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名

不當得利之發展與演進-以實證研究為中心並兼論與沒收新制的衝突

DOI

10.6509/TLM.201803_69(3).0002

作者

林大洋

关键词

不當得利 ; 衡平 ; 類型化 ; 因果關係 ; 沒收新制

期刊名称

法令月刊

卷期/出版年月

69卷3期(2018 / 03 / 01)

页次

12 - 35

内容语文

繁體中文

中文摘要

我民法對於不當得利之成立要件,採取極為精簡抽象的文字,造成不當得利在解釋適用上高度的困難。復因不當得利事件恆伴隨其他法律關係,必須先釐清其前提基礎之關係,定其權益之歸屬,始能進而作出正確之判斷,以避免混淆破壞民事長期所建立之規範分際及責任體系,並促進不當得利法之現代化。又刑法基於類似不當得利之衡平原理,所訂立之第三人不法利得沒收新制,與不當得利在適用上,似已出現相互衝突之情形,亦有待調和。

主题分类 社會科學 > 法律學
参考文献
  1. 陳忠五(2008)。契約責任與侵權責任的保護客體:「權利」與「利益」區別正當性的再反省。臺北:新學林。
    連結:
  2. 王伯琦(1976)。民法債編總論。臺北:商務。
  3. 王皇玉(2016)。刑法總則。臺北:新學林。
  4. 王澤鑑(2008)。不當得利法在實務上的發展( 下) —九十年度至九十六年度最高法院若干重要判決。月旦法學雜誌,158,184-205。
  5. 王澤鑑(1975)。無法律上原因之財產損益變動。民法學說與判例研究(1),臺北:
  6. 王澤鑑(1996)。舉重明輕、衡平原則與類推適用。民法學說與判例研究(8),臺北:
  7. 王澤鑑(2015)。不當得利。臺北:自版。
  8. 王澤鑑(2006)。侵權行為法(第2冊)─特殊侵權行為。臺北:自版。
  9. 王澤鑑(2005)。債法原理(第2 冊)—不當得利。臺北:自版。
  10. 王澤鑑(1990)。民法債編總論(第2 冊)。臺北:自版。
  11. 王澤鑑(1982)。民法學說與判例研究(3),臺北:
  12. 史尚寬(1972)。債法總論。臺北:自版。
  13. 民法研究基金會(2017)。民事法的學思歷程與革新取徑—吳啟賓前院長八秩華誕祝壽論文集,臺北:
  14. 何孝元(1970)。民法債編總論。臺北:三民。
  15. 吳耀宗(2016)。刑法第38 條之1 第2 項立法理由與德國擴大沒收。月旦法學雜誌,251,35-59。
  16. 李後政(2014)。涉外民事法律適用法。臺北:五南。
  17. 李禮仲(2014)。衡平法: 國王良知的守護者。司法院謝前副院長在全七秩祝壽論文集—物權與民事法新思維,臺北:
  18. 林誠二(2000)。民法債編總論(下)。臺北:瑞興。
  19. 林鈺雄(2016)。利得沒收新法之審查體系與解釋適用。月旦法學雜誌,251,6-34。
  20. 林鈺雄編(2016)。沒收新制(一)—刑法的百年變革。臺北:元照。
  21. 花滿堂(2017)。財產犯罪所得沒收與被害人財產權侵害間之平衡。司法周刊,1862,2-3。
  22. 邱聰智(2002)。新訂民法債編通則(上)。臺北:華泰。
  23. 姚志明(2008)。給付不當得利請求權之成立。民事法學新思維之開展—劉春堂教授六秩華誕祝壽論文集,臺北:
  24. 姚志明(2014)。無因管理與不當得利。臺北:元照。
  25. 洪文瀾(1959)。民法債編通則釋義。臺北:文光。
  26. 胡長清(1977)。中國民法債編總論。臺北:商務。
  27. 孫森焱(1999)。民法債編總論(上)。臺北:自版。
  28. 馬漢寶(2014)。國際私法:總論各論。臺北:自版。
  29. 張麗卿(2015)。刑法總則理論與運用。臺北:五南。
  30. 梅仲協(1963)。民法要義。臺北:自版。
  31. 許絲捷(2016)。第三人犯罪所得之沒收。沒收新制(一)—刑法的百年變革,臺北:
  32. 陳自強(2000)。民法侵權行為法體系之再構成(上)。台灣本土法學雜誌,16,47-70。
  33. 陳自強(2016)。法國契約法修正與現代化。月旦法學雜誌,259,143-166。
  34. 陳自強(1995)。雙務契約不當得利返還之請求。政大法學評論,54,208-249。
  35. 陳重言(2016)。第三人利得沒收之立法必要及其基礎輪廓。沒收新制(一)—刑法的百年變革,臺北:
  36. 陳榮傳(2015)。國際私法實用:涉外民事案例研析。臺北:五南。
  37. 黃茂榮(2011)。不當得利—債法總論。臺北:植根。
  38. 楊芳賢(2009)。不當得利。臺北:三民。
  39. 楊芳賢(2016)。民法債編總論(上)。臺北:三民。
  40. 楊芳賢(2014)。因登記錯誤而無權處分他人土地之法律問題。月旦法學教室,145,12-14。
  41. 劉昭辰(2012)。不當得利。臺北:五南。
  42. 劉昭辰(2010)。債法總論實例研習—法定之債。臺北:三民。
  43. 劉昭辰(2012)。給付型不當得利—以給付目的取代財產損益直接變動的理論及實務發展。政大法學評論,127,267-348。
  44. 劉昭辰(2003)。不當得利的基本問題—以解題方式說明。月旦法學教室,13,115-124。
  45. 劉昭辰、葉新民(2016)。不當得利專題研究。臺北:元照。
  46. 劉鐵錚、陳榮傳(2013)。國際私法論。臺北:三民。
  47. 鄭玉波(1984)。法諺(1)。臺北:自版。
  48. 鄭玉波、陳榮隆修訂(2004)。民法債編總論。臺北:新學林。
  49. 鄭冠宇(2015)。民法債編總論。臺北:新學林。
  50. 鄭健才(1981)。債法通則。臺北:三民。
  51. 璣村保、蘇慧卿譯(2016)。買賣契約修正草案出賣人之責任—從 擔保責任轉換為債務不履行責任。月旦法學雜誌,261,6-16。
  52. 戴修瓚(1955)。民法債法總論(上)。臺北:三民。
被引用次数
  1. (2021)。不法原因給付。月旦法學雜誌,311,132-1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