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名

戰後水利會水利小組的變遷(1945-1975)

并列篇名

The Transformation of the Irrigation Group in Taiwan from the Second World War to 1975

DOI

10.6420/DHJHS.201201.0137

作者

陳鴻圖(Hung-Tu Chen)

关键词

實行小組合 ; 實行協會 ; 水利小組 ; 地方自治團體 ; 公法人 ; 組織動員 ; Small Practice Cooperation ; Association of Implementation ; Irrigation Groups ; Local self-government groups ; Public juridical person ; Mobilization

期刊名称

東華人文學報

卷期/出版年月

20期(2012 / 01 / 01)

页次

137 - 167

内容语文

繁體中文

中文摘要

臺灣農田水利會最基層的組織「水利小組」,最早於1924年設立在公共埤圳嘉南大圳組合虎尾郡部,初期的名稱為「實行小組合」,目的是為管理分線以下的小給水路及排水路。戰後農田水利協會時期延續實行小組合之名稱,1948年到1956年水利委員會時期稱為「實行協會」,1956年後改組的農田水利會則以「水利小組」名稱至今。不論是那個時期的水利小組,其組織組成都是以土地為依歸,區域內的相關人共同組成。其組織包括小組長、班長及組合員,組合員會共同制定規範,這些事務的都必須要受水利會的監督。水利小組的工作內容不同時期、不同地區會有所差異,但內容大同小異。早期以推行輪作、土地改良和調節灌溉用水為主,後期則以小水路新設、改修及配合水利會業務為主。由於水利小組的任務關係,使得小組的組織嚴密,並擁有很強的組織動員能力,因而在1956年水利會的改組過程中,國民黨就急著想要掌握水利會及水利小組,國民黨蔣中正總裁在1956年曾指示:「農會與水利會對基層民眾之影響最大,目前雖已分別設法改進,今後對各該會之組織與工作,仍應特別注意輔導,並於每一年中定期加以檢討藉以加強黨的影響力量。」改組後的水利小組,延續先前「最基層」的特性,同時也融入了「最健全」(最可以組織動員)的性質,變成臺灣農村最緊密的基層組織。

英文摘要

”The Irrigation Group,” the earliest grassroots water resource organization in Taiwan, was established in 1924 in Huwei Section of Chia-Nan Irrigation District. Originally regarded as the smallest practice team, the Group mainly aimed to manage the drainage waterways. After the World War II, the Irrigation Association retained its title from 1948 to 1956. Reorganized in 1956, the Association was again named ”The Irrigation Group.” Generally, the organization of a water resource team was based on location and organized by the area people. The staff of a group included a team leader, a squad leader, and group members; they set up rules to regulate themselves. The administration was under the supervision of the Irrigation Group. The work of the irrigation teams differed in places and times though their main functions were the same. In the earlier stage, they focused on promoting crop rotation, improving land condition and regulating water resource; later they concentrated on establishing small waterways and coordinating the work submitted by the Irrigation Associations. Due to their high local mobilizing capacity and strong organization, the Irrigation Group's importance was recognized by the authority. With the reorganization of the Irrigation Association in 1956, KMT was eager to put all Irrigation-related associations under its control. Chiang Kai-shek once instructed that ”The Farmers' Association and the Irrigation Association exert a fundamental influence on the public. Although the organization and the work of each association have been updated, it is still necessary to pay special attention to them. Besides, the annual review of these associations is imperative for enhancing the influence of our party.” The Irrigation Group after changing anew remained ”the most grassroots organization” and ”very well-organized and mobilizing”; they then became the most integrated grassroots organization.

主题分类 人文學 > 人文學綜合
参考文献
  1. 臺灣省農田水利協進會事業研究委員會,《水利小組手冊》(臺北:臺灣省農田水利協進會,1960),頁20-21、18、116-121、26、29-30、38-48。
  2. 〈實行小組合聯合會關係〉,國史館藏,《臺灣嘉南農田水利會檔案》,檔號527/004。
  3. 〈水利會的新生之路〉,《臺灣日報》1968年7月13日,2版。
  4. 《自由時報》,1993年6月14日,版4。
  5. 〈實行小組合規約並細則制定一件〉,國史館藏,《臺灣嘉南農田水利會檔案》,檔號:527/002。
  6. 大津義人,〈嘉義郡水利組合に於ける實行小組合に就て〉,《臺灣の水利》第十一卷,第二號(1941.3),頁42-47。
  7. 〈民國三十五年第二回評議會會長報告〉,收錄於嘉南大圳農田水利協會編,《民國三十五年評議會會議錄》(手抄本,嘉南農田水利會藏)。
  8. 柳川正一,〈實行小組合組織の體驗を語る〉,《臺灣の水利》第十一卷,第三號(1941.5),頁82-85。
  9. 小原一策,〈嘉南大圳實行小組合に對する一觀察〉,《臺灣の水利》第三卷,第四期(1933.7),頁1-2。
  10. 〈民國三十五年第二回評議會會長報告〉,收錄於嘉南大圳農田水利協會編,《民國三十五年評議會議錄》。
  11. 〈臺灣省加速農村建設時期健全農田水利會實施要點〉,臺灣省政府秘書處編,《臺灣省政府公報》,1974年冬字第三期,1974年9 月26 日。
  12. 豐秋義,〈實行小組合に就て(一)〉,《臺灣の水利》第六卷,第一期(1936.1),頁120-121。
  13. 花岡伊之作,〈曹公圳起源〉,《臺灣慣習紀事》第一卷,第八號(1911.8),頁25-32。
  14. 能高水利組合水利係員,《各圳灌溉関係綴》(1933,手抄本,南投農田水利藏)。
  15. 〈水利協助會組織辦法〉,國史館藏,《臺灣嘉南農田水利會檔案》,檔號:527/041。
  16. 木原圓次,〈水利と自治〉,《臺灣の水利》第二卷,第三期(1932.5),頁252-254。
  17. 臺南州農會,《臺南州下に於ける最近の小作慣行改善事業概況》(臺南:編者自印,1932),頁29-30。
  18. 公共埤圳嘉南大圳組合,《實行小組合役員事蹟》(臺南:編者自印,1938)。
  19. 臺灣省政府秘書處編,《臺灣省政府公報》1948年春字第十期,1948年1 月13日。
  20. 芝田三男,《臺灣省之農田水利》(臺北:臺灣省水利局,1948),頁84。
  21. 臺灣省水利局、臺灣省農田水利協進會,《水利小組工作手冊》(臺中:編者自印,1979),頁38-39、43-44。
  22. 臺灣省政府秘書處編,《臺灣省政府公報》1951年春字第十二期,1951年1月15日。
  23. 〈民國三十五年起實行小組合指導要領及規約準則〉,國史館藏,《臺灣嘉南農田水利會檔案》,檔號:527/036。
  24. 佐竹經壽,〈實行小組合と其附帶事業を語る〉,《臺灣の水利》第六卷,第六期(1936.11),頁94-104。
  25. 王世慶(1994)。清代臺灣社會經濟。臺北:聯經文化事業出版有限公司。
  26. 李宗信、顧雅文、莊永忠(2009)。水利秩序的形成與崩解:十八至二十世紀初期瑠公圳之變遷。海、河與臺灣聚落變遷:比較觀點,臺北:
  27. 李源泉(1987)。博士論文(博士論文)。臺北,中國文化大學實業計畫研究所。
  28. 林蘭芽(1955)。改進後新水利會應有的新努力。臺灣水利,三(四),2-4。
  29. 邱淑娟(1995)。碩士論文(碩士論文)。臺北,國立臺灣大學政治學研究所。
  30. 徐世大編(1950)。臺灣省通志稿‧卷四‧經濟志水利篇。臺北:臺灣省文獻委員會。
  31. 國史館(2006)。徐金錫•甘俊二訪談錄。新店:國史館。
  32. 寄山(1958)。桃園農田水利會水利小組編組的過程。水利通訊,四(九),13-16。
  33. 張勤(1992)。重修臺灣省通志•卷四•經濟志水利篇。南投:臺灣省文獻委員會。
  34. 陳鴻圖(2009)。嘉南平原水利事業的變遷。新營:臺南縣政府。
  35. 陳鴻圖主持(2004)。嘉南大圳史料調查及蒐集計畫。臺東:財團法人東臺灣研究會文化藝術基金會。
  36. 傅雲岑(1954)。臺灣省水利委員會的革新。臺灣水利,二(三),2-5。
  37. 傅雲岑(1956)。農田水利會的基層組織。農田水利,三(四),10。
  38. 傅雲岑(1955)。論「地方水利自治團體」的權能劃分。臺灣水利,三(四),5-7。
  39. 雲聲(1980)。如何加強水利小組之組織與活動。農田水利,二十六(十二),14-15。
  40. 楊秉煌(2008)。南投農田水利會志。草屯:南投農田水利會。
  41. 嘉南大圳水利委員會灌溉課(1955)。臺灣省嘉南大圳水利委員會事業與概要。臺南:嘉南大圳水利委員會。
  42. 臺灣省斗六農田水利會(1963)。建圳十七年。斗六:臺灣省斗六農田水利會。
  43. 臺灣省桃園農田水利會會誌重修編纂委員會(1995)。臺灣省桃園農田水利會會誌。桃園:編者自印。
  44. 臺灣省嘉南農田水利會編(1992)。嘉南農田水利會七十年史。臺南:嘉南農田水利會。
  45. 臺灣省嘉南農田水利會編(1992)。嘉南農田水利會七十年史。臺南:嘉南農田水利會。
  46. 劉怡君(1997)。碩士論文(碩士論文)。臺北,臺灣大學農業推廣學研究所。
  47. 賴澤涵編、黃俊傑編(1991)。光復後臺灣地區發展經驗。臺北:中研院中山人文社會所。
  48. 繆玉青(1957)。改進中的臺灣水利會。臺北:中國國民黨中央委員會第五組。
被引用次数
  1. (2017)。戰後初期臺灣省級農田水利機構的接收與人事(1945~1950)。臺灣風物,67(4),49-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