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名

中國大陸抵押物轉讓效力的困境與突破

DOI

10.6509/TLM.201010_61(10).0007

作者

梅瑞琦

关键词

抵押權 ; 追及效力 ; 善意第三人 ; 物權公示 ; 動產抵押

期刊名称

法令月刊

卷期/出版年月

61卷10期(2010 / 10 / 01)

页次

108 - 124

内容语文

繁體中文

中文摘要

中國大陸擔保法及其解釋、物權法將動產抵押與不動產抵押一併規制,將不動產抵押權的追及效力適用於動產抵押,無疑將導致混亂。此困境可以通過兩種方法解決,一是將動產抵押與不動產抵押分別規定,以示區別;二是通過對抵押權追及效力理論進行重構,在理論上將動產抵押與不動產抵押統一起來。不動產登記的充分公示為抵押權追及效力提供了正當性基礎,動產抵押權欠缺充分的公示,因而行使抵押權追及效力並無正當性。抵押權追及效力包含了對第三人善意的判斷,對不動產抵押與動產抵押可進行統一解釋和規定。為避免動產抵押權人與善意第三人之間的權利衝突,應強制動產抵押人轉讓時告知抵押權存在的義務,否則應受處罰。

主题分类 社會科學 > 法律學
参考文献
  1. 謝在全,<動產擔保制度之最近發展>, http://www.chinalawedu.com/news/16900/174/2006/7/li7972512411760029568-0.htm(2010-4-17)。
  2.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貫徹執行民法通則若干問題的意見(試行)》第15 條規定
  3. 王利明(2004)。物權法研究。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
  4. 王澤鑒(1998)。民法學說與判例研究。北京: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
  5. 史尚寬(2000)。物權法論。北京: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
  6. 江平編(2003)。中美物權法的現狀與發展。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
  7. 近江幸治(2002)。擔保物權法。北京:法律出版社。
  8. 施文森。論動產擔保利益之位序。政大學報,20
  9. 張治峰、易繼明(1997)。動產抵押若干問題研究。中外法學,1997(5),51。
  10. 梁慧星編(1998)。中國物權法研究。北京:法律出版社。
  11. 梁慧星編(1995)。民商法論叢。北京:法律出版社。
  12. 梁慧星編(2000)。中國物權法草案建議稿。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
  13. 梁慧星編(2002)。民商法論叢。香港:金橋文化出版(香港)有限公司。
  14. 梁慧星、陳華彬(2003)。物權法。北京:法律出版社。
  15. 許明月(1998)。抵押權制度研究。北京:法律出版社。
  16. 許德風(2006)。評《物權法草案》第十七章。中外法學,2006(1),109-110。
  17. 彭萬林編(1999)。民法學。北京: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
  18. 渠濤編(2004)。中日民商法研究。北京:法律出版社。
  19. 黃茂榮(2003)。債法總論。北京: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
  20. 劉春堂(1999)。動產擔保交易法研究。臺北:三民書局。
  21. 劉得寬(2002)。民法諸問題與新展望。北京: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
  22. 餘能斌編、馬俊駒編(1995)。現代民法學。武漢:武漢大學出版社。
  23. 謝在全(1999)。民法物權論。北京: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
被引用次数
  1. (2013)。對於民法第八六七條抵押權追及性之研究與建議。月旦法學雜誌,220,246-273。
  2. (2015)。兩岸抵押權比較與效益之研究。軍法專刊,61(5),58-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