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名

詩法即其兵法:明代中後期武將詩學義蘊探詮

并列篇名

"The Art of Poetry is Equal to the Art of War": A Study of Military Officers' Poetry during the Later Half of Ming Period

DOI

10.29971/JMS.201106.0002

作者

廖肇亨(Chao-Heng Liao)

关键词

武將詩 ; 萬表 ; 戚繼光 ; 陳第 ; 詩法 ; 兵法 ; Military Officer poetry ; Wan Biao ; Qi Ji-guang ; Chen Di ; art of poetry shi fa ; art of war bing fa

期刊名称

明代研究

卷期/出版年月

16期(2011 / 06 / 01)

页次

29 - 56

内容语文

繁體中文

中文摘要

明代武將詩人之眾,為明代中後期文學史及文化史的特殊現象。以文學史的角度來看,武將詩開創了新的美學典律;而從文化史的面向來看,則武將詩反映出兵學與當時詩風、文風、學風跨界書寫的文化特殊性。本文首先以錢謙益、湯顯祖等人論武將詩的說法,探討武將詩「詩法即其兵法」的美學理論。接著以明代中後期著名的武將而能詩者:萬表、戚繼光、陳第,蠡探武將詩所反映的價值理念與學術思潮,進一步探討武將詩所體現之明代中後期跨界展演的文化書寫,與經學、理學、佛教各種學術思想的交融滲透,此乃文化史中不可忽略的現象。此外,武將詩與明代格調派的詩學論述之依違關係,則呈現出詩學史上的意義。由是,本文最後為武將詩作一價值再探,認為武將的詩歌世界反映了當時歷史潮流與文化風尚,不僅帶入邊塞風物、朝政得失,更重要的是其提供了一種重新觀照文學定義與疆界的嶄新角度,摸索一種嶄新理論話語的可能性。

英文摘要

This article focuses on the poetry of military officers in the middle and late Ming Dynasty. The poetry of military officers not only created a new canon of poetics, but also reflected the combination of the art of war, prose, and scholarship popular at the time. First, this study cites Qian Qian-yi and Tang Xian-zu's theories that the art of poetry is equal to the art of war. Next, the article explores the case studies of military officer poets Wan Biao, Qi Ji-guang and Chen Di, and analyzes their poetry which is infused with allusions to the Confucian Classics (jing xue), Neo-Confucianism (li xue) and Buddhism. In addition, military officers' poetry connects with the Ge-diao school, which is important in poetic history. Finally, this article re-evaluates military officers' poetry, concluding that it embodies historical and cultural currents of its time period, while also providing new definitions of literature.

主题分类 人文學 > 歷史學
参考文献
  1. 〔清〕李清馥,《閩中理學淵源考》(收入《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第460 冊),卷46,〈遊擊陳季立先生第〉,頁519-520
  2. 〔清〕李鄴嗣,《甬上耆舊詩》(收入《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第1474 冊),卷11,〈都督萬鹿園公表〉,頁242
  3. 內閣文庫大檔編號C0873
  4. (2002)。續修四庫全書。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5. 〔明〕陳第,〈燒荒行‧序〉
  6. 〔明〕陳第,〈燒荒行〉
  7. (1997)。四庫全書存目叢書。臺南:莊嚴文化。
  8. (1997)。四庫未收書輯刊。北京:北京出版社。
  9. 〔明〕王世貞,《弇州續稿》(收入《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第1282 冊),卷51,〈止止堂集序〉,頁671。
  10. 〔清〕趙弘恩等監修,〔清〕黃之雋等編纂,《江南通志》(收入《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第511 冊),卷147,〈人物志〉,頁287
  11. (2002)。續修四庫全書。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12. (1981)。南史。臺北:鼎文書局。
  13. 〔明〕鄭若曾,《江南經略》(收入《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第728 冊),卷8 下,〈僧兵首捷記〉,頁460-463
  14. (1997)。四庫全書存目叢書。臺南:莊嚴文化。
  15. (2000)。四庫禁燬書叢刊。北京:北京出版社。
  16. (2007)。王士禎全集。濟南:齊魯書社。
  17. 〔清〕永瑢、〔清〕紀昀等撰,《四庫全書總目提要》(收入《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第4 冊),頁711
  18. 元羅貫中、李泉校注(1994)。水滸全傳校注。臺北:里仁書局。
  19. 北宋陳澔注(1994)。禮記集說。北京:中國書店。
  20. 北宋黃庭堅、任淵注(2003)。山谷詩集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21. 北宋蘇軾(1986)。蘇軾文集。北京:中華書局。
  22. 明王士禎(2006)。池北偶談。北京:中華書局。
  23. 明王畿、吳震編校整理(2007)。王畿集。南京:鳳凰出版社。
  24. 明李贄(1986)。續藏書。臺北:學生書局。
  25. 明沈德符(2004)。萬曆野獲編。北京:中華書局。
  26. 明采九德(1985)。倭變事略。北京:中華書局。
  27. 明戚繼光、王熹校釋(2001)。止止堂集。北京:中華書局。
  28. 明焦竑(1999)。澹園集。北京:中華書局。
  29. 明顧起元、譚棣華點校、陳稼禾點校(1997)。客座贅語。北京:中華書局。
  30. 南宋嚴羽、陳定玉輯校(1997)。嚴羽集‧滄浪詩話。鄭州:中州古籍出版社。
  31. 清王士禎、湛之點校(1982)。香祖筆記。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32. 清全祖望、朱鑄禹彙校集注(2000)。全祖望集彙校集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33. 清朱彝尊(2006)。靜志居詩話。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
  34. 清朱彝尊(2006)。靜志居詩話。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
  35. 清張廷玉校(1975)。明史。臺北:鼎文書局。
  36. 清張廷玉校(1975)。明史。臺北:鼎文書局。
  37. 清張廷玉校(1975)。明史。臺北:鼎文書局。
  38. 清張怡(2006)。玉光劍氣集。北京:中華書局。
  39. 清陳確(1979)。陳確集。北京:中華書局。
  40. 清陸世儀(1975)。思辨錄輯要。臺北:廣學社印書館。
  41. 清黃宗羲(2005)。黃宗羲全集。杭州:浙江古籍出版社。
  42. 清劉廷璣、張守謙點校(2008)。在園雜志。北京:中華書局。
  43. 清錢謙益、清錢曾箋注、錢仲聯標校(2003)。錢牧齋全集。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44. 清錢謙益、清錢曾箋注、錢仲聯標校(2003)。錢牧齋全集。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45. 清錢謙益、許逸民點校、林淑敏點校(2007)。列朝詩集。北京:中華書局。
  46. 清顧炎武(1979)。原抄本日知錄。臺北:明倫出版社。
  47. 丁福保輯(1983)。歷代詩話續編。北京:中華書局。
  48. 丁福保輯(1983)。歷代詩話續編。北京:中華書局。
  49. 合山究(2006)。明清時代の女性と文學。東京:汲古書院。
  50. 巫仁恕(2007)。品味奢華:晚明的消費社會與士大夫。臺北:聯經出版社。
  51. 林麗月(2006)。大雅將還:從「蘇樣」服飾看晚明的消費文化。明史研究論叢,2006(6),121-134。
  52. 金雲銘(1972)。陳第年譜。臺北: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
  53. 郭紹虞編選、富壽蓀校點(1983)。清詩話續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54. 郭紹虞編選、富壽蓀校點(1983)。清詩話續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55. 郭紹虞編選、富壽蓀校點(1983)。清詩話續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56. 陳寅恪(1980)。柳如是別傳。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57. 葉燮、霍松林注(2006)。原詩‧一瓢詩話‧說詩晬語。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
  58. 趙園(2006)。制度‧言論‧心態─《明清之際士大夫研究》續編。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
  59. 劉人鵬(1988)。碩士論文(碩士論文)。臺北,臺灣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
被引用次数
  1. 呂妙芬(2014)。杜文煥會宗三教。明代研究,23,47-89。
  2. 顏智英(2013)。論歸有光詩中的海戰書寫─兼述其古文中的禦寇思想。成大中文學報,43,87-126。
  3. 周玟觀(2020)。爐鞴與兵法-晦山戒顯《禪門鍛鍊說》的兩種概念譬喻探析。臺大佛學研究,39,93-1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