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名

萬曆朝鮮戰爭:日軍之戰術

并列篇名

Japanese Tactics during the Korean War in the Ming Dynasty

作者

羅麗馨(Lo, Lee-hsin)

关键词

戰術 ; 陸戰 ; 海戰 ; 築城 ; tactics ; land battles ; sea battles ; fortifications

期刊名称

明代研究

卷期/出版年月

28期(2017 / 06 / 01)

页次

65 - 88

内容语文

繁體中文

中文摘要

日軍在萬曆朝鮮戰爭中,初期陸戰勢如破竹,海戰則處於劣勢;後期陸戰可以堅守城池,抵擋朝鮮與明聯軍之攻擊,海戰亦能對抗兩國水軍。此轉變有各種因素,戰術是其中之一。本文透過日軍之築城、攻守、武器運用等,分析其陸戰與海戰戰術,並與朝鮮軍、明軍略作比較。

英文摘要

Japanese forces seized the Korean Peninsula rapidly through land battles, but lost battles at sea during the initial states of the Korea war. However, they continued to firmly hold occupied cities and withstood attacks from Korea and Ming troops. Finally, they resisted the navies of the said two countries in the later stages. Various factors impacted this shift, but the application of tactics cannot be neglected. This study analyzes the tactics employed in land and sea battles and compares Japanese tactics with Korea and Ming ones in regards to the application of fortification, attack and defense, and weaponry by Japanese forces.

主题分类 人文學 > 歷史學
参考文献
  1. 羅麗馨(2012)。豐臣秀吉侵略朝鮮期間日軍在朝鮮半島之築城—以日本史料為核心。漢學研究,30(4),93-132。
    連結:
  2. [日]朝鮮史學會編,《東國輿地勝覽》,京城府:朝鮮史學會,1930。
  3. [日]《征韓叢書:韓書攟錄(一)》,東京:東京大學史料編纂所藏。
  4. [日]吉見元賴,《朝鮮渡海日記》,收入《防長叢書》,編6,山口:防長史談会,1934。
  5. (2006)。韓國文集中的明代史料。桂林: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
  6. 幣原坦,〈朝鮮の山城〉,《歷史地理》,15:6(1910),頁601-606。
  7. 伴三千雄,〈朝鮮役に於ける兵器と戦法の變遷〉,收入日本歷史地理學會編,《日本兵制史》,東京:日本學術普及會,1939,頁141-158
  8. (1993)。佐賀県近世史料。佐賀:佐賀縣立圖書館。
  9. (1974)。和刻本明清史料集。東京:汲古書院。
  10. (1958)。續群書類從。東京:續群書類從完成會。
  11. 有馬成甫,《朝鮮役水軍史》,東京:海と空社,1942。
  12. 幣原坦,〈朝鮮の城郭〉,《歷史地理》,15:3(1910),頁314-318。
  13. [日]小瀨甫庵,《太閤記》,收入《改定史籍集覽》,冊6,東京:近藤出版部,1933。
  14. (1986)。海行摠載。首爾:民族文化文庫刊行會。
  15. (1983)。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
  16. (1999)。韓國歷代文集叢書。首爾:景仁文化社。
  17. (1990)。壬辰之役史料匯輯。北京:全國圖書館文獻縮微複製中心。
  18. (1999)。韓國歷代文集叢書。首爾:景仁文化社。
  19. [日]備前藩湯淺先生編,《常山紀談》,福岡:九州大學中央圖書館藏。
  20. 古井濟一,〈蔚山に於ける加藤清正等が籠りし城の遺址(下)〉,《考古學雜誌》,2:7(1912),頁379-394
  21. (1986)。海行摠載。首爾:民族文化文庫刊行會。
  22. [朝]李舜臣,《壬辰狀草》,收入《朝鮮史料叢刊》,第6,京城府:朝鮮總督府,1935。
  23. [日]《黑田家譜》,福岡:九州大學中央圖書館藏。
  24. [日]堀正意,《朝鮮征伐記》,東京:早稲田大学出版部,1913。
  25. (1996)。韓國文集叢刊。首爾:景仁文化社。
  26. [日]《軍門謄錄》,收入《朝鮮史料叢刊》,第3,京城府:朝鮮總督府,1933。
  27. (1999)。韓國歷代文集叢書。首爾:景仁文化社。
  28. (1971)。大日本古文書。東京:東京大學出版會。
  29. [日]不著撰人,《朝鮮日々記》,收入《改定史籍集覽》,冊25,東京:近藤活版所,1902。
  30. 伴三千雄,〈南鮮に於ける慶長文祿の築城(7)〉,《歷史地理》,37:6(1921),頁456-465
  31. (1996)。韓國文集叢刊。首爾:景仁文化社。
  32. (1968)。大日本古文書。東京:東京大學出版會。
  33. (1958)。續群書類從。東京:續群書類從完成會。
  34. 清谷應泰(1985)。明史紀事本末。北京:中華書局。
  35. 三鬼清一郎(2012)。豊臣政権の法と朝鮮出兵。東京:青史出版株式會社。
  36. 久芳崇(2010)。東アジアの兵器革命:十六世紀中国に渡った日本の鉄砲。東京:吉川弘文館。
  37. 北島万次(1995)。豊臣秀吉の朝鮮侵略。東京:吉川弘文館。
  38. 末松保和編(1960)。宣祖實錄。東京:?習院大?東洋文化研究所。
  39. 吉岡新一(1983)。文禄.慶長の役における火器についての研究。朝鮮學報,108,71-109。
  40. 宇田川武久(1993)。東アジア兵器交流史の研究:十五~十七世紀における兵器の受容と伝播。東京:吉川弘文館。
  41. 宇田川武久編(2007)。鉄砲伝来の日本史。東京:吉川弘文館。
  42. 宇都宮国綱(1998)。宇都宮高麗帰陣軍物語。倭城の研究,2,157-172。
  43. 有馬成甫(1962)。火砲の起原とその傳流。東京:吉川弘文館。
  44. 佐藤和夫(1985)。日本水軍史。東京:原書房。
  45. 李肯翊(2011)。燃藜室記述。重慶:西南師範大學出版社。
  46. 岡本陽子(2000)。島津氏と薩摩軍團の謎。歷史研究,475,27-31。
  47. 洞富雄(2001)。鉄砲:伝来とその影響。京都:思文閣。
  48. 參謀本部編(1978)。日本戰史‧朝鮮役。東京:村田書店。
  49. 笠谷和比古(1998)。蔚山籠城戰と関ヶ原合戦。倭城の研究,2,60-72。
  50. 堀口健弐(1998)。順天城の石垣。倭城の研究,2,28-37。
  51. 黑田慶一(1998)。順天城と『征倭紀功圖卷』。倭城の研究,2,1-14。
  52. 楊海英、任幸芳(2013)。朝鮮王朝軍隊的中國訓練師。中國史研究,3,165-205。
  53. 趙慶男(1964)。亂中雜錄。首爾:趙台熙。
被引用次数
  1. 楊仕樂(2019)。漸變乎?驟變乎?明代中期以後朝鮮對中文化認同的歷史案例研究。政治學報,68,39-73。
  2. (2023)。評羅麗馨《十九世紀前的日韓關係與相互認識》。明代研究,41,165-1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