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名

承擔抑或抗辯:醫者醫療刑事責任在民初之轉變(1912-1949)

并列篇名

To Accept or Contest: The Transformation of Criminal Liability for Medical Practitioners in the Early Years of the R.O.C. (1912-1949)

DOI

10.6464/TJSSTM.201810_(27).0002

作者

曾宣靜(Hsuan-Ching Tseng);林昭庚(Jaung-Geng Lin);孫茂峰(Mao-Feng Sun)

关键词

刑事責任 ; 醫療過失 ; 醫療糾紛 ; 醫療訴訟 ; 醫病關係 ; criminal liability ; medical negligence ; medical malpractice ; medical lawsuit ; physician-patient relationship

期刊名称

科技醫療與社會

卷期/出版年月

27期(2018 / 10 / 01)

页次

59 - 120

内容语文

繁體中文

中文摘要

辛亥革命(1911)後,中國政體由帝制改為民主共和,法律規範方式亦隨之變動,由諸法合體到六法分離,繼受自近代歐陸法系國家之刑法理念逐漸導入傳統中國社會中,醫療刑事規範因此日趨嚴密。民初醫療刑事規範除轉換清刑律中「庸醫殺人」為「業務過失致人於死」、「業務過失傷害」外,更添增「墮胎罪」、「偽造文書印文罪」、「妨害秘密罪」等。醫療事件涉及之法律責任雖可區分為刑事、民事及行政上之責任,然而進入訴訟程序之醫病糾紛常以刑事爭議為主,因此,本文嘗試從醫者角度出發,以醫療刑事責任為研究核心,分析民初醫療刑法條文之重要內容、變遷歷程,探究在司法實踐過程中,刑法條文與實際案件之適用狀況,從法律層面了解當時醫療刑事責任之認定方法及判斷標準,進而發現當時困擾醫者的並非刑法中業務過失概念之模糊,而是證據與待證事實間評價的不確定性。

英文摘要

After the revolution in 1911, the Chinese political system had changed from a monarchy to a democratic republic. Hence, legal norms also changed, from an integration of all laws to a separation of laws into six types. The concept of criminal law, derived from modern civil law countries, had gradually been established in traditional Chinese society. As a result, the criminal norms on medical treatments had become more and more complete. In the process of revising criminal norms from the Qing dynasty to the early years of R.O.C., "quake physician homicide" turned into "homicide from malpractice of medical treatment" and "bodily harm by malperformance of practice." In addition, "the offence of abortion" , "offence of forging instrument and seal" , "offence against privacy" and others were added. Although the legal liability involved in medical affairs can be divided into criminal, civil and administrative responsibilities, the disputes between the physician and patients often centered on criminal issues. This article focuses on the laws surrounding criminal liability in medical treatment in the early years of the R.OC.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medical practitioners. This study also explores the application of criminal law provisions and actual cases in judicial practice, as well as how the methods and standards of medical criminal liability were determined within the contemporary legal system. The research results show that the practitioners were plagued with uncertainty regarding evidence and the facts to be proved rather than by the ambiguity of the concept of business negligence in criminal law.

主题分类 人文學 > 人文學綜合
醫藥衛生 > 醫藥衛生綜合
醫藥衛生 > 醫藥總論
醫藥衛生 > 基礎醫學
醫藥衛生 > 預防保健與衛生學
醫藥衛生 > 社會醫學
社會科學 > 社會科學綜合
参考文献
  1. 張哲嘉(2004)。「中國傳統法醫學」的知識性格與操作脈絡。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集刊,44,18-22。
    連結:
  2. 黃源盛(2014)。民國十七年的舊刑法與司法實踐。輔仁法學,47,1-48。
    連結:
  3. 《申報》(1936),〈醫花柳病兩針送命拋屍案〉。2 月24 日。
  4. 《申報》(1935),〈木匠控醫生擅為割去一手〉。8 月15 日。
  5. 《申報》(1935),〈國醫蔡松春等被控〉。4 月2 日。
  6. 《申報》(1948),〈國醫朱叔屏被控玩忽業務〉。7 月31 日。
  7. 《大公報(上海)》(1936),〈醫師張鳳歧兄弟被控案昨宣判上海〉。10 月23 日。
  8. 《中央日報》(1948),〈中醫濫用西藥兩針一條人命〉。10 月24 日。
  9. 《大公報(天津)》(1937),〈庸醫朱少堂業務過失殺人〉。3 月12 日。
  10. 《申報》(1940),〈庸醫打胎被捕侯究〉。11 月17 日。
  11. 《申報》(1936),〈婦人服藥後小產〉。2 月7 日。
  12. 《大公報(天津)》(1929),〈北平醫師取驗血液案〉。8 月1 日。
  13. 《大公報(天津)》(1935),〈坤伶徐東明墮胎案〉。2 月19 日。
  14. 立法院法律系統(2018)。http://lis.ly.gov.tw/lglawc/lglawkm(檢索日期:2018 年06 月05 日)。
  15. 《大公報(天津)》(1912),〈法部通行京外司法衙門文附呈單〉。4 月6 日。
  16. 《申報》(1932),〈懷孕誤爲經水失調〉。4 月23 日。
  17. 《申報》(1931),〈蔡幼笙被控案之反訴〉。4 月12 日。
  18. 《申報》(1934),〈柯聖滄醫生被控案市國醫公會已有復函到院仍須候神州醫藥會鑑定書〉。4 月26 日。
  19. 《申報》(1936),〈中醫無權拔牙羅相甫執非所業黃根泉向索好牙〉。1 月12 日。
  20. 《申報》(1934),〈甬醫柯聖滄宣判無罪〉。9 月18 日。
  21. 《申報》(1947),〈兩度脫輻俄婦被禁精神病院〉。11 月8 日。
  22. 《申報》(1929),〈醫生被控案判决〉。5 月15 日。
  23. 《申報》(1928),〈女學生之慘劇〉。10 月13 日。
  24. 《申報》(1939),〈敎員之妻產子夭折謂醫生玩忽業務〉。8 月18 日。
  25. 《申報》(1948),〈瘋之謎案判決 袁寳英、黃英邦分處有期徒刑〉。10 月27 日。
  26. 《申報》(1934),〈墮胎控案判决 宋大仁無罪〉。5 月24 日。
  27. 《申報》(1937),〈治胃病勸人墮胎並無胎兒人受重創劉慧貞被控傷害罪〉。11 月29 日。
  28. 《大公報(上海)》(1946),〈筑市醫師被控殺人〉。11 月18 日。
  29. 《益世報》(1934),〈汽水和醋治斃人命案 醫生判罪〉。8 月9 日。
  30. 《大公報(天津)》(1931),〈寶隆醫院之報告 滬剖尸案〉。3 月5 日。
  31. 〔明〕申時行等(1936),《明會典》。上海:商務。
  32. 唐長孫無忌(1983)。唐律疏議。北京:中華書局。
  33. 清嵇璜(1959)。續通典。臺北:新興書局。
  34. 不著撰者(1948),〈醫師被控業務過失:法院在審理中得准交保〉。《西南醫學雜誌》,5.11: 7。
  35. 不著撰者(1935),〈醫訟案件須由正式法醫檢定〉。《醫藥評論》127: 52。
  36. 不著撰者(1936),〈請當局切實禁止中醫濫施注射針藥案〉。《醫事彙刊》,8.1: 68。
  37. 不著撰者(1935),〈刑事訴訟法(1935 年1 月1 日公布)〉。《立法院公報》,66: 100。
  38. 不著撰者(1934),〈上海國醫公會改選大會記:通過國醫公約十八條〉。《光華醫藥雜誌》,1.3: 57。
  39. 不著撰者(1931),〈請議切實取締中醫濫用西藥以重民命案〉。《醫事彙刊》,9: 3-4。
  40. 不著撰者(1934),〈醫生被控〉。《禮拜六》567: 328。
  41. 不著撰者(1934),〈第三次全國醫師代表大會議案:醫字第三十九號議案〉。《醫事匯刊》18: 90-91。
  42. 不著撰者(1935),〈江明醫師被誣案節略〉。《醫事匯刊》,7.2:248-254。
  43. 不著撰者(1929),〈附法院檢察官起訴書〉。《中醫新刊》,12: 2-3。
  44. 不著撰者(1934),〈請全國醫師聯合會組織「醫業保障委員會」以保障全國醫界權利并處理各地醫事糾紛案〉。《醫藥評論》,110: 9-10。
  45. 不著撰者(1947),〈本會對南京市立醫院刁案之代電及宣言〉。《醫訊》,1.3: 3-6。
  46. 不著撰者(1935),〈中央國醫館設處方鑑定委員會〉。《醫界春秋》,107: 43。
  47. 不著撰者(1931),〈鄧青山非法被捕之經過〉。《中華醫學雜誌》17.2: 196-201。
  48. 不著撰者(1936),〈中醫藥訟案法院得酌量送由上海中西醫要研究社鑑定令〉。《司法公報》,155: 11。
  49. 不著撰者(1935),〈中華醫學會理事會業務保障委員會呈司法行政部文〉。《醫藥評論》,124: 37-38。
  50. 不著撰者(1936),〈公函吳總公安局〉。《醫醒雜誌》,2: 28。
  51. 不著撰者(1929),〈取締中醫冒充西醫〉。《公安旬刊》,1.12:10。
  52. 中國第二歷史檔案館編(2010)。北洋政府檔案。北京:中國檔案。
  53. 中華醫學會業務保障委員會編(1937)。醫訟案件彙抄(第二集)。上海:中華醫學會業務保障委員會。
  54. 方靖玟(2015)。碩士論文(碩士論文)。臺北,世新大學法律研究所。
  55. 王用賓(1936),〈二十五年來審檢制度之變革〉。《中華法學雜誌》,2: 12-20。
  56. 王用賓(1936),〈二十五年來司法行政〉。《現代司法》,2.1: 1-45。
  57. 王宇高(1935),〈請政府修正法律:保障從事醫業之人以資醫學進化而免病人枉死案〉。《醫學雜誌》,82: 3-8。
  58. 王其林(2013)。論民國醫師刑事法律制度的失衡—以「業務過失」罪為視角。河北法學,31(11),144-150。
  59. 王皇玉(2009)。過失醫療與刑事責任。臺北:臺灣刑事法學會。
  60. 王錫周(1932),〈刑事訴訟法〉。《現代法學》1.10: 161-164。
  61. 王錫周(1931),〈刑事訴訟法〉。《現代法學》1.6: 96。
  62. 王爵榮(1947),〈「醫事糾紛」之過去與現在〉。《申報》:1947年11 月28 日。
  63. 朱勇編(1998)。中國法制通史(第九卷)。北京:法律。
  64. 江晦鳴(1935),〈一年來之中國醫藥衛生(二)〉。《申報》:1935年1 月14 日。
  65. 池方(1948),〈醫權保障運動〉。《牙科學報》,13: 275。
  66. 吳經熊(1939),《六法理由判解彙編》。上海:會文堂新記書局。
  67. 吳冀原(2015)。博士論文(博士論文)。重慶,西南正法大學。
  68. 吳燕秋(2009)。博士論文(博士論文)。新竹,清華大學歷史研究所。
  69. 吳雙(2009)。碩士論文(碩士論文)。廣州,中山大學。
  70. 宋國賓(1933),〈上海市醫師公會信條〉。《醫事匯刊》,14: 45-46。
  71. 宋國賓(1936),〈國民大會中醫界代表之使命〉。《醫藥評論》,142: 2。
  72. 宋國賓(1935),〈醫訟之面面觀〉。《醫藥評論》129: 2-3。
  73. 宋國賓(1934),〈醫案陪審之建議〉。《醫藥評論》120: 1-2。
  74. 宋國賓(1934),〈庸醫殺人〉。《申報》:1934 年9 月3 日。
  75. 宋國賓(1935),〈屍體剖騐爲醫獄定讞之唯一根據〉。《申報》:1935年1 月28 日。
  76. 宋國賓(1930),〈醫業秘密〉。《醫事彙刊》12: 8-20。
  77. 宋國賓編(1935),《醫訟案件彙抄(第一集)》。上海:中華醫學會業務保障委員會。
  78. 李伯璋、曾平杉(2010)。醫療紛爭—在臨床醫學與法律實務的探討。臺北:新學林。
  79. 李明濱(2012)。醫療刑責合理化促進醫病雙贏。臺灣醫界,55(4),7。
  80. 李盛平編(1989)。中國近現代人名大辭典。北京:中國國際廣播。
  81. 李登俊(1931),〈墮胎罪之立法問題〉。《法律評論(北京)》,8.15:3-11。
  82. 阮元校刻(2011)。十三經注疏。北京:中華書局。
  83. 周鎮(1933),〈委任書導言〉。《醫學雜誌》,71: 57-58
  84. 宜亭(1934b),〈最高法院刑事判例(二十三年十二月十五日上字第二二二〇號)〉。《法律評論(北京)》,13.8: 29-30。
  85. 宜亭(1936),〈最高法院刑事判例(二十四年十月二十一日上字第一九九一號)〉。《法律評論(北京)》,13.38: 28。
  86. 宜亭編(1934a),〈最高法院刑事判例(二十三年二月十七日上字第二九五五號)〉。《法律評論(北京)》11.50: 27。
  87. 居正(1937),〈十年來司法建設〉。《中山週報》,128: 9-11。
  88. 俞松筠(1934),〈醫訟應需公斷〉。《醫事彙刊》,20: 315-316。
  89. 徐善元(1995)。王宇高治呃逆案2 則。浙江中醫雜誌,3,141。
  90. 馬小紅(2008)。「以刑為主」還是「以禮為主」—中國傳統法的反思。中國司法,1,87-89。
  91. 馬金生(2015)。自保、革新與維權:中醫界對醫患糾紛的認識和因應(1927-1949 年)。浙江學刊,3,63-64。
  92. 馬金生(2016)。發現醫病糾紛:民國醫訟凸顯的社會文化史研究。北京:社會科學文獻。
  93. 馬建石編、楊育棠編(1992)。大清律例通考校注。北京:中國政法大學。
  94. 崔永東編(2004)。中國法律思想史。北京:北京大學。
  95. 張大慶(2006)。中國近代疾病社會史(1912-1937)。濟南:山東教育。
  96. 張中秋編(2002)。中國法律形象的一面:外國人眼中的中國法。北京:法律。
  97. 張孫彪、林楠(2012)。中國近代中醫藥訟案鑑定考述。醫學與哲學,33(3A),66-68。
  98. 張國福選編(1984)。參議院議事錄參議院議決案匯編。北京:北京大學。
  99. 張華(2011)。門檻與制約:清代醫生的從業規制—以小說《壺中天》與《醫界現形記》為中心的探討。中國社會歷史評論,12,219。
  100. 張斌(2002)。宋國賓—近代醫學倫理學的先導。醫學與哲學,23(9),64。
  101. 張麗豔(2003)。博士論文(博士論文)。上海,華東師範大學歷史學系。
  102. 啟于(1929)。論業務過失加重處罰之立法根據。法律評論(北京),6(15),1-3。
  103. 曹景南(2012)。碩士論文(碩士論文)。北京,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
  104. 梁峻(1995)。中國古代醫政史略。呼和浩特:內蒙古人民。
  105. 郭衛(1931b),〈刑法總則〉。《現代法學》1.5: 107-114。
  106. 郭衛(1931a),〈刑法總則〉。《現代法學》1.4: 81-82。
  107. 陳存仁(2007)。我的醫務生涯。桂林:廣西師範大學。
  108. 陳存仁(2001)。抗戰時代生活史。上海:上海人民。
  109. 陳明光(1996)。中國衛生法規史料選編(1912-1949.9)。上海:上海醫科大學。
  110. 陳高華點校(2011)。元典章。天津:天津古籍。
  111. 陳綱(1943),《刑事審檢實務》。上海,正中書局。
  112. 陳聰富(2012)。醫療法律。臺北:元照。
  113. 陶熾孫(1936),〈中國新醫受難史序論〉。《中華醫學雜誌》22.11:1126-1129。
  114. 彭浩晟(2012)。博士論文(博士論文)。重慶,西南政法大學。
  115. 湯士彥(1936),〈中央國醫館設置處方鑑定委員會的商榷〉。《光華醫學雜誌》,3.3: 2。
  116. 黃源盛(2000)。民初法律變遷與裁判。臺北:國立政治大學法學叢書編輯委員會。
  117. 黃源盛(2010)。晚清民國刑法史料輯注。臺北:元照。
  118. 黃源盛(2013)。大理院刑事判例輯存(1912-1928)總則篇。臺北:犁齋社。
  119. 黃源盛(2010)。近代刑事訴訟理念與體制的形塑—民初大理院刑事程序判決再探。法制史研究,18,175。
  120. 黃源盛(2013)。大理院刑事判例輯存(1912-1928)分則篇。臺北:犁齋社。
  121. 黃源盛(1998)。中國傳統法制與思想。臺北:五南圖書。
  122. 黃榮德(2005)。碩士論文(碩士論文)。臺北,臺北大學。
  123. 楊天宇(2001)。《周禮》的內容、行文特點及其史料價值。史學月刊,6,44-56。
  124. 雷祥麟(2003)。負責任的醫生與有信仰的病人—中西醫論爭與醫病關係在民國時期的轉變。新史學,14(1),75。
  125. 廖與人(1982)。中華民國現行司法制度。臺北:黎明文化事業。
  126. 滌塵(1932),〈國醫「藥方」之鑑定權〉。《神州國醫學報》,1.4: 6。
  127. 蒼龍(1947),〈關於醫病糾紛方面之法律常識〉。《醫事通訊》,1.1:22。
  128. 毅公(1945),〈醫訟〉。《社會衛生》1.4/5: 20。
  129. 蔣文芳(1933),〈醫生使孕婦墮胎在法律上之刑罪〉。《光華醫學雜誌》1.1: 43-44。
  130. 蔣文芳(1948),〈業務上知悉或持有的秘密〉。《醫聲通訊》:1948年2 月1 日。
  131. 蔡鴻源(1999)。民國法規集成。合肥:黃山書社。
  132. 盧朋著(1929),〈中醫課程須加法醫學一科案〉。《廣東醫藥月報》1.7: 35-37。
  133. 龍偉(2011)。民國醫事糾紛研究(1927-1949)。北京:人民。
  134. 戴鴻映(1985)。舊中國治安法規選編。北京:群眾。
  135. 薛篤弼(1929),〈衞生部批:第二九號(中華民國十八年二月二十八日):原具呈人寗波中醫協會:呈一件爲西醫妄行鑑定中醫藥方請更行審議轉詳司法部迅予糾正由〉。《衛生公報》,3: 75。
  136. 謝振民(1999)。中華民國立法史。北京:中國政法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