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名

傳國玉璽傳說的形成

并列篇名

The Fabrication of the Myth of the Ch'uan Kuo Imperial Seal

作者

蔡名哲(Ming-Che Tsai)

关键词

傳國玉璽 ; 傳國璽 ; 五胡十六國時期 ; 三國 ; 傳國六璽 ; 天子六璽 ; 天命 ; 正統 ; Ch'uan Kuo Imperial Seals ; Three Kingdoms ; Sixteen Kingdoms ; Six Ch'uan Kuo Imperial Seal ; Six Seals of Sons of Heaven ; Mandate of Heaven ; Legitimacy

期刊名称

東華人文學報

卷期/出版年月

23期(2013 / 07 / 01)

页次

1 - 28

内容语文

繁體中文

中文摘要

一枚相傳由秦始皇所造,象徵天命傳承的傳國玉璽,在歷代政權遞嬗中扮演重要的角色,並引起激烈的爭奪。本文閱讀相關文獻,認為其他帝王的玉璽亦能象徵天命所歸,而其轉移也能象徵天命的傳承與政權的轉移,並非僅有傳國玉璽具備這樣的功能,因此可以於史書中見到「傳國六璽」之說,但隨著魏晉十六國時期的紛亂,各政權爭相強調自己的正當性,「一枚」「貨真價實」的傳國玉璽神話乃逐步被塑造與強調。爾後,更是出現了多個版本的傳國玉璽系譜,這些相互競爭的敘事,或許與各時代的正統論述有關。

英文摘要

The historic Ch'uan Kuo Imperial Seal (Ch'uan Kuo Yü Hsi), created by Ch'in Shih Huang, was considered a device by which to legitimize the emperor's ”Mandate of Heaven.” It was passed down through various regimes and caused many armed conflicts in Chinese history. This essay attempts to prove that many other jade seals of Chinese emperors also had the same function in early times by vindicating the historical records of ”six” Ch'uan Kuo Imperial Seals. However, when China was divided into several kingdoms in the Era of Norh-South Divisions, each regime struggled for its legitimacy. Then the myth of this Ch'uan Kuo Imperial Seal had been reinforced and become popular legends.

主题分类 人文學 > 人文學綜合
参考文献
  1. 周伯戡(2002)。姚興與佛教天王。臺大歷史學報,30,210。
    連結:
  2. (2006)。滿文原檔。臺北:沉香亭企業社。
  3. 唐‧魏徵等撰,《隋書》,卷十一,〈禮儀六〉,頁250、頁239。
  4. 晉‧陳壽著,宋‧裴松之注,《三國志注》,卷四十六,〈孫破虜討逆傳〉,頁1099、頁1099-1100。
  5. 漢‧司馬遷,《史記》,卷九,〈呂太后本紀〉,頁411。
  6. 北齊‧魏收,《魏書》,卷四下,〈世祖紀第四下〉,頁101。
  7. 漢‧司馬遷,《史記》,卷八,〈高祖本紀〉,頁362。
  8. 十六國春秋輯補。鼎文書局。
  9. (1983)。文淵閣四庫全書。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
  10. 漢‧司馬遷,《史記》,卷十,〈孝文本紀〉,頁416。
  11. 《三國演義》
  12. 陵川集。商務印書館。
  13. 宋司馬光(2005)。資治通鑑。北京:中華書局。
  14. 宋司馬光(2005)。資治通鑑。北京:中華書局。
  15. 宋范曄(1997)。後漢書。北京:中華書局。
  16. 唐李延壽(1997)。北史。北京:中華書局。
  17. 唐房玄齡(1997)。晉書。北京:中華書局。
  18. 唐房玄齡(1997)。晉書。北京:中華書局。
  19. 唐房玄齡(1997)。晉書。北京:中華書局。
  20. 唐房玄齡(1997)。晉書。北京:中華書局。
  21. 唐房玄齡(1997)。晉書。北京:中華書局。
  22. 唐房玄齡(1997)。晉書。北京:中華書局。
  23. 唐房玄齡(1997)。晉書。北京:中華書局。
  24. 唐房玄齡(1997)。晉書。北京:中華書局。
  25. 唐房玄齡(1997)。晉書。北京:中華書局。
  26. 唐房玄齡(1997)。晉書。北京:中華書局。
  27. 唐房玄齡(1997)。晉書。北京:中華書局。
  28. 唐房玄齡(1997)。晉書。北京:中華書局。
  29. 唐房玄齡(1997)。晉書。北京:中華書局。
  30. 唐房玄齡(1997)。晉書。北京:中華書局。
  31. 晉陳壽(1997)。三國志。北京:中華書局。
  32. 晉陳壽(1997)。三國志。北京:中華書局。
  33. 漢司馬遷、唐張守節注(1997)。史記正義。北京:中華書局。
  34. 漢班固(1997)。漢書。北京:中華書局。
  35. Honey, David B.(1990).Lineage as Legitimation in the Rise of Liu Yüan and Shih Le.Journal of the American Oriental Society,110(4),617-618.
  36. 王紹璽(2000)。傳國玉璽。上海:上海書店出版社。
  37. 古正美(2003)。從天王傳統到佛王傳統─中國中世佛教治國意識形態研究。臺北:商周出版社。
  38. 甘德星(2006)。「正統」之源—滿洲入關前後王權思想之發展與蒙藏轉輪王觀念之關係考辨。民族認同與文化融合,嘉義:
  39. 田村實造(1985)。中國史上の民族移動期。東京:創文社。
  40. 何啟龍(2008)。蒙元和滿清的「傳國玉璽」神話—兼論佛教「二教之門」的虛構歷史。新史學,19(1),15-16。
  41. 李林甫、陳仲夫點校(2005)。唐六典。北京:中華書局。
  42. 汪榮祖編(2006)。胡人漢化與漢人胡化。嘉義:國立中正大學台灣人文研究中心。
  43. 谷川道雄、李濟滄譯(2004)。隋唐帝國形成史論。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44. 周紹良編(2000)。全唐文新編。長春:吉林文史出版社。
  45. 阿部幸信(2004)。皇帝六璽の成立。中國出土資料研究,8,63-87。
  46. 栗原朋信(1960)。秦漢史の研究。東京:吉川弘文館。
  47. 秦永洲(1998)。東晉南北朝時期中華正統之爭與正統再造。文史哲,1998(1),71-73。
  48. 彭豐文(2010)。試論十六國時期胡人正統觀的嬗變。民族研究,2010(6),68+70-73。
  49. 萬繩楠整理(2000)。陳寅恪魏晉南北朝講演錄。合肥:黃山書社。
  50. 雷家驥(1990)。中古史學觀念史。臺北:臺灣學生書局有限公司。
  51. 雷家驥(1995)。幕容燕的漢化統治與適應。東吳歷史學報,1995(1),22-26+29。
  52. 雷家驥(1996)。前後秦的文化、國體、政策與其興亡的關係。國立中正大學學報,7(1),229-230。
  53. 趙令揚(1987)。關於歷代正統問題之爭論。香港:學津出版社。
  54. 趙令揚(1976)。關於歷代正統問題之爭論。香港:學津出版社。
  55. 劉殿爵編(1994)。漢官六種逐字索引。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
  56. 饒宗頤(1988)。中國史學上之正統論。香港:龍門書店。
被引用次数
  1. 陳俊偉(2017)。韋昭《吳書》之國族本位與人物書寫。東華漢學,25,37-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