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名

明中晚期江右儒學士人與淨明道的交涉-兼論《淨明忠孝全書》的影響

并列篇名

Confucian Literati in Jiangxi Province and Jingming Taoism during the Mid- and Late Ming

作者

張藝曦(I-Hsi Chang)

关键词

淨明道 ; 淨明忠孝全書 ; 三教合一 ; 李鼎 ; 黎元寬 ; 熊人霖 ; Jingming Taoism ; "Jingming Zhongxiao Quanshu" ; late Ming syncretism ; Li Ding ; Xiong Renlin ; Li Yuankuan

期刊名称

明代研究

卷期/出版年月

20期(2013 / 06 / 01)

页次

1 - 33

内容语文

繁體中文

中文摘要

本文主要根據從士人文集上所蒐集到的資料進行兩時期的分析:一是從元及明初,這段時期的資料顯示,儒學士人常因訪遊某宮觀而結識當地道士,但對淨明道的教義了解並不多。一是看明中晚期的變化,在三教合一的風潮下,儒學士人與淨明道的交涉,以及部分士人讀《淨明忠孝全書》而接觸淨明道的情形。面對淨明道,儒學士人有的堅守儒學本位而拒斥之;有些人持兩可的態度;有的則是從儒學轉入淨明道,因此本文最後以李鼎、熊人霖與黎元寬這三個案為例,看明末士人如何游移在儒學與淨明道之間。

英文摘要

This paper focuses on the development of Jingming Taoism in Jiangxi province during the Yuan and Ming dynasties. During the Yuan and early Ming, local literati apparently knew little about Jingming Taoism, despite meeting with Jingming Taoists while visiting local temples. Beginning the mid-Ming, however, local literati learned of Jingming Taoism through other means, particularly when reading ”Jingming Zhongxiao Quanshu”(《淨明忠孝全書》). Literati exposed to these writings developed different ideas of Confucianism and Jingming Taoism during the growth of late Ming syncretism. Some held their position of Confucianism and denied other religions; some were ambivalent about both Confucianism and Jingming Taoism; and some converted into Jingming Taoism from Confucianism. The three cases of Li Ding, Xiong Zenlin and Li Yuankuan exemplify the various ways in which local literati were influenced by late Ming syncretism.

主题分类 人文學 > 歷史學
参考文献
  1. 〔明〕李材,《觀我堂稿》(臺北: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傅斯年圖書館藏,明萬曆間愛成堂刊本影印本),卷14,〈答賀繼賡書〉,頁7-8。
  2. 〔明〕曾同亨,《泉湖山房稿》(臺北:漢學研究中心藏,明刊本影印本),卷11,〈壽處士婁甘泉八十序〉,頁28a-b。
  3. 〔明〕李鼎,《李長卿集》,卷16,〈顧樂川隱君傳〉,頁5a-7a。
  4. 〔明〕萬恭,《洞陽子集.續集》,卷3,〈鐵柱宮殿閣記〉,頁17b-18a。
  5. 〔明〕熊人霖,《南榮集•文選》(臺北: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傅斯年圖書館藏,明崇禎十六年[1643]刊本影印本),卷9,〈淨明忠孝經註敘〉,頁17,頁17a-b。
  6. 〔明〕胡維霖,〈笙南草小引〉,收入〔明〕熊人霖,《南榮集》,卷首,頁5b。
  7. 〔明〕李鼎,《李長卿集》,卷11,〈謝吳侯贈博雅大儒扁啟〉,頁17b-18a。
  8. 〔明〕謝廷讚,《李長卿集》,卷首,〈李長卿淨明忠孝正訛序〉,頁1a-5b
  9. 〔明〕萬恭,《洞陽子集.再續集》,卷9,〈李石龍墓志銘〉,頁25a-b。
  10. 〔明〕李鼎,《李長卿集》(臺北:國家圖書館善本書室藏,明萬曆四十年[1612]豫章李氏家刊本),卷5,〈九霞山人詩集後序〉,頁16a-17a。
  11. 〔明〕鄒元標,《鄒子存真集》(臺北:漢學研究中心藏,明天啟二年序李生文重刊本影印本),卷2,〈淨明忠孝錄序〉,頁10b-11a。
  12. 〔明〕萬恭,《洞陽子集•再續集》(臺北:國家圖書館漢學研究中心藏,明萬曆刊本影印本),卷1,〈胡孝子傳〉,頁7a。
  13. 〔明〕李鼎,《李長卿集》,卷5,〈雙瀑堂文草序〉,頁5b、6a-b。
  14. 〔明〕蕭鎡,《尚約居士集》(臺北:國家圖書館漢學研究中心藏,明弘治七年[1494]刊後補本影印本),卷19,〈啟玄子傳〉,頁10b-11a。
  15. 〔明〕張位,《閒雲館集》(臺北:漢學研究中心藏,明刊本影印本),卷4,〈鄉慕〉,頁7b-8a。
  16. 〔明〕萬恭,《洞陽子集•再續集》,卷3,〈李洪西墓誌銘〉,頁43b。
  17. 元梁寅(1988)。新喻梁石門先生集。北京:書目文獻出版社。
  18. 元揭傒斯(1989)。揭文安公全集•詩集。上海:上海書店。
  19. 元黃元吉(1985)。淨明忠孝全書。臺北:新文豐出版公司。
  20. 元黃元吉(1985)。淨明忠孝全書。臺北:新文豐出版公司。
  21. 元黃元吉(1985)。淨明忠孝全書。臺北:新文豐出版公司。
  22. 元劉岳申(1970)。申齋劉先生文集。臺北:國立中央圖書館。
  23. 宋歐陽守道(1983)。巽齋文集。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
  24. 明文德翼(2000)。求是堂文集。北京:北京出版社。
  25. 明王世貞(1983)。讀書後。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
  26. 明王世貞(1983)。弇州四部稿續稿。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
  27. 明朱吾弼(1999)。密林漫稿。北京:中華全國圖書館文獻縮微複製中心。
  28. 明朱善(1997)。朱一齋先生文集。臺南:莊嚴文化事業。
  29. 明胡儼(1988)。胡祭酒集。北京:書目文獻出版社。
  30. 明孫慎行(2003)。玄晏齋集•玄晏齋文抄。北京:北京出版社。
  31. 明孫慎行(2003)。玄晏齋集•玄晏齋文抄。北京:北京出版社。
  32. 明徐[火勃](1995)。鼇峰集。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33. 明高攀龍(1983)。高子遺書。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
  34. 明張萱(1997)。西園聞見錄。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35. 明曹學佺(1995)。石倉文稿。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36. 明郭子章(1997)。蠙衣生粵草。臺南:莊嚴文化事業。
  37. 明陳弘緒(2001)。陳士業先生集•敦宿堂留書。濟南:齊魯出版社。
  38. 明陳謨(1983)。海桑集。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
  39. 明陳懿典(2000)。陳學士先生初集。北京:北京出版社。
  40. 明黃汝亨(1995)。寓林集。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41. 明劉夏(1995)。劉尚賓文集。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42. 明劉崧(1996)。槎翁文集。臺南:莊嚴文化事業。
  43. 明羅大紘(2000)。紫原文集。北京:北京出版社。
  44. 明羅大紘(2000)。紫原文集。北京:北京出版社。
  45. 明羅大紘(2000)。紫原文集。北京:北京出版社。
  46. 明羅大紘(2000)。紫原文集。北京:北京出版社。
  47. 明羅大紘(2000)。紫原文集。北京:北京出版社。
  48. 明羅子理(1999)。羅德安先生文集。北京:中華全國圖書館文獻縮微複製中心。
  49. 明羅洪先(1983)。念菴文集。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
  50. 明羅洪先(1983)。念菴文集。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
  51. 清王猷定(1997)。四照堂文集。北京:北京出版社。
  52. 清李紱(2005)。穆堂初槀。北京:北京出版社。
  53. 清金桂馨纂輯、清漆逢源纂輯(2000)。逍遙山萬壽宮通志。南京:江蘇古籍出版社。
  54. 清金桂馨纂輯、清漆逢源纂輯(2000)。逍遙山萬壽宮通志。南京:江蘇古籍出版社。
  55. 清金桂馨纂輯、清漆逢源纂輯(2000)。逍遙山萬壽宮通志。南京:江蘇古籍出版社。
  56. 清金桂馨纂輯、清漆逢源纂輯(2000)。逍遙山萬壽宮通志。南京:江蘇古籍出版社。
  57. 清金桂馨纂輯、清漆逢源纂輯(2000)。逍遙山萬壽宮通志。南京:江蘇古籍出版社。
  58. 清金桂馨纂輯、清漆逢源纂輯(2000)。逍遙山萬壽宮通志。南京:江蘇古籍出版社。
  59. 清胡之玟編纂、陳立立整理、鄒付水整理(1992)。淨明宗教錄。成都:巴蜀書社。
  60. 清孫奇逢(1997)。孫徵君日譜錄存。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61. 清孫奇逢編(1997)。理學宗傳。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62. 清許應鑅、清王之藩修、清曾作舟纂、清杜防纂(1996)。〔同治〕南昌府志。南京:江蘇古籍出版社。
  63. 清彭際盛修、胡宗元纂(1996)。〔光緒〕吉水縣志。南京:江蘇古籍出版社。
  64. 清曾燠(1995)。江西詩徵。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65. 清熊開元(1986)。魚山剩稿。臺北:新興書局。
  66. 清劉坤一修、清劉鐸纂、清趙之謙纂(2009)。〔光緒〕江西通志。南京:鳳凰出版社。
  67. 清劉坤一修、清劉鐸纂、清趙之謙纂(2009)。〔光緒〕江西通志。南京:鳳凰出版社。
  68. 清黎元寬(2000)。進賢堂稿。北京:北京出版社。
  69. 清黎元寬(2000)。進賢堂稿。北京:北京出版社。
  70. 清黎元寬(2000)。進賢堂稿。北京:北京出版社。
  71. 清黎元寬(2000)。進賢堂稿。北京:北京出版社。
  72. 清魏瀛修、清魯琪光纂、清鍾音鴻纂(1996)。〔同治〕贛州府志。南京:江蘇古籍出版社。
  73. 清魏瀛修、清魯琪光纂、清鍾音鴻纂(1996)。〔同治〕贛州府志。南京:江蘇古籍出版社。
  74. 任繼愈編(2001)。中國道教史(增訂本)。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75. 李曉文(2007)。碩士論文(碩士論文)。贛州,江西贛南師範學院。
  76. 李豐楙(1990)。宋代水神許遜傳說之研究。漢學研究,8(1),363-400。
  77. 秋月觀暎(1978)。中國近世道教の形成:浄明道の基礎的研究。東京:創文社。
  78. 卿希泰、唐大潮(2006)。道教史。南京:江蘇人民出版社。
  79. 徐兆安(2008)。碩士論文(碩士論文)。新竹,國立清華大學歷史研究所。
  80. 張藝曦(2011)。飛昇出世的期待:明中晚期士人與龍沙讖。新史學,22(1)
  81. 郭武(2005)。《淨明忠孝全書研究》:以宋、元社會為背景的考察。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82. 郭武(2008)。朱道朗與青雲派。宗教學研究,4,6-11。
  83. 陳立立(2005)。江右商與萬壽宮。江西科技師範學院學報,2005(2),72-78。
  84. 章文煥(2004)。萬壽宮。北京:華夏出版社。
  85. 鄧愛虹(2004)。利瑪竇、章潢、熊明遇與南昌地區的西學東漸。江西教育學院學報,25(4),105-109。
被引用次数
  1. 李忠達(2016)。明代至清初淨明道教團的興衰。中國文學研究,41,169-214。
  2. 王崗(2017)。明代淨明道與江西地方社會。華人宗教研究,10,59-1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