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名

陶謝並稱對其文學範型流變的影響-兼論陶謝“田園”、“山水”詩類空間書寫的區別

并列篇名

The Effect of Tao-Xie Juxtaposed Comparison on the Later Literary Model and the Writing Differences between "Farm Poetry" and "Landscape Poetry" of Toa Yuen-ming and Xie Ling-yun

DOI

10.6420/DHJHS.200607.0069

作者

王文進(Wen-Chin Wang)

关键词

陶淵明 ; 謝靈運 ; 陶謝並稱 ; 山水詩 ; 田園詩 ; Tao Yuen-ming ; Xie Ling-yun ; Tao-Xie juxtaposed comparison ; Landscape poetry ; Farm poetry

期刊名称

東華人文學報

卷期/出版年月

9期(2006 / 07 / 01)

页次

69 - 109

内容语文

繁體中文

中文摘要

中國文學史上向有一種以詩人對舉相稱的傳統。如陶謝、李杜、韓柳、元白、蘇黃、蘇辛等。但是在這些對舉的作家中以陶謝對舉的議題最為錯綜複雜。陶謝對舉出現之前,原為顏謝並稱,而後又有二謝、鮑謝穿插其間;表面上看來,陶謝對舉似乎一直以謝靈運為重要的隱性主軸,但實際上,謝靈運一旦和陶淵明對舉之後,卻處處成為陶淵明巨燭映襯下的背景人物。首先是在慧遠蓮社故事系統中,成為「心亂」的負面教材;其次在中國仕隱傳統中,謝靈運一旦和陶淵明並列,又成為仕隱出處失節的瑕疵者;即使在文學形象的對比中,謝靈運也成為雕琢繁蕪的集大成者。 當然,陶謝並稱對於謝靈運形象的影響也並不完全是負面的。最明顯的是在並稱的對照中,陶淵明一旦被聚焦於田園詩的光譜中,謝靈運則微妙地被推舉成山水詩的代表,終而發展成中國文學中田園與山水的兩大詩類。本文意在詳述其發展的過程,並探究個中原具的質素。

英文摘要

There has long been a tradition of putting different poets into the same category and doing juxtaposed comparison, for instance, Tao-Xie, Lee-Tu, Hen-Liu, Yuen-Bi, Su-Hung and Su-Xing, etc. Among all these writings, the issue of Tao-Xie Juxtaposition is the most complex one. Before Tao-Xie, there were Yien-Xie, later on the Two Xies, and Bow-Xie appeared somewhere in between. It seems that in the Tao-Xie juxtaposition, Xie Ling-yun shall be the primary key; but in fact, once Xie Ling-yun was put on a par with Toa Yuen-ming, he became a sentimental figure compared to Toa Yuen-ming. First, in the series of Hui-yuan Buddhism story system, he was the negative material of ”heart chaos.” Afterwards when it came to the Chinese tradition of ”to be a official or not,” putting Xie Ling-yun on a par with Toa Yuen-ming made Xie a person with the flaw who forfeited his integrity on such a matter. Even on the issue of literary achievement, Xie Ling-yun was the representative figure of complicating the flowery words. Surely the effects on the image of Xie Ling-yun from Tao-Xie juxtaposed comparison are not all negative. It is obviously seen in the popular contrast of Xie Ling-yun as the symbol of ”Landscape poetry” while Tao Yuen-ming the focus of the ”Farm poetry.” These phenomena finally developed into the two main categories of Chinese Literature-”Farm poetry” and ”Landscape poetry.” This article is to explore the origin and to describe the process of such a development.

主题分类 人文學 > 人文學綜合
参考文献
  1. 續修四庫全書
  2. (2002)。續修四庫全書。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3. (1976)。碩士論文(碩士論文)。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國文所。
  4. (1993)。宋書•王弘之傳。台北:鼎文書局。
  5. (1979)。柳宗元集。北京:中華書局。
  6. (1992)。現象詮釋學與中西渾厚觀。台北:東大圖書公司。
  7. 南史•顏延之傳
  8. 宋書•顏延之傳
  9. (1999)。南朝「山水詩」中「遊覽」與「行旅」的區分-以《文選》為主的觀察。東華人文學報,1
  10. (1996)。六朝情境美學綜論。台北:台灣學生書局。
  11. (1970)。全唐詩。台北:明倫出版社。
  12. (2000)。南朝邊塞詩新論。台北:里仁書局。
  13. 宋書•謝靈運傳
  14. (1994)。宋史•黃庭堅傳。台北:鼎文書局。
  15. 宋書•陶潛傳
  16. (1993)。宋書•武三王傳。台北:鼎文書局。
  17. (1975)。臨川先生文集。台北:華正書局。
  18. 宋•元好問撰、施國祁注(1982)。新校元遺山集箋注。台北:世界書局。
  19. 宋•朱熹。朱子全書
  20. 宋•朱熹撰(2002)。朱子全書。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21. 宋•朱熹撰。朱子全書
  22. 宋•秦觀撰、徐培均箋注(1994)。淮海集箋注•王儉論。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23. 宋•張栻(2005)。文津閣四庫全書。北京:商務印書館。
  24. 宋•陳善(1966)。百部叢書集成•儒學警悟。台北:藝文印書館。
  25. 宋•楊時撰(1965)。楊龜山集。台北:臺灣商務印書館。
  26. 宋•楊萬里撰、丁福保輯(2001)。歷代詩話續編。北京:中華書局。
  27. 宋•葉夢德、吳文治主編。宋詩話全編
  28. 宋•葛立方(1984)。韻語陽秋。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29. 宋•劉克莊(1971)。後村詩話。台北:廣文書局。
  30. 宋•劉克莊。文津閣四庫全書
  31. 宋•嚴羽、吳文治主編。宋詩話全編
  32. 明•許學夷著、杜維沫校點。詩源辯體
  33. 明•許學夷著、杜維沫校點。詩源辯體
  34. 明•許學夷著、杜維沫校點(1998)。詩源辯體。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
  35. 明•許學夷著、杜維沫校點。詩源辯體
  36. 唐•王勃等撰(1970)。初唐四傑集。台北:台灣中華書局。
  37. 唐•李群玉。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
  38. 唐•杜甫著、仇兆鰲注(1980)。杜詩詳注。台北:里仁書局。
  39. 唐•沈佺期、宋之問撰、陶敏、易淑瓊校注(2001)。沈佺期宋之問集校注。北京:中華書局。
  40. 唐•貫休(1985)。叢書集成初編。北京:中華書局。
  41. 唐•黃滔。叢書集成初編
  42. 唐•楊炯(1986)。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台北:臺灣商務印書館。
  43. 唐•齊己。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
  44. 唐•盧照鄰。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
  45. 晉•陶淵明著、袁行霈箋注(2003)。陶淵明集箋注。北京:中華書局。
  46. 晉•陶淵明著、袁行霈箋注(2003)。陶淵明集箋注。北京:中華書局。
  47. 晉•陶淵明著、袁行霈箋注(2003)。陶淵明集箋注。北京:中華書局。
  48. 清•方東樹(1962)。昭昧詹言。台北:廣文書局。
  49. 清•方東樹(1962)。昭昧詹言。台北:廣文書局。
  50. 清•劉熙載著、薛正興點校(2000)。劉熙載文集。南京:江蘇古籍出版社。
  51. 丁福保編(1988)。清詩話。台北:木鐸出版社。
  52. 仇兆鰲。杜詩詳註
  53. 方東樹。昭昧詹言
  54. 方東樹。昭昧詹言
  55. 方東樹。昭昧詹言
  56. 王文誥輯注、孔凡禮點校(1987)。蘇軾詩集。北京:中華書局。
  57. 王叔岷。鍾嶸詩品箋證稿
  58. 王叔岷(1992)。鍾嶸詩品箋證稿。台北:中研院中國文哲所。
  59. 王叔岷。鍾嶸詩品箋證稿
  60. 王叔岷。鍾嶸詩品箋證稿
  61. 王叔岷(1992)。鍾嶸詩品箋證稿。台北:中研院中國文哲所。
  62. 王叔岷。鍾嶸詩品箋證稿
  63. 王國瓔(1996)。中國山水詩研究。台北:聯經出版事業公司。
  64. 王質(1979)。四庫全書珍本。台北:臺灣商務印書館。
  65. 北京大學中文系(1962)。陶淵明資料彙編。北京:中華書局。
  66. 左思、逯欽立輯校(1998)。先秦漢魏南北朝詩。北京:中華書局。
  67. 白居易、朱金城。白居易集箋校
  68. 白居易、朱金城(1988)。白居易集箋校。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69. 任淵注、冒廣生箋注(1980)。後山詩箋注。台北:學海出版社。
  70. 任淵、史容、史溫(1975)。黃山谷詩集注。台北:世界書局。
  71. 任淵、史容、史溫(1975)。黃山谷詩集注。台北:世界書局。
  72. 朱東潤(1983)。梅堯臣集編年校注。台北:源流文化。
  73. 朱金城。白居易集箋校
  74. 朱金城(1988)。白居易集箋校。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75. 朱金城。白居易集箋校
  76. 朱金城。白居易集箋校
  77. 李辰冬(1977)。杜甫作品繫年。台北:東大圖書公司。
  78. 李劍鋒(2002)。元前陶淵明接受史。濟南:齊魯書社。
  79. 李劍鋒。元前陶淵明接受史
  80. 李豐楙、羅宗濤等著、王夢鷗審查(1985)。中國詩歌研究。台北:中央文物供應社。
  81. 杜甫著、仇兆鰲注。杜詩詳注
  82. 杜甫著、仇兆鰲注。杜詩詳注
  83. 杜甫著、仇兆鰲注。杜詩詳注
  84. 宗曉編。大正新脩大藏經
  85. 林師文月。山水與古典
  86. 林師文月著(1996)。山水與古典。台北:三民書局。
  87. 空海大師、王利器(1990)。文鏡秘府論校注。台北:貫雅文化。
  88. 俞紹初校注(2001)。昭明太子集校注。鄭州:中州古籍出版社。
  89. 俞紹初校注(2001)。昭明太子集校注。鄭州:中州古籍出版社。
  90. 洪邁(1996)。容齋隨筆。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91. 夏鑄九、王志弘編譯(1994)。空間的文化形式與社會理論讀本。台北:明文書局。
  92. 晁說之。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
  93. 袁行霈箋注(2003)。陶淵明集箋注。北京:中華書局。
  94. 袁行霈箋注。陶淵明集箋注
  95. 袁行霈箋注。陶淵明集箋注
  96. 袁行霈箋注。陶淵明集箋注
  97. 袁行霈箋注。陶淵明集箋注
  98. 袁行霈箋注。陶淵明集箋注
  99. 袁行霈箋注。陶淵明集箋注
  100. 袁行霈箋注。陶淵明集箋注
  101. 袁行霈箋注。陶淵明集箋注
  102. 袁行霈箋注。陶淵明集箋注
  103. 高大鵬(1981)。陶詩新論。台北:時報出版公司。
  104. 高友工。文學研究的美學問題(下):經驗材料的意義與解釋。中國美典與文學研究論集
  105. 高友工(2004)。中國美典與文學研究論集,台北:
  106. 國立成功大學中文系編輯(1993)。謝靈運詩中「遊覽」與「行旅」之區分。第二屆魏晉南北朝文學與思想學術研討會論文集,台北:
  107. 張高評編(1993)。宋詩綜論叢編。高雄:麗文文化。
  108. 許顗、吳文治主編(1998)。宋詩話全編。南京:江蘇古籍出版社。
  109. 郭紹虞編。清詩話續編
  110. 郭紹虞編(1973)。清詩話續編。台北:木鐸出版社。
  111. 陳舜俞(1983)。大正新脩大藏經。台北:新文豐出版公司。
  112. 陳舜俞(1983)。大正新脩大藏經。台北:新文豐出版公司。
  113. 陶玉璞(1996)。碩士論文(碩士論文)。淡江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
  114. 陶玉璞(1996)。碩士論文(碩士論文)。淡江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
  115. 陶玉璞。謝學史論-試論歷史如何安頓謝靈運
  116. 陶宗儀編纂(1972)。說郛。台北:臺灣商務印書館。
  117. 陶淵明。和劉柴桑
  118. 陶淵明。示周續之、祖企、謝景夷三郎
  119. 陶淵明。酬劉柴桑
  120. 黃庭堅(2001)。黃庭堅全集。成都:四川大學出版社。
  121. 楊倫。杜詩鏡銓
  122. 楊萬里(1965)。誠齋詩集。台北:中華書局。
  123. 葉夢得、吳文治主編。宋詩話全編
  124. 葛曉音(1999)。山水田園詩派研究。瀋陽:遼寧大學出版社。
  125. 詹鍈(1996)。李白全集校注彙釋集評。天津:百花文藝出版社。
  126. 詹鍈(1996)。李白全集校注彙釋集評。天津:百花文藝出版社。
  127. 詹鍈(1996)。李白全集校注彙釋集評。天津:百花文藝出版社。
  128. 齊師益壽(1968)。文史哲叢刊。國立台灣大學。
  129. 錢仲聯(1985)。韓昌黎詩繫年集釋。台北:學海出版社。
  130. 錢仲聯(1985)。劍南詩稿校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131. 謝榛、吳文治主編(1997)。明詩話全編。南京:江蘇古籍出版社。
  132. 謝靈運、顧紹柏校注。謝靈運集校注
  133. 鍾優民。陶學史話
  134. 鍾優民(1991)。陶學史話。台北:允晨文化。
  135. 鍾嶸。詩品
  136. 瞿蛻園等校注。李白集校注
  137. 瞿蛻園等校注。李白集校注
  138. 瞿蛻園等校注。李白集校注
  139. 瞿蛻園等校注(1980)。李白集校注。台北:里仁書局。
  140. 蘇軾、孔凡禮點校(1986)。蘇軾文集。北京:中華書局。
  141. 釋皎然。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
  142. 釋慧皎撰、湯用彤校注(1997)。高僧傳。北京:中華書局。
  143. 顧紹柏。謝靈運集校注
  144. 顧紹柏(2004)。謝靈運集校注。台北:里仁書局。
  145. 顧紹柏。謝靈運集校注
  146. 顧紹柏。謝靈運集校注
  147. 顧紹柏校注。謝靈運集校注
  148. 顧紹柏校注。謝靈運集校注
  149. 顧紹柏校注。謝靈運集校注
  150. 顧紹柏校注。謝靈運集校注
  151. 顧紹柏校注。謝靈運集校注
  152. 顧紹柏校注。謝靈運集校注
  153. 顧紹柏校注。謝靈運集校注
  154. 顧紹柏校注(2004)。謝靈運集校注。台北:里仁書局。
被引用次数
  1. 許恬怡(2007)。謝靈運〈山居賦〉自注原因析論。淡江中文學報,16,205-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