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名

最高法院106年度台上字第1635號民事判決

DOI

10.6509/TLM.201808_69(8).0012

关键词
期刊名称

法令月刊

卷期/出版年月

69卷8期(2018 / 08 / 01)

页次

216 - 220

内容语文

繁體中文

主题分类 社會科學 > 法律學
参考文献
  1. 鄧學仁(2012)。論親子利益相反行為與特別代理—以日本法制為借鑑。法令月刊,63(9),73-86。
    連結:
  2. 二宮周平(2013)。家族法。東京:新世社。
  3. 于海湧編譯、趙希璿編譯(2016)。瑞士民法典。北京:法律出版社。
  4. 大村敦志(2010)。家族法。東京:有斐閣。
  5. 小野幸二(2001)。基本民法シリ一ズⅤ親族法.相続法。東京:八千代出版。
  6. 中川淳(1969)。民法826 条の利益相反行為にあたるとされた例。民商法雜誌,61(2),154-162。
  7. 中川善之助(1967)。新訂親族法。東京:青林書院新社。
  8. 王澤鑑(2004)。未成年子女之財產、父母及第三人。民法學說與判例研究(三),臺北:
  9. 王澤鑑(2009)。民法總則。臺北:自版。
  10. 王澤鑑(2004)。父母非為未成年子女利益處分其財產之效力。民法學說與判例研究(一),臺北:
  11. 生野正剛(1990)。親子間の利益相反行為の成否。長崎大学教養部紀要 人文科学篇,30(2),1-19。
  12. 有地亨(2005)。新版家族法概論。京都:法律文化社。
  13. 我妻栄(1961)。親族法。東京:有斐閣。
  14. 林秀雄(2013)。親屬法講義。臺北:元照。
  15. 林秀雄編(2000)。民法親屬繼承爭議問題研究。臺北:五南。
  16. 阿部徹(1967)。親子間の利益相反行為(2 完) —未成年者の財的地位に関連して。民商法雜誌,57(3),51-83。
  17. 施啟揚(2010)。民法總則。臺北:三民。
  18. 孫森焱(1980)。第三人利益契約與親權之行使。身分法之理論與實用:陳棋炎先生六秩華誕祝賀論文集,臺北:
  19. 國立臺灣大學法律學院財團法人臺大法學基金會編譯(2016)。德國民法(下)親屬編、繼承編。臺北:元照。
  20. 許澍林(2011)。論父母代未成年子女所為保證之效力(下)。司法周刊,1527,2-3。
  21. 許澍林(2011)。論父母代未成年子女所為保證之效力(上)。司法周刊,1526,2。
  22. 陳中順(2008)。碩士論文(碩士論文)。國立政治大學法律研究所。
  23. 陳計男(1978)。論親子間之財產關係。法令月刊,29(9),13-16。
  24. 陳棋炎(1980)。親屬、繼承法判例判決之研究。臺北:三民。
  25. 陳棋炎、黃宗樂、郭振恭(2015)。民法親屬新論。臺北:三民。
  26. 曾品傑(2015)。實務法學:民事法類。月旦裁判時報,37,109-126。
  27. 黃茂榮(1998)。行為能力。植根雜誌,14(11),1-56。
  28. 黃茂榮(1997)。未成年人之財產的保護。植根雜誌,13(12),1-31。
  29. 黃詩淳(2013)。父母代理或同意未成年子女締結保證契約。月旦法學教室,123,15-17。
  30. 鄧學仁(2010)。父母之行為與未成年子女利益相反之研究—評臺灣高等法院暨所屬法院九十八年法律座談會民事類提案第一號。月旦裁判時報,2,62-67。
  31. 戴炎輝(1980)。論父母對於未成年子女財產之權限。臺大法學論叢,10(1),127-153。
  32. 戴炎輝、戴東雄、戴瑀如(2014)。親屬法。臺北:自版。
  33. 魏大喨(2007)。親子間利益相反行為之禁止—兼談未成年人之拋棄繼承權。司法周刊,135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