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名

清代皇帝衣飾紋樣造形特徵之研究

并列篇名

The Study of the Emperor's Costume Dragon Pattern of the Qing Dynasty

作者

曾啟雄(Chi-Shiung Tseng);陳昱甫(Yu-Fu Chen)

关键词

紋樣造形 ; 視覺設計 ; 清代衣飾 ; Image Shape ; Visual Design ; Qing Dynasty Costume

期刊名称

設計學報

卷期/出版年月

19卷4期(2014 / 12 / 01)

页次

37 - 56

内容语文

繁體中文

中文摘要

族群含括的廣大範圍,從部落到朝代,都可以稱之為民族。在中國歷代的各民族特色中,衣著服飾的紋樣,充分反映族群風格。滿清民族取用各種含有語意的文化符號,經過朝代變遷或族群融合,透過各種文化背景的詮釋,賦予不同的意義。將滿清民族表現於服飾上的紋樣造形進行比較研究,嘗試從衣飾中釐清各朝代間的服飾文化差異,透過調查紋樣在清朝歷代皇帝服飾中變化的情形,被使用的象徵意涵,歸納屬於滿清族群衣飾紋樣的變遷過程。經由差異比較,分析清朝各代皇帝間,衣飾紋樣的造形與使用特徵,建立調查成果。研究發現,清朝具有三波紋樣變動,第一階段是順治與康熙之間;第二階段是雍正與乾隆之間;第三階段是嘉慶與道光之間。紋樣的使用變化上,以乾隆時期變化最劇烈,主要的變化,紋樣是以增加個體的數量為主;排列形態,變化成較具有規則性,以堆疊方式為主。

英文摘要

The ethnicity includes a large scope, from a tribe to a dynasty, each of which can be called a nation. In each ethnic special feature of Chinese dynasties, the costume and the patterns adequately reflect the ethnic style. From a variety of images containing the Manchu ethnic semantics as cultural symbols, these patterns give different and deeper symbolic pattern, ethnic institution, a symbol of rank or even racial characteristics through dynastic changes or ethnicity fusion, and the interpretation of various cultural backgrounds. The patterns of costume and other objects also form merging, expressing an ethnicity style by abstract or concrete style, and constitute the nation's cultural symbols of the Qing Dynasty. This study compares the Manchu patterns and the shape on the emperor's costume. The authors attempted to clarify the cultural differences among various dynasties in costume patterns. Through the investigation of ancient royal costumes, the situation changes in the patterns as well as symbolic meanings were analyzed. Further changes are summarized in the process of Manchu ethnic patterns used. The shape features in costume pattern create aggregate data on the form.

主题分类 人文學 > 藝術
社會科學 > 傳播學
参考文献
  1. 山東博物館(2012)。孔府舊藏服飾特展。山東=Shandong:山東博物館=Shandong Museum。
  2. 王關仕(1977)。儀禮服飾考辨。臺北=Taipei:文史哲=Wen Shr Je Publisher。
  3. 成耆仁(2012)。中國紋飾及其象徵意義。臺北=Taipei:歷史博物館=History Museum。
  4. 吳澤炎、黃秋耘、劉葉秋(1993)。辭源。臺北=Taipei:臺灣商務=Taiwan Business。
  5. 杜鈺洲、繆良雲(2000)。中國衣經。上海=Shanghai:文化=Culture。
  6. 沈從文(1981)。中國古代服飾研究。香港=Hong Kong:商務印書館=Business。
  7. 周汛、高春明(1996)。中國衣冠服飾大辭典。上海=Shanghai:上海辭書=Shanghai Books。
  8. 宗鳳英(2004)。清代宮廷服飾。北京=Beijing:大陸圖書=Continent Books。
  9. 夏征農(1991)。語詞辭海。上海=Shanghai:辭書=Dictionary。
  10. 孫機(2001)。中國古輿服論叢。北京=Beijing:文物=Wenwu。
  11. 高春明(2005)。錦繡紋章:中國傳統織繡紋樣。上海=Shanghai:書畫=Shuhua。
  12. 崔圭順(2007)。中國歷代帝王冕服研究。上海=Shanghai:東華=Donghua。
  13. 張瓊(2005)。清代宮廷服飾。香港=Hong Kong:商務=Business。
  14. 郭廉夫(1998)。中國紋樣辭典。天津=Tianjin:天津教育=Tianjin Education。
  15. 陳正雄(2008)。清代宮廷服飾。臺北=Taipei:歷史博物館=History Museum。
  16. 朝倉直巳、呂清夫譯(1993)。藝術‧設計的平面構成。臺北=Taipei:北星=Basic。
  17. 華梅(1995)。人類服飾文化學。天津=Tianjin:天津人民=Tianjin。
  18. 馮爾康(1993)。清史史料學。臺北=Taipei:臺灣商務=Taiwan Business。
  19. 萬依、王樹卿、劉潞(1990)。清代宮廷史。瀋陽=Shenyang:遼寧人民=Liauning。
  20. 臺北歷史博物館(1998)。絲繡乾坤。臺北=Taipei:歷史博物館=History Museum。
  21. 鄭軍、徐麗慧(2012)。中國傳統龍紋藝術。北京=Beijing:工藝美術=Crafts Art。
  22. 閻崇年(2010)。閻崇年說清史。北京=Beijing:中華=China。
  23. 龔書鐸、劉德麟(2007)。圖說清朝。臺北=Taipei:知書房=Known study。
被引用次数
  1. 顏惠芸(2017)。文化元素轉換時尚設計因素探討─以紐約大都會博物館「中國:鏡花水月」時裝展為例。設計學報,22(2),1-24。
  2. 葉嘉華(2023)。榮耀與權力:16世紀佛羅倫斯「梅迪奇石榴紋樣」之設計與其視覺意涵。設計學報,28(1),49-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