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名

徐永昌與抗戰初期華北戰局(1937年7月-9月)

并列篇名

Xu Yongchang And War Situation of Northern China During Initial Time of Sino-Japanese War

DOI

10.30384/CHNCCU.201703_(31).0002

作者

葉銘(Ye, Ming)

关键词

徐永昌 ; 華北戰局 ; 抗戰初 ; XuYongchang ; Northern China ; Initial Time of War

期刊名称

政大史粹

卷期/出版年月

31期(2017 / 03 / 01)

页次

51 - 78

内容语文

繁體中文

中文摘要

抗戰初期,華北從原定的主戰場變成了策應上海方面的次要戰場,與華北戰局節節失利有很大關聯。這一時期,徐永昌作為代表蔣中正坐鎮華北的石家莊行營主任與華北戰局變換有相當作用。學界過去對於華北初期戰局,比較多關注政略、戰略以及人事情況,不過卻忽略了徐永昌這一重要人物。以徐永昌為線索,梳理其在華北兩月間的舉措,考察徐永昌出任行營主任前後之作為、心緒之變化,發現這些恰恰是華北戰局的投影。徐永昌與華北戰局,反映了抗戰初期國民政府在戰略、內部人事以及備戰方面的作為與不足。因此,華北戰局在某種程度上可以看作是國民政府戰前政局的縮影。

英文摘要

During the initial time of the war, the main battlefield transferred from North China to Shanghai, for North China was losing great relevance. During this period, Xu Yongchang, the director in ShiJiazhuang behalf of ChiangKaishek, played a considerable role. Scholars in the past payed more attention to the strategy and personnel, while ignoring the importance of Xu Yongchang. Making Xu Yongchang as the clue, this article studied the change before and after. And all the facts are precisely the projection of war. Xu Yongchang and the war in North China reflected the actions and shortcomings of the Nationalism government in the strategy, internal personnel and preparations for the war. Therefore, the war situation in North China can be regarded as a miniature of the political situation before the national government in a certain extent.

主题分类 人文學 > 歷史學
参考文献
  1. 《戰史編纂委員會檔案》(南京:中國第二歷史檔案館館藏)(1) 787/7235,〈徐永昌等關於平綏東段及平漢北段作戰情況與軍委會來往電文〉(1937年7月-9月)。
  2. 《蔣介石日記》(手稿本),史丹佛大學胡佛研究所藏。
  3. 中國國民黨中央委員會黨史委員會編(1981)。中華民國重要史料初編:對日抗戰時期。臺北:中國國民黨中央委員會黨史委員會。
  4. 中國第二歷史檔案館編(1998)。中華民國史檔案資料匯編。江蘇古籍出版社。
  5. 中國第二歷史檔案館編(2005)。抗日戰爭正面戰場。南京:鳳凰出版社。
  6. 日本防衛廳防衛研究所戰史室(1979)。中華民國史資料叢稿(譯稿):中國事變陸軍作戰史。北京:中華書局。
  7. 日本防衛廳防衛研究所戰史室(1979)。中華民國史資料叢稿(譯稿):中國事變陸軍作戰史。北京:中華書局。
  8. 王成斌編(1988)。民國高級將領列傳。北京:解放軍出版社。
  9. 何智霖編(2005)。陳誠先生回憶錄.北伐平亂。臺北:國史館。
  10. 李君山(2010)。全面抗戰前的中日關係(1931-1936)。臺北:文津出版社。
  11. 李雲漢(1987)。盧溝橋事變。臺北:東大圖書股份有限公司。
  12. 李雲漢編(1992)。蔣委員長中正抗戰方策手稿彙輯。臺北:中國國民黨中央委員會黨史委員會。
  13. 周美華編(1996)。國民政府軍事組織史料─軍事委員會(一)。臺北:國史館。
  14. 徐永昌(1991)。徐永昌日記。臺北: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
  15. 秦孝儀編(1986)。盧溝橋事變史料。臺北:中國國民黨中央委員會黨史委員會。
  16. 陳存恭編、趙正楷編(1996)。徐永昌先生函電言論集。臺北: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
  17. 陸鏗(1997)。陸鏗回憶與懺悔錄。臺北:時報文化股份有限公司。
  18. 趙正楷編述(1989)。徐永昌傳。臺北:山西文獻社。
  19. 趙政民編(1994)。中原大戰內幕。太原:山西人民出版社。
  20. 劉存善(2003)。徐永昌與閻錫山(8)。文史月刊,2003(5),60-63。
  21. 劉存善(2003)。徐永昌與閻錫山(6)。文史月刊,2003(3),54-57。
  22. 劉存善(2003)。徐永昌與閻錫山(9)。文史月刊,2003(6),54-58。
  23. 劉存善(2003)。徐永昌與閻錫山(5)。文史月刊,2003(2),60-64。
  24. 劉汝明(2014)。劉汝明回憶錄。北京:中華書局。
  25. 蔣永敬(1995)。抗戰史論。臺北:東大圖書股份有限公司。
  26. 賴煒曾(2012)。碩士論文(碩士論文)。嘉義,國立中正大學歷史學研究所。
  27. 錢世澤編(2015)。千鈞重負:錢大鈞將軍民國日記摘要(1)。臺北:中華出版公司。
被引用次数
  1. 蘇聖雄(2020)。空間換取時間?-蔣中正於華北的對日軍事布局(1935-1937)。臺大歷史學報,66,97-1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