解。《大學管窺》的義理說解極為平實,力求存真,故不如朱子、陽明之精彩,然其回歸原文,掃除前人成說,在宋學稱霸的明代,引入漢學立場,迥異於當時主流,已為明人跨出追尋經典真意的重要一步。

英文摘要

Daxue Guankui is Liao Ji's works that ruminating about the real meanings of the Great Learning. Liao Ji is the forerunner who use Old Edition of The Great Learning to discuss the original meanings On the Great Learning. Even though his works are not as famous as Wang Yang Ming's, his contribution to the interpreters in the history of Confucian hermeneutics is still important. That's why the main ideal of this article is to study Liao Ji's works in detail, to discuss more about the unique connotation of its. I've divided my article into three parts. I'm going to start with the rising of Old Edition of The Great Learning in the late Ming dynasty, the I'll take about what Liao Ji think about the real meanings of the Great Learning, and finally how he reshaping popular stereotype of The Great Learning by using the Old Edition of The Great Learning.

主题分类 人文學 > 中國文學
参考文献
  1. 佐野宮治,張文朝(譯),莊兵(譯)(2014).四書學史的研究.臺北:萬卷樓圖書股份有限公司.
    連結:
  2. 張藝曦(2006)。明中晚期古本《大學》與《傳習錄》的流傳及影響。漢學研究,24(1),235-268。
    連結:
  3. (2002).續修四庫全書.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4. (1997).四庫全書存目叢書.臺南:莊嚴文化事業公司.
  5. (1983).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
  6. (1983).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
  7. (1983).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
  8. (1983).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
  9. (1983).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
  10. (宋)朱熹(2010).四書集註.臺南:大孚書局有限公司.
  11. 〔宋〕黎立武:《大學發微本旨》(清學海類編本)。
  12. 〔明〕宋濂:《龍門子凝道記》(金華叢書本)。
  13. 〔明〕廖紀:《大學管窺》(明刻學庸管窺本)。
  14. 〔明〕廖紀:《中庸管窺》(明刻學庸管窺本)。
  15. 〔明〕錢德洪:《陽明先生年譜》(明嘉靖 43 年〔1564〕毛汝麒刻本)。
  16. (清)毛奇齡(2003).毛奇齡合集.杭州:杭州出版社出版.
  17. (清)王先謙,沈嘯寰(點校),王星賢(點校)(2013).荀子集解.北京:中華書局.
  18. (清)紀昀(2004).四庫全書總目.臺北:藝文印書館.
  19. 十三經注疏整理委員會(整理)(2000).十三經注疏.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
  20. 水野實,陳捷(譯)(2010)。明代《古本大學》表彰的基礎——正當化的方法與後學的狀況。中國哲學史,2010(4),87-98。
  21. 王汎森(1995)。明代後其的造偽與思想爭論——豐坊與《大學》石經。新史學,6(4),1-19。
  22. 王春瑜(編)(1997).明史論叢.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23. 米歇‧傅柯,王德威(譯)(1994).知識的考掘.臺北:麥田出版有限公司.
  24. 岑溢成(1982).大學義理疏解.臺北:鵝湖月刊雜誌社.
  25. 李紀祥(1988).兩宋以來大學改本之研究.臺北:臺灣學生書局.
  26. 周翔宇(2015)。武漢,華中師範大學歷史文獻學專業。
  27. 東京大學中國哲學研究室編(1973)。中國思想史。東京:東京大學出版社。
  28. 林端生(1984)。《大學管窺》、《中庸管窺》簡介。南昌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1984(1)
  29. 林慶彰(1991)。《五經大全》之修纂及其相關問題。中國文哲集刊,創刊號,361-383。
  30. 林慶彰(1984)。晚明經學的復興運動。書目季刊,18(3),3-40。
  31. 陳逢源(2006).朱熹與四書章句集注.臺北:里仁書局.
  32. 陳榮華(2011).高達美詮釋學:《真理與方法》導讀.臺北:三民書局股份有限公司.
  33. 喻劍庚(2000)。《大學管窺》、《學庸管窺》考述。南昌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31(3),72-75。
  34. 黃俊傑(2001).東亞儒學史的新視野.臺北:喜瑪拉雅基金會.
  35. 黃進興(1994).優入聖域:權力、信仰與正當性.臺北:允晨文化實業股份有限公司.
  36. 楊儒賓(1999)。《中庸》、《大學》變成經典的歷程——從性命之書的觀點立論。臺大歷史學報,24,29-66。
  37. 楊儒賓(2013).從《五經》到新《五經》.臺北:國立臺灣大學出版中心.
  38. 劉又銘(2015).大學思想——荀學進路的詮釋.新北:花木蘭出版社.
  39. 蔡仁厚。大學分章研究。孔孟學報,9,53-76。
  40. 蕭詠燮(2012)。臺北,國立政治大學中國文學系國文教學碩士在職專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