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名

華語流行曲應用於特教學生的情意教育之研究

并列篇名

A Study on the Construction of an "Affective Education Based on Chinese Pop Songs" Curriculum for Special Educational Needs Students

DOI

10.3966/160683002015090099004

作者

吳善揮(Eric Sin-Fai Ng)

关键词

華語流行曲 ; 情意教育 ; 特教學生 ; 融合教育 ; Chinese pop songs ; affective education ; special educational students ; inclusive education

期刊名称

學校行政

卷期/出版年月

99期(2015 / 09 / 16)

页次

64 - 90

内容语文

繁體中文

中文摘要

所謂情意教育,就是把改變學生的情緒或社會行為作為目標,透過不同的教學活動,引導學生學習情緒管理、情感表達、與人溝通相處的技巧,以達到促進個體人格發展、身心健康、學業成長、社會適應的終極目標。事實上,在融合教育的實施下,香港特教學生的處境依然堪憂,他們不但長期在學業上受到挫折,部分更在校內遭受歧視或欺凌,再加上並非所有普通學生、家長或教師對他們的特殊情況都能夠加以理解,最終對他們的身心發展造成一定的負面影響;因此,情意教育顯然對香港特教學生有著重要的作用,能夠協助他們疏導內在的負面情緒、建構正面而積極的思想、學會融入主流社群等。在這樣的背景下,筆者以學會「愛」與「被愛」為主題,在校內成立了「滿滿都是愛」小組,邀請了六名特教學生參與其中,透過華語流行曲的不同運用(聆聽、歌唱、賞析、討論、小組活動等),教授他們「愛」的概念及相關的元素,當中涵蓋愛情、友情、親情、萬物之情,以提升他們對於「愛」的認知、引導他們學會去愛人和接受別人的愛、以及改變他們的待人處事態度,當中取得一定的教學成效。因此,本文旨在透過「滿滿都是愛」小組的教學研究,說明以華語流行曲作為情意教育教材的意涵及作法,以及如何以之對特教學生進行情意教育,期望能夠為特教教師在設置情意教育課程時帶來一些啟示。

英文摘要

The goal of affective education is to build up student's positive emotions or behaviors. It also helps students develop individual personality, physical and mental health, academic performance and social adaptation through various educational activities. In Hong Kong, under the implementation of inclusive education, the special educational needs (SEN) students are facing a long-term academic setback; some of them even suffer from discrimination or bullying in schools. In fact, these kinds of special circumstances have caused negative impacts on SEN students' physical, mental and social development. Therefore, affection education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helping SEN students integrate into the mainstream community.The purposes of this study were: (1) to design a curriculum for SEN students based on Chinese pop songs; (2) to use a qualitative method to analyze the effects of this affective education curriculum for SEN students and more specifically on the change of their interpersonal attitude. The subjects of this study were a group of form two SEN students from a secondary school in Hong Kong. The teaching was conducted during students' free time. The data were collected from audio recordings and journal writings. The results of this study support the initial assumption that the curriculum based on the Chinese pop songs can induce positive impacts on SEN students' interpersonal attitude.

主题分类 社會科學 > 教育學
参考文献
  1. 何育真(2013)。Reimer 及Elliott 音樂教育哲學再探究:批判教育學的觀點。藝術教育研究,26,37-79。
    連結:
  2. 吳善揮(2014)。香港融合班中文教師之教學困境研究。特殊教育發展期刊,57,85-106。
    連結:
  3. 吳善揮(2014)。香港融合班中文教師之教學困境研究。特殊教育發展期刊,57,85-106。
    連結:
  4. 沈清松(2005)。大腦、情感與情意發展。哲學與文化,32(10),119-135。
    連結:
  5. 常雅珍、毛國楠(2006)。以正向心理學建構情意教育之行動研究。師大學報:教育類,51(2),121-146。
    連結:
  6. 常雅珍、毛國楠(2006)。以正向情緒建構國小五年級情意教育之質化研究。臺中教育大學學報:教育類,20(2),31-62。
    連結:
  7. Katz, I.,Assor, A.(2007).When choice motivatesand when it does not.Educational Psychology Review,19(4),429-442.
  8. Ruland, J. P.,Ahern, N. R.(2007).Transforming student perspectives through reflective writing.Nurse Educator,32(2),81-88.
  9. 衣冠城(2004)。佛洛姆「愛」的概念與情意教育。輔英通識教育年刊,3,131-147。
  10. 吳善揮(2014)。華語流行曲歌詞介入讀寫障礙學生語文學習之初探與實務分享。雲嘉特教,19,36-50。
  11. 吳善揮(2013)。大學生活輔導的切入:華語流行曲與生命的浪花。澳門大學兩岸四地學生事務論壇2013,澳門:
  12. 吳善揮(2013)。從一位讀寫障礙學生的學習去看香港融合教育政策的實施。特教園丁季刊,29(2),7-14。
  13. 吳善揮(2014)。淺論香港現行融合教育制度實施的問題。臺灣教育評論月刊,3(1),106-111。
  14. 吳善揮(2014)。語境意識的建立:從歌唱華語流行曲,到細嚼文學作品的點滴。課程教育研究(新教師教學),6,209-210。
  15. 沈六(2005)。情意教育。臺灣教育,636,2-12。
  16. 沈清松(1998)。情意發展與實踐智慧。通識教育季刊,5(1),65-84。
  17. 林其融(2005)。碩士論文(碩士論文)。台北市,台北市立師範學院音樂藝術研究所。
  18. 香港平等機會委員會(2012)。,香港:作者。
  19. 香港教育局(2014)。全校參與模式融合教育運作指南。香港:作者。
  20. 夏林清譯、Altrichter, Herbert、Posch, Peter、Somekh, Bridget(1997)。行動研究方法導論:教師動手做研究。臺北:遠流。
  21. 區秀慧(2002)。宗教音樂的情意開懷―不同曲調風格之教會詩歌與青年學生信仰的進路。研究與動態,6,187-197。
  22. 常雅珍(2002)。隱喻故事在情意教育上的應用。師友月刊,422,73-77。
  23. 張美華、簡瑞良(2007)。直觀教學法在特殊教育情意課程的運用。特殊教育季刊,103,24-31。
  24. 張進(2001)。流行音樂的特點及其發展。南京航空航天大學學報,3(1),48-50。
  25. 張蕙慧(2011)。論杜威美學與國民小學音樂教育。臺中教育大學學報:人文藝術類,25(2),1-18。
  26. 張蕙慧(1995)。兒童音樂教育與心理學關係析論。新竹師院學報,8,137-164。
  27. 張顯竹(2006)。用音樂情感呼喚學生的情感世界。課程教材教學研究,6,19-20。
  28. 郭美女(1999)。兒童的音樂聆聽:感知和再現。台東師院學報,10,173-200。
  29. 曾惠怡、唐榮昌(2014)。淺談非語文學障學生社交技巧教學策略之分享。桃竹區特殊教育,21,10-17。
  30. 黃玉幸(2010)。行動/問題解決導向通識課程實施情意教學之研究。正修通識教育學報,7,219-240。
  31. 葉玉嫥(2013)。淺談國小學習障礙學生之情意教育。桃竹區特殊教育,21,1-7。
  32. 葉重新(2011)。教育研究法【第二版】。臺北:心理。
  33. 廖佩莉(2010)。加入戲劇元素:角色扮演在小學中國語文科的應用。香港教師中心學報,9,79-88。
  34. 潘裕豐(2000)。談資優學生的情意教育。資優教育季刊,77,1-7。
  35. 謝水南(1995)。情意教育的特質與教學策略。北縣教育,6,18-22。
  36. 簡美宜(2005)。幼兒情意教育的觀點、實施與建議。教師之友,46(2),74-82。
被引用次数
  1. 吳善揮(2017)。以蘇打綠歌曲提升青少年的挫折復原力-兼論香港公共圖書館向青少年讀者提供相關服務之建議。臺北市立圖書館館訊,34(1),79-106。
  2. 吳善揮(2019)。香港樂團Supper Moment勵志流行曲融入國中融合班希望感教育之研究。慈濟科技大學學報,8期=總3,47-93。
  3. 吳善揮,文德榮(2019)。華語流行曲教學融入香港國中學生孝親教育之研究。學校行政,124,88-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