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名

臺灣早期近視驗光配鏡市場的專業鬥爭

并列篇名

Professional Competition in the Early Optical Market for Myopia Services in Taiwan

DOI

10.6464/TJSSTM.201910_(29).0001

作者

戴定皇(Tai, Ting-Huang)

关键词

眼科醫師 ; 眼鏡產業 ; 視光教育 ; 專業場域 ; 專業內分化 ; ophthalmologists ; optical industry ; optometry education ; professional fields ; differentiation in the professions

期刊名称

科技醫療與社會

卷期/出版年月

29期(2019 / 10 / 01)

页次

9 - 64

内容语文

繁體中文

中文摘要

臺灣號稱「近視王國」,1980年視力保健政策開跑後,眼科醫學會與鐘錶眼鏡商業公會曾短暫合作,投入眼鏡產業的專業培訓制度建構。本文通過各項期刊、報紙與政策檔案,分析1970至1990年代近視驗光配鏡場域的職權競逐、行業人口變動與位置分化,以便解釋這時期專業內與跨專業競逐的始末。本文發現眼科醫師在1970年代中期起,逐漸壟斷了近視流行病與政策建議的發言權,但眼科醫師人數不足以應付視力保健政策所需。眼鏡產業在1970年代與1980年代之交,不但湧入大量經濟與技術資本不一的新業者爭奪商機,也有連鎖經營的大公司吸引眼鏡師傅。部分老牌業者或者直接配合眼科醫師,或者通過鐘錶眼鏡公會建立光學方面的專業門檻,標榜自身的技術資本、確保從業人員的供應。因此眼科醫師與這批業者曾一度合作,共同投入視光專業培訓。但隨著眼科醫師本身的人數逐步增加,配合1980年代末的專業間爭議,這批業者與眼科醫學會的對立再度升高,延緩了視光專業教育的設立。

英文摘要

The government began promoting vision health nationwide from the 1970s in Taiwan, the "kingdom of myopia." The new policy encouraged ophthalmologists to help advance the watch-and-optics industry. This article analyzes professional journals and archival records to examine how ophthalmologists and opticians contested the boundaries and roles within and between their respective professions from the 1970s to 1990s. Ophthalmologists monopolized the production of myopia-related knowledge in the role of policy consultant from the mid-1970s, but their limited number could not satisfy the needs of public health policy in Taiwan. By the late 1970s to early 1980s, junior opticians with small retail shops or street stalls and the large chain stores began flooding the eyewear market, threatening the professional status of both ophthalmologists and more experienced opticians. Some opticians cooperated closely with the Ophthalmological Society of Taiwan in training opticians, while others set up alternative professional training programs in their own corporations in order to establish their own bona fides and assure the supply of their technicians. In the 1980s and 1990s, the number of ophthalmologists escalated, which renewed professional disputes between the Ophthalmological Society of Taiwan and the Taiwan Watch-and-Optics Industry Association and impeded the development of the field of optometry.

主题分类 人文學 > 人文學綜合
醫藥衛生 > 醫藥衛生綜合
醫藥衛生 > 醫藥總論
醫藥衛生 > 基礎醫學
醫藥衛生 > 預防保健與衛生學
醫藥衛生 > 社會醫學
社會科學 > 社會科學綜合
参考文献
  1. 陳美華(2011)。台灣公共衛生體系市場化與醫療化的歷史發展分析。台灣社會研究季刊,81,3-78。
    連結:
  2. (1984)。眼鏡人聲勢浩大,結盟連鎖迅速成長。鐘錶眼鏡,151,2版。
  3. 《聯合報》(1984c),〈五百萬近視三百個醫師〉。5 月 23 日。
  4. (1989)。眼鏡業的危機座談會。臺灣鐘錶眼鏡雜誌,7,14版-15版。
  5. (1991)。為眼鏡界謀人才把心留住。臺灣鐘錶眼鏡雜誌,30,10版-11版。
  6. 《經濟日報》(1985),〈連鎖店一窩蜂成立〉。9 月 28 日。
  7. 《經濟日報》(1988c),〈鐘錶眼鏡共處一公會〉。5 月 20 日。
  8. 《聯合報》(1984b),〈訓練眼鏡業者不是製造密醫〉。5 月 11 日。
  9. 《聯合報》(1990),〈醫院設配鏡部門合法!〉。2 月 14 日。
  10. (1984)。建立完善驗光配鏡制度,尋求有效防治近視辦法。鐘錶眼鏡,143,6版。
  11. (1984)。眼鏡業者聯名上書衛生署爭取公會參與驗光訓練班。鐘錶眼鏡,144,4版。
  12. 《聯合報》(1984d),〈驗光屬於醫療行為嗎?〉。6 月 11 日。
  13. 《經濟日報》(1989a),〈驗光師制度焦點矇矓〉。1 月 23 日。
  14. (1973)。臺北市鐘錶眼鏡商業同業公會章程修訂草案。鐘錶眼鏡,18,2版。
  15. 《經濟日報》(1988a),〈只是保健,並非治病!〉。3 月 23 日。
  16. 《經濟日報》(1988b),〈眼醫師可設眼鏡行眼鏡行不得聘眼醫師?〉。4 月 8 日。
  17. (1984)。衛生署舉辦眼鏡講習,測驗及格者可獲證書。鐘錶眼鏡,149,1版。
  18. 《經濟日報》(1989d),〈大型眼鏡連鎖商兵強馬壯〉。12 月 2 日。
  19. (1984)。業界屢遭報章重傷詆毀是非曲直由消費者評斷。鐘錶眼鏡,148,2版。
  20. (1981)。衛生署擬托公會主辦短期眼鏡驗配訓練班。鐘錶眼鏡,115,1版。
  21. 《經濟日報》(1972),〈我對鐘錶眼鏡的經營和希望〉。4月 20 日。
  22. 《聯合報》(1987),〈攔腰對斬打八折眼鏡標價不誠實〉。9 月 13 日。
  23. 《經濟日報》(1990a),〈高市鐘錶眼鏡公會不分家〉。4 月 5 日。
  24. 《經濟日報》(1990b),〈驗光師與學徒紛求去眼鏡業面臨「人才荒」〉。5 月 29 日。
  25. (1988)。眼鏡業如何制定驗光制度業者與衛生署應加強協調。鐘錶眼鏡,190,2版。
  26. 《經濟日報》(1975b),〈裝配隱形眼鏡及鏡片列入管制的問題〉。9月 4 日。
  27. (1977)。陳理事長大力推動會務工作完成團結福利矯正三大目標。鐘錶眼鏡,67,3版。
  28. 《經濟日報》(1975a),〈保護消費者的視覺健康〉。4 月 3 日。
  29. 《經濟日報》(1989c),〈老少輩眼鏡市場多「美景」業者各佈陣勢大有「看頭」〉。9 月 16 日。
  30. 《經濟日報》(1973a),〈眼鏡業「自律」的幾點構想〉。4 月 10 日。
  31. (1983)。國科會培養技術人才開辦光學訓練班。鐘錶眼鏡,131,3版。
  32. (1987)。眼鏡店流行醫師駐診可否提昇服務水準。鐘錶眼鏡,184,5版。
  33. 《經濟日報》(1982a),〈不進步就是失敗〉。3 月 21 日。
  34. (2002).International Encyclopedia of the Social and Behavioral Sciences.Amsterdam:Elsevier Science.
  35. (1982)。眼鏡零售店經營甘苦談。鐘錶眼鏡,122,11版。
  36. 《經濟日報》(1989b),〈加強育才是根本解決之道〉。5 月 13 日。
  37. 《經濟日報》(1979a),〈西德技師抽樣檢驗衛康製品媲美外貨〉。3月 4 日。
  38. 《聯合報》(1988d),〈配眼鏡該去那??眼花撩亂醫院眼鏡行鬥法!塵埃未定〉。11 月 7 日。
  39. (1984)。台北市公會致函中國時報促請更正歪曲事實之報導。鐘錶眼鏡,143,1版。
  40. 《經濟日報》(1988d),〈寶島遍佈鐘錶眼鏡連鎖店〉。7 月 14 日。
  41. 《經濟日報》(1973c),〈眼鏡業改進素質與抵制膺品之道〉。10 月 4日。
  42. 《聯合報》(1984a),〈近視惡補青少年問題樣樣有教育局下藥仍難癒重症〉。1 月 15 日。
  43. 《經濟日報》(1986b),〈寶島鐘錶根固枝繁〉。10 月 9 日。
  44. 《聯合報》(1988b),〈誰控制靈魂之窗的健康?驗光師養成機構亟待建立〉。4 月 7 日。
  45. (1972)。鐘錶眼鏡屆呼籲政府訓練鐘錶眼鏡人員制定鐘錶眼鏡師資格。鐘錶眼鏡,2,1版。
  46. 《經濟日報》(1991a),〈美國配立得眼鏡在台連鎖〉。1 月 19 日。
  47. (1987)。訪三大醫院驗光儀器。劉若方採訪。鐘錶眼鏡,186,10版。
  48. 《聯合報》(1980),〈小學學生多「鏡士」 家長不宜太「近視」〉。9 月 16 日。
  49. 《經濟日報》(1987),〈眼科醫生駐診.騙誰?〉。7 月 6 日。
  50. 《經濟日報》(1990c),〈眼鏡業自立自強看清自己〉。12 月 14 日。
  51. 《聯合報》(1972),〈隱形眼鏡引起眼疾眼醫學會建議裝配應予限制〉。12 月 27 日。
  52. 《經濟日報》(1982b),〈日商看中我國眼鏡市場永田來華採取連鎖經營〉。5 月 28 日。
  53. (1989)。臺灣隱形眼鏡的創始人。臺灣鐘錶眼鏡雜誌,2,3 版。
  54. (1983)。眼鏡工業會全力支持樹人高職醫用光學科。鐘錶眼鏡,132,3版。
  55. 《經濟日報》(1979b),〈學童近視者眾配戴眼鏡者多對於生產技術須有專業進修〉。3 月 4 日。
  56. 《經濟日報》(1988e),〈選「驗光師」 光學會搶先一步〉。12 月 3 日。
  57. 《聯合報》(1963b),〈學童患近視情形很嚴重〉。7 月 20 日。
  58. (1991)。為新人多灑些、水多尋些陽光。臺灣鐘錶眼鏡雜誌,31,17版。
  59. 《經濟日報》(1975c),〈眼鏡業者建議辦光學技訓班〉。9 月 11 日。
  60. (1972)。從速舉辦技術士檢定。鐘錶眼鏡,9,1版。
  61. 《聯合報》(1986),〈視力保健基金會昨天成立籌備會〉。10 月31 日。
  62. 《經濟日報》(1980),〈鐘錶眼鏡公會舉行會員大會〉。12 月 17 日。
  63. 《經濟日報》(1986a),〈高市眼鏡業者醞釀另組公會〉。1 月 16 日。
  64. 《經濟日報》(1989e),〈鐘錶眼鏡業決採理性抗爭〉。12 月 30 日。
  65. 《聯合報》(1981),〈配鏡要醫師處方〉。4 月 28 日。
  66. (1983)。東京眼鏡學苑招生歡迎業者踴躍報名。鐘錶眼鏡,132,4版。
  67. (1984)。樹人醫校招收新生歡迎業界子女報告。鐘錶眼鏡,149,3版。
  68. (1979)。申請加入視力聯盟提高業者驗光技能。鐘錶眼鏡,88,1版。
  69. 《聯合晚報》(1991),〈競價促銷熱跌破『眼鏡』〉。9 月 5 日。
  70. 《聯合報》(1988a),〈眼科醫師不得在眼鏡行駐診衛局施鐵腕下月起全面取締〉。4 月 7 日。
  71. (1973)。首期光學研習會獲得意外的成功。鐘錶眼鏡,12,4版。
  72. 《聯合報》(1988c),〈驗光將予取締?誤會眼鏡業者抗議!釋懷〉。4 月 22 日。
  73. (1992)。眼鏡店大打價格戰公會呼籲廣告應取向專業形象。臺灣鐘錶眼鏡雜誌,44,6版。
  74. (1993)。中山醫學院推廣驗光人員教育不遺餘力。臺灣鐘錶眼鏡雜誌,49,9版。
  75. (1983)。當代眼鏡雜誌創刊兩周年,舉行盛大雞尾酒會。鐘錶眼鏡,141,10版。
  76. 《經濟日報》(1973b),〈配裝隱形眼鏡應予嚴格管制〉。7 月 23 日。
  77. 《聯合報》(1963a),〈勿亂配眼鏡〉。6 月 23 日。
  78. (1986)。眼鏡從業人員講習結束衛生署頒發及格證明書。鐘錶眼鏡,168,6版。
  79. 《經濟日報》(1991b),〈「小林」林皇志走出艱困迎向光明〉。3 月21 日。
  80. 《聯合報》(1995),〈小近視年紀愈來愈輕大近視度數愈來愈深〉。1 月 21 日。
  81. (1984)。眼鏡零售轉向企業化連鎖經營乃時勢所趨。鐘錶眼鏡,151,2版。
  82. Abbott, Andrew(1988).The system of professions.Chicago:Chicago University Press.
  83. Abbott, Andrew(2016).Processual sociology.Chicago: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84. Abbott, Andrew(2005).Linked ecologies: States and universities as environments for professions.Sociological theory,23(3),245-274.
  85. Adams, Tracey. L.(2015).Sociology of professions: International divergences and research directions.Work, employment and society,29(1),154-165.
  86. Adams, Tracey. L.(2010).Profession: A useful concept for sociological analysis?.Canadian Review of Sociology / Revue canadienne de sociologie,47(1),49-70.
  87. Barber, Bernard(1963).Some problems in the sociology of the professions.Daedalus,669-688.
  88. Bourdieu, Pierre(2013).Manet : une revolution symbolique.Paris:Raison d’agir/Seuil.
  89. Bourdieu, Pierre(2005).The social structures of the economy.Cambridge:Polity Press.
  90. Bourdieu, Pierre(1996).The rules of art: Genesis and structure of the literary field.Cambridge:Stanford University Press.
  91. Bourdieu, Pierre(1989).La noblesse d'État: grandes écoles et esprit de corps.Paris:Minuit.
  92. Bourdieu, Pierre,Wacquant, Loïc(1992).An Invitation to Reflexive Sociology.Chicago:The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93. Davidson, Luke(1996).SSHM Prize Essay ‘Identities Ascertained’: British Ophthalmology in the First Half of the Nineteenth Century.Social history of medicine,9(3),313-333.
  94. Dent, Mike(ed),Bourgeault, Ivy Lynn(ed),Denis, Jean-Louis(ed),Kuhlmann, Ellen(ed)(2016).The Routledge Companion to the Professions and Professionalism.New York:Routledge.
  95. Evetts, Julia(2013).Professionalism: Value and ideology.Current Sociology,61(5-6),778-796.
  96. Evetts, Julia(2003).The sociological analysis of professionalism: Occupational change in the modern world.International sociology,18(2),395-415.
  97. Evetts, Julia(2006).Short note: The sociology of professional groups: New directions.Current sociology,54(1),133-143.
  98. Freidson, Eliot(1970).Profession of medicine: A study of the sociology of applied knowledge.Chicago: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99. Freidson, Eliot(2001).Professionalism, the third logic: On the practice of knowledge.Chicago: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100. Hughes, Everett. C.(1963).Professions.Daedalus,655-668.
  101. Johnson, Terence. J.(1972).Professions and Power (Routledge Revivals).New York:Routledge.
  102. Larkin, Gerald. V.(1981).Professional autonomy and the ophthalmic optician.Sociology of Health & Illness,3,15-30.
  103. Larson, Margali. S.(1977).The Rise of Professionalism: A Sociological Analysis.California: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
  104. Liu, Sida,Emirbayer, Mustafa(2016).Field and ecology.Sociological Theory,34(1),62-79.
  105. Parsons, Talcott (1939). The professions and social structure. Social forces 17(4): 457-467.
  106. Saks, Mike(2016).A review of theories of professions, organizations and society: The case for neo-Weberianism, neoinstitutionalism and eclecticism.Journal of Professions and organization,3(2),170-187.
  107. Saks, Mike(2012).Defining a profession: The role of knowledge and expertise.Professions and Professionalism,2(1),1-10.
  108. Schinkel, William,Noordegraaf, Mirko(2011).Professionalism as symbolic capital: Materials for a Bourdieusian theory of professionalism.Comparative Sociology,10(1),67-96.
  109. Sciulli, David(2005).Continental sociology of professions today: Conceptual contributions.Current sociology,53(6),915-942.
  110. Suddaby, Roy,Viale, Thierry(2011).Professionals and fieldlevel change: Institutional work and the professional project.Current Sociology,59(4),423-442.
  111. Torstendahl, Rolf(2005).The need for a definition of ‘profession’.Current Sociology,53(6),947-951.
  112. 中央大學光電科學與工程學系官方網站(日期不詳),〈師資人員:張榮森〉。http://www.dop.ncu.edu.tw/ch/teacher/index_more/52(檢索日期:2018 年 3 月 1 日)。
  113. 中華民國眼科醫學會(1998)。貴署醫字號第八五零三七七一八函辦理。中眼會訊,7,20。
  114. 中華民國眼鏡光學學會官方網站(日期不詳),〈沿革〉。http://www.vosroc.org.tw/lead_in.htm(檢索日期:2018 年 2 月21 日)。
  115. 玉瑛(1982)。走訪羅斯福路眼鏡業者以競爭來詮釋商業道德,讓我們正視眼鏡業者「近視」心態。當代眼鏡,4,69-73。
  116. 成功大學醫學院(1990)。成功大學醫學院(1990),〈有關國內是否有必要成立視光學系〉 。中華民國 79 年 2 月 28 日成大醫字號 0977 號公文。見林佳谷,《評估驗光學系設立之需要》。臺北市:行政院衛生署。
  117. 池田若菜(2014)。臺北市,師範大學臺灣史研究所。
  118. 行政院研考會(1984)。行政院研考會(1984),《七十三年度由院列管學生視力保健重要措施實地訪視報告》。臺北市:行政院研究發展考核委員會。
  119. 行政院衛生署,研考會,臺大醫學院(1983)。,未出版
  120. 吳嘉苓(2000)。醫療專業、性別與國家:台灣助產士興衰。台灣社會學研究,4,191-268。
  121. 那玉(1995)。一位老醫師學眼科的『心歷路程』。中眼醫訊,5(1),37-39。
  122. 那玉(1995)。維他命 A 缺乏眼疾之經驗。中眼醫訊,5(1),40-41。
  123. 那玉,黃松元(1974)。臺北市國民中學學生之視力調查報告。眼科醫學會會刊,13,47-50。
  124. 那玉,黃松元(1970)。視力調查報告。健康教育通訊,24,40-41。
  125. 那玉,黃書堂(1963)。學生視力調查報告。健康教育通訊,8,3-10。
  126. 那玉,葉友炎,黃松元(1965)。本省國民學校高年級學生視力調查報告。健康教育通訊,16,1-12。
  127. 林克亮,陳賢堂,黃宣瑜(2016)。臺灣視光學教育制度與驗光師證照考試之現況與未來發展。國家菁英,48(12-4),116-135。
  128. 林志信(1988)。用驗光配鏡來取代醫師駐診。鐘錶眼鏡,194,6版。
  129. 林佳谷(1991)。為視光學系催生。北醫學報,20,75-79。
  130. 林佳谷(1992)。林佳谷(1992),《評估驗光學系設立之需要》。臺北市:行政院衛生署。
  131. 林國明(1997)。國家與醫療專業權力:臺灣醫療保險體系費用支付制度的社會學分析。臺灣社會學研究,1,77-136。
  132. 林惠朗(1992)。建立視力保健網的基本理念。中眼醫訊,2(4),167-168。
  133. 林隆光(1982)。,臺北市:教育部國教司。
  134. 林隆光(1997).學童視力保健.臺北市:健康世界叢書.
  135. 施永豐(2005)。,未出版
  136. 柯良時,劉效蘇,楊燕飛(1959)。台北市國民學校學童之眼屈折狀態調查。臺灣醫學會雜誌,58(6),336-354。
  137. 洪瑞蓮(2004)。新北市,長庚大學醫務管理學研究所。
  138. 張榮森(1985)。訪曾成金先生談眼鏡業之歷史回顧。光學工程,15,42-44。
  139. 許佩賢(2012).太陽旗下的魔法學校—日治台灣新式教育的誕生.新北市:東村出版社.
  140. 許紋銘(1994)。眼科醫師人力之探討。中眼醫訊,4(2),17-18。
  141. 許紋銘(2014).臺灣當代眼科發展紀實.新北市:合計出版社.
  142. 許紋銘(編)(2014).臺灣當代眼科發展紀實.香港:合記經銷.
  143. 陳志慶(1981)。我看當代眼鏡雜誌的刊行。當代眼鏡,1,16。
  144. 陳宜君(2013)。臺北市,師範大學臺灣史研究所。
  145. 陳英雄(1983)。眼鏡業者經營群像。鐘錶眼鏡,129,3版。
  146. 陳英雄(1981)。提高眼鏡業者素質應從健全組織著手。鐘錶眼鏡,116,5版。
  147. 陳惠伶(2009)。屏東縣,國立屏東科技大學技術及職業教育研究所。
  148. 陳德照(1994)。自行執業如何因應全民健保。中眼醫訊,4(2),31-35。
  149. 陳慕師(2001).國立台灣大學醫學院附設醫院:眼科百年史.臺北市:明高.
  150. 曾凡慈(2012)。兒童過動症的在地興起與專業技能網絡的變遷。科技、醫療與社會,21,15-76。
  151. 當代眼鏡編輯部(1981)。為中華民國眼鏡光學協會催生。當代眼鏡,1,14-15。
  152. 臺灣省政府(1986),〈加強學生視力保健重點措施〉。《台灣省政府公報》七十五年冬字第一期,頁 9-12。
  153. 臺灣省政府(1980),〈加強學生視力保健重點措施〉。《台灣省政府公報》六十九年夏字第四十二期,頁 3-5。
  154. 臺灣教育發展史料彙編編輯委員會編輯小組(1984).臺灣教育發展史料彙編:國民教育篇.臺中市:臺灣省政府教育廳.
  155. 臺灣教育發展史料彙編編輯委員會編輯小組(1984).臺灣教育發展史料彙編:衛生教育篇.臺中市:臺灣省政府教育廳.
  156. 衛福部國民健康署(2016),〈近視歷年流行病學調查結果〉。https://www.hpa.gov.tw/Pages/Detail.aspx?nodeid=609&pid=108 (檢索日期:2018 年 5 月 30 日)。
  157. 樹人醫護管理專科學校視光學科官方網站(日期不詳),〈本科簡介〉。http://www.szmc.edu.tw/Optometry/html/index_frame.htm(檢索日期:2019年2月27日)。
  158. 蕭清仁(2001)。歐美亞各國驗光制度的比較。當代眼鏡,31-33。
  159. 戴定皇(2017)。臺北市,臺灣大學社會學研究所。
被引用次数
  1. 葉豐銘,葉靜輝,楊千慧(2023)。台灣驗光人員專業倫理規範建構之研究。輔仁管理評論,30(2),60-84。
  2. (2020)。追尋健康、探問病苦:連結醫療與社會的聚力群學。台灣社會學,39,193-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