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名

通過程序實現刑法解釋的正當性

并列篇名

Realizing the Principle of Legality though the Due Process

DOI

10.6509/TLM.201302_64(2).0006

作者

葉良芳

关键词

罪刑法定原則 ; 刑法解釋 ; 不確定性 ; 正當性 ; 理性論辯 ; principle of legality ; criminal interpretation ; uncertainty ; legitimacy ; rational debate

期刊名称

法令月刊

卷期/出版年月

64卷2期(2013 / 02 / 01)

页次

105 - 123

内容语文

繁體中文

中文摘要

罪刑法定的司法實現,關鍵在於適用刑法時正當地解釋刑法文本。刑法解釋的正當性,其實現途徑不是單一的,而是綜合的。解釋目標、解釋立場、解釋限度、解釋位階等實體路徑只是宏觀地為解釋刑法提供一個原則性指引,並不當然帶來解釋結論的正當性。要保證解釋結論的正當性,除實體因素外,還必須引入程序因素,實現控訴方、被告人、陪審員、司法者等之間充分的對話溝通。此外,司法者還應當秉承人權保障的價值理念,堅持形式理性優先和法律存疑時有刺於被告人原則。

英文摘要

The key to realize the principle of legality is to interpret criminal law legitimately when settling criminal cases, and its way is not singular but plural. The substantive interpretation doctrine only sketches out a general picture though its objective, standpoint, limit and sequence. In order to attain the legitimacy of interpretation, procedural method should be considered as well as substantive method. That is, the prosecutor, the accused, the juror, and the judge should communicate and exchange respective legal opinion effectively and adequately. Besides, if the meaning of a word is ambiguous, the judge should give priority to formal rationality and interpret it in favor of the accused and alwsys keep the idea of protecting human rights in his mind.

主题分类 社會科學 > 法律學
参考文献
  1. 中國青年報(2011/10/1)。〈雲南省高院回應:判決程序不存在任何問題〉,7版
  2. Kennedy v. Louisana, 554 U. S. 407 (2008)
  3. Furman v. Georgia, 408 U. S. 238 (1972)
  4. Planned Parenthood of Southeastern Pennsylvania v. Casey, 505 U. S. 833 (1992)
  5. Roper v. Simmons, 543 U. S. 551 (2005)
  6. 考夫曼、吳從周譯(1999)。類推與事物本質─兼論類型理論。臺北:學林出版社。
  7. 考夫曼、劉幸義譯(2004)。法律哲學。北京:法律出版社。
  8. 李立眾、吳學斌(2008)。刑法新思潮。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
  9. 李國如(2001)。罪刑法定原則視野下的刑法解釋。北京:中國方正出版社。
  10. 李潔(2006)。罪刑法定的實現。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
  11. 杜宇(2006)。刑法上之「類推禁止」如何可能?─一個方法論上的懸疑。中外法學,2006(4),407-425。
  12. 貝卡裡亞、黃風譯(1993)。論犯罪與刑罰。北京:中國大百科全書出版社。
  13. 車浩(2010)。強姦罪與嫖宿幼女罪的關係。法學研究,2010(2),136-155。
  14. 孟德斯鳩、張雁深譯(1961)。論法的精神。北京:商務印書館。
  15. 拉倫茨、陳愛娥譯(2003)。法學方法論。北京:商務印書館。
  16. 阿列克西、舒國瀅譯(2002)。法律論證理論。北京:中國法制出版社。
  17. 哈耶克、鄧正來譯(2000)。法律、立法與自由。北京:中國大百科全書出版社。
  18. 哈特、張文顯譯(1996)。法律的概念。北京:中國大百科全書出版社。
  19. 桑本謙(2004)。法律解釋的困境。法學研究,2004(5),3-13。
  20. 桑斯坦、鐘瑞華譯(2008)。權利革命之後:重塑規制國。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
  21. 耿利航(2007)。如何界定公共利益。法學雜誌,2007(2),135-137。
  22. 張明楷(2007)。刑法學。北京:法律出版社。
  23. 張明楷(2009)。罪刑法定與刑法解釋。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
  24. 張明楷(2010)。實質解釋論的再提倡。中國法學,2010(4),49-69。
  25. 梁根林(2004)。罪刑法定視域中的刑法適用解釋。中國法學,2004(3),120-131。
  26. 陳興良(2006)。刑法方法論。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
  27. 陳興良(2009)。判例刑法學。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
  28. 陳興良(2010)。罪刑法定主義。北京:中國法制出版社。
  29. 勞東燕(2010)。罪刑法定本土化的法治敘事。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
  30. 博登海默、鄧正來譯(1999)。法理學:法律哲學與法律方法。北京: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
  31. 惠廷頓、杜強強譯(2006)。憲法解釋:文本含義,原初意圖與司法審查。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
  32. 馮亞東(2003)。刑法解釋應體現法的精神。法商研究,2003(3),23-26。
  33. 德沃金、張國清譯(2008)。原則問題。南京:江蘇人民出版社。
  34. 魏德士、丁曉春譯、吳越譯(2005)。法理學。北京:法律出版社。
  35. 蘇彩霞(2008)。刑法解釋方法的位階與運用。中國法學,2008(5),97-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