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名
|
布農族傳統家屋的構成與意義
|
并列篇名
|
The Tectonic Composition and Meaning of the Bununs' Traditional Houses
|
DOI
|
10.6375/JHS.200208.0121
|
作者
|
關華山(Hwa-San Kwan)
|
关键词
|
布農族 ; 傳統家屋 ; 構成 ; 意義詮釋 ; The Bunun ; Traditional House ; Meaning Interpretation ; Tectonics
|
期刊名称
|
住宅學報
|
卷期/出版年月
|
11卷2期(2002 / 08 / 01)
|
页次
|
121
-
158
|
内容语文
|
繁體中文
|
中文摘要
|
本論文以臺灣布農族為研究對象,考察其日治初期所謂「傳統」家屋的空間形式構成(包括結構系統與構造方式,空間形式組織)、使用功能與其所蘊涵之社會文化象微意義。研究方法主要有文獻回顧、個案比較研究與意義詮釋。個案共有佐山融吉1910年代末調查之簡要平面11個,千千岩助太郎1930年代末實測之案例共16個。經過研討,布農族傳統家屋的特質發現有以下四項:
1、布農族雖分五群,並有南、北群地域之別,但各群之家屋空間內涵並無差異,
2、家屋之差異僅在所處地域材料取得的變異,中部原居地以石版為主。而東部、南部除木柱樑架構之外,亦採用竹牆、茅草、樹皮屋頂、疊石矮幹矮牆構成家屋。
3、石版家屋之結構系統卻相當富彈性,為承重石牆與木柱樑並用方式且以後者為主。
4、由衆多儀式與習俗顯示布農族人視其家屋為孕育氏族生命的「文化性子宮」;小米倉則有「精子庫」之隱喻。另方面,這個實質的不動產也有「氏族身體」與其「ishian靈」的意義賦予。
|
英文摘要
|
The thesis investigates the traditional houses of the Bunun, mainly on their tectonic composition, function and embedded socio-cultural symbolic meanings. The methods of literature reviewing, multiple cases comparison and meaning interpretation are employed. The cases under scrutiny include 11 cases with rough plans recorded by Sayama Ayoushi in 1910s, and 16 cases with photos and in-scale drawings surveyed by S. Chichiwa in 1930s. The findings are the followings:
1. The Bununs are generally divided into five branch groups by kinship division. Somehow, all of them have their houses keeping a same pattern of spatial arrangement.
2. The major difference among houses is their material utilized for construction. Those located in central Taiwan are made of black slate stone and wood, while those located in Eastern and Southern Taiwan. Except of wooden post and lintel, thatched or bark roof and bamboo wall are common.
3. The structure systems of those slate-stone cases are flexible. Some have stone baring wall, and some utilize only post and lintel system.
4. From a variety of customs and rituals, it is shown that the Bununs take their houses as an ”cultural womb” which conceive and nurse their clans and lineages. The millet granary implies a metaphor of ”semen storage”. On the other hand, their houses estate is also endowed with a meaning of clan or lineage's body with its strong ishian and hanido.
|
主题分类
|
社會科學 >
社會學
|
参考文献
|
-
Rapoport, A.(1969).House Form and Culture.Englewood Cliffs, N. J.:Prentice-Hall Inc..
-
Waterson, R.(1991).The Living House - An anthropology of architecture in South-East Asia.Oxford University Press.
-
Wolf, R. E.(1987).Primitive Architecture.Electa/ Rizzoli.
-
千千岩助太郎(1960)。台灣高砂族的住家。台北:南天。
-
千千岩助太郎(1938)。台灣高砂族住家的研究(第2報)。
-
王人英(1967)。台灣高山族的人口變遷。
-
丘其謙(1968)。布農族郡社群的巫術。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集刊 Bulletin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26
-
丘其謙(1964)。布農族卡社群的巫術。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集刊 Bulletin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17
-
丘其謙(1966)。布農族卡社群的社會組織。台北: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
-
丘其謙(1975)。從布農族神話看親屬結構。民族社會學報 Journal of The Department of Ethnology and Sociology,13
-
丘其謙(1962)。卡社群布農族的親族組織。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集刊 Bulletin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13
-
玉川洋次郎(1990)。布農人的宇宙世界。人類與文化 Man and Culture,26
-
田銀旺 、 李璧年 、 黃秀敏 Hwang, Shu-Min、 許俊德 Hsui, Jun-De(1999)。祖先的故事。民族學研究所資料彙編 Field Materials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14
-
何廷瑞(1958)。布農族的粟作祭儀。國立臺灣大學考古人類學刊 Bulletin of the Department of Anthropology,11
-
余萬居(1919)。蕃族調查報告書武崙族前篇。台北:臨時台灣舊慣調查會/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
-
余萬居(1938)。原始家族:布農族家族生活。台北帝國大學文政部。
-
吳榮順 Wu, Rung-Shun(1999)。1999台灣原住民國際研討會。
-
宋文薰(1994)。台灣蕃族圖譜。台北:南天。
-
宋文薰(1994)。跨越世紀的影像:鳥居龍藏眼中的台灣原住民。台北:順益博物館。
-
李壬癸 Li, Paul Jen-Kuei(1997)。台灣南島語言的分布與民族遷移。台北:常民文化。
-
李敏慧(1997)。日治時期臺灣山地部落的集體移住與社會重建-以卑南溪流域布農族為例。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地理研究所。
-
李莎莉(1998)。台灣原住民衣飾文化:傳說、意義、圖說。台北:南天。
-
李靜怡(1994)。排灣族舊來義社住屋的復原與意義初探。東海大學建築學系。
-
東海建築工作隊(2003)。部落家屋再生。台北市:浩然基金會。
-
林聖欽(1995)。花東縱谷中段的土地開發與聚落發展1800-1945。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地理研究所。
-
林澤富(1998)。日治時期南投地區布農族的集團移住。國立成功大學歷史學系。
-
林衡之(1986)。台灣土著社會文化研究論文集。台北:聯經。
-
邱韻芳 Chiu, Yun-Fang(1997)。部落、長老教會與本土化-東光布農人的信仰與認同。國立台灣大學人類學研究所。
-
徐明福 Hsu, Min-Fu(1999)。中國民族建築,第五卷。江蘇科學技術出版社。
-
徐明福 Hsu, Min-Fu(1993)。台灣原住民民居。
-
徐韶仁(1987)。利稻村布農族的祭儀生活-治療儀禮之研究。中國文化大學民族與華僑研究所。
-
馬淵東一 、 岡田謙 、 余萬居(1931)。Bunun族片段資料。南方土俗,1(2)
-
馬淵東一 、 黃耀榮 Hwang, Yao-Rong(1941)。山地高山族的地理知識與社會、政治組織。民族學年報,3
-
張良澤(2000)。Formosa原住民寫真&解說集。台北:前衛。
-
張良譯(1999)。由加利樹林裡。台北市:前衛。
-
戚長慧(1986)。台灣土著社會文化研究論文集。台北:聯經。
-
畢恆達 Bih, Herng-Dar(2000)。家屋,是我的一面鏡子 House as a Mirror of Self。台北:張老師。
-
許維德 Shu, Wei-Der(1990)。從「信仰體系」到「世界觀」-雅美人Anito和布農人Hanido的比較分析。人類與文化 Man and Culture,26
-
陳志梧 Chen, Chih-Wu、 鄧宗德(1990)。東埔社布農族生活空間的變遷(1945-1990):一個政治經濟學的考察。台灣社會研究季刊 Taiwan: A Radical Quarterly in Social Studies,3(1)
-
陳金田。台灣土著之移動及分佈。
-
陳逸杰 Chen, I-Chieh(1991)。光復後一個布農族部落的歷史社會變遷:以東埔社為個案。淡江大學建築研究所。
-
鳥居龍藏(1897)。關於台灣東部諸蕃族。地學雜誌(日本),9(104/ 105)
-
鳥居龍藏(1897)。台灣東部各蕃族及其分佈。東京人類學會雜誌,136
-
黃文新(1935)。台灣高砂族系統所屬的研究(本篇)。台北:台北帝國大學。
-
黃俊銘 、 林一宏(2001)。拉庫拉庫溪流域日治時期遺址原地保留之可行性研究與初步規劃。內政部營建署玉山國家公園管理處。
-
黃俊銘 、 林一宏 、 顏亮平(1999)。玉山國家公園拉庫拉庫溪布農族舊部落調查報告。內政部營建署玉山國家公園管理處。
-
黃應貴 Huang, Ying-Kuei(1992)。東埔社布農人的社會生活。台北: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
-
黃應貴 Huang, Ying-Kuei(1995)。空間、力與社會。台北: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
-
黃應貴 Huang, Ying-Kuei(2001).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Austronesian Cultures: Issues Relating to Taiwan.臺北:中央研究院.
-
楊南郡(1996)。探險台灣:鳥居龍藏的台灣人類學之旅。台北:遠流。
-
楊南郡(2000)。生蕃行腳:森丑之助的台灣探險。台北:遠流。
-
楊南郡(1995)。台灣原住民族映像。台北:南天。
-
楊翎(1995)。重修台灣省通志,卷三:住民志同冑篇。
-
葉家寧(1995)。高雄境內布農族遷移史:兼論遷移動因與「聚落」概念的變遷。國立台灣大學人類學研究所。
-
達西烏拉彎.畢馬(1992)。台灣布農族的生命祭儀。臺原出版社。
-
達西烏拉彎.畢馬(1995)。臺灣布農族風俗圖誌。臺北:常民文化。
-
劉炯錫(2000)。台東縣海端鄉布農族霧鹿部落社區再造工程規劃案。台東縣永續發展學會、中華建築文化協會、花東縱谷國家風景區管理處。
-
劉斌雄(1988)。玉山國家公園布農族人類學研究-研究報告(一)。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
-
劉斌雄、 黃應貴 Huang, Ying-Kuei(1989)。玉山國家公園布農族人類學研究-研究報告(二)。內政部營建署玉山國家公園管理處、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
-
衛惠林(1966)。台灣省通志,卷八:同冑志,第一冊。
-
衛惠林(1957)。布農族北部群的二部組織。國立臺灣大學考古人類學刊 Bulletin of the Department of Anthropology,2006/9/10
-
衛惠林 、 余錦泉 、 林衡立(1972)。台灣省通志,卷八,同冑志。台灣省政府。
-
鄭安晞(2000)。台灣最後秘境清代關門古道。台中:晨星。
-
橫尾廣輔 、 余萬居(1937)。Bunun族的畫曆(下)。臺灣時報,217
-
橫尾廣輔 、 余萬居(1937)。Bunun族的畫曆(上)。臺灣時報,214
-
謝劍 Hsieh, Jiann(1967)。馬遠丹社群布農族的生態環境及其人口與家族。國立臺灣大學考古人類學刊 Bulletin of the Department of Anthropology,29/ 30
-
顏亮平(2000)。拉庫拉庫溪流域布農族居住文化變遷之研究。中原大學建築學系。
-
關華山 Kwan, Hwa-San(1996)。台灣老人的居住環境。
-
關華山 Kwan, Hwa-San(1982)。台灣山地建築文化。中央研究民族學研究所。
|
被引用次数
|
-
范振德(2013)。臺灣原住民族屋宇文化探討。嶺東通識教育研究學刊,5(2),113-137。
-
(2013)。溯源與新生:千千岩助太郎台灣原住民族建築史料分類與應用研究。民族學界,31,127-170。
-
(2017)。「社區發展」到「永續社區」之探討。社區發展季刊,158,328-33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