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名

王龍溪的易理思維研究

并列篇名

Studying How Wang Long-xi Thinks of the Principles of Yi Jing

DOI

10.6420/DHJHS.200707.0207

作者

鄧秀梅(Hsiu-Mei Teng)

关键词

良知即易 ; 逆反工夫 ; 靜虛 ; 氣化 ; 道德創生的存有論 ; moral mind is Yi-Dao ; education of returning oneself ; quiet and open the mind ; the manifestation of Chi ; moral creative ontology

期刊名称

東華人文學報

卷期/出版年月

11期(2007 / 07 / 01)

页次

207 - 234

内容语文

繁體中文

中文摘要

儒家心學主要奠基在道德主體意識上,無論是天道或人道,盡皆收攝至本心上來,那是一心之伸展,一心之潤澤,至極處,乃是「宇宙便是吾心,吾心即是宇宙」,「宇宙內事乃己分內事,己分內事乃宇宙內事」(《象山全集•年譜》),迆邐至明代王學,皆宗此風。在此種論述的脈絡裡,天道氣化便顯得虛欠而不飽滿,蓋心學家全副精神就在本心的擴充上。這種發展對儒學而言,當然不是錯誤,只是令人好奇:面對《周易》這類專論天道生化的古籍時,他們如何詮釋天道之流行? 王龍溪乃陽明高弟,在吸取良知學之餘,也旁攝其他諸家學說之精華,堪稱心學之集大成者。由他來詮釋易理,或許可以展現心學家如何吸收消化天道、陰陽氣化之類的概念,而納入心學的體系。如果龍溪成功完成這項工作,不僅對於易學有一扭轉性的突破發展,對儒學「心性天是一」的理論也能得到一有力的證明。

英文摘要

The heart school's theories of the Confucianists originate in ethical consciousness. They regard ethical consciousness as the substance. This substance is not merely an inward moral subject; at the same time it is a creative reality to create everything too. However, the heart schools do not pay attention to the research of Tian-Dao and the manifestation of Chi. Taking this attitude to annotating Yi Jing, could they express the intelligence of Yi Jing? Wang Long-xi is Wang Yang-ming's student. Besides absorbing Yang-ming's scholarships, he adopts other people's quintessences of theories too. It is justified to call him a comprehensive expression of the person of the heart school. When Wang Long-xi explains the principles of Yi Jing, he can represent the style of the heart school even more. If he can apply his theories to Yi Jing successfully, it does not merely get breakthrough development about learning of Yi Jing, but also can receive an effective identification with regard to the idea of Confucianism that ”moral mind, moral ability and Tian-Dao are one.”

主题分类 人文學 > 人文學綜合
参考文献
  1. 周子全書
  2. 周子全書
  3. 全集
  4. 傳習錄•卷中
  5. 全集
  6. (1970)。王龍溪全集。臺北:華文出版社。
  7. 傳習錄•卷下
  8. 王龍溪全集
  9. 全集
  10. 易程傳
  11. 王陽明全集
  12. 宋•朱熹撰、宋•黎靖德編(1987)。朱子語類。臺北:華世出版社。
  13. 宋•陸九淵撰(1979)。四部備要。臺北:臺灣中華書局。
  14. 明•王守仁(1978)。王陽明全集。臺北:河洛圖書出版社。
  15. 王守仁(1978)。王陽明全集。臺北:河洛圖書出版社。
  16. 王畿、日•岡田武彥、荒木見悟主編。龍谿王先生全集
  17. 王畿、日•岡田武彥、荒木見悟主編(2001)。近世漢籍叢刊。臺北:廣文書局。
  18. 王畿、日•岡田武彥、荒木見悟主編(2001)。近世漢籍叢刊。京都:中文出版社。
  19. 朱伯崑(1991)。易學哲學史。臺北:藍燈文化事業公司。
  20. 朱伯崑(1991)。易學哲學史。臺北:藍燈文化事業公司。
  21. 朱維煥(2000)。周易經傳象義闡釋。臺北:臺灣學生書局。
  22. 牟宗三。心體與性體
  23. 牟宗三(1985)。心體與性體。臺北:正中書局。
  24. 牟宗三。從陸象山到劉蕺山
  25. 牟宗三(1974)。從陸象山到劉蕺山。臺北:臺灣學生書局。
  26. 周敦頤、清•胡寶瑔編(1990)。周子全書。臺北:武陵出版社。
  27. 范良光(1990)。易傳道德的形上學。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
  28. 張載(1998)。張子全書。臺北:臺灣中華書局。
  29. 陳來(1992)。宋明理學。瀋陽:遼寧出版社。
  30. 陳俊民(1990)。張載哲學與關學學派。臺北:臺灣學生書局。
  31. 勞思光(1990)。新編中國哲學史。臺北:三民書局。
  32. 程頤、朱熹(1996)。易程傳,易本義。臺北:世界書局。
  33. 陽明。傳習錄•卷上
  34. 楊月清(2005)。易哲學發展史之一嬗變-陸王心學的易哲學思想探析。周易研究,5,23。
  35. 楊簡(1975)。宋元學案。臺北:河洛圖書出版社。
  36. 楊簡(1975)。宋元學案。臺北:河洛圖書出版社。
  37. 楊簡、楊家駱主編(1964)。四明叢書。臺北:中國文化學院出版部。
  38. 蔡仁厚(1974)。王陽明哲學。臺北:三民書局。
  39. 談遠平(1993)。論陽明哲學之圓融統觀。臺北:文史哲出版社。
  40. 戴璉璋(1997)。易傳之形成及其思想。臺北:文津出版社。
  41. 戴璉璋。易傳之形成及其思想
被引用次数
  1. 袁光儀(2013)。從李贄對蘇軾學術之評價考察其思想之建樹─以《九正易因》對《東坡易傳》之徵引討論為核心。成大中文學報,43,47-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