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名

日治時期桃園蘆竹林天賜家族的肆應與發展

DOI

10.6608/THE.2010.016.083

作者

王慧瑜

关键词

林天賜 ; 蘆竹林家 ; 社會領導階層 ; 新式教育 ; 地方公職 ; 新興職業

期刊名称

歷史教育

卷期/出版年月

16期(2010 / 06 / 01)

页次

83 - 110

内容语文

繁體中文

中文摘要

蘆竹林家自乾隆年間渡臺,透過買賣土地逐漸累積財富,之後透過捐官成爲地方士紳。至日治初期,面臨政權轉移之際,遂發展出各種策略以順應近代化的潮流。首先就政治而言,早在初期民眾武裝抗日之時,林爲竈就已加入保良局和官方合作平定抗日事件,之後仍擔任地方基層公職;至於其他林家族人也同時參與地方事務,從擔任街庄長、協議員等職來看,該族人在地方有一定的勢力。再就教育而言,林家亦鼓勵子弟接受新式教育,培養具有專業技術的人才,並進一步投入新興事業和職場,包括商界、醫界、教育界,在在顯示林家在維持地位上所付出的努力。總之,蘆竹林家在「世變」下,在既有的財富基礎上,順應時代調整家族發展的策略,遂從地主家族成功轉型成新菁英家族。

主题分类 人文學 > 歷史學
参考文献
  1. 新竹州內務部,《新竹州下產業組合の沿革及事業の成績》(新竹:新竹州內務部,1939),頁93。
  2. 井出季和太,《臺灣治績志》,頁631。
  3. 國分金吾,《新竹州職員錄》(新竹:新竹圖書刊行會),1935-1937、1939
  4. 臺灣教育會,《臺灣教育沿革誌》,頁91。
  5. 新竹州桃園郡蘆竹庄役場編,《蘆竹庄誌》(新竹:蘆竹庄役場,1933),頁19、21。
  6. 臺灣省行政長官公署統計室編,《臺灣省五十一年來統計提要》(臺北:臺灣省行政長官公署統計室,1946),頁76。
  7. (臺灣公立中學校規則),府令第二號,《臺灣總督府府報》(臺北),1915年2月11日,第684號,頁34-36。
  8. 臺灣新聞社,《臺灣實業名鑑》(臺中:臺灣新聞社,1934),頁24
  9. 〈臺灣街莊社二區長及區書記ヲ置クノ件 〉,勅令第217號,《臺灣總督府府報》(臺北),第2798號,1909年9月24日,頁44-45。
  10. 臺灣產業研究會,《產業組合と農村經濟の研究》(臺北:產業公論社,1934),頁61-62。
  11. 井出季和太,《臺灣治績志》(臺北:臺灣日日新報,1937),頁237。
  12. (本校沿革の大要),《臺灣商工學校創立二拾周年記念號》(臺北:私立臺灣商工學校同窓會,1923),頁2
  13. 佐藤守門,(我校の過去現在及將來),收入《臺灣商工學校創立二拾周年記念號》,頁26
  14. 新竹州桃園郡蘆竹庄役場編,《蘆竹庄志》,頁36。
  15. 〈臺灣公學校官制〉,勅令抄錄第178號,《臺灣總督府府報》(臺北),1898年8月16日,第349號,頁36。
  16. 臺灣總督府民政局,《臺灣總督府民政事務成績提要》(明治35年)(臺北:臺灣總督府民政局,1904),頁198-199
  17. 臺灣教育會,《臺灣教育沿革誌》(臺北:臺灣教育會,1939),頁226
  18. 蔡淵洯老師「臺灣家族史研究」課程講義(臺灣家族的「常」與「變」─2008年家族史研究回顧),頁1。
  19. (臺灣總督府地方官官制改正),勅令抄錄第218號,《臺灣總督府府報》(臺北),第2178號,1920年8月4日,頁7-9。
  20. 新竹州桃園群蘆竹庄役場編,《蘆竹庄誌》,頁20。
  21. 臺灣總督府臺北師範學校,《臺灣總督府臺北師範學校一覽》(臺北:臺灣總督府臺北師範學校,1920),頁166。
  22. (臺民去就二関スル同人(陳洛)ノ意見),《臺灣總督府公文類纂》,乙種永久保存,1896年,第76冊,第40號。
  23. 〈臺北附近土匪蜂起ス〉,《臺灣總督府公文類纂》,乙種22卷22號,1896年1月14日,收錄至臺灣總督府臺灣史料編纂委員會,《臺灣史料稿本》第1冊。
  24. 臺北州內務部教育課,《臺北州學事一覽》(臺北:臺北州內務部教育課,1935),頁38。
  25. 黃呈聰,(臺灣教育改造論),《臺灣青年》,3:2(東京,1921.8),漢文之部,頁6。
  26. 〈土匪狀況報告書 戰況〉,《臺灣史料稿本》,1896年2月2日
  27. 〈辨務署ノ名稱位置及管轄區域を定む〉,《臺灣總督府府報》(臺北),1897年6月10日。
  28. 佐野暹,《街庄執務指針》(臺南:臺灣日日新報社臺南支局,1931),頁353、357。
  29. 〈臺北ノ紳商等相謀り保良局ヲ組織〉,《臺灣史料稿本》第9卷,1896年6月10日,頁109-115。
  30. 高橋用吉,《臺灣街庄制逐條解釋》(高雄:南報商事社,1933),頁25、60、66-67。
  31. (保良局設置認可、保良局章程認可、保良局存續),《臺灣總督府公文類纂》,乙種永久保存, 1895年7月20日,第14冊,第32號。
  32. 〈匪徒狀況報告〉,《臺灣史料稿本》秘第7號,1896年2月1日
  33. 谷平四郎編,《臺灣產業組合史》(臺北:產業組合時報社,1934),頁9-11。
  34. 臺灣教育會,《臺灣教育沿革誌》,頁623-624。
  35. 〈臺北保良局及各地を閉鎖〉,臺灣總督府臺灣史料編纂委員會,《臺灣史料稿本》第9卷,1896年6月10日,頁109-115。
  36. 臺灣教育會,《臺灣教育沿革誌》,頁135-142。
  37. 臺灣教育會,《臺灣教育沿革誌》,頁625。
  38. (臺灣公學校令),勅令抄錄第178號,《臺灣總督府府報》(臺北),1898年8月16日,第349號,頁35-36。
  39. 宜蘭農林學校,《臺北州立宜蘭農林學校一覽表》(宜蘭:宜蘭農林學校,1934);臺北州內務部教育課,《臺北州學事一覽》,頁38。
  40. Chen, Ching chih(1988).Impact of Japanese Colonial Rule on Taiwanese Elites.Journal of Asian History,22,25-51.
  41. 王興安(1999)。碩士論文(碩士論文)。臺北,國立臺灣大學歷史所。
  42. 朱佩琪(2004)。臺籍菁英的搖籃:臺中一中。臺北:向日葵文化。
  43. 朱壽明(1969)。光緒朝東華續錄選輯。臺北:臺銀經濟研究室。
  44. 吳文星(2008)。日治時期臺灣的社會領導階層。臺北:五南。
  45. 吳文星(1983)。日治時期臺灣師範教育之研究。臺北: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歷史所。
  46. 林元芳編(1964)。蘆竹林氏九牧衍派臺灣家譜。桃園:林氏德門居。
  47. 許世楷(1972)。日本統治下の臺灣─抵抗と彈壓─。東京:東京大學。
  48. 許雪姬(2004)。日治時期臺灣人的海外活動─在「滿洲」的臺灣醫生。臺灣史研究,11(2),6+9。
  49. 楊蓮生(1997)。診療秘話五十年:一臺灣醫の昭和史。東京:中央公論社。
  50. 臺灣總督府警務局(1973)。臺灣總府警察沿革志。東京:
  51. 蔡淵洯(1980)。清代臺灣社會上升流動的兩個個案。臺灣風物,30(2),12-18。
  52. 蔡慧玉(1994)。日治時期臺灣保甲書記初探。臺灣史研究,1(2),8-9+12+107。
  53. 蔡慧玉(1997)。保正、保甲書記、街庄役場—口述歷史(三)。臺灣風物,47(4),88-89。
  54. 蘆竹鄉志編輯委員會(1995)。蘆竹鄉志。桃園:桃園縣蘆竹鄉公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