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名

傳播與空間:明代官方告示公布場所及其傳播特性

作者

連啓元

关键词

明代 ; 告示 ; 訊息傳遞 ; 榜房 ; 禁約

期刊名称

明代研究

卷期/出版年月

9期(2006 / 12 / 01)

页次

1 - 34

内容语文

繁體中文

中文摘要

本文主要是考察明代官方訊息的傳遞與發佈地點,並根據所屬事務性質不同,探討訊息發佈場所之間的差異性,以及反映在政令傳遞的實質效能。由於訊息的傳播過程,需考慮對接受者所產生影響,同時藉由訊息傳遞而產生理解程度與互動關係,因此官方機構所架構的傳播系統,無論是推行政令或宣揚規範,皆使民眾與官府、地方與中央產生聯繫互動的機制,有助於國家統治與行政管理。明代政府以各地方的政治中心爲主軸,漸次向鄉村鄰里、商業地區、交通要道等處,散播延伸官方事務的訊息,不僅有效地傳達政令,更藉此形成全國性的訊息傳遞網絡;此外,對於訊息發佈場所的環境因素、載體材質等差異,亦會造成傳遞過程的變化,進而影響訊息傳遞的實質效能。

主题分类 人文學 > 歷史學
参考文献
  1. 明代律例彙編,卷15
  2. 諸司職掌,卷4
  3. 明史,卷81
  4. (1433)。明宣宗實錄,卷103
  5. 靖海紀略,卷2
  6. 大明會典,卷20
  7. 通制條格校注,卷16
  8. (1435)。明英宗實錄,卷14
  9. (1446)。明英宗實錄,卷146
  10. 撫吳檄略,卷1
  11. 四友齋叢說,卷6
  12. 民國‧瓊山縣志,卷16
  13. (1441)。明英宗實錄,卷80
  14. 大明會典,卷37
  15. (1405)。明太祖實錄,卷239
  16. 關中奏疏:楊一清集,卷3
  17. 典故紀聞,卷11
  18. (1405)。明太宗實錄,卷39
  19. (1391)。明太祖實錄,卷137
  20. 方山薛先生全集,卷47
  21. 方山薛先生全集,卷50
  22. 萬曆野獲編,卷24
  23. 大明會典,卷21
  24. 明代鈔關制度述評-明代商稅研究之一
  25. 大明會典,卷104
  26. 漕運通志,卷8
  27. 兵政紀略,卷10
  28. 撫吳檄略,卷1
  29. (1524)。明世宗實錄,卷45
  30. (1474)。明憲宗實錄,卷131
  31. 呂公實政錄,卷3
  32. (1476)。明憲宗實錄,卷159
  33. (1478)。明憲宗實錄,卷181
  34. 漕船志,卷7
  35. (1430)。明宣宗實錄,卷57
  36. (1397)。明太祖實錄,卷181
  37. 讀律瑣言,卷18
  38. 訓讀吏文,卷4
  39. 司職掌,卷7
  40. 明代遼東檔案匯編
  41. (1985)。明代遼東檔案匯編。瀋陽:遼瀋書社。
  42. 大明會典,卷20
  43. (1530)。世宗實錄,卷118
  44. (1606)。明神宗實錄,卷528
  45. (2001)。中國明朝檔案總匯:明代檔冊。桂林: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
  46. 維揚關志,卷1
  47. 典故紀聞,卷14
  48. 兵政紀略,卷26
  49. 典故紀聞,卷12
  50. (1435)。明英宗實錄,卷10
  51. (1465)。明憲宗實錄,卷3
  52. (1605)。明神宗實錄,卷412
  53. 蘭閨寶錄:晚明至盛清時的中國婦女
  54. 撫吳檄略,卷1
  55. (1938)。明英宗實錄,卷42
  56. 關中奏疏:楊一清集,卷2
  57. (1528)。明世宗實錄,卷89
  58. (1485)。明憲宗實錄,卷243
  59. 況太守治蘇集,卷12
  60. 典故紀聞,卷15
  61. 撫吳檄略,卷1
  62. 訓讀吏文,卷4
  63. 訓讀吏文,卷4
  64. 大明會典,卷35
  65. 明史,卷69
  66. 訓讀吏文,卷4
  67. 大明會典,卷37
  68. (1981)。(明)玄覽堂叢書,初輯:諸司職掌,卷1。臺北:國立中央圖書館。
  69. 明代律例彙編,卷25
  70. 中國明朝檔案總匯:明代檔冊,第87冊
  71. (1612)。明神宗實錄,卷496
  72. 大明會典,卷19
  73. 典故紀聞,卷5
  74. (1392)。明太祖實錄,卷147
  75. (1392)。明太祖實錄,卷147
  76. (1382)。明太祖實錄,卷72
  77. (1428)。明宣宗實錄,卷31
  78. 諸司職掌,卷5
  79. 馬端肅奏議,卷7
  80. 明清史料,乙編第10本
  81. 福建運司志,卷10
  82. (1643)。痛史本崇禎長編,卷1
  83. 明王世貞(1985)。弇山堂別集,卷91。北京:中華書局。
  84. 明王圻(1997)。四庫全書存目叢書:續文獻通考,史部185-189冊,卷24。臺南:莊嚴文化事業。
  85. 明王宗沐(1997)。四庫全書存目叢書:敬所王先生文集,集部111冊,卷28。臺南:莊嚴文化公司。
  86. 明王德完(1962)。明經世文編:王都諫奏疏,6。北京:中華書局。
  87. 明王璽纂修、程三省纂修(1989)。中國方志叢書‧華中地方:萬曆‧南豐縣志,824,卷2。臺北:成文出版社。
  88. 明王忬(1962)。明經世文編:王司馬奏疏,3,卷1。北京:中華書局。
  89. 明朱元璋(1994)。中國珍稀法律典籍集成:御制大誥續編,乙編第1冊。北京:科學出版社。
  90. 明余繼登(1981)。典故紀聞。北京:中華書局。
  91. 明吳應箕(1985)。叢書集成續編:留都見聞錄,12冊,卷下。臺北:新文豐出版公司。
  92. 明呂坤(1971)。呂公實政錄,卷3。臺北:文史哲出版社。
  93. 明呂昌期修(1989)。中國方志叢書‧華中地方:嚴州府志,567,卷3。臺北:成文出版社。
  94. 明李日華(1997)。續修四庫全書:味水軒日記,史部558冊,卷2。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95. 明李材(1986)。中國史學叢書:兵政紀略,3,卷24。臺北:臺灣學生書局。
  96. 明李東陽敕撰、申時行重修(1976)。大明會典,卷213。臺北:新文豐出版公司。
  97. 明李詡(1982)。戒庵老人漫筆,卷1。北京:中華書局。
  98. 明李維楨(1997)。四庫全書存目叢書:大泌山房集,集部153冊,卷134。臺南:莊嚴文化公司。
  99. 明李懋檜纂修(1989)。中國方志叢書‧華中地方:萬曆‧六安州志,615,卷2。臺北:成文出版社。
  100. 明祁伯裕。南京都察院志,卷9。臺北:漢學資料中心。
  101. 明徐昌治編。明朝破邪集,卷2。臺北:漢學研究中心。
  102. 明馬文升(1983)。文淵閣四庫全書:馬端肅奏議,427冊,卷10。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
  103. 明高舉刊刻(1969)。明律集解附例,卷11。臺北:成文出版社。
  104. 明堵胤錫(1988)。北京圖書館古籍珍本叢刊:榷政紀略,47冊,卷1。北京:書目文獻出版社。
  105. 明張士鎬纂修、江汝璧纂修(1991)。天一閣藏明代方志選刊續編:嘉靖‧廣信府志,45,卷10。上海:上海書店。
  106. 明梅守德修、任子龍修(1989)。中國方志叢書‧華中地方:嘉靖‧靖徐州志,430,卷2。臺北:成文出版社。
  107. 明郭子章(1997)。四庫全書存目叢書:蠙衣生蜀草,集部154冊,卷9。臺南:莊嚴文化公司。
  108. 明陳儒。芹山集,卷1。臺北:漢學研究資料中心。
  109. 明章潢(1971)。圖書編,卷37。臺北:成文出版社。
  110. 明傅鳳翔編纂(1967)。皇明詔令,卷1。臺北:成文出版社。
  111. 明焦竑(1981)。玉堂叢語,卷2。北京:中華書局。
  112. 明程春宇、楊正泰(1994)。明代驛站考:士商類要,卷2。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113. 明馮從吾(1997)。叢書集成三編:馮少墟續集,50冊,卷18。臺北:新文豐出版公司。
  114. 明黃希憲。撫吳檄略,卷1。臺北:漢學研究中心。
  115. 明黃紹文修(1990)。天一閣藏明代方志選刊續編:六合縣志,7,卷1。上海:上海書店。
  116. 明黃瓚(1997)。四庫全書存目叢書:雪洲集,集部43冊,卷11。臺南:華嚴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117. 明楊一清(2001)。關中奏疏:楊一清集,卷2。北京:中華書局。
  118. 明雷夢麟(2001)。讀律瑣言,卷2。北京:法律出版社。
  119. 明熊鳴岐(1981)。玄覽堂叢書:昭代王章,初輯,卷4。臺北:國立中央圖書館。
  120. 明蔡邦俊纂修(1989)。中國方志叢書‧華中地方:崇禎‧撫州府志,926,卷6。臺北:成文出版社。
  121. 明鄭曉(1967)。百部叢書集成‧鹽邑志林:鄭端簡公今言類編,卷6。臺北:藝文印書館。
  122. 明鄧球(1965)。皇明詠化類編,卷54。臺北:國風出版社。
  123. 明戴金編(1994)。中國珍稀法律典籍集成:皇明條法事類纂,乙編第2冊,卷32。北京:科學出版社。
  124. 明薛應旂(1997)。續修四庫全書:方山薛先生全集,集部1343冊,卷50。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125. 明韓晟修(1989)。中國方志叢書‧華中地方:萬曆‧遂安縣志,571,卷1。臺北:成文出版社。
  126. 明釋大壑(1997)。四庫全書存目叢書:南屏淨慈寺志,史部243冊,卷9。臺南:莊嚴文化事業。
  127. 清周廣業修(1989)。中國方志叢書‧華中地方:寧志餘聞,592,卷2。臺北:成文出版社。
  128. 清侯元棐修(1989)。中國方志叢書‧華中地方:康熙‧德清縣志,491,卷3。臺北:成文出版社。
  129. 清孫承澤(1980)。春明夢餘錄,卷46。臺北:大立出版社。
  130. 清徐淦修(2001)。民國‧瓊山縣志,卷16。上海:上海書店。
  131. 清張廷玉(1978)。明史,卷89。臺北:鼎文書局。
  132. 清張尚瑗纂(1989)。中國方志叢書‧華中地方:瀲水志林,957,卷11。臺北:成文出版社。
  133. 清曹掄彬修(1989)。中國方志叢書‧華中地方:雍正‧處州府志,604,卷2。臺北:成文出版社。
  134. 清顧炎武(1970)。原抄本日知錄,卷11。臺北:明倫出版社。
  135. 方齡貴校注(2001)。通制條格校注,卷28。北京:中華書局。
  136. 王國平主編、唐力行主編(1998)。明清以來蘇州社會史碑刻集。蘇州:蘇州大學出版社。
  137. 江蘇省博物館編(1967)。江蘇省明清以來碑刻資料選集。東京都:大安株式會社。
  138. 克路士、博克舍、何高濟譯(1990)。十六世紀中國南部行紀。北京:中華書局。
  139. 兵志一(1984)。明太祖實錄,卷242。臺北:中央研究院史語所。
  140. 兵志一(1984)。明太祖實錄,卷34。臺北:中央研究院史語所。
  141. 吳智和(1991)。明代的儒學教官。臺北:臺灣學生書局。
  142. 吳智和(1978)。明史研究專刊
  143. 李龍潛(1994)。明史研究,4。合肥:黃山書社。
  144. 東北圖書館編輯(1971)。中國文史哲資料叢刊:明清內閣大庫史料,卷7。臺北:文史哲出版社。
  145. 前間恭作訓讀、末松保和編纂(1942)。訓讀吏文,卷4。東京:極東書店。
  146. 范毅軍。明清江南市場聚落史研究的回顧與展望。新史學,9(3),87-134。
  147. 倪根金(1995)。明清護林碑研究。中國農史,14(4),87-97。
  148. 徐曉望(1987)。明清福建社會與鄉村經濟。廈門:廈門大學出版社。
  149. 許振興(1997)。論明太祖的家法-《皇明祖訓》。明清史集刊,3
  150. 許敏(1982)。明史研究論叢。江蘇:江蘇人民出版社。
  151. 連啟元。明代的巡倉御史。明史研究專刊,14,107-142。
  152. 陳允成(1985)。臺北,中國文化大學史學研究所。
  153. 陳寶良(2004)。明代社會生活史。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154. 黃真真(1983)。臺中,東海大學歷史研究所。
  155. 黃彰健(1979)。明代律例彙編,卷26。臺北:三民書局。
  156. 黃彰健(1961)。中研院史語所集刊,32本
  157. 奧山憲夫(1993)。和田博德教授古稀記念明清時代の法と社會-明清時代の法と社会。東京都:汲古書院。
  158. 楊正泰(1994)。明代驛站考。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159. 詹怡娜(2004)。明代的旅館事業。宜蘭:明史研究小組。
  160. 劉石吉。明清時代江南市鎮之數量分析。思與言,16(2),26-47。
  161. 劉淼(1996)。明代鹽業經濟研究。汕頭:汕頭大學出版社。
  162. 蔣竹山。宋至清代的國家與祠神信仰研究的回顧與討論。新史學,8(2),191-197。
  163. 蔡嘉麟(2002)。明代的衛學教育。宜蘭:明史研究小組。
  164. 韓大成(2001)。明清論叢,2。北京:紫禁城出版社。
  165. 薩孟武(1998)。水滸與中國社會。長沙:岳麓書社。
  166. 蘇同炳(1969)。明代驛遞制度。臺北:中華叢書編審委員會。
被引用次数
  1. 連啟元(2008)。明代地方社會的公共訊息傳播。中極學刊,7,1-21。
  2. 阮淑雅(2007)。寫在大東亞聖戰斗外-論吳漫沙連載於《風月報》之〈桃花江〉(1937-1939)。中極學刊,6,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