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文摘要
|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issues about the political assassination during the 1911 revolution. The assassination, as the most powerful weapon of the Revolutionary Party, makes some influences to reduce the power of Qing court and make the officer to lose the control of society. In the time of tansformation, as Hao chang argued, the press as the Institutional mass media of the new knowledge and information, to make some change for the Chinese society. Through the press, the readers understand the image of the Assassin and make them to give some information about the Revolutionary Party and whom Anti-Manchu advocate. For the elites and residents, the assassinations make them to feel horror. For the officer, it makes them to do some uncivilized action as their vengeance. When the Qing fell down, the Revolutionary Party still carry on their assassination to make chaos for the society and the goverment. Some opinion issues that the assassination must be the inmoral Behavior for the new republic. So the party should not be allowed the assassination for the enemy and comrade. But the assassinations become Covert action in the early republic period and make some unhealthy influence to the political culture of the 20^(th) century china.
|
参考文献
|
-
王汎森(2013)。「主義時代」的來臨—中國近代思想史的一個關鍵發展。東亞觀念史集刊,4,3-88。
連結:
-
李達嘉(1993)。上海商人的政治意識和政治參與(1905-1911)。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集刊,22(上),171-219。
連結:
-
唐啟華(2006)。清季官方修約觀念與實踐之研究。政大歷史學報,26,129-168。
連結:
-
陳佑慎(2010)。革命與暗殺—二十世紀初期中國政治暴力的初步考察。國史館館刊,25,1-36。
連結:
-
黃自進(2009)。青年蔣介石的革命歷練(1906-1924)。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集刊,65,1-50。
連結:
-
《北京新報》(北京),1911-1912。
-
(1996)。中國近代小說大系。南昌:百花洲文藝出版社。
-
《閩報》(福州),1911。
-
《南方報》(上海),1905。
-
康同薇,《日本變法由游俠義憤考》,上海:大同譯書局,1898,上海圖書館藏。
-
坂井邦夫,《明治暗殺史》,東京:大伸堂書店,1934。
-
《聯合報》(臺北),1960。
-
(1969)。民報。臺北:中國國民黨中央委員會黨史史料編纂委員會。
-
《時事報》(上海),1909-1911。
-
《漢口中西報》(漢口),1909-1910。
-
《時報》(上海),1907-1912。
-
《浙江辦理女匪秋瑾全案》,出版年不詳,上海圖書館藏。
-
田野橘次,《最近支那革命運動》,東京:新智社,1903。
-
《民立報》(上海),1911。
-
〈請於徐錫麟就義之日做為全國紀念日案〉,中國國民黨史館藏,《會議紀錄》,館藏號會2.3/87.16。
-
《漢口中西報.漢口見聞錄》(漢口),1909。
-
岡本監輔,《大日本中興先覺志》,出版地不詳:開導社,1901,上海圖書館藏。
-
歐陽成,〈南雲精舍日記〉,江西省圖書館藏稿本。
-
《新聞報》(上海),1911。
-
《新世紀》(上海),1907-1908。
-
《時事新報》(上海),1911-1912。
-
《神州日報》(上海),1907-1912。
-
石山福治,《清朝及其革命黨》,東京:奉公舍,1911,日本國立國會圖書館藏。
-
《申報》(上海),1907-1912。
-
Le Bon, Gustave、佟德志譯、劉訓練譯(2012)。革命心理學。廣州:廣州人民出版社。
-
Lean, Eugenia(2007).Public passions: the Trial of Shi Jianqiao and the Rise of Popular Sympathy in Republican China.Berkeley: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
-
Pernicone, Nunzio(1993).Italian Anarchism, 1864-1892.Princeton: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
-
Rhoads, Edward J. M.(2000).Manchus and Han: Ethnic Relations and Political Power in Late Qing and Early Republican China, 1861-1928.Seattle:University of Washington Press.
-
丁文江編、趙豐田編、島田虔次編訳(2004)。梁啟超年譜長編。東京:岩波書店。
-
上海市檔案館編(2011)。辛亥革命與上海—上海公共租界工部局檔案選譯。上海:中西書局。
-
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浙江省文史資料研究委員會編(1981)。浙江辛亥革命回憶錄。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
-
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廣東委員會文史資料研究委員會編(1981)。廣東辛亥革命史料。廣州:廣東人民出版社。
-
中國歷史博物館編、勞祖德整理(1993)。鄭孝胥日記。北京:中華書局。
-
毛翰編(2011)。辛亥革命踏歌行:1900-1916中國歌曲選。合肥:安徽文藝出版社。
-
王杰編、張金超編(2011)。田桐集。武漢:華中師範大學出版社。
-
永井算巳(1983)。中國近代政治史論叢。東京:汲古書院。
-
伊藤之雄編、李盛煥編(2009)。伊藤博文と韓国統治—初代韓国統監をめぐる百年目の検証。東京:?????書房。
-
吉澤誠一郎(2003)。愛国主義の創成:ナショナリズムから近代中国をみる。東京:岩波書店。
-
李永勝(2001)。戊戌後康梁謀刺慈禧太后新考—以梁鐵君案為中心的探討。北京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1(4),110-118。
-
李恩涵(2003)。東南亞華人史。臺北:五南出版社。
-
李雲漢(1973)。黃克强先生年譜。臺北:中央文物供應社。
-
李愛兵(2003)。歐陽成和《南雲精舍日記》。華南研究資料中心通訊,30,6-9。
-
周作人(1999)。周作人文選。北京:群眾出版社。
-
林維柔(2011)。碩士論文(碩士論文)。嘉義,國立中正大學歷史學研究所。
-
姜亞沙編(2009)。晚清珍稀期刊滙編。北京:全國圖書館文獻縮微複制中心。
-
姜義華編、張榮華編(2007)。康有為全集。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
-
洪德先(1984)。碩士論文(碩士論文)。臺北,國立師範大學歷史研究所。
-
胡思敬(2007)。國聞備乘。北京:中華書局。
-
胡香生輯錄、嚴昌洪編(2011)。朱峙三日記(1893-1919)。武漢:華中師範大學出版社。
-
唐文權編(2011)。雷鐵崖集。武漢:華中師範大學出版社。
-
唐寶林編、林茂生編(1988)。陳獨秀年譜。上海:上海書店出版社。
-
夏伯銘編譯(2011)。上海1908。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
-
夏曉虹(2008)。晚清女報中的樂歌。中山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8(2),1-34。
-
桑兵(2004)。庚子勤王與晚清政局。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
-
秦孝儀編(1977)。陳英士先生文集。臺北:中央文物供應社。
-
秦孝儀編(1989)。國父全集。臺北:近代中國出版社。
-
張一麐(1998)。古紅梅閣筆記。上海:上海。
-
張玉法編(1972)。晚清革命文學。臺北:新知雜誌社。
-
張庚編、黃菊盛編(1995)。中國近代文學大系。上海:上海書店出版社。
-
張榮華(2011)。書評:梁譜長編整理的退步之作。東方早報.上海書評,131,6。
-
張灝(2004)。時代的探索。臺北:聯經出版有限公司。
-
陳平原編、杜玲玲編(2009)。追憶章太炎。北京: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
-
陳玉堂編(1992)。中國近現代人名大辭典。杭州:浙江古籍出版社。
-
陳伯熙編(2000)。上海軼事大觀。上海:上海書店出版社。
-
陳建華(1996)。“虛無黨小說”:清末特殊的譯介現象。華東師範大學學報,1996(4),67-73。
-
揚州師範學院歷史學系編(1961)。辛亥革命江蘇地區史料。江蘇:人民出版社。
-
湯志釣編(1979)。章太炎年譜長編。北京:中華書局。
-
馮筱才(2011)。1911:革命、秩序與社會階層之異動。文史知識,2011(5),14-18。
-
黃自進編、潘光哲編(2011)。蔣中正總統五記:困勉記。臺北:國史館。
-
惲毓鼎、史曉風整理(2004)。惲毓鼎澄齋日記。杭州:浙江古藉出版社。
-
嵯峨隆(1994)。近代中囯アナキズムの硏究。東京:研文出版社。
-
經世文社編(1970)。民國經世文編。臺北:文海出版社。
-
鄒魯(1990)。回憶錄。上海:上海書店。
-
實藤惠秀、譚汝謙譯、林啟彦譯(1983)。中國人留學日本史。北京:三聯書店。
-
榮孟海編、章伯鋒編(1985)。近代稗海。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
-
榮孟海編、章伯鋒編(1985)。近代稗海。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
-
趙景達編(2010)。日露戦争と韓国併合。東京:岩波書店。
-
謝一彪(2008)。陶成章兩篇佚文鈞沉。近代史資料,118,19-23。
-
羅家倫編(1977)。革命文獻。臺北:中國國民黨黨史史料編纂委員會。
-
羅家倫編(1968)。蘇報。臺北:中國國民黨中央委員會黨史史料編纂委員會。
-
嚴昌洪(1981)。辛亥革命中的暗殺活動及其評價。辛亥革命論文集,武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