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名

俱撰有志:明代河東學派張良知的仕宦生涯與志書編刊析論

并列篇名

An analysis of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Zhang Liangzhi's Official Career and His Contributions to the Compilation of Local Gazetteers

DOI

10.53106/160759942022060038001

作者

唐立宗(Tang, Li-chung)

关键词

河東學派 ; 張良知 ; 《許州志》 ; 《漢中府志》 ; 《中都儲志》 ; Hedong School ; Zhang Liangzhi ; Xuzhou zhi ; Hanzhou fu zhi ; Zhongdu chu zhi

期刊名称

明代研究

卷期/出版年月

38期(2022 / 06 / 01)

页次

1 - 42

内容语文

繁體中文

中文摘要

明儒薛瑄於山西河東地區發揚程朱理學,倡研正心復性的實踐之學,受教弟子成眾,後世稱河東學派。薛瑄的再傳弟子呂柟,被視作明代中期河東學派的代表人物,呂柟同時受到關學的影響,除了持續推動研經講學外,還投入地方志的編纂工作,其言教身教之影響值得留意。本文主要探究明代河東學派門人編纂地方志的動向,特別以張良知為例,透過記載其生平事蹟的神道碑文,及相關志書、文集等,考察他在許州、漢中、中都三地的仕宦經歷與修志作為,及其所撰志書史料價值,並指出河東學派關心史志之剪裁編排、重視國家典章制度與官員政務活動的志書風格。

英文摘要

By focusing 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Ming dynasty Hedong School member Zhang Liangzhi's career and his selection of materials for the compilation of local gazetteers in three different locales (Xuzhou, Hanzhong, Zhongdu), this article makes a preliminary foray into what members of the Hedong School emphasized in their compilation of local gazetteers. Using Zhang's stele epitaph, his gazetteers writings, and collected works (wenji), along with other historical documents, I investigat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his approach to governing local communities and the compiling of local gazetteers. Through an assessment of this relationship, this article reveals that the Hedong School not only focused on matters of editing and the arrangement of historical sources but further favored topics related to imperial decrees and regulations, and governmental affairs.

主题分类 人文學 > 歷史學
参考文献
  1. 陳博(2020)。大陸三十年來明人胡纘宗研究綜述。鵝湖月刊,546,6-15。
    連結:
  2. (1997).續修四庫全書.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3. (2016).明別集叢刊.合肥:黃山書社.
  4. (1997).四庫未收書輯刊.北京:北京出版社.
  5. (1996).四庫全書存目叢書.臺南:莊嚴文化事業公司.
  6. (1990).天一閣藏明代方志選刊續編.上海:上海書店.
  7. (2016).明別集叢刊.合肥:黃山書社.
  8. (2016).明別集叢刊.合肥:黃山書社.
  9. (1982).天一閣藏明代方志選刊.上海:上海古籍書店.
  10. (1982).天一閣藏明代方志選刊.上海:上海古籍書店.
  11. (2000).四庫禁燬書叢刊.北京:北京出版社.
  12. (1983).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
  13. (2005).四庫禁燬書叢刊補編.北京:北京出版社.
  14. (1998).北京圖書館藏珍本年譜叢刊.北京:北京圖書館出版社.
  15. (1982).天一閣藏明代方志選刊.上海:上海古籍書店.
  16. (1997).四庫全書存目叢書.臺南:莊嚴文化事業公司.
  17. (1990).天一閣藏明代方志選刊續編.上海:上海書店.
  18. (明)孔天胤,王卯根(點校)(2017).孔文谷集.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19. (明)孔天胤,王卯根(點校)(2017).文谷漁嬉稿.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20. (明)孔天胤,王卯根(點校)(2017).孔文谷詩集.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21. (明)孔天胤,王卯根(點校)(2017).孔文谷續集.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22. 〔明〕王廷榦,《巖潭詩集》,臺北:國家圖書館藏,微縮明嘉靖三十二年(1553)代州張定刊本。
  23. (明)田蕙(編纂),(明)王有容(校刊),尚庸身(點校),鄭德貴(點校),袁鴻基(點校)(1984).〔萬曆〕應州志.應縣:應縣縣志辦公室.
  24. (明)申時行(修)(1989).〔萬曆〕大明會典.揚州:江蘇廣陵古籍刻印社.
  25. 〔明〕吳士鴻,《吹劍集》,臺北:國家圖書館藏,明萬曆間勾餘吳氏原刊本。
  26. (明)呂柟(1976).〔嘉靖〕高陵縣志.臺北:成文出版社.
  27. 〔明〕呂柟,《涇野先生別集》,北京:中國國家圖書館藏,明嘉靖二十三年(1544)刊本。
  28. (明)呂柟,米文科(點校整理)(2015).呂柟集‧涇野先生文集.西安:西北大學出版社.
  29. (明)洪朝選,李玉昆(點校)(2018).洪芳洲先生文集.北京:商務印書館.
  30. 〔明〕耿啟修纂,〔明〕劉敏寬、〔明〕曹于汴纂,〔萬曆〕《安邑縣志》,北京:中國國家圖書館藏,明萬曆四十六年(1618)刻、崇禎年間增刻本。
  31. (明)袁文新(纂修),(明)柯仲炯(纂修)(1985).〔天啟〕鳳書.臺北:成文出版社.
  32. (明)張四維,張志江(點校)(2018).張四維集.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33. 〔明〕張良知纂修,《中都儲志》,臺北:傅斯年圖書館藏,明嘉靖間刊本。
  34. 〔明〕張良知纂修,〔嘉靖〕《漢中府志》,臺北:國立故宮博物院圖書館藏,明嘉靖甲辰(1544)刊本。
  35. (明)張居正(1966).明世宗實錄.臺北: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
  36. (明)張瀚,盛冬鈴(點校)(1997).松窗夢語.北京:中華書局.
  37. 〔明〕馮惟訥,《馮光祿詩集》,臺北:國家圖書館藏,明萬曆十四年(1586)北海馮氏家刊本。
  38. (明)黃宗羲,沈芝盈(點校)(1987).明儒學案.臺北:華世出版社.
  39. 〔明〕黃卿,《編苕集》,臺北:國家圖書館藏,微縮明嘉靖二十一年(1542)江西刊本。
  40. 〔明〕熊相纂修,〔嘉靖〕《薊州志》,臺北:國家圖書館藏,微縮明嘉靖甲申(1524)刊本。
  41. (明)裴邦奇,張勇耀(點校),丁迎雪(點校)(2021).巢雲詩集.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42. (明)薛敬之,(明)張舜典,韓星(點校整理)(2015).薛敬之張舜典集.西安:西北大學出版社.
  43. (明)薛瑄,孫玄常(點校),李元慶(點校),周慶義(點校),李安綱(點校)(1990).薛瑄全集‧文集.太原:山西人民出版社.
  44. (明)謝彬(纂)。〔明〕謝彬纂,《南京戶部志》,臺北:傅斯年圖書館,據日本內閣文庫藏明嘉靖間趙鶴隨刊本照相複印。
  45. 〔清〕汪潛,〔順治〕《許州志》,東京:國立國會圖書館藏,順治十五年(1658)序刊本。
  46. 〔清〕胡良弼纂修,〔康熙〕《許州志》,北京:中國國家圖書館藏,清康熙五年(1666)刊本。
  47. (清)馮達道(修),漢中市檔案館(編),王浩遠(校注)(2019).順治漢中府志校注.太原:山西人民出版社.
  48. (清)黃虞稷,瞿鳳起(整理),潘景鄭(整理)(1990).千頃堂書目.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49. (清)滕天綬(修),漢中市檔案館(整理)(2017).清康熙漢南郡志.成都:巴蜀書社.
  50. (清)謝啓昆(修),(清)胡虔(纂),廣西師範大學歷史系(點校),中國歷史文獻研究室(點校)(1988).廣西通志.南寧:廣西人民出版社.
  51. Dennis, Joseph R.(2015).Writing, Publishing, and Reading Local Gazetteers in Imperial China, 1100-1700.Cambridge, Mass.: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52. 中國科學院圖書館(整理)(1996).續修四庫全書總目提要(稿本).濟南:齊魯書社.
  53. 巴兆祥(2004).方志學新論.上海:學林出版社.
  54. 王昌偉,劉晨(譯)(2017).中國歷史上的關中士人:907-1911.杭州:浙江大學出版社.
  55. 王浩遠(2021).陝南明清方志研究.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56. 王浩遠(2016)。明嘉靖《漢中府志》編纂考。陝西理工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34(2),28-31。
  57. 寺田隆信(1972)。山西商人の研究:明代における商人および商業資本。京都:京都大學文學部內東洋史研究會。
  58. 朱鴻林(2013).致君與化俗:明代經筵鄉約研究文選.香港:三聯書店.
  59. 米文科(2017).呂柟年譜.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60. 呂妙芬(2003).陽明學士人社群:歷史、思想與實踐.臺北: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
  61. 呂卓民(2000).明代西北農牧業地理.臺北:洪葉文化.
  62. 李元慶(1993).明代理學大師:薛瑄.太原:山西高校聯合出版社.
  63. 林平,張紀亮(2001).明代方志考.成都:四川大學出版社.
  64. 林麗月(2018)。從吳江到新昌:莫旦(1429-1510s)與明代前期的方志纂修。從明清到近代:史料與課題,臺北:
  65. 邱仲麟(2015)。明代山西應州的社會經濟變遷:以萬曆《應州志》為中心的考察。史志研究,北京:
  66. 金恩輝(編),胡述兆(編)(1996).中國地方志總目提要.臺北:漢美圖書有限公司.
  67. 金寧芬(2012).明代中葉北曲家年譜.北京:中國大百科全書出版社.
  68. 施珊珊, Sarah,王坤利(譯)(2019).明代的社學與國家.杭州:浙江大學出版社.
  69. 胡夢飛(2013)。明代南京留守機構經濟職能初探:以南京戶部和工部為中心。河西學院學報,29(1),72-76。
  70. 韋祖輝(2003)。呂柟及其《涇野子內篇》版本和學術價值評述。明史論叢(二),蘭州:
  71. 徐泓(2015)。明代河東鹽銷區的爭執。中國歷史的再思考,臺北:
  72. 張建民(2007).明清長江流域山區資源開發與環境演變:以秦嶺──大巴山區為中心.武昌:武漢大學出版社.
  73. 張英聘(2005).明代南直隸方志研究.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
  74. 張藝曦(2006).社群、家族與王學的鄉里實踐:以明中晚期江西吉水、安福兩縣為例.臺北:國立臺灣大學出版委員會.
  75. 許齊雄(2019).理學、家族、地方社會與海外回響.杭州:浙江大學出版社.
  76. 許齊雄,葉詩詩(譯)(2015).北轍:薛瑄與河東學派.杭州:浙江大學出版社.
  77. 郭延坡,俞竹平(2016)。明代秦州理學家周蕙生平叢考。天水行政學院學報,2016(6),115-118。
  78. 郭鵬(1994)。漢中地區歷代志乘述略。漢中師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94(1),46-50。
  79. 陳冠華(2018)。明儒呂柟師承敘述之考析。中國文化研究所學報,66,49-64。
  80. 陳顯遠(1996).漢中碑石.西安:三秦出版社.
  81. 黃葦(編)(1986).中國地方志詞典.合肥:黃山書社.
  82. 黃艷華(2014)。嘉靖《許州志》述略。鄂州大學學報,21(7),34-35。
  83. 楊文學(編)(2009).陝西方志成果考錄.西安:陝西省地方史志協會.
  84. 楊翼襄(編),喬治忠(訂補),朱洪斌(訂補)(2013).增訂中國史學史資料編年(元明卷).北京:商務印書館.
  85. 劉永之,耿瑞玲(1990).河南地方志提要.鄭州:河南大學出版社.
  86. 劉利平(2015)。略論明代南京戶部及其與戶部的關係。蘭台世界,33,19-20。
  87. 劉勇(2015).中晚明士人的講學活動與學派建構:以李材(1529~1607)為中心的研究.北京:商務印書館.
  88. 劉雁翔(1999)。明代隴右學者胡纘宗生平事跡及方志著述考。中國地方志,1999(5),70-75。
  89. 劉緯毅(編)(1998).山西文獻總目提要.太原:山西人民出版社.
  90. 劉澤民(編)(2010).三晉石刻大全‧運城市鹽湖區卷.太原:三晉出版社.
  91. 鄭寧(2019)。國用軍儲:明代中都糧餉問題研究。安徽史學,2019(5),142-149。
  92. 濱島敦俊(2003)。方志和鄉紳。暨南史學,6,239-254。
  93. 鞠明庫,王何芮(2020)。張良知《中都儲志》的編纂及其史料價值。史學史研究,2020(2),98-104。
  94. 黨永輝,鄭曉星(2014)。明代中後期關中方志出版探微。中國出版,2014(6),64-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