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名

一體之心,不容自已:王學士人對祭祖禮的闡釋與祠堂建設

并列篇名

Interpretations of Ancestral Worship of Wang Yang-ming School and Construction of Ancestral Halls in Late Ming China

DOI

10.29971/JMS.200712.0006

作者

何淑宜(Shu-Yi Ho)

关键词

王學士人 ; 儒禮 ; 萬物一體之仁 ; 祖先祭祀 ; 宗族 ; the Yang-ming Scholars ; Confucian ritual li ; the innumerable things are regarded as one substance ; ancestral worship ; lineage

期刊名称

明代研究

卷期/出版年月

10期(2007 / 12 / 01)

页次

141 - 175

内容语文

繁體中文

中文摘要

本文以王門士人爲主體,討論他們如何建構家族的理論,以及實際上建祠祭祖的行爲。王學士人的家族論述出於萬物一體之仁的說法,在一體觀下,合族親愛成爲發揮良知的重要方式,而祖先祭禮,就猶如開罐器一樣,掀開人被蒙蔽的良知。個人的良知與群體的結合,即透過這個「禮」來作用。因此,我們可以看到被普遍認爲忽視外在規範的王門學者,在自己的家族建祠、立祀典,或在任官地方時,編簡明版的禮儀書,率領生員、童子演習禮儀。其中許多低階士人在自己家族中的祠堂建設,更是晚明時期,祖先祭禮在鄉里間擴散的有力媒介。因此討論晚明時期儒禮在民間的發展,不能忽略王學士人的發揮的作用。

英文摘要

This article discusses the Yang-ming Scholars' theories on the construction of lineage and ancestral worship during the late Ming. Their discourse based on the doctrine ”the innumerable things are regarded as one substance by Jen.” They argued that practicing the Confucian ritual of ancestral worship is the best way to get clansmen together and to bring the innate knowledge into full play. Besides, this article also focuses on how the Yang-ming Scholars build ancestral halls, how they worship ancesters with Confucian ritual, how they popularize Confucian ritual at local society and then connected the ritual with people's everyday life. In the end, I point out the Yang-ming Scholars, especially the low-stratum intellectuals, also played an important role in communicating Confucian ideas to countryside during the late Ming.

主题分类 人文學 > 歷史學
参考文献
  1. 吳玉廉(2004)。女學學誌
    連結:
  2. (1998)。The Confusions of Pleasure: Commerce and Culture in Ming China。Berkeley: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
  3. 宋程顥、程頤(1981)。二程集:河南程氏遺書,卷4。北京:中華書局。
  4. 明王元鼎。四庫全書存目叢書:新鐫東厓先生遺集,146冊,卷下
  5. 明王守仁。王陽明全集,卷6
  6. 明王守仁。王陽明全集,卷36
  7. 明王守仁(2006)。王陽明全集,卷6。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8. 明王棟。四庫全書存目叢書:一菴先生遺集,子部10冊,卷上
  9. 明王畿。龍谿先生全集,卷13
  10. 明王畿。四庫全書存目叢書:龍谿先生全集,98冊,卷13
  11. 明王畿。太平縣杜氏族約序
  12. 明王畿。四庫全書存目叢書:龍谿先生全集,98冊,卷13
  13. 明王襞。四庫全書存目叢書:新鐫東厓先生遺集,146冊,卷上
  14. 明王皡。四禮纂要序
  15. 明王皡。四禮纂要序
  16. 明朱麟、明鄒守益(1985)。廣德州志。臺北:成文出版社。
  17. 明何喬遠。名山藏
  18. 明何喬遠。四庫禁燬書叢刊:名山藏,史部46-48冊
  19. 明姜寶。四庫全書存目叢書:姜鳳阿文集,127冊,卷7
  20. 明查鐸。譚氏祠堂記
  21. 明查鐸。四庫未收書輯刊:闡道集,柒輯16冊,卷8
  22. 明范鎬、明王皡(1990)。天一閣藏明代方志選刊續編:寧國縣志,36冊,卷4。上海:上海書店。
  23. 明徐霈。東溪先生文集,卷2。臺北:中央研究院。
  24. 明耿定向。四庫全書存目叢書:耿天臺先生文集,131冊,卷11
  25. 明馬一龍。玉華子游藝集,卷10
  26. 明馬一龍。北京圖書館古籍珍本叢刊:玉華子游藝集,108冊,卷24
  27. 明馬一龍。竹居薛先生文集序
  28. 明馬一龍。玉華子游藝集,卷21
  29. 明馬一龍。玉華子游藝集,卷26
  30. 明馬一龍。玉華子游藝集,卷25
  31. 明馬一龍。考妣年譜
  32. 明馬一龍。玉華子游藝集,卷9
  33. 明馬一龍。諭足以激子姓之不義者
  34. 明馬一龍。玉華子游藝集,卷10
  35. 明馬一龍。北京圖書館古籍珍本叢刊:玉華子遊藝集,108冊,卷10
  36. 明馬一龍。玉華子游藝集,卷9
  37. 明馬一龍。玉華子游藝集,卷26
  38. 明馬一龍。玉華子游藝集,卷9
  39. 明馬一龍。玉華子游藝集,卷9
  40. 明馬一龍。北京圖書館古籍珍本叢刊:玉華子游藝集,108冊,卷17
  41. 明馬一龍。玉華子游藝集,卷24
  42. 明馬一龍。玉華子游藝集,卷26
  43. 明馬一龍。玉華子游藝集,卷10
  44. 明馬一龍。玉華子游藝集,卷22
  45. 明馬一龍。北京圖書館古籍珍本叢刊:玉華子游藝集,108冊,卷16
  46. 明許相卿。續修四庫全書:許氏貽謀四則,子部938冊
  47. 明許相卿。許氏貽謀四則
  48. 明許相卿。許氏貽謀四則
  49. 明許相卿。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雲村集,1272冊,卷7
  50. 明許相卿。許氏貽謀四則
  51. 明許相卿。許氏貽謀四則序
  52. 明許相卿。雲村集,卷10
  53. 明許相卿、明董穀。黃門集。臺北:故宮博物院。
  54. 明許聞造。長孺先生集,卷10
  55. 明許聞造。長孺先生集,卷9。臺北:故宮博物院。
  56. 明郭子章。蠙衣生傳草,卷13
  57. 明郭子章。蠙衣生傳草,卷13
  58. 明郭子章。四庫禁毀書叢刊補編:蠙衣生晉草,65冊,卷9。北京:北京出版社。
  59. 明郭子章。四庫全書存目叢書:蠙衣生傳草,155冊,卷2之4
  60. 明郭子章。蠙衣生傳草,卷2
  61. 明郭子章。曾祖西坡府君祠記
  62. 明郭子章。蠙衣生傳草,卷2之4
  63. 明郭子章。北京圖書館藏珍本年譜叢刊:王父雲塘先生年譜,45冊
  64. 明郭子章。蠙衣生傳草,卷10
  65. 明郭子章。蠙衣生傳草,卷之又13
  66. 明郭孔延(1998)。北京圖書館藏珍本年譜叢刊:資德大夫兵部尚書郭公青螺年譜,52冊。北京:北京圖書館出版社。
  67. 明郭孔建。四庫未收書輯刊:垂楊館集,陸輯29冊,卷10
  68. 明郭孔建。垂楊館集,卷10
  69. 明陳九川。四庫全書存目叢書:明水陳先生文集,72冊,卷2
  70. 明曾維綸。四庫全書存目叢書:來復堂集,169冊,卷4
  71. 明焦竑(1984)。國朝獻徵錄,卷74。台北:台灣學生書局。
  72. 明焦竑輯、明唐順之。四庫全書存目叢書:國朝獻徵錄,史部100-106冊,卷85
  73. 明黃鉞。北京圖書館古籍珍本叢刊:黃給諫遺稿,101冊
  74. 明萬士和。萬氏墓屋記
  75. 明萬士和(1997)。四庫全書存目叢書:萬文恭公摘集,109冊,卷6。臺南:莊嚴文化事業公司。
  76. 明董含。四庫未收書輯刊:董司寇文集,伍輯22冊,卷4
  77. 明鄒守益。諭俗禮要序
  78. 明鄒守益。東廓鄒先生文集,卷1
  79. 明鄒守益。東廓鄒先生文集,卷4
  80. 明鄒守益。東廓鄒先生文集,卷2
  81. 明鄒守益。四庫全書存目叢書:東廓鄒先生文集,65冊,卷2
  82. 明趙釴、明盛汝謙。四庫全書存目叢書:無聞堂稿,112冊
  83. 明劉元卿。四庫全書存目叢書:劉聘君全集,154冊,卷8
  84. 明劉元卿。劉聘君全集,卷7
  85. 明劉孔當。劉喜聞先生集,卷10。台北:漢學研究中心。
  86. 明歐陽德。四庫全書存目叢書:歐陽南野先生文集,81冊,卷22
  87. 明歐陽鐸。四庫全書存目叢書:歐陽恭簡公文集,64冊,卷3
  88. 明瞿式耜。四庫全書存目叢書:媿林漫錄,子部144冊
  89. 明聶豹。四庫全書存目叢書:雙江聶先生文集,72冊,卷14
  90. 明聶豹。雙江聶先生文集,卷5
  91. 明羅欽順。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整菴存稿,1261冊,卷2
  92. 明顧亮。四庫全書存目叢書:辨惑續編,子部9冊,卷4
  93. 清宋瑛修(1989)。泰和縣志,卷17。臺北:成文出版社。
  94. 清張繡中修(1989)。安福縣志。臺北:成文出版社。
  95. 清張繡中修。安福縣志,卷3
  96. 清梁中孚、明王皡。寧國縣志,卷10
  97. 清梁中孚、明郭治(1983)。寧國縣志,卷10。臺北:成文出版社。
  98. 清許克勤。靈泉許氏重纂家譜,卷首
  99. 清許克勤。靈泉許氏重纂家譜,卷8
  100. 清許克勤。靈泉許氏重纂家譜,卷末。臺北:國立故宮博物院。
  101. 清許克勤。大辛讀譜雜記
  102. 清許克勤。靈泉許氏重纂家譜,卷8
  103. 清許克勤。靈泉許氏重纂家譜,卷9
  104. 清許克勤。靈泉許氏重纂家譜,卷12
  105. 清許克勤。靈泉許氏重纂家譜,卷8
  106. 清彭居仁修(1985)。太平縣志,卷6。臺北:成文出版社。
  107. Chun-fang Yu(1981).The Renewal of Buddhism in China: Chu-hung and the Late Ming Synthesis.New York:Columbia University Press.
  108. 卞利(1993)。明史研究
  109. 何淑宜(2007)。台北,台灣師範大學歷史研究所博士論文。
  110. 何淑宜。士人與儒禮:元明時期祖先祭禮之研究
  111. 何淑宜。士人與儒禮:元明時期祖先祭禮之研究
  112. 余英時。明代理學與政治文化發微
  113. 余英時。宋明理學與政治文化
  114. 吾妻重二(2004)。朱子學の新研究。東京:創文社。
  115. 吾妻重二、小南一郎編(2001)。中國の禮制と禮學。京都:朋友書店。
  116. 吳道鎔(1971)。廣東文徵作者考。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
  117. 呂妙芬。陽明學士人群體-歷史、思想與實踐
  118. 呂妙芬(2003)。陽明學士人群體-歷史、思想與實踐。臺北: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
  119. 呂妙芬。陽明學士人群體-歷史、思想與實踐
  120. 呂妙芬。陽明學士人群體-歷史、思想與實踐
  121. 呂妙芬。陽明學士人群體-歷史、思想與實踐
  122. 岸本美緒(1999)。明清交替と江南社會-17世紀中國の秩序問題。東京:東京大學出版會。
  123. 竺沙雅章著(2002)。中國佛教社會史研究。京都:朋友書店。
  124. 倪根金、盧家明。明代農學家馬一龍及《農說》再探
  125. 宮本則之(1992)。宋元時代における墳庵と祖先祭祀。佛教史學研究,35(2),112-134。
  126. 島田虔次。中國近世の主觀唯心論について-萬物一體の仁の思想
  127. 島田虔次(1958)。東方學報(京都),28冊
  128. 徐泓(1989)。中央研究院第二屆國際漢學會議論文集。台北:中央研究院。
  129. 徐揚杰(1995)。宋明家族制度史論。北京:中華書局。
  130. 酒井忠夫(1999)。(增補)中國善書の研究。東京:株式會社國書刊行會。
  131. 常建華(1998)。宗族志。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132. 張藝曦(2006)。社群、家族與王學的鄉里實踐:以明中晚期江西吉水、安福兩縣為例。台北:台大文學院。
  133. 梁洪生(1997)。新史學
  134. 陳來(1997)。有無之境:王陽明哲學的精神。北京:人民出版社。
  135. 陳寶良(1996)。中國的社與會。杭州:杭州人民出版社。
  136. 程良錫編著、字雙柏編著。休寧率東程氏家譜
  137. 黃敏枝著(1989)。宋代佛教社會經濟史論集。台北:台灣學生書局。
  138. 劉志琴(1984)。晚明城市風尚初探。中國文化研究集刊,1,190-208。
  139. 盧家明(2001)。明代農學家馬一龍及《農說》再探。中國農史,4,96-102。
  140. 坂出祥伸(1998)。「氣」の感應と修煉-同類相感を中心に-。日本中國學會創立五十年記念論文集,東京:
被引用次数
  1. (2018)。從〈古本大學序〉到〈大學問〉來看王陽明致良知的發展脈絡。孔孟學報,96,57-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