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名
|
明朝朵顏衛的來源、發展與動向
|
并列篇名
|
The Origin and Development of Duoyan Garrison of Mongolia after 1600
|
DOI
|
10.53106/160759942022060038003
|
作者
|
李華彥(Lee, Hua-yen)
|
关键词
|
兀良哈 ; 朵顏 ; 蒙古 ; 明蒙關係 ; 明朝邊疆 ; Wu-Liang-Ha ; the Duoyan Garrison ; Mongolia ;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Ming court and Mongolia ; the frontier history of the Ming Dynasty
|
期刊名称
|
明代研究
|
卷期/出版年月
|
38期(2022 / 06 / 01)
|
页次
|
75
-
107
|
内容语文
|
繁體中文
|
中文摘要
|
明朝長城邊外的東北地區,散處眾多羈縻衛所,其中以蒙古兀良哈三衛部落最大,為近邊主要勢力,其自明初受封後,即擁有朝貢貿易資格,並且日益向南遷徙、駐牧,影響明邊東段情勢甚巨。兀良哈三衛雖為明朝「屬夷」,但從未脫離與蒙古世界的聯繫,對明朝叛服不定,唯其勢力也從未能稱霸塞外,一直扮演著關鍵大部落的角色。十六世紀時,達延汗中興元裔,一統蒙古,兀良哈三衛同時向明朝稱臣,後被元裔勢力瓜分,僅朵顏衛持續興盛並成為三衛領導力量,直至明末。歷來的明史研究中,鮮見探究朵顏衛的來源、在明朝的發展,及其在晚明與元裔結盟的情況,這些問題尚有諸多不明之處。本文主要研究明朝朵顏的來源與發展,將先追溯明初「兀良哈三衛」之來源,再考察其首領部落朵顏衛的發展,進而釐清兀良哈部在明朝、河套平原俺答、察哈爾高原蒙古大汗等主要政權間扮演的角色。
|
英文摘要
|
There were numerous garrisons (weisuo) under the Ming dynasty's 'bridle and halter' administrative system scattered across the northeast territory beyond the Great Wall. One garrison among them incorporated three tribes and was known as the Wu-Liang-Ha Garrison. The Wu-Liang-Ha Garrison was under Ming rule, but it also had close connections with Mongolian rulers and functioned as an autonomous military unit. It became the influential force residing in greatest proximity to the Ming border and possessed the right to trade with the Ming. When in the sixteenth-century, the Yuan descendant Dayan Khan reunited Mongolia, including the Wu-Liang-Ha Garrison, the latter were still a vassal of the Ming court. The Duoyan Garrison became the leading force among the Wu-Liang-Ha tribes up through the early 17th century, yet its history has rarely been studied. The primary aim of this paper is to flesh out the origin and development of the Duoyan Garrsion after 1600 and adumbrate the role it played between the northern tribes and Ming China.
|
主题分类
|
人文學 >
歷史學
|
参考文献
|
-
邱仲麟(2016)。明代的兀良哈三衛撫賞及其經費之籌措。明代研究,27,1-69。
連結:
-
趙琦(2007)。明清蒙古史中的「塔布囊」詞義新探。政大民族學報,26,93-99。
連結:
-
(1995).續修四庫全書.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
(1995).續修四庫全書.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
(1995).續修四庫全書.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
(2000).四庫禁燬書叢刊.北京:北京出版社.
-
(1997).四庫禁燬書叢刊.北京:北京出版社.
-
(1995).續修四庫全書.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
中央研究院「中華文明之時空基礎架構」網站:https://ssur.cc/Tfz43f,擷取日期2021.12.9。
-
(1995).續修四庫全書.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
(1995).續修四庫全書.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
(1997).四庫全書存目叢書.臺南:莊嚴文化事業出版有限公司.
-
(1995).續修四庫全書.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
(1995).續修四庫全書.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
(1995).續修四庫全書.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
(1995).續修四庫全書.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
(1996).四庫全書存目叢書.臺南:莊嚴事業文化出版有限公司.
-
(明)胡廣(1962).明太祖實錄.臺北: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
-
(明)張居正(1962).明世宗實錄.臺北: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
-
(明)郭造卿(1987).盧龍塞略.臺北:臺灣學生書局.
-
(明)馮瑗(輯)(1981).開原圖說.臺北:中央圖書館.
-
(明)楊士奇(1962).明太宗實錄.臺北: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
-
(明)溫體仁(1962).明熹宗實錄.臺北: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
-
(明)顧秉謙(1962).明神宗實錄.臺北: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
-
(清)張廷玉(修)(1997).明史.北京:中華書局.
-
不著撰人(1984).崇禎實錄.臺北: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
-
不著撰人(1984).崇禎長編.臺北: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
-
不著撰人(1984).熹宗哲皇帝實錄.臺北: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
-
中國第一歷史檔案館(編),遼寧省檔案館(編)(2001).中國明朝檔案總匯.桂林:廣西師範大學.
-
札奇斯欽(譯註)(2020).蒙古秘史新譯並註釋.新北市:聯經出版事業公司.
-
余同元(1995)。明後期長城沿線的民族貿易市場。歷史研究,1995(5),55-70。
-
佚名,珠榮嘎(譯注)(1991).阿勒坦汗傳.呼和浩特:內蒙古人民出版社.
-
孛兒只斤・蘇和(編)(2012).蒙古三大部.呼和浩特:內蒙古人民出版社.
-
李三謀(1996)。明代遼東都司衛所的農經活動。中國邊疆史地研究,1996(1),31-37。
-
杜洪濤(2017)。靖難之役與兀良哈南遷。內蒙古社會科學(漢文版),38(4),96-101。
-
和田清(1959).東亞史研究(蒙古篇).東京:東洋文庫.
-
和田清,潘世憲(譯)(1984).明代蒙古史論集.北京:商務印書館.
-
奇文瑛(2002)。論明代開原的地位和作用。滿族研究,2002(3),26-32。
-
胡凡(2002)。論明代蒙古族進入河套與明代北部邊防。西南師範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8(3),120-125。
-
胡鍾達(1983)。呼和浩特舊城(歸化)建城年代初探。蒙古史論文選集,呼和浩特:
-
胡鍾達(1983)。豐州灘上出現了青色的城——阿勒坦汗和三娘子‧古豐州經濟的恢復和歸化城的誕生。蒙古史論文選集,呼和浩特:
-
唐玉萍(1995)。明朝對蒙政策述論。昭烏達蒙族師專學報(漢文哲學社會科學版),16(3),19-27。
-
孫澤晨(2017)。明代「保定五衛」開設考。唐山師範學院學報,39(1),109-112。
-
烏風麗(2004)。喀左蒙古族的來源及喀喇沁左翼旗的形成。滿族研究,2004(2),67-70。
-
烏雲畢力格(2016).五色四藩:多語文本中的內亞民族史地研究.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
烏雲畢力格(2017).青册金鬘:蒙古部族與文化史研究.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
烏雲畢力格(2009).《阿薩喇克其史》研究.北京:中央民族大學出版社.
-
烏雲畢力格(編)(2006).蒙古史綱要.呼和浩特:內蒙古人民出版社.
-
張士尊(2011)。永樂皇帝放棄大寧的前因後果。紫禁城,2011(2),51-53。
-
張大偉(1998)。明代遼東都司轄下安樂、自在二州之分析。北方文物,54,87-89+101。
-
張艷華(2014)。喀喇沁旗蒙古族的來源及喀喇沁旗的形成。赤峰學院學報(漢文哲學社會科學版),35(6),23-25。
-
敖拉(2014)。明末朵顏衛南下及其駐牧地考。赤峰學院學報(漢文哲學社會科學版),35(9),17-21。
-
曹永年(2002).蒙古民族通史.呼和浩特:內蒙古大學出版社.
-
許立坤(1998)。淺述明代羈縻衛所制──明王朝民族政策研究之二。廣西社會主義學院學報,9(4),26-29。
-
彭勇(2016)。建文政局與明前期都司衛所管理體制的變革。中州學刊,234,123-131。
-
彭建英(2004)。明代羈縻衛所制述論。中國邊疆史地研究,14(3),24-36。
-
黃麗生(1995).由軍事征掠到城市貿易:內蒙古歸綏地區的社會經濟變遷(14 世紀中至20 世紀初).臺北: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歷史研究所.
-
賈敬顏(1993)。韃靼瓦剌兀良哈明朝蒙古人的歷史——兼說「都沁‧都爾本」一詞。內蒙古社會科學(文史哲版),1993(3),53-61。
-
達力扎布(1997).明代漠南蒙古歷史研究.海拉爾:內蒙古文化出版社.
-
榮麗貞(1983)。略述阿勒坦汗。蒙古史論文選集,呼和浩特:
-
箭內亘,陳捷(譯)(2015).兀良哈及韃靼考.太原:山西人民出版社.
-
薄音湖(1983)。達延汗生卒即位年考。蒙古史論文選集,呼和浩特:
-
薄音湖(1983)。俺答汗征兀良哈史實。蒙古史論文選集,呼和浩特:
-
羅卜藏‧丹津(編),札奇斯欽(譯註)(2020).蒙古黃金史譯註.新北市:聯經出版事業公司.
|
被引用次数
|
-
(2024)。集會之門:十五至十七世紀張家口堡基礎建設以及漢蒙滿資訊流通。故宮學術季刊,41(4),88-13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