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名

大學生人際智能與人際吸引之相關探討-以中部三所大專院校爲例

并列篇名

The Study of Interpersonal Intelligence and Interpersonal Attraction of College students-taking Three Colleges in Central Taiwan as an Example

DOI

10.30026/CJSH.201006.0005

作者

林淑惠(Shu-Hui Lin);黃韞臻(Yun-Chen Huang)

关键词

人際吸引 ; 人際智能 ; 溝通表達 ; interpersonal attraction ; interpersonal intelligence ; communication and expression

期刊名称

學校衛生

卷期/出版年月

56期(2010 / 06 / 01)

页次

83 - 98

内容语文

繁體中文

中文摘要

本研究主要在於探討大學生的人際智能與人際吸引二者間的關係。以「人際智能量表」、「人際吸引量表」為研究工具,以中部地區三所大專院校學生為研究對象,採便利取樣方式,共得有效樣本447份,有效問卷回收率為77.1%。回收資料利用SPSS統計軟體採Pearson相關分析、單因子變異數分析,以及逐步多元迴歸分析等統計方法,獲主要結論如下:(一)大學生的人際智能各構面與人際吸引之間皆呈顯著正相關。(二)不同人際智能大學生在人際吸引上存在顯著差異,在領導諮詢、溝通表達、社交彈性或人際察覺等任一能力較強者其人際吸引較高。(三)大學生人際智能中的溝通表達、人際察覺、社交彈性及領導諮詢等能力可以有效預測其人際吸引。根據研究結論可知,提高大學生的人際智能將有助於增加其人際吸引力,建議學校應當重視學生人際智能發展。

英文摘要

The main purpose of this study was to explore the relationships between interpersonal intelligence and interpersonal attraction of college students. In this study, we employed ”the Interpersonal Intelligence Scale” and ”the Interpersonal Attraction Scale” as our research instruments. The data including 447 college students of 3 schools in central Taiwan were collected by questionnaires with convenience sampling. The applied analysis methods included Pearson correlation, ANOVA, and stepwise multiple regressions. The main findings of this study were as follows: (1) All dimensions in college students' interpersonal intelligence correlated positively with their interpersonal attraction. (2) There existed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interpersonal attraction between students with higher and lower interpersonal intelligence. Students with higher ”lead and counsel”, ”communication and expression”, ”social flexibility”, or ”interpersonal awareness” had higher interpersonal attraction. (3) The interpersonal intelligence of ”communication and expression”, ”interpersonal awareness”, ”social flexibility”, and ”lead and counsel” could effectively predict college students' interpersonal attraction. According to the findings of this research, we suggested that the schools should pay more attention to students' interpersonal intelligence.

主题分类 醫藥衛生 > 預防保健與衛生學
醫藥衛生 > 社會醫學
社會科學 > 教育學
参考文献
  1. 董氏基金會(2004)。少年日常生活、網路使用與憂鬱傾向之相關性調查。2010年2 月13 日, 取自: http://www.jtf.org.tw/psyche/melancholia/survey.asp?This=65&Page=1。
  2. 董氏基金會(2006)。大學生日常生活、網路使用行為與憂鬱傾向之相關性調查。2010年2月13日,取自:http://www.jtf.org.tw/psyche/melancholia/survey.asp?This=67&Page=1
  3. Armstrong, T.(2000).Multiple intelligences in the classroom (2nd ed.).Alexandria, VA:Association for Supervision and Curriculum Development.
  4. Gable, S. L.,Shean, G. D.(2000).Perceived social competence and depression.Journal of Social and Personal Relationships,17,139-150.
  5. Gardner, H.(1999).Intelligence reframed: Multiple intelligences.New York:Basic Books.
  6. Grant, K. E.,Compas, B. E.,Thurm, A. E.,McMahon, S. D.,Gipson, P. Y.,Campbell, A. J.,Krochock, K.,Westerholm, R. I.(2006).Stressors and child and adolescent psychopathology: Evidence of moderating and mediating effects.Clinical Psychology Review,26(3),257-283.
  7. Nongluck, S.,Fredric, M. J.(1999).An exploratory study of communication competence in Thai organizations.The Journal of Business Communication,36(4),382-404.
  8. Seiffge-Krenke, I.(2000).Causal links between stressful events, coping style, and adolescent symptomatology.Journal of Adolescence,23(6),675-691.
  9. 丁興祥、李美枝、陳皎眉(1988)。社會心理學。台北縣:國立空中大學。
  10. 王春展(2004)。台灣地區大學生情緒智慧、憂鬱傾向與情緒調整策略之研究。嘉南學報,30,443-460。
  11. 王春展(1999)。博士論文(博士論文)。國立政治大學教育研究所。
  12. 吳明隆(2007)。SPSS統計應用學習實務—問卷分析與應用統計。臺北:知城。
  13. 林坤火童(2004)。碩士論文(碩士論文)。臺中教育大學教育測驗統計研究所。
  14. 林淑華(2002)。碩士論文(碩士論文)。屏東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
  15. 施建彬(2004)。大學新生心理健康及其相關因素探討。大葉學報,13(2),109-117。
  16. 徐西森、連廷嘉、陳仙子、劉雅瑩(2002)。人際關係的理論與實務。台北:心理。
  17. 張春興(1998)。現代心理學。台北市:東華。
  18. 郭俊賢譯、陳淑惠譯、Campbell, L.、Campbell, B.、Dickinson, D.(2000)。多元智慧的教與學。臺北市:遠流。
  19. 陳又華(2008)。碩士論文(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心理與輔導學系在職進修碩士班。
  20. 陳美伶(2006)。碩士論文(碩士論文)。國立高雄師範大學工業科技教育學系。
  21. 陳淑君(2000)。碩士論文(碩士論文)。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商業教育研究所。
  22. 陳禮中(2002)。人際大挑戰。台北市:宇河。
  23. 陳騏龍(2001)。碩士論文(碩士論文)。國立屏東師範學院心理與輔導研究所。
  24. 黃進南(1999)。技職教育學生能力之探討。技術及職業教育雙月刊,52,22-25。
  25. 黃進南(1999)。技職大專院校學生能力需求之研究。和春學報,6,115-137。
  26. 黃琬芯(2006)。碩士論文(碩士論文)。國立政治大學教育研究所。
  27. 黃德祥(1994)。青少年發展與輔導。台北:五南。
  28. 劉佳閔(2005)。碩士論文(碩士論文)。國立政治大學教育研究所。
  29. 鄭佩芬(2000)。人際關係與溝通技巧。臺北市:揚智。
  30. 謝佩芬(2002)。碩士論文(碩士論文)。國立高雄師範大學特殊教育研究所。
  31. 顏美如(2003)。碩士論文(碩士論文)。國立成功大學教育研究所。
被引用次数
  1. 黃已慈(2014)。成人前期分手經驗中之情緒與調適歷程。成功大學教育研究所學位論文。2014。1-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