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名

沈默的技術-嘉南平原上的拼裝車

DOI

10.6464/TJSSTM.200103.0001

作者

林崇熙

关键词

拼裝車 ; 台灣 ; 技術史

期刊名称

科技醫療與社會

卷期/出版年月

1期(2001 / 03 / 01)

页次

1 - 42

内容语文

繁體中文

中文摘要

幾十年來,拼裝車在嘉南平原上擔負著農村運輸動脈的角色;在沒有正式的牌照的情況下,卻也一直在道路上安然行駛而不會被取締。本文即回溯歷史來探討拼裝車在戰後台灣的社會環境與物質條件下如何興起,而所謂的「蔣經國牌」、台灣社會的需求、與農民使用拼裝車的「正當性」等提供了拼裝車特殊的生存環境。在這其中,拼裝車業者以彈性設計、彈性製造、價格優勢、量身訂作、體貼服務等區位優勢,為拼裝車在公路運輸發達的今日仍然掙得一席之地。相較於台灣汽車(組裝)工業數十年來一直無法自主的情況,拼裝車的案例能夠提供我們許多省思的空間。

主题分类 人文學 > 人文學綜合
醫藥衛生 > 醫藥衛生綜合
醫藥衛生 > 醫藥總論
醫藥衛生 > 基礎醫學
醫藥衛生 > 預防保健與衛生學
醫藥衛生 > 社會醫學
社會科學 > 社會科學綜合
参考文献
  1. 〈提升組裝PC的價值〉,http://www.synnex.com.tw/supply/net-24.htm
  2. 臺灣省政府81.3.13(81)府交一字第30116號文
  3. 《臺灣省政府公報》(六十五年秋字),第十九期,頁5。
  4. CaptainKirk@bbs.ee.ntu.edu.tw(Captain James T. Kirk)〈Re:賀!ST榮獲十大最佳科幻片第二名〉,於台大電機Maxwell站。(民國87年10月12日)
  5. 臺灣省政府建設廳81.2.10(81)建四字第004012號文
  6. M5訪問記錄。
  7. O3訪問記錄。
  8. http://hua.tem.nctu.edu.tw/chang/k6.htm
  9. M3訪問記錄。
  10. O2訪問記錄。
  11. 《雲林縣議會第八屆第三次定期大會、第五、六次臨時大會議事錄》(1974),頁49,頁47-49。
  12. M4訪問記錄。
  13. 蔡同榮〈買到拼裝機種,忠烈遺族增加,我淪為戰機實驗場?〉《自由時報》(民國88年1月26日)
  14. M6訪問記錄。
  15. 元智大學課外活動組〈行動最高指導原則-快樂出門、平安回家〉,http://www.yzu.edu.tw/yzit/st/ExtraAct/manage/travel.htm,民國86年11月24日。
  16. 《臺灣省政府公報》(七十二年秋字),第二十三期,頁2-3。
  17. 雲林縣議會《雲林縣議會第八屆第二次定期第三、四次臨時大會議事錄》(1974),頁35-37。
  18. F4訪問記錄。
  19. M1訪問記錄。
  20. 新新聞,533
  21. F2訪問記錄。
  22. M2訪問記錄。
  23. 《臺灣省政府公報》(六十九年冬字),第十三期,頁6。
  24. Derisbourg, Yves、楊淑女譯(1996)。機械天才HONDA。台北:九儀出版社。
  25. Giles, Judy,Middleton, Tim(1999).Studying Culture: A Practical Introduction.Oxford:Blackwell.
  26. Hu, Tai-li(1984).My Mother-in-law's Village: Rural Industrialization and Change in Taiwan.Taipei:Academia Sinica.
  27. 王淵宗(1995)。淺談公路監理業務之省思。交通與安全月刊,292
  28. 王業鍵(1985)。中國近代現代史論集(第十編)。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
  29. 古蒲孝雄(1992)。台灣的工業化:國際加工基地的形成。台北:人間出版社。
  30. 台灣糖業公司(1986)。台糖四十年。台北:台灣糖業公司。
  31. 行政院主計處(1996)。中華民國八十四年台閩地區農林漁牧業調查初步綜合速報。台北:行政院主計處。
  32. 余玉賢(1994)。余玉賢先生論文集,台北:
  33. 李紹才(1989)。臺灣省拼裝車輛存廢問題之探討。交通建設,38(4),34-36。
  34. 李登輝(1980)。台灣農業發展的經濟分析。台北:聯經出版事業公司。
  35. 林崇熙(1997)。雲林縣發展史。雲林:雲林縣政府。
  36. 林崗(1976)。「戰」車!本省機車發展史及展望。實業世界,119,24-29。
  37. 范發斌(1995)。細說台灣機車工業的半世紀。設計,62,6-9。
  38. 若林正丈(1994)。台灣-分裂國家與民主化。台北:月旦出版社。
  39. 徐玉珠(1972)。台灣農業捐稅問題之商榷。台灣銀行季刊,23(1),41-50。
  40. 高清榮(1998)。五里林庄交通演進過程及運輸方式。高雄文獻,18,56。
  41. 高寧(1995)。由保持安全距離瞻望花蓮交通遠景。交通與安全月刊,298
  42. 高寧(1995)。便宜沒好貨-拼裝馬達三輪車成殺手。交通與安全月刊,292
  43. 郭雨新(1969)。議壇二十年。編者自印。
  44. 陳山森(1980)。台灣農家所得偏低的研究。台北:成文出版社。
  45. 陳再明(1997)。本田神話。台北:遠流出版社。
  46. 陳銘福(1981)。台灣農業機械化與農村經濟建設之研究。台北:成文出版社。
  47. 黃志君(1986)。淺談臺灣省批裝車輛管理問題。交通建設,35(4),31-34。
  48. 黃銘義(1991)。臺灣機車工業發展概況。產業經濟,123,4-12。
  49. 雷祥麟、傅大為(1993)。夢溪裡的語言與相似性-對《夢溪筆談》中「人命運之預知」及「神奇」、「異事」二門之研究。清華學報,23(1),31-60。
  50. 劉進慶。台灣戰後經濟分析
  51. 劉進慶、涂照彥、隅谷三喜男(1993)。台灣之經濟-典型NIES之成就與問題
  52. 蕭國和(1977)。論台灣農村拼裝車輛的存廢與課稅問題。夏潮,3(1),44-46。
被引用次数
  1. 陳瑞麟(2014)。革命、演化與拼裝:從HPS 到STS,從歐美到台灣。科技、醫療與社會,18,281-334。
  2. 陳政亮(2008)。科學、技術與社會文化:對科學信念的反思。科技、醫療與社會,6,145-200。
  3. 郭文華、張淑卿(2007)。沒有(簡單)答案的問題:記 STS 教學建構實習研習營北部營。科技、醫療與社會,4,215-228。
  4. 何俊頤(2019)。田野科學與其基礎建設以臺灣地下水觀測網為例。地理學報,93,1-34。
  5. 黃令名(2016)。通往「現代」的曲折軌道:臺北捷運的詮釋彈性與科技生活形式。科技、醫療與社會,22,9-62。
  6. 黃令名(2023)。「五國聯軍」的列車:科技混生性的概念分析與臺北的軌道運輸系統。科技醫療與社會,37,1-51。
  7. 林崇熙(2005)。產業文化資產的消逝、形成、與尷尬。科技博物,9(1),65-91。
  8. 林崇熙(2007)。灰色博物館:詮釋與溝通的動力基地。博物館學季刊,21(4),5-25。
  9. 林崇熙(2022)。文化不利與文化不力:博物館的反身式觀點。科技博物,26(1),5-28。
  10. 劉旭鈞(2022)。永續性設計建議的涓滴拼裝:評Hung, Ching (2019). Design for Green: Ethics and Politics for Behavior-Steering Technology. Eindhoven, The Netherlands: 4TU. Centre for Ethics and Technology。科技醫療與社會,35,225-244。
  11. 吳嘉苓(2015)。永久屋前搭涼棚:災後家屋重建的建築設計與社會改造。科技、醫療與社會,20,9-74。
  12. 楊弘任(2002)。看不見的技術─「蓮霧變成黑珍珠」的技術發展史。科技、醫療與社會,2,1-57。
  13. 楊弘任(2012)。行動中的川流發電:小水力綠能技術創新的行動者網絡分析。台灣社會學,23,51-99。
  14. 張國暉(2011)。對技術的社會建構論之挑戰:建構東亞技術研究主體性的一個契機。科技、醫療與社會,13,171-222。
  15. 祝平一(2010)。徘徊在《新史學》邊緣:臺灣的科技史研究。漢學研究通訊,29(3),1-7。
  16. 莊曉萍,王志弘(2022)。草莽進城,藝術下鄉:舞台車的跨域變身與場面塑造。地理研究,76,65-96。
  17. (2001)。脈絡性技術—頡頏國家的拼裝車。新史學,12(4),111-178。
  18. (2004)。台灣在地化中小企業關係網絡。嶺東學報,15,175-1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