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名

國小教師文化與教師專業學習社群發展之個案研究

并列篇名

A Case Study on Teacher Culture and Development of Professional Learning Communities in an Elementary School

DOI

10.6423/HHHC.201803_(114).0012

作者

張嘉容(CHIA-JUNG CHANG);張媛甯(YUAN-NING CHANG)

关键词

個案研究 ; 教師文化 ; 教師專業學習社群 ; case study ; teacher culture ; teachers' professional learning community

期刊名称

學校行政

卷期/出版年月

114期(2018 / 03 / 16)

页次

252 - 282

内容语文

繁體中文

中文摘要

本研究以教師文化與教師專業學習社群發展為焦點,選擇青青國小(化名)為研究對象,運用半結構式訪談蒐集資料進行個案研究。研究結果顯示:學校多元發展特色、教師互動頻繁及重視社區與家長期待是形成教師文化的因素;教師具有心態開放、重視專業自主,同事情誼融洽、常合作與交流,並關注學生均衡發展之文化特性;教師為提升專業能力參與社群,教師和諧氣氛是社群重要的情境支持,重視教學實踐使社群關注實務導向,然個人主義特性弱化合作學習;結合學校特色之社群成效佳,對教師教學、學生學習與學校發展均有幫助,但性質特殊之社群在教學實踐上有困難。最後根據研究結果提出建議,作為學校與教師以及教育主管機構之參考。

英文摘要

This study analyzed teacher culture and development of professional learning communities (PLCs) in Chi-Chi Elementary School, and used semi-structured interviews as research methods. The study had following findings: 1. The forming factors of teacher culture included the spirit of diversified development, the frequent interactions among teachers and fulfillment of parents' and community's expectation; 2. Teacher culture included open mind, profession focus, friendly working environment, collaboration and professional knowledge exchange, and emphasis on students' balanced development; 3. In positive teacher culture and harmonious environment, teachers participated in PLC to enhance professional skills, and emphasized teaching practice to encourage action-oriented PLC, but individualization might weaken PLC collaborative learning; 4. Teaching, students' learning and school development could all benefit from PLC which carried out school-feature; specialized PLC had the difficulty of teaching practice.. Based on the findings, some suggestions were proposed for elementary school, teachers and education authorities.

主题分类 社會科學 > 教育學
参考文献
  1. 姜添輝(2008)。從學校教師會功能與小學教師專業認同的關聯性省思教師組織的屬性。教育研究集刊,54(3),65-97。
    連結:
  2. 張德銳,王淑珍(2010)。教師專業學習社群在教學輔導團教師制度中的發展與實踐。臺北市立教育大學學報,41(1),61-90。
    連結:
  3. 黃嘉莉(2008)。教師專業制度的社會學分析。師大學報,53(3),125-151。
    連結:
  4. Acker, S.(1990).Teachers’ culture in an English primary school: Continuity and change.British Journal of Sociology of Education,11(3),257-273.
  5. Acker, S.(1999).The realities of teachers, work: Never a dull moment.London, England:Cassell.
  6. Fullan, M.,Hargreaves, A.(1991).What's worth fighting for in your school?.New York, NY:Teacher College.
  7. Hargreaves, A.(1994).Changing teachers, changing times-teacher’ work and culture in the postmodern age.London, England:Cassell.
  8. Hargreaves, A.(Ed.),Fullan, M.(Ed.)(1992).Understanding teacher development.New York, NY:Teacher College Press.
  9. Huffman, J. B.,Hipp, K. K.(2003).Reculturing schools as professional learning communities.Lanham, MD:Scarecrow Education.
  10. Lortie, D. C.(1975).Schoolteacher: A sociological study.Chicago, IL:University of Chicago.
  11. Ravitz, J.(2010).Beyond changing culture in small high schools: Reform models and changing instruction with project-based learning.Peabody Journal of Education,85,290-312.
  12. 丁一顧,張德銳(2010)。臺北市教學導師教師領導與專業學習社群關係之研究。教育行政與評鑑學刊,10,55-84。
  13. 中正大學教育學研究所(編)(2000).質的研究方法.高雄市:麗文.
  14. 中華民國課程與教學學會(編)(2000).課程統整與教學.臺北市:揚智.
  15. 王文科(2001).教育研究法.臺北市:五南.
  16. 江彥廷(2007)。臺北市,國立臺北教育大學。
  17. 余秀珠(2016)。嘉義縣,國立中正大學。
  18. 吳俊憲(2013).教師專業發展評鑑、社群與議題.臺北市:五南.
  19. 吳清山(2012)。教師專業學習社群與學生學習。教育人力與專業發展,29(1),1-4。
  20. 李安明(2004)。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專題研究計畫成果報告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專題研究計畫成果報告,新竹市:新竹師範學院初等教育學系。
  21. 李美娟(2016)。屏東縣,國立屏東大學。
  22. 李新鄉(2010)。教學卓越獲獎團隊表現與學校教師文化關聯性之研究:以大一國小為例。臺灣教育社會學研究,10(2),41-83。
  23. 李新鄉(2000)。師範校院公自費生與一般大學教育學程學生就讀滿意度、工作價值觀、教師角色知覺與任教承諾之比較研究。國民教育研究學報,6,25-59。
  24. 沈靜濤(2009)。臺北市,臺灣師範大學。
  25. 周淑卿(1999)。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專題研究成果報告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專題研究成果報告,未出版
  26. 周淑卿(2002).課程政策與教育改革.臺北市:師大書苑.
  27. 周新富(2013).教育社會學.臺北市:五南.
  28. 林清江(1991).教育社會學新論:我國社會與教育關係之研究.臺北市:五南.
  29. 姜添輝(2000)。論教師專業意識、社會控制與保守文化。教育與社會研究,1,1-24。
  30. 洪麗芬(2016)。高雄市,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教育學系。
  31. 倪惠軒(2011)。新竹市,國立新竹教育大學。
  32. 張景哲(2008)。嘉義縣,國立嘉義大學。
  33. 張新仁,王瓊珠,馮莉雅(2009).中小學教師專業學習社群手冊.臺北市:教育部.
  34. 教育部(2014)。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課程綱要總綱。臺北市:教育部。
  35. 教育部(2008)。97年國民中小學九年一貫課程綱要。臺北市:教育部。
  36. 許育榮(2003)。嘉義縣,國立嘉義大學。
  37. 許詩珮(2010)。新竹市,國立新竹教育大學。
  38. 郭木山(2002)。臺中市,國立臺中師範學院。
  39. 郭美滿(2012)。臺中市,逢甲大學。
  40. 陳伯璋(1999)。九年一貫新課程綱要修訂的背景及內涵。教育研究資訊,7(1),1-13。
  41. 陳幸仁(2007)。微觀政治學:一個學校行政的新興研究領域。教育行政與評鑑學刊,3,67-86。
  42. 陳奕安(2002)。臺北市,臺北市立教育大學。
  43. 陳奎憙(2001).教育社會學.臺北市:師大書苑.
  44. 陳奎憙(編)(1998).現代教育社會學.臺北市:師大書苑.
  45. 陳毓喬(2010)。臺北市,國立臺北教育大學。
  46. 黃心慈(2012)。臺東縣,國立臺東大學。
  47. 黃彥超(2013)。南投縣,國立暨南國際大學。
  48. 楊智先(2007)。臺北市,國立政治大學。
  49. 楊雅妃(2012)。臺北市,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50. 楊馥如(2014)。嘉義縣,國立嘉義大學。
  51. 廖俞青(2010)。臺中市,中臺科技大學。
  52. 劉仲成(2005)。臺北市,國立臺北教育大學。
  53. 劉咨廷(2012)。臺北市,臺北市立教育大學。
  54. 劉美君(2014)。花蓮縣,國立東華大學。
  55. 蔡孟琪(2016)。南投縣,國立暨南國際大學。
  56. 蔡美雲(2013)。嘉義縣,國立嘉義大學。
  57. 賴惠蘭(2013)。臺東縣,國立臺東大學。
  58. 謝維和(2002).教育社會學.臺北市:五南.
被引用次数
  1. 許籐繼(2020)。教師文化對教學效能影響之探究。課程與教學,23(1),35-60。
  2. 黃心瑜,王金國(2020)。國小教師專業社群推行授課教師主導教學觀察(TDO)公開授課之個案研究。學校行政,129,93-114。
  3. 黃永和(2023)。合作小組目標互賴與精緻互助行為關係研究。課程與教學,26(3),91-124。
  4. 江姮姬,丁一顧(2020)。臺灣教師專業學習社群實徵研究之分析與展望。教育研究與發展期刊,16(2),135-162。
  5. 歐陽惠玲,陳惠珍(2021)。敘說幼兒園教師專業學習社群之發展歷程-以教學卓越金質獎之能源國小附設幼兒園為例。師資培育與教師專業發展期刊,14(1),115-143。
  6. 蘇鈺雲(2020)。行動學習在教師專業學習社群之應用。學校行政,130,111-131。
  7. 蕭佳純(2023)。國小教師專業學習社群參與量表編製之研究。教育心理學報,54(3),583-607。
  8. (2019)。技術型高級中等學校教師專業學習社群運作歷程與實施成效個案研究。教育政策論壇,22(4),81-128。
  9. (2024)。幼兒園教師對人際互動展現美的精緻特質想法之個案研究。教育研究學報,58(1),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