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名

明末清初觀音信仰與求子故事的書寫

并列篇名

Hoping for a Son: Guan-yin Folk Belief and Stories on Reproduction in the Late Ming and Early Qing

DOI

10.29971/JMS.201006.0005

作者

吳靜芳(Chin-Fang Wu)

关键词

求子 ; 觀音 ; 出版 ; 胞衣 ; reproduction ; Guan-yin ; publication ; afterbirth

期刊名称

明代研究

卷期/出版年月

14期(2010 / 06 / 01)

页次

95 - 140

内容语文

繁體中文

中文摘要

長久以來,中國社會流傳諸多求子資訊提供求子者參考與試驗。不過,這些求子資訊並非一成不變,隨著不同時代環境的遷移,皆能改變原本的求子資訊內容。例如在晚明時期,由於物質與技術的發展,以及社會風氣變異等影響下,改變了某些舊有的求子資訊內容。對此,本文分析明清時期以求子為主題的觀音感應故事,討論晚明至清初社會上求子資訊在傳遞過程中所出現的變化。本文分為三部分進行,首先是鬼子母神與觀音菩薩作為求子神祇的角色變化,其次是在印刷技術的發展下,經文的助刊與布施也成為求子手段,最後是以胞衣的服用為例,探討女尼在民間求子資訊的傳播過程中的角色。

英文摘要

During the late Ming and early Qing, information on reproduction was transformed with improvements in both technology and production as well as changes in social customs. In order to discuss the phenomenon, this article analyzes folk stories about Guan-yin. The first section of the paper addresses the means by which Guan-yin replaced Hariti as a popular fertility goddess. The second section focuses on the fact that barren parents were encouraged to donate money to publish and promulgate sutras, so that they would be rewarded with a son. The final section of the paper traces the role of nuns in the dissemination process of information on reproduction, using the practice of consuming afterbirth as the focal point for discussion.

主题分类 人文學 > 歷史學
参考文献
  1. 陳玉女(2006)。明代婦女信佛的社會禁制與自主空間(下)。成大歷史學報,30,66+68-69。
    連結:
  2. (1987)。明嘉興大藏經。臺北:新文豐出版公司。
  3. (1978)。書目類編。臺北:成文出版社。
  4. (1991)。新編縮本乾隆大藏經。臺北:新文豐出版公司。
  5. 續修四庫全書
  6. (1990)。中華大藏經。北京:中華書局。
  7. [明]李時珍,《本草綱目》(《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子部第774冊),卷52,〈人部.人胞〉,頁37(總頁541)。
  8. (1990)。中華大藏經。北京:中華書局。
  9. (1990)。古本小說集成。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10. 古本小說集成。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11. (1978)。筆記小說大觀續編。臺北:新興書局。
  12. [明]薛已,《薛氏醫案》(《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子部第763冊),卷26,〈婦人良方〉,頁8(總頁788)。
  13. (1990)。中華大藏經。北京:中華書局。
  14. 古本小說集成。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15. (1991)。古本小說叢刊。北京:中華書局。
  16. 古本小說集成。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17. 大正新編大藏經。臺北:新文豐出版公司。
  18. 古本小說集成。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19. 宋李昉(1987)。太平廣記。臺北:文史哲出版社。
  20. 明不著撰人(1980)。繪圖三教源流搜神大全。臺北:聯經出版事業公司。
  21. 明周楫楫、陳美林校注(1998)。西湖二集。臺北:三民書局。
  22. 明武之望(1999)。濟陽綱目。北京:中國中醫藥出版社。
  23. 明凌濛初、劉本棟校注(2007)。拍案驚奇。臺北:三民書局。
  24. 明笑笑生(2009)。金瓶梅詞話(二)。臺北:里仁書局。
  25. 明陸人龍編、陳慶浩校點(1993)。型世言。南京:江蘇古籍出版社。
  26. 明馮夢龍(1991)。警世通言。南京:江蘇古籍出版社。
  27. 明謝肇淛(1977)。五雜俎。臺北:新興書局。
  28. 清西周生輯、袁世碩校注、鄒宗良校注(2000)。醒世姻緣傳。臺北:三民書局。
  29. 清惠棟(1989)。九曜齋筆記。臺北:新文豐出版公司。
  30. Chen Yunü=陳玉女(2008).Buddhism and Medical Treatment of Women in the Ming Dynasty: A Research Note.NAN NÜ: Men, Women and Gender in China,284-285.
  31. Yü, Chün-Fang(1990)。Images of Kuan-yin in Chinese Folk Literature。漢學研究,8(1),221-275。
  32. 丁國鈞(1994)。荷香館瑣言。上海:上海書店。
  33. 于君方、徐雅慧譯、王慧蓮譯(1999)。觀音在亞洲。香光莊嚴,59,17。
  34. 于君方、釋自衎譯(2000)。中國的「慈悲女神」—觀音。香光莊嚴,61,18。
  35. 于君方、釋自衎譯(2000)。白衣大士送子來。香光莊嚴,61,50。
  36. 大木康(2004)。明末江南の出版文化。東京:研文出版。
  37. 不明編者(1998)。觀音經咒靈感錄要。北京:中華全國圖書館文獻縮微複製中心。
  38. 不明編者(1998)。觀音靈異記。北京:中華全國圖書館文獻縮微複製中心。
  39. 不明編者(1998)。觀音持驗記。北京:中華全國圖書館文獻縮微複製中心。
  40. 不明編者(1998)。觀世音本迹感應誦。北京:中華全國圖書館文獻縮微複製中心。
  41. 中國宗教歷史文獻集成編纂委員會編(2005)。民間寶卷。合肥:黃山書社。
  42. 中國宗教歷史文獻集成編纂委員會編(2005)。民間寶卷。合肥:黃山書社。
  43. 中嶋隆藏、磯部彰編(2004)。所謂万暦嘉興大蔵経の刊刻と馮洪業の助刊活動。東アジア出版文化研究—にわたずみ,東京:
  44. 井上進(2006)。書林の眺望—伝統中国の書物世界。東京:平凡社。
  45. 井上進(2002)。中国出版文化史:書物世界と知の風景。名古屋:名古屋大?出版?。
  46. 王三慶(2004)。明代書肆在小說市場上的經營手法和行銷策略。東アジア出版文化研究—にわたずみ,東京:
  47. 王鴻泰(1998)。臺北,國立臺灣大學歷史學研究所。
  48. 古正美(1987)。從佛教思想史上轉身論的發展看觀世音菩薩在中國造像史上轉男成女像的由來。東吳大學中國藝術史集刊,15,157-217。
  49. 白馥蘭、江湄譯、鄧京力譯(2006)。技術與性別—晚期帝制中國的權力經緯。南京:江蘇人民出版社。
  50. 衣若蘭(2002)。三姑六婆—明代婦女與社會的探索。臺北:稻鄉出版社。
  51. 宋莉華(2004)。明清時期的小說傳播。北京:中國社會出版社。
  52. 李玉珍編、林美玫編(2003)。婦女與宗教:跨領域的視野。臺北:里仁書局。
  53. 李玉珉(2000)。慈航普渡化觀音。故宮文物月刊,18(7),93。
  54. 李伯重(2002)。發展與制約—明清江南生產力研究。臺北:聯經出版事業有限公司。
  55. 李伯重(2003)。多視角看江南經濟史(1250-1850)。北京: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局。
  56. 李建民(1994)。馬王堆漢帛書「禹藏埋胞圖」箋証。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集刊,65(4),760-763。
  57. 李貞德(2008)。女人的中國醫療史—漢唐之間的健康照顧與性別。臺北:三民書局。
  58. 李園淨編(1998)。新編觀音靈感錄。北京:中華全國圖書館文獻縮微複製中心。
  59. 杜德僑(1990)。觀音菩薩緣起考—妙善傳說。臺北:巨流圖書公司。
  60. 孫昌武點校(1994)。觀世音應驗記三種。北京:中華書局。
  61. 宮崎英修編(1987)。鬼子母神信仰。東京:雄山閣出版。
  62. 徐德明編、吳平編(2005)。清代學術筆記叢刊。北京:學苑出版社。
  63. 陳玉女(2006)。明代墮胎、產亡、溺嬰的社會因應—從四幅佛教墮胎產亡水陸畫談起。成大歷史學報,31,80。
  64. 陳玉女(2004)。明代瑜伽教僧的專職化及其經懺活動。新世紀宗教研究,3(1),61。
  65. 傅沛藩編(1999)。萬密齋醫學全書。北京:中國中醫藥出版社。
  66. 葉德輝(1994)。書林清話。上海:上海書店。
  67. 劉真倫編、岳珍編(1999)。歷代筆記小說精華•隋唐。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
  68. 潘亮文(2000)。水月觀音與白衣觀音造像在中國發展的概況。故宮文物月刊,18(2),95-96。
  69. 魯迅(2001)。中國小說史略。太原:山西古籍出版社。
  70. 簡瑞瑤(2007)。明代婦女佛教信仰與社會規範。臺北:稻鄉出版社。
被引用次数
  1. 徐一智(2015)。從《觀音經持驗記》看明代居士的觀音信仰。成大歷史學報,49,93-1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