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名

《老子》十六章文本研究與意義詮釋

并列篇名

Text analysis and Interpretation of "Lao Zi" ch.16

DOI

10.6420/DHJHS.201201.0002

作者

盧桂珍(Kuei-Chen Lu)

关键词

郭店竹簡 ; 帛書本 ; 文本演變 ; 意義詮釋 ; 黃老 ; the Guodian Chu slips ; the silk manuscripts ; text alternation ; interpretation ; Huang-Lao

期刊名称

東華人文學報

卷期/出版年月

20期(2012 / 01 / 01)

页次

1 - 32

内容语文

繁體中文

中文摘要

郭店竹簡《老子》的出土,讓我們有機會看到較帛書本更古的材料。其中甲本24簡所錄的二十五個字,雖與帛書本、王弼本十六章近似,卻明顯缺少後段文字。何以會有此種差異?是否僅是由於竹簡本為摘抄本的緣故?抑或隱涵其他種可能性?本論文嘗試藉由竹簡本與帛書本的校析,掘發其中文本層層遞變的關係,並且進而剖析在文本演變之後,意義詮釋隨之產生的變異。此外,對於此一文本的演變,筆者試圖由戰國中晚期的黃老思潮中,尋找催化此演變發生的時代因素,期能為思想史研究提供一個觀察點。

英文摘要

Accompanied with the findings of the Guodian Chu slips ”Lao Zi,” it presents the ancient materials which have been existed longer than the silk manuscripts. Although the twenty-five words extracted in the Jia series no.24 were similar to the silk manuscript and Wang Bi text Ch.16, it is obviously lack of the last paragraph. Why are they different? Is it only because the Chu slips is a transcription? Or is there any possibility implied? By checking through the Chu slips and the silk manuscripts, this study aims to find out the relationship among the changes of these texts and further analyze the differences which resulted from interpretations of texts alternation. In addition, the author tries to figure out the historical cause of the alternation in the Huang-Lao trend of thought in the middle and later period of Warring States. The result is expected to provide a perspective in the research of the history of Chinese thought.

主题分类 人文學 > 人文學綜合
参考文献
  1. (1986)。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
  2. (1970)。武漢大學文哲季刊。臺北:學生書局。
  3. 請參見徐中舒,〈王士皇三字之探源〉,收錄於《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集刊》第四本,第四分(1934),頁441-446
  4. (1970)。無求備齋老子集成續編。臺北:藝文印書館。
  5. (2006)。老莊新論。臺北:五南圖書公司。
  6. (1998)。郭店楚墓竹簡。北京:文物出版社。
  7. 丁原植(1999)。郭店竹簡老子釋析與研究。臺北:萬卷樓圖書有限公司。
  8. 王卡點校(1993)。老子道德經河上公章句。北京:中華書局。
  9. 王淮(1969)。老子探義。臺北:商務印書館。
  10. 古棣(1998)。老子校詁。長春:吉林人民出版社。
  11. 朱謙之(1984)。老子校釋。北京:中華書局。
  12. 池田知久(2001)。莊子─「道」的思想及其演變。臺北:國立編譯館。
  13. 池田知久、曹峰譯(2006)。池田知久簡帛研究論集,北京:
  14. 李零(2007)。郭店楚簡校讀記。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
  15. 林澐(1996)。士王二字同形分化說。盡心集─張政烺先生八十慶壽論文集,北京:
  16. 胡家聰(1998)。道家黃老學「推天道以明人事」的思維方式。管子學刊,1,70-76。
  17. 胡家聰(2003)。管子新探。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18. 徐中舒編(1998)。甲骨文字典。四川:四川辭書出版社。
  19. 馬王堆帛書整理小組(1980)。馬王堆漢墓帛書老子。北京:文物出版社。
  20. 高明(1996)。帛書老子校注。北京:中華書局。
  21. 郭慶藩(1985)。莊子集釋。北京:中華書局。
  22. 陳初生(2004)。金文常用字典。陝西:陝西人民出版社。
  23. 陳鼓應。管子四篇註釋─稷下道家代表作解析
  24. 陳鼓應(2000)。老子今註今譯。臺北:商務印書館。
  25. 陳鼓應(1995)。皇帝四經今註譯─馬王堆漢墓出土帛書。臺北:商務印書館。
  26. 陳鼓應編(1999)。道家文化研究第十七輯─郭店楚簡專號。北京:三聯書店。
  27. 黃釗(1991)。帛書老子校析。臺北:學生書局。
  28. 黃懷信(2004)。鶡冠子彙校集注。北京:中華書局。
  29. 寧鎮疆(2006)。《老子》「早期傳本」結構及其流變研究。上海:書林出版社。
  30. 廖名春(2003)。郭店楚簡老子校釋。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
  31. 劉笑敢(2006)。老子古今─五種對勘與析評引論。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32. 劉笑敢(2006)。老子古今─五種對勘與析評引論。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33. 樓宇烈(2008)。老子道德經注校釋。北京:中華書局。
  34. 鍾哲(1998)。韓非子集釋。北京:中華書局。
  35. 簡帛書法組編輯組(2000)。馬王堆帛書‧老子(乙本)。北京:文物出版社。
  36. 聶中慶(2004)。郭店楚簡老子研究。北京:中華書局。
  37. 魏啟鵬(1999)。楚簡老子柬釋。臺北:萬卷樓圖書有限公司。
  38. 饒宗頤(1991)。老子想爾注校證。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被引用次数
  1. 張志威(2017)。老子思想「致虛守靜」章再議─兼述其子太亟拳修煉養生的觀復。北市大語文學報,十七,23-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