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名

試論歐陽修的儒學返本論

并列篇名

On Ou-yang Hsiu's Confucian Fundamentalism

DOI

10.6420/DHJHS.200707.0143

作者

車行健(Hsing-Chien Che)

关键词

儒學復興運動 ; 宋明新儒學 ; 韓愈 ; 歐陽修 ; 儒學返本論 ; renaissance of Confucianism ; Sung-Ming Neo-Confucianism ; Han Yu ; Ou-yang Hsiu ; fundamentalism of Confucianism

期刊名称

東華人文學報

卷期/出版年月

11期(2007 / 07 / 01)

页次

143 - 172

内容语文

繁體中文

中文摘要

勞思光(1927-)曾對宋代儒學復興運動有一整體之觀察,其謂「此一運動有一基本目的,即是要求歸向先秦儒學之本來方向。」史華慈(Benjamin Schwartz, 1916-1999)亦嘗認為唐宋以來所興起的新儒學的領袖們都極為認真地致力回復原初的願景,並使其在當下給予其實現。正是因為原先曾經存在過的美好願景之傾毀或對理想價值系統之背離,方促使宋代儒者致力將其「恢復」或「回歸」,從而產生了對中國學術文化影響深遠的宋代儒學復興運動。本文試圖用「返本論」一詞來指稱這類返回原本理想狀態或價值系統的種種理論企圖與學思努力。 在宋代儒學之復興運動中,上承中唐韓愈(768-824),下啟宋代新學風的歐陽修(1007-1072)之作為與貢獻是極值得注意的。他一生的學術成就與特色適與其儒學返本論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他不但在儒學研究中自覺地展現「返本論式」的思維方式,而且也將其具體地運用在儒學的探索活動中,包括在經典考辨與詮釋層面上之表現及對儒學返本論的實質內容與其社會文化意蘊之思考等。本文就分別從這三個層面對其儒學返本論展開深入的分析與探索。

英文摘要

Lao Sze-kwang (1927-) tried to observe all aspects of the renaissance of Sung Confucianism and he stated, ”This movement possessed a fundamental aim, that was to return to the original direction of Pre-Qin Confucianism.” Benjamin Schwartz (1916-1999) also considered that the leaders of Neo-Confucianism beginning with the Tang and Sung dynasties all strove to restore the original vision and to implement it. The choice between the destruction of the glorious vision that once existed or the deviation from the ideal system of values is precisely why Sung Confucianists made the effort to 'restore' it or 'return to' it. This generated the renaissance of Sung Confucianism, which profoundly affected Chinese scholarship and culture. This paper uses the word, 'fundamentalism', to indicate various theoretical attempts and scholarly efforts to return to the original state of ideals or the system of values. During the renaissance of Sung Confucianism, as the one person who served as a link between Han Yu and new academic current of the Sung, Ou-yang Hsiu's (1007-1072) deeds and contributions are highly significant. There is an intimate relation between his academic achievements and his Confucian fundamentalism. He was able not only to present the fundamentalist way of thinking consciously in his Confucian research, but to apply it specifically to the research activities of Confucianism as well. This included the textual research, interpretation of Classics, and deliberation on the substance and the socio-cultural significance of Confucian fundamentalism. This paper analyzes and explores in depth how Ou-yang Hsiu's Confucian fundamentalism unfolded from these three aspects.

主题分类 人文學 > 人文學綜合
参考文献
  1. 詩本義
  2. 居士集
  3. 居士外集
  4. 歐陽修全集
  5. 論語注疏
  6. 中國哲學史
  7. 史記三家注
  8. 孟子思想史論
  9. 歐陽修全集
  10. 居士外集
  11. 居士集
  12. 中國哲學史
  13. 中國學術思想史論叢
  14. 歐陽修全集
  15. 宋明理學概述
  16. 居士集
  17. 居士集
  18. 歐陽修全集
  19. 居士集
  20. 歐陽修全集
  21. 歐陽修全集
  22. 詩本義
  23. 王弼集校釋
  24. 居士集
  25. 王弼集校釋
  26. (1984)。歐陽修的治學與從政。臺北:新文豐出版公司。
  27. (1994)。錢賓四先生全集。臺北:聯經出版事業公司。
  28. (1980)。中國哲學史。香港:友聯出版社。
  29. 詩本義
  30. 居士集
  31. 詩本義
  32. (1994)。錢賓四先生全集。臺北:聯經出版事業公司。
  33. 居士集
  34. 歐陽修全集
  35. 中國學術思想史論叢
  36. 居士集
  37. 居士集
  38. (1985)。中國古代思想史論。北京:人民出版社。
  39. 居士外集
  40. 歐陽修全集
  41. 居士集
  42. 易童子問
  43. 詩本義
  44. 詩本義
  45. 居士外集
  46. 居士外集
  47. 居士集
  48. 歐陽修全集
  49. 易傳
  50. 歐陽修全集
  51. 詩本義
  52. 居士外集
  53. 詩本義
  54. 中國哲學史
  55. (1971)。詩本義。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
  56. 詩本義
  57. 詩本義
  58. 詩本義
  59. 詩本義
  60. 詩本義
  61. 中國哲學史
  62. 歐陽修全集
  63. 歐陽修全集
  64. 居士集
  65. (1997)。孟子思想史論。臺北: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研究所。
  66. (1984)。歐陽修的治學與從政。臺北:新文豐出版公司。
  67. 歐陽修全集
  68. 歐陽修全集
  69. 奏議集
  70. 詩本義
  71. 詩本義
  72. (1985)。歷史與思想。臺北:聯經出版事業公司,。
  73. 漢書•藝文志
  74. 武成王廟問進士策二首
  75. 居士集
  76. 居士外集
  77. 王弼集校釋
  78. 詩本義析論-以歐陽修與龔橙詩義論述為中心
  79. 歐陽修全集
  80. 詩本義
  81. 詩本義
  82. (1994)。新校本新唐書。臺北:鼎文書局。
  83. 詩本義
  84. 歐陽修全集
  85. 歐陽修全集
  86. 歷史與思想
  87. 居士集
  88. 居士外集
  89. 詩本義
  90. 歐陽修全集
  91. 居士外集
  92. 歐陽修全集
  93. (1971)。四部叢刊三編•經部。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
  94. 中國哲學史
  95. (2002)。詩本義析論-以歐陽修與龔橙詩義論述為中心。臺北:里仁書局。
  96. 歐陽修全集
  97. 詩本義
  98. 居士集
  99. 居士外集
  100. 歐陽修全集
  101. 居士集
  102. 詩本義
  103. 居士集
  104. 孟子注疏
  105. 禮記
  106. (1971)。四部叢刊三編•經部。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
  107. 詩本義
  108. 毛序
  109. 歐陽修全集
  110. 中國哲學史
  111. 居士集
  112. (1977)。史學方法論叢。臺北:臺灣學生書局。
  113. 詩本義
  114. 易童子問
  115. David S. Nivison.Confucianism in Action.
  116. David S. Nivison.Confucianism in Action.
  117. David S. Nivison.Confucianism in Action.
  118. David S. Nivison.Confucianism in Action.
  119. David S. Nivison.Confucianism in Action.
  120. Wm. Theodore de Bary.Confucianism in Action.
  121. Wm. Theodore de Bary.Confucianism in Action.
  122. 王利器(1998)。文則。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
  123. 王邦雄等撰(1998)。中國哲學史。臺北:國立空中大學。
  124. 王邦雄等撰。中國哲學史
  125. 王邦雄等撰(1998)。中國哲學史。臺北:國立空中大學。
  126. 王弼撰、樓宇烈校釋(1980)。王弼集校釋。北京:中華書局。
  127. 司馬談。論六家要指
  128. 司馬遷撰、裴駰集解、司馬貞索引、張守節正義(1993)。新校本史記三家注。臺北:鼎文書局。
  129. 朱維錚主編(1996)。周予同經學史論著選集。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130. 牟宗三。心體與性體
  131. 牟宗三。心體與性體
  132. 牟宗三(1989)。心體與性體。臺北:正中書局。
  133. 何晏注、邢昺疏(1993)。論語注疏。臺北:藝文印書館。
  134. 何澤恆(1980)。導論。歐陽修之經史學,3
  135. 何澤恆。韓愈與歐陽修。書目季刊,10(4),31-38。
  136. 李塗。文章精義
  137. 李燿先主編(1998)。廖平選集。成都:巴蜀書社。
  138. 侯外廬主編(1959)。中國思想通史。北京:人民出版社。
  139. 侯外廬等主編(1984)。宋明理學史。北京:人民出版社。
  140. 韋政通(1998)。中國思想史。臺北:水牛圖書出版事業公司。
  141. 倪德衛=David S. Nivison(1959).Confucianism in Action.Stanford:Stanford University Press.
  142. 倪德衛=David S. Nivison(1959).Confucianism in Action.Stanford:Stanford University Press.
  143. 孫隆基譯(1980)。儒家思想的實踐。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
  144. 徐無黨注(1991)。新校本新五代史。臺北:鼎文書局。
  145. 班固。漢書•藝文志
  146. 班固撰、顏師古集注(1991)。新校本漢書集注。臺北:鼎文書局。
  147. 張伯偉(2002)。中國古代文學批評方法研究。北京:中華書局。
  148. 張棐。大節賦
  149. 張棐。樂古
  150. 張棐。太古曲
  151. 勞思光。中國哲學史
  152. 揚雄語、汪榮寶義疏、陳仲夫點校(1996)。法言義疏。北京:中華書局。
  153. 馮友蘭(1991)。中國哲學史新編。臺北:藍燈文化事業公司。
  154. 黃一權(2003)。歐陽修散文研究。上海: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
  155. 葉國良(1980)。宋人疑經改經考。臺灣大學文史叢刊,127-128。
  156. 趙岐注、孫奭疏(1993)。孟子注疏。臺北:藝文印書館。
  157. 趙明媛。碩士論文(碩士論文)。桃園,國立中央大學中文研究所碩士論文。
  158. 劉復生。北宋中期儒學復興運動
  159. 劉復生(1991)。北宋中期儒學復興運動。臺北:文津出版社。
  160. 歐陽修。本論下
  161. 歐陽修。居士集•卷十八•春秋或問
  162. 歐陽修。與張秀才棐第二書
  163. 歐陽修。新五代史•卷二•梁本紀第二
  164. 歐陽修。答李詡第二書
  165. 歐陽修。四月論
  166. 歐陽修。詩本義
  167. 歐陽修撰、李逸安點校(2001)。居士外集。北京:中華書局。
  168. 蔣見元、朱杰人(1996)。詩經要籍解題。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169. 鄭玄注、孔穎達疏(1993)。禮記注疏。臺北:藝文印書館。
  170. 錢穆(1994)。錢賓四先生全集。臺北:聯經出版事業公司。
  171. 顧永新(2003)。歐陽修學術研究。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
  172. 龔橙。詩本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