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名

論交付印章構成表見代理信賴外觀之可能性-評最高法院104年度台上字第359號民事判決

并列篇名

Could Apparent Agency be Proved by Handing over the Seal - Comment on the Civil Judgment of Supreme Court Tai-Shan-Zi No.359 (2015)

DOI

10.6509/TLM.2017.6808.04

作者

蔡立亭(Li-Ting Tsai)

关键词

無權代理 ; 表見代理 ; 善意信賴 ; 權利外觀 ; 不法行為 ; Unauthorized Agency ; Apparent Agency ; Good Faith ; Outward Appearance of Right ; Illegal Deed

期刊名称

法令月刊

卷期/出版年月

68卷8期(2017 / 08 / 01)

页次

86 - 105

内容语文

繁體中文

中文摘要

最高法院70年台上字第657號民事判例以僅交付印章,不足以構成授與代理權之善意信賴外觀,故本人毋庸負表見代理之授權人責任。申言之,法院對客觀授權事實之認定,除代理人持有授權人之印章外,尚須輔以代理人取得授權人之其他關鍵文件。惟本文所欲評析之最高法院104年度台上字第359號民事判決,關於代理人使用授權人之印章與第三人簽訂契約,針對印章持有與印文之使用,究否可適用表見代理之規定,本判決之見解隱晦不明。是以僅持有印章之情形,是否已該當構成授與代理權之外觀,即成為本文探討之核心。

英文摘要

The civil precedent of Supreme Court Tai-Shan-Zi No.657 (1981) revealed that only by handing over the seals could not be the good faith outward appearance of authorized agency. Hence, the person did not have the responsibility of principal in apparent agency. In other word, the court affirmed the objective authorized fact: beside the agent had the seal of principal, he also needed to have the other principal's key documents. However, my thesis analyzed the Civil Judgment of Supreme Court Tai-Shan- Zi No.359 (2015), which was about the agent used the principal's seal to sign a contract with the third person. The opinion of the court about whether holding the seal and using the seal could be the apparent agency or not was not clear in this case. Furthermore, my thesis would focus on only by having the seal could be the outward appearance of giving authority.

主题分类 社會科學 > 法律學
参考文献
  1. 陳忠五(2012)。2011 年民事法發展回顧。臺大法學論叢,41(特刊),1439-1499。
    連結:
  2. 陳忠五(2016)。2015 年民事法發展回顧。臺大法學論叢,45(特刊),1493-1566。
    連結:
  3. 陳聰富(2013)。2012 年民事法發展回顧:民事財產法裁判回顧。臺大法學論叢,42(特刊),967-998。
    連結:
  4. 王澤鑑(2014)。民法總則。臺北:自版。
  5. 王澤鑑(2006)。債法原理(一)基本理論:債之發生、契約、代理權授與、無因管理。臺北:王慕華。
  6. 吳光明(2008)。民法總則。臺北:三民。
  7. 吳從周(2006)。民法上之無權代理—表見代理。月旦法學教室,41,53-62。
  8. 吳從周(2010)。「不法行為不成立表見代理」?/最高院九八台上一九五九。台灣法學雜誌,158,159-164。
  9. 吳瑾瑜(2013)。表見代理責任之排除—銀行「可得而知」辦理美金定存之代理權限不及於購買連動債券/台高院100 上202 判決。台灣法學雜誌,238,189-194。
  10. 吳瑾瑜(2010)。淺談民法第一六九條代理權存在外觀之認定—由最高法院九八年度台上字第一九五九號判決觀察。台灣法學雜誌,155,180-187。
  11. 吳瑾瑜(2010)。民法第一○七條與第一六九條之區辨/最高院九九台上七二一。台灣法學雜誌,166,207-210。
  12. 邱聰智(2011)。民法總則(下)。臺北:三民。
  13. 施啓揚(2009)。民法總則。臺北:自版。
  14. 陳忠五(2012)。工程借牌承包的表見代理問題—最高法院100 年度台上字第1827 號判決評釋。台灣法學雜誌,199,38-49。
  15. 陳慶棋(2008)。論表見代理—最高法院相關判決評釋。現代地政—人與地,323,31-37。
  16. 陳聰富(2002)。無權代理與表見代理之區辨。月旦法學雜誌,83,10-11。
  17. 黃立(2005)。民法總則。臺北:自版。
  18. 黃茂榮(2009)。論代理(三)。植根雜誌,25(12),24-40。
  19. 楊佳元(2000)。論民法第一百六十九條之表見代理責任。月旦法學雜誌,63,77-83。
  20. 虞舜(1969)。表見代理與無權代理。法令月刊,20(2),9-10。
  21. 詹森林(2007)。民事法理與判決研究(五)。臺北:自版。
  22. 劉春堂(2008)。持有他人印章與表見代理之成立—簡評最高法院九七年台上字第五二號判決。台灣法學雜誌,112,183-190。
  23. 劉昭辰(2007)。「不法行為」不能代理?。台灣本土法學雜誌,92,240-242。
  24. 蔡明誠(2013)。表見代理與有權代理。月旦法學教室,134,9-11。
  25. 鄭冠宇(2016)。民法總則。臺北:新學林。
  26. 鄭冠宇(2012)。無權處分與無權代理。月旦民商法雜誌,35,164-1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