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名

試論“醒心覺世”影響話本小說衰落夭折說

并列篇名

The Decay of Hua-Ben-Xiao-Shuo: A Study of Morality in Hua-Ben-Xiao-Shuo

DOI

10.6420/DHJHS.201001.0037

作者

郭璉謙(Lien-Chien Kuo)

关键词

醒心覺世 ; 古典白話小說 ; 話本小說 ; morality ; classical vernacular fiction ; Hua-Ben-Xiao-Shuo

期刊名称

東華人文學報

卷期/出版年月

16期(2010 / 01 / 01)

页次

37 - 66

内容语文

繁體中文

中文摘要

自魯迅在《中國小說史略》中有言「以意度之,則俗文之興,當由兩端,一為娛心,一為勸善」,更評「明人擬作末流,乃誥誡連篇,喧而奪主」,可謂開啟學界批評話本小說道德味過重的濫觴,並引出道德味過重乃是致使話本小說衰微或夭折的主因之一。該說非但幾乎為學界所認同,各大版本的小說史或文學史可見其況,同時更成為學界批評話本小說是否該列為佳作的重要指標。 然評論者往往忽略一點,即當將話本小說的創作出版,置於明清兩代的社會風氣觀之,亦即「道德味過重」乃是「以今論古」的後設結果,恐怕很難將「道德味過重」與「話本小說的衰微或夭折」等同連結。職是之故,本論文首先評述學界對於話本小說何以僅有百年短暫歷史之因的兩派說法:衰微及夭折;接著試圖從三方面破解此迷思:(一)、藉由話本小說的序跋與故事內容,論述其「道德思維」與「勸教創作」的必要性;(二)、釐清話本小說的文體特徵,避免如孫楷第所言的「其體近乎雜書小說」的純勸世作品摻雜其中,並矯正「短篇白話小說」即「話本小說」的混淆之言;(三)、透過多回體話本小說的出現,拉長小說情節,看待「道德味過重」與此轉變之關係。 本文期望藉此釐清話本小說本是以「醒心覺世」為創作出版目標,而此目標未必與話本小說衰落夭折有必然關連,以破除「以今論古」之後設迷思。

英文摘要

As Lu Xun said, public literature is based on two things: one is for entertainment, and the other is for morality. Then, the reason why Hua-Ben-Xiao-Shuo decayed was due to the fact that latter is more than the former. And this specific opinion has great effects. Namely, not only academic circle but also editiors of history of literature take this as a standard rule; that is, they use it to decide whether a novel is good or not. Nevertheless, too much morality in Hua-Ben-Xiao-Shuo did not inevitably result in its decay. Since critics ignored the different background and other factors. Therefore, for one thing, this article states the reason why academic circle considers that Hua-Ben-Xiao-Shuo decayed and ended prematurely within only a hundred year. Then, I will focus on three dimensions to dissect this ”prejudice.” First of all, this essay emphasizes the necessity of moral thinking and moral-educated writing from its preface, postscript, and the story. Secondly, I point out the real traits of Hua-Ben-Xiao-Shuo to distinguish it from short stories and other novels. Then, the last but not the least, we readers can find out the development of morality and its change from those longer novels which possess larger catalogues and plots. To sum up, this article anticipates to clear the ”prejudice” in academic circle. To be more specific, though the purpose of Hua-Ben-Xiao-Shuo's publication is to educate society, in its moral design morality in Hua-Ben-Xiao-Shuo did not result in its decay.

主题分类 人文學 > 人文學綜合
参考文献
  1. 明清小說思潮。
  2. (2005)。中國小說理論史。天津:天津教育出版社。
  3. (1994)。中國小說源流論。北京:三聯書店。
  4. (1990)。從劉鶚到王禎和。臺北:時報文化。
  5. 明田汝成(1982)。西湖遊覽志餘。臺北:木鐸出版社。
  6. 明西湖漁隱。古本小說集成:歡喜冤家
  7. 明凌濛初(1990)。古本小說叢刊:二刻拍案驚奇。北京:中華書局。
  8. 明馮夢龍。古本小說集成:醒世恆言。日本內閣文庫。
  9. 明馮夢龍(1990)。古本小說集成:古今小說。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10. 明馮夢龍。古本小說集成:警世通言。金陵兼善堂。
  11. 明馮夢龍。古本小說集成:情史。上海圖書館。
  12. 明羅貫中編次。古本小說集成:三國志通俗演義
  13. 清石成金。重刻添補傳家寶俚言新本:古本小說集成,雨花香
  14. 清石成金。重刻添補傳家寶俚言新本:古本小說集成,通天樂
  15. 清艾衲居士編。古本小說集成:豆棚閒話。北京圖書館。
  16. 清李威。嶺雲軒瑣記。
  17. 清草亭編次(1792)。古本小說集成:娛目醒心編。華東大學。
  18. 清博陵紀棠輯選。古本小說集成:俗話傾談。北京圖書館分館。
  19. 清劉廷璣、沈雲龍主編(1969)。近代中國史料叢刊:在園雜志。臺北:文海出版社。
  20. 清蔣玉虹輯。幽冥錄
  21. 清覺世稗官編次。古本小說集成:十二樓。浙江圖書館。
  22. 王守恂纂修、高淩雯纂修(2004)。中國地方志集成‧天津府縣志輯③:民國天津縣新志。上海:上海書店。
  23. 王利器編輯(1980)。元明清三代禁毀小說戲曲史料。臺北:河洛圖書出版社。
  24. 王昕(2002)。話本小說的歷史與敘事。北京:中華書局。
  25. 王昕。話本小說的歷史與敘事。
  26. 王恆展(1996)。中國小說發展史概論。濟南:山東教育出版社。
  27. 王慶華(2006)。話本小說文體研究。上海:華東師範大學。
  28. 包筠雅、杜正貞譯、張林譯、趙世瑜校(1999)。功過格:明清社會的道德秩序。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
  29. 李保均主編(1996)。明清小說比較研究。成都:四川大學出版社。
  30. 李豐楙、王璦玲主編(2004)。明清文學與思想中之主體意識與社會-文學篇(上)。臺北: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研究所。
  31. 周怡(2000)。擬話本小說夭折探源。東岳論叢,21(3)
  32. 周廣秀(1996)。話本小說的衰落探因。徐州師範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5(2),99-103。
  33. 林潛為(1997)。碩士論文(碩士論文)。臺北,東吳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
  34. 金素貞、中國社會科學院文學研究所中國古代小說研究中心主編(2006)。中國古代小說研究‧第二輯。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
  35. 俞曉紅(2005)。古代白話小說研究。合肥:安徽人民出版社。
  36. 胡士瑩(1980)。話本小說概論。北京:中華書局。
  37. 胡士瑩(1980)。話本小說概論。北京:中華書局。
  38. 胡衍南(2003)。中國古代白話短篇小說發展研究。淡江人文社會學刊,17
  39. 胡從經(1999)。中國小說史學史長編。香港:中華書局。
  40. 胡蓮玉(2005)。關於「話本小說」概念的一些思考。明清小說研究,1,227-235。
  41. 孫楷第(1983)。中國通俗小說書目。臺北:木鐸出版社。
  42. 孫楷第著、戴鴻森校次(1990)。戲曲小說書錄解題。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
  43. 徐志平(1998)。清初前期話本小說之研究。臺北:臺灣學生書局。
  44. 徐謙。勸誡類鈔:桂宮梯
  45. 張兵(1998)。「準話本」芻議。蘇州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64-67。
  46. 張兵(2005)。話本小說簡史。太原:山西人民出版社。
  47. 張俊、沈治鈞(2005)。清代小說簡史。太原:山西人民出版社。
  48. 陳大康(1993)。通俗小說的歷史軌跡。長沙:湖南出版社。
  49. 陳平原(2005)。中國散文小說史。臺北:二魚文化。
  50. 陳美林、馮保善、李忠明(1998)。章回小說史。杭州:浙江古籍出版社。
  51. 黃東陽(2007)。天理、人欲衝突的再思考-解讀《歡喜冤家》對女性情慾的理解和安置。成大中文學報,16,117,120。
  52. 董國炎(2004)。明清小說思潮。太原:山西人民出版社。
  53. 寧宗一主編(1995)。中國小說學通論。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
  54. 趙勖(2005)。從《娛目醒心編》的敍事操作看多回體擬話本小說的衰亡。湖南農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6(4),88。
  55. 劉興漢(1996)。對「話本」理論的再審視-兼評增田涉《論「話本」的定義》。社會科學戰線,4,186-189。
  56. 增田涉著、前田一惠譯、靜宜文理學院中國古典小說研究中心主編(1981)。中國古典小說研究專輯‧3。臺北:聯經文化事業出版有限公司。
  57. 樂蘅軍(1992)。意志與命運:中國古典小說世界觀綜論。臺北:大安出版社。
  58. 歐陽代發(1994)。話本小說史。武漢:武漢出版社。
  59. 鄭振鐸(1998)。鄭振鐸全集。石家莊:花山文藝出版社。
  60. 鄭振鐸(1998)。西諦書話。北京:三聯書店。
  61. 魯迅(2003)。魯迅小說史論文集:中國小說史略。臺北:里仁書局。
  62. 魯迅(2003)。魯迅小說史論文集及其他。臺北:里仁書局。
  63. 魯迅。第二十一篇 明之擬宋市人小說集後來選本。中國小說史略。
  64. 蕭欣橋著(2003)。話本小說史。杭州:浙江古籍出版社。
  65. 蕭欣橋、劉福元。話本小說史。
  66. 韓南,Andrew H. Plaks. (Ed.)(1977).Chinese Narrative: Critrcal and Theoretical Essays.Princeton: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
  67. 羅貫中。水滸傳
  68. 譚邦和(2007)。明清小說史。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69. 蘇建新(2006)。中國才子佳人小說演變史。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
被引用次数
  1. 王雪卿(2015)。士與仕之間:從《鴛鴦鍼》談明末清初士人的困境與救贖。高雄師大國文學報,21,161-1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