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名

明代獄神廟與監獄神祇的信仰文化

并列篇名

Prison God Temples and Popular Belief in the Ming Dynasty

DOI

10.29971/JMS.201006.0004

作者

連啟元(Chi-Yuan Lien)

关键词

明代 ; 獄神廟 ; 監獄 ; 祭祀文化 ; 城隍 ; Ming dynasty ; temple of prison god ; jail ; worship

期刊名称

明代研究

卷期/出版年月

14期(2010 / 06 / 01)

页次

67 - 94

内容语文

繁體中文

中文摘要

獄神,是在監獄之中所祭祀的神祇,即為監獄之神。明代以前對獄神祭祀信仰較不常見,同時受到時間與空間因素的差異,所祭祀的神祇也有所不同,從皋陶、蕭何等神祇,特別是司法審判與監獄管理之間的神權混淆,更顯得較為廣泛而模糊。自明代晚期以來,對於獄神廟普遍於全國各地監獄的設置,以及獄神祭祀文化與認知,逐漸開始由司法審判性質轉化為監獄管理性質,並進而影響清代獄神祭祀的建構。明清以來對於獄神廟的討論,曾因《石頭記批語》的提及,一度引起紅學研究者相繼地熱烈探討。事實上,關於獄神的祭祀雖從秦漢時代開始,但自明代以後才逐漸在各地方監獄設置獄神廟,而使獄神祭祀成為較普遍的祭祀行為,主要原因有二:明代皇權進入禮制系統而有所改變,以及士人階層對於獄神祭祀的認知給予正面肯定。然而,獄神廟與一般官方或民間信仰有所不同,獄神廟通常位於各級監獄之內,因此是以監獄為核心場域的祭祀行為,祭祀者多以獄囚、獄卒、典獄官員為主,加上監獄屬於司法制度下處罰罪犯執行單位,於是獄神成為一種非公開性的邊緣祭祀文化。本文旨在利用歷史文獻探討明代獄神廟的祭祀與設置情形、政治權力對獄神廟介入的影響、獄囚生活信仰的探討,以及士人階層對獄神信仰的認同與文化建構。

英文摘要

This article discusses the worship behavior, culture, and belief associated with Prison God temples in the Ming dynasty. Although Prison God worship dated to the Qin and Han period, the majority of Prison God temples were established during the Ming. Reasons for this are discussed in the article. This article also considers differences between official and popular belief.

主题分类 人文學 > 歷史學
参考文献
  1. 巫仁恕(2000)。節慶、信仰與抗爭—明清城隍信仰與城市群眾的集體抗議行為。近代史研究所集刊,34,166-168。
    連結:
  2. (1983)。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
  3. (1987)。[嘉靖]《吳江縣志》。臺北:臺灣學生書局。
  4. (1983)。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
  5. (1997)。四庫全書存目叢書。臺南:莊嚴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6. [乾隆]《潁上縣志》
  7. (2000)。四庫禁燬書叢刊。北京:北京出版社。
  8. (1983)。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
  9. (1990)。日本藏中國罕見地方志叢刊。北京:書目文獻出版社。
  10. (1983)。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
  11. (1997)。叢書集成三編。臺北:新文豐出版公司。
  12. (1982)。近代中國史料叢刊•續輯。臺北:文海出版社。
  13. (1997)。叢書集成三編。臺北:新文豐出版公司。
  14. (2000)。四庫禁燬書叢刊。北京:北京出版社。
  15. (1983)。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
  16. (1975)。四部叢刊初編。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
  17. (1997)。四庫全書存目叢書。臺南:莊嚴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18. (1983)。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
  19. (1985)。天一閣藏明代方志選刊。臺北:新文豐出版公司。
  20. (1997)。四庫全書存目叢書。臺南:莊嚴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21. (1983)。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
  22. (1990)。天一閣藏明代方志選刊續編。上海:上海書局。
  23. (1983)。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
  24. (1985)。天一閣藏明代方志選刊。臺北:新文豐出版公司。
  25. (1990)。天一閣藏明代方志選刊續編。上海:上海書局。
  26. (1997)。四庫全書存目叢書。臺南:莊嚴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27. (1966)。乾坤正氣集。臺北:環球書局。
  28. (1997)。四庫全書存目叢書。臺南:莊嚴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29. (1997)。四庫全書存目叢書。臺南:莊嚴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30. (1997)。四庫全書存目叢書。臺南:莊嚴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31. 宋方勺(1985)。泊宅編。臺北:新文豐出版公司。
  32. 明不著撰人(1989)。如夢錄。臺北:新文豐出版公司。
  33. 明王圻纂輯(1970)。三才圖會。臺北:成文出版社。
  34. 明王鏊(1965)。姑蘇志。臺北:臺灣學生書局。
  35. 明李景隆(1966)。明太祖實錄。臺北: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
  36. 明沈德符(1959)。萬曆野獲編。北京:中華書局。
  37. 明周暉。續金陵瑣事
  38. 明徐復祚(1969)。花當閣叢談。臺北:廣文書局。
  39. 明陳明(1966)。明英宗實錄。臺北: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
  40. 明陸粲、譚棣華點校、陳稼禾點校(1987)。庚巳編。北京:中華書局。
  41. 明陶宗儀(1983)。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第876-882册,卷27。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
  42. 明傅鳳翔編纂(1967)。皇明詔令。臺北:成文出版社。
  43. 明焦竑撰、顧思點校(1981)。玉堂叢語。北京:中華書局。
  44. 明葉盛、魏中平點校(1980)。水東日記。北京:中華書局。
  45. 明葉盛、魏中平點校(1980)。水東日記。北京:中華書局。
  46. 明曆橋子。大明官制天下輿地水陸程限備覽。臺北:漢學研究中心。
  47. 明謝肇淛(1971)。五雜俎。臺北:新興書局。
  48. 明歸有光、周本淳點校(1983)。震川先生集。臺北:源流出版社。
  49. 南朝宋范曄、楊家駱編(1981)。新校本後漢書并附編十三種。臺北:鼎文書局。
  50. 清石玉昆(2004)。三俠五義。臺北:臺灣古籍出版社。
  51. 清石玉昆(2007)。小五義。臺北:三民書局。
  52. 清谷應泰(1969)。明史紀事本末。臺北:三民書局。
  53. 清紀昀(2006)。閱微草堂筆記。臺北:臺灣古籍出版社。
  54. 清濮文暹(1993)。提牢瑣記。成都:巴蜀書社。
  55. 清顧炎武(1962)。日知錄集釋。臺北:世界書局。
  56. 漢王充(1985)。論衡。臺北:新文豐出版公司。
  57. 漢司馬遷、楊家駱編(1985)。新校本史記三家注并附編二種。臺北:鼎文書局。
  58. 漢楊孚、清曾釗輯(1985)。異物志。臺北:新文豐出版公司。
  59. [明]周暉。金陵瑣事
  60. 李喬(1996)。中國行業神。臺北:雲龍出版社。
  61. 康豹(2000)。漢人社會的神判儀式:從斬雞頭說起。民族學研究所集刊,88,173-202。
  62. 張建智(2000)。中國神秘的獄神廟。上海:上海三職書店。
  63. 黃彰健(1966)。明英宗實錄校勘記。臺北: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
  64. 黃彰健編(1979)。明代律例彙編。臺北:中央?究院歷史語言?究所。
  65. 濱島敦俊(1995)。朱元璋政權城隍改制考。史學集刊,4,7-15。
被引用次数
  1. 曹依婷(2016)。明代廷杖文化的身體暴力與榮譽:以楊繼盛為例。史原,復刊7期=28期,1-39。
  2. 連啟元(2016)。明代文人獄中經驗的書寫:以政治案件為考察核心。成大歷史學報,50,85-120。
  3. (2022)。身繫囹圄之神──帝制中國的獄神信仰與地方祀典。新史學,33(3),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