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名

論民法上過失相抵原則於被害人身心因素之類推適用

并列篇名

Mutatis Mutandis Application of Principle of Comparative Negligence in Civil Law on the Physical and Mental Factors of Victims

DOI

10.6509/TLM.201807_69(7).0005

作者

王富仙(Fu-Hsien Wang)

关键词

與有過失 ; 誠實信用原則 ; 公平原則 ; 類推適用 ; Comparative Negligence ; Principle of Good Faith ; The Principle of Fairness ; Analogy

期刊名称

法令月刊

卷期/出版年月

69卷7期(2018 / 07 / 01)

页次

108 - 129

内容语文

繁體中文

中文摘要

被害人本身危險因素雖為損害發生或擴大之共同原因,其既無過失亦無可歸責性,當不符與有過失之要件。但就誠信及公平原則、及民法第217條規定之意旨,在於斟酌加害人和被害人之行為對於損害之發生或擴大之原因力的程度,及雙方主觀責任意思之輕重,以決定賠償責任之範圍等等理由,則可否類推適用過失相抵原則,非無探討實益。

英文摘要

The risk factors of the victims themselves are common reasons for the occurrence or expansion of the damage, it is neither negligent nor blame worthy, when it is not consistent with the negligence. However, the principle of good faith and fairness, and the meaning of article 217 of the Civil Code, is to consider the extent to which the acts of the perpetrators and the victims are responsible for the occurrence or expansion of the damage and the extent of the subjective duty of the parties in order to determine the scope of liability And so on, then the analogy can be applied to the principle of negligence.

主题分类 社會科學 > 法律學
参考文献
  1. 王澤鑑(2016)。損害賠償法上的與有過失。法令月刊,67(4),1-38。
    連結:
  2. 侯英泠(2013)。德國醫事民法中病人與有過失之探討。臺北大學法學論叢,86,125-183。
    連結:
  3. 陳聰富(2009)。醫療事故之因果關係—最高法院96年度台上字第2032號民事判決評析。法令月刊,60(10),32-56。
    連結:
  4. Looschelders, Dirk、沈小軍譯張金海譯(2014)。德國債法總論。北京:中國人民大學。
  5. 中田裕康編、潮見佳男編、道垣內弘人編(2009)。民法判例百選Ⅱ債権。東京:有斐閣。
  6. 王澤鑑(2017)。損害賠償。臺北:自版。
  7. 王澤鑑(1998)。侵權行為法:基本理論一般侵權行為(一)。臺北:自版。
  8. 王澤鑑(1975)。民法學說與判例研究(一)。臺北:自版。
  9. 田山輝明、顧祝軒譯、丁相順譯(2011)。日本侵權行為法。北京:北京大學。
  10. 田邨正義(1984)。被害者の体質的素因と割合的認定。交通事故賠償の理論と実際:創立20周年記念論文集,東京:
  11. 江俊彥(2007)。圖解教科書系列—民法債編總論。臺北:新學林。
  12. 池田真朗(2010)。新標準講義民法債権各論。東京:慶應義塾大學出版?。
  13. 何孝元(1992)。誠實信用原則與衡平法。臺北:三民。
  14. 何孝元(1987)。損害賠償之研究。臺北:臺灣商務。
  15. 吳志正(2013)。病患履行利益與固有利益之損害賠償。民事法之思想啟蒙與立論薪傳—孫森焱前大法官八秩華誕祝壽論文集,臺北:
  16. 吳志正、張文毓(2017)。車禍腦傷術後照護失當案:謎樣的損害賠償範圍。月旦醫事法報告,8,83-127。
  17. 吳振吉(2017)。論交通事故與醫療過失競合理論—以日本法為借鑑。政大法學評論,150,49-111。
  18. 吳從周(2007)。民事法學與法學方法第一冊:法理、集中審理與失權。臺北:自版。
  19. 李惠宗(2009)。案例式法學方法論。臺北:新學林。
  20. 林大洋(2009)。民事實務法律問題研究。臺南:世一。
  21. 林良平編(1989)。債権法Ⅱ。東京:青林書院。
  22. 林誠二(2000)。民法債編總論:體系化解說(上)。臺北:瑞興。
  23. 林誠二(2005)。民法問題與實例解析(第一冊)。臺北:瑞興。
  24. 近江幸治(2004)。事務管理.不当利得.不法行為。東京:成文堂。
  25. 星野英一編(1994)。判例に学ぶ民法。東京:有斐閣。
  26. 孫森焱(2004)。民法債編總論(上冊)。臺北:自版。
  27. 徐婉寧(2016)。論過失相抵原則於受僱醫師過勞職災民訴之適用—評臺灣高等法院臺南分院一○二年度重勞上字第一號民事判決。政大法學評論,146,259-304。
  28. 梁彗星(1999)。民法解釋學。臺北:五南。
  29. 陳忠五(2016)。民事類實務導讀。台灣法學雜誌,300,115-131。
  30. 陳忠五(2016)。民事類實務導讀。台灣法學雜誌,298,93-114。
  31. 陳洸岳(2009)。過失相抵之「過失」及第三人過失之範圍。月旦法學教室,79,8-9。
  32. 陳聰富(2016)。醫療事故之責任分擔型態與賠償範圍。月旦醫事法報告,創刊號,81-98。
  33. 陳聰富(2014)。醫療責任的形成與展開。臺北:國立臺灣大學出版中心。
  34. 陳聰富(2008)。侵權違法性與損害賠償。臺北:元照。
  35. 單國軍(2010)。醫療損害。北京:中國法制。
  36. 曾世雄(2013)。資源本位論:民法設計和民法運作。臺北:自版。
  37. 曾隆興(1996)。現代損害賠償法論。臺北:自版。
  38. 費安玲編(2012)。學說匯纂(第四卷)。臺北:元照。
  39. 黃立(2006)。民法債編總論:參考我國新案例與德國新債法理論全新改版。臺北:自版。
  40. 黃裕凱(2008)。論人身保險有無損害防阻條款之適用。現代法學之回顧與展望:李欽賢教授六秩華誕祝壽論文集,臺北:
  41. 楊仁壽(2010)。法學方法論。臺北:自版。
  42. 楊佳元(2007)。侵權行為損害賠償責任研究:以過失責任為重心。臺北:元照。
  43. 楊芳賢(2016)。民法債編總論(上)。臺北:三民。
  44. 詹森林(1998)。僱用人行使求償權時與有過失原則之類推適用—最高法院七十一年臺上字第七四九號判決之檢討—。民事法理與判決研究,臺北:
  45. 詹森林(2013)。最高法院民事判例與民法之解釋適用及發展。民事法之思想啟蒙與立論薪傳—孫森焱前大法官八秩華誕祝壽論文集,臺北:
  46. 詹森林(1998)。互毆與與有過失—最高法院七十年臺上字第二九○五號及七十一年臺上字第一一七九號判決之檢討—。民事法理與判決研究,臺北:
  47. 詹森林(1998)。機車騎士與其搭載者間之與有過失承擔—最高法院七十四年度臺上字第一一七○號判例及七十四年度上字第二三○六號判決之評論—。民事法理與判決研究,臺北:
  48. 臺灣醫事法學會、東吳大學醫事法專題講座教師群(2012)。醫事法專題講座。臺北:台灣法學。
  49. 劉春堂(2010)。判解民法債編通則。臺北:三民。
  50. 潮見佳男(1999)。不法行為法。東京:信山社。
  51. 鄭玉波譯解(1986)。法諺(一)。臺北:自版。
  52. 鄭玉波、陳榮隆修訂(2002)。民法債編總論。臺北:三民。
  53. 鄭冠宇(2015)。民法債編總論。臺北:新學林。
  54. 鄭逸哲(2013)。「臨床裁量權」和「行為有價值」乃「醫療民法」和「醫療刑法」不可牴觸的底線。軍法專刊,59(2),123-133。
  55. 橋本佳幸(1995)。過失相殺法理の構造と射程─1─責任無能力者の「過失」と素因の斟酌をめぐって。法学論叢,139(3),16-47。
  56. 謝哲勝(2015)。僱用人與有責任及時效抗辯。月旦法學教室,148,12-14。
  57. 謝哲勝(2011)。醫療事故侵權責任。軍法專刊,57(4),23-36。
  58. 円谷峻(2011)。不法行為法.事務管理.不当利得:判例による法形成。東京:成文堂。
  59. 塩崎勤編、羽成守編、小賀野晶一編(2012)。実務不法行為法講義。東京:民事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