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名

江湖盜、水保甲與明清兩湖水上社會控制

并列篇名

River Bandits and Social Control in Ming-Qing Hubei and Hunan

DOI

10.29971/JMS.201112.0004

作者

楊國安(Guo-An Yang);徐斌(Bin Xu)

关键词

江湖盜 ; 水保甲 ; 社會控制 ; Pirates of rivers and lakes ; water bao-jia ; social control

期刊名称

明代研究

卷期/出版年月

17期(2011 / 12 / 01)

页次

121 - 153

内容语文

繁體中文

中文摘要

依託於江、湖等水域,從事劫掠活動者稱之為「江湖盜」。兩湖地區水域面積廣大,生存著為數眾多的江湖盜。明清兩湖地區的江湖盜主要有「偶爾為之」的社會型盜匪以及職業型盜匪兩種,他們具有流動性、隱蔽性及分散性等特徵。為了應對兩湖地區日益猖獗的江湖盜匪,官府實施了在基層社會推行水保甲制度,在水域地區加強塘汛、巡檢、水師的配置和巡邏稽查制度等等相應的措施。並通過對停泊的碼頭、地處要衝的市鎮等沿江沿湖固定陸地的排查監控,以及針對江湖盜匪的流動性而採取的水上巡邏稽查等措施,力圖實現對江湖盜匪的全面管控。然而,這些措施並不能從根本上根除江湖盜的存在。

英文摘要

Pirates of rivers and lakes typically engaged in robbery or murder. During the Ming and Qing dynasties, there were a number of pirates in both Hubei and Hunan provinces, which contain thousands of rivers and lakes. Pirates of rivers and lakes may be divided into two types: occasional or occupational. They have fluidity, concealment, and dispersion characteristics. Officials adopted a series of anti-pirate measures such as implementing a water bao-jia system at the grass-roots level, strengthening patrol inspection on the water, and inspecting docks. However, these measures did not eradicate the pirate presence in the region.

主题分类 人文學 > 歷史學
参考文献
  1. 《清宣宗實錄》,卷 108,道光六年十月庚午條,頁 797。
  2. 《清文宗實錄》,卷 46,咸豐元年十月乙亥條,頁 627。
  3. (2002)。續修四庫全書。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4. 〔清〕方瀚修,《嘉魚縣續修堤志》(光绪十一年[1885]刻本),卷1,〈萬曆四十二年武昌府台飭修四邑長堤帖文〉,頁 36b。
  5. 〔明〕馬歘,《下雉纂》(北京:中國科學院圖書館藏明天啟四年[1624]傳抄本),頁24。
  6. 《湖南省例成案》(臺北:中研院傅斯年圖書館據日本東京大學東洋文化研究所刊本影印),卷 11,〈兵律•關津•各屬江湖商漁船隻逐一查造冊結編號給予印照於船尾粉白大書某號某船姓名〉。
  7. 《湖南省例成案》(臺北:中研院傅斯年圖書館據日本東京大學東洋文化研究所刊本影印),卷 12,〈兵律•關津•嚴飭編查船隻〉。
  8. (2001)。中國地方志集成。南京:江蘇古籍出版社。
  9. 〔清〕張德容,《岳州救生局》(武漢大學圖書館古籍部藏光緒元年[1875]刻本),卷2,〈章程•救生引洪收瘞條規八則〉,頁 7b。
  10. 〔清〕邁柱,〈編查漁船保甲疏〉,收入〔清〕賀長齡、魏源編,《清經世文編》(清道光刻本),卷 75,〈兵政六•保甲下〉,頁 1-2、37a、37。
  11. 《湖南省例成案》(臺北:中研院傅斯年圖書館據日本東京大學東洋文化研究所刊本影印),卷 10,〈兵律•關津•飭查船隻編列號次〉。
  12. (2001)。中國地方志集成。南京:江蘇古籍出版社。
  13. (1962)。天一閣藏明代方志選刊。上海:上海古籍書店。
  14. (1997)。續修四庫全書。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15. 《清宣宗實錄》,卷 42,道光二年十月癸丑條,頁 763。
  16. 《清宣宗實錄》,卷 460,道光二十八年十月丙辰條,頁 809。
  17. (1963)。明宣宗實錄。臺北:臺灣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
  18. 〔清〕薛福祁等輯,《漢陽府保甲錄》(北京大學圖書館古籍部藏光緒十九[1893]刻本),卷上,〈劄漢陽縣丞〉。
  19. 《清宣宗實錄》,卷 45,道光二年十一月甲午條,頁 803。
  20. 《清宣宗實錄》,卷 83,道光五年六月丁卯條,頁 343。
  21. 〔清〕薛福祁等輯,《漢陽府保甲錄》(北京大學圖書館古籍部藏光緒十九[1893]刻本),卷下,〈五日水汛報單式〉。
  22. 〔光緒〕《巴陵縣志》,卷 55,〈雜識五〉,頁 314。
  23. 〔清〕惲祖翼,《鄂遊偶識》,〈飭所屬嚴禁搶孀逼嫁示〉。
  24. 〔清〕彭玉麟撰,《彭剛直公奏稿》(光緒十七年[1891]刻本),卷 8,〈長江水師不宜改用輪船折〉,頁 2b。
  25. (2001)。中國地方志集成。南京:江蘇古籍出版社。
  26. 〔清〕惲祖翼,《鄂遊偶識》(湖北省圖書館藏光緒二十五年刊本),〈委員前赴襄河一帶拿辦搶囤匪徒詳文〉。
  27. (1985)。清高宗實錄。北京:中華書局。
  28. 《湖南省例成案》(臺北:中研院傅斯年圖書館據日本東京大學東洋文化研究所刊本影印),卷 3,〈兵律•關津•漁魚實力編號委員抽驗〉。
  29. (2001)。中國地方志集成。南京:江蘇古籍出版社。
  30. 〔清〕毛鴻賓,《毛尚書奏稿》(清宣統二年[1910]刻本),卷 16,〈敬陳額兵流弊片〉。
  31. 〔清〕薛福祁等輯,《漢陽府保甲錄》(北京大學圖書館古籍部藏光緒十九[1893]刻本),卷下,〈內河外江擺渡船划牌式〉。
  32. (2001)。中國地方志集成。南京:江蘇古籍出版社。
  33. 《清德宗實錄》,卷 392,光緒二十二年六月己卯條,頁 110。
  34. (2001)。中國地方志集成。南京:江蘇古籍出版社。
  35. (1990)。〔嘉靖〕湖廣圖經志書。北京:書目文獻出版社。
  36. (1996)。四庫全書存目叢書。濟南:齊魯書社。
  37. 《湖南省例成案》(臺北:中研院傅斯年圖書館據日本東京大學東洋文化研究所刊本影印),卷 6,〈兵律•關津•巡緝江湖匪船〉。
  38. 明王士性、呂景琳校(1997)。廣志繹。北京:中華書局。
  39. 明陶晉英、溫顯貴點注(2002)。楚書。武漢:湖北教育出版社。
  40. 明楊嗣昌(2005)。楊嗣昌集。長沙:岳麓書社。
  41. 清丁柔克(2002)。柳弧。北京:中華書局。
  42. 清沈之奇、懷效鋒點校、李俊點校(2000)。大清律輯注。北京:法律出版社。
  43. 清徐珂(1984)。清稗類鈔。北京:中華書局。
  44. 清陶澍修纂、清萬年淳修纂、何培金點校(2003)。洞庭湖志。長沙:岳麓書社。
  45. 清曾國荃(2008)。曾國荃全集。長沙:岳麓書社。
  46. 清曾國藩(1994)。曾國藩全集。長沙:岳麓書社。
  47. 清曾國藩(1995)。曾文正公全集。長春:吉林人民出版社。
  48. 清顧祖禹、賀次君點校、施和金點校(2005)。讀史方輿紀要。北京:中華書局。
  49. 清顧祖禹、賀次君點校、施和金點校(2005)。讀史方輿紀要。北京:中華書局。
  50. 安文思、何高濟譯、李申譯(2004)。中國新史。鄭州:大象出版社。
  51. 吳智和(1978)。明代的江湖盜。明史研究專刊,1,107-137。
  52. 貝思飛、徐有威譯(1992)。民國時期的土匪。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53. 武漢地方誌辦公室編(2007)。〔萬曆〕漢陽府志校注。武漢:武漢出版社。
  54. 陳平原(2002)。千古文人俠客夢:武俠小說類型研究。北京:新世界出版社。
  55. 復旦大學歷史地理研究中心編(2001)。自然災害與中國社會歷史結構。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
  56. 華立(1988)。清代保甲制度簡論。清史研究集,北京:
  57. 楊正泰(2006)。明代驛站考。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58. 楊國安(2006)。救生船局與清代兩湖水上救生事業。武漢大學學報(人文科學版),2006(1),69-74。
  59. 裴宜理、劉平譯(2007)。華北的叛亂者與革命者:1845-1945。北京:商務印書館。
  60. 蔡少卿編(1993)。民國時期的土匪。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
  61. 穆黛安、劉平譯(1997)。華南海盜:1790-1810。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62. 蕭志華編(2000)。湖北社會大觀。上海:上海書店出版社。
  63. 蕭錚編(1977)。民國二十年代中國大陸土地問題資料。臺北:成文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