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名

規範市場、協商醫政與再造專業:戰後初期的臺灣省醫師公會,1946-1967

并列篇名

Regulating Market, Negotiating Policies and Remodelling Profession: Taiwan Medical Association, 1946-1967

DOI

10.6464/TJSSTM.202004_(30).0004

作者

許宏彬(Hsu, Hung Bin)

关键词

醫療市場 ; 醫病關係 ; 醫學倫理 ; 專業化 ; 醫政關係 ; Medical Market ; Doctor-Patient Relationship ; Medical Ethics ; Professionalization ; Medicine and Politics

期刊名称

科技醫療與社會

卷期/出版年月

30期(2020 / 04 / 01)

页次

163 - 216

内容语文

繁體中文

中文摘要

醫師的社會及政治參與是臺灣近代醫療發展中的鮮明特徵。然而,戰後初期臺灣省醫師公會號召群醫集體參與政治之現象卻鮮為學界所討論。本文提出以下幾個問題:為何戰後醫師於二二八事件與白色恐怖陰影下,仍積極參與政治?其中,醫師公會做為法定專業代表機構扮演什麼角色?此現象與戰後醫療環境劇變、法規變遷及專業發展間有何關連?本文發現,殖民時期因總督府對市場高度管制加之對醫師團體的消極態度,故而臺灣開業醫普遍採取「自由業」心態,組織程度不高。戰後因政權轉移出現新醫療體制與大批新從業人員,開業醫面對醫業競爭及醫權不彰情形下,藉法定「臺灣省醫師公會」以集結因應。省公會一方面以專業倫理立場勸導開業醫加入團結對外,另一方面也以利益團體的身份要求新政權介入管制醫療市場。進行遊說與協商的過程中,公會發現須更積極介入政治方能有效管制醫療市場並確保醫權,因而鼓勵會員投入各階層選舉以彰顯醫界影響力,開啟戰後「政醫合作」時代。

英文摘要

Taiwanese doctors' various social and political activities have drawn much attention from historians of Taiwan history. However, Taiwanese doctors' collective relationship with the medical market and the state after WWII remains unexplored. Focusing on the role of the Taiwan Medical Association (TMA), this paper raises the following questions: What kind of role did TMA play in shaping the post-war medical profession on the island? What i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doctors' political activities, the medical market and governmental policy? This article argues that, during the Japanese colonial period, the doctors did not and could not execute their collective influence on medical policy and, for the most part, remained freelancers. However, after WWII under the new Chinese Nationalist government, various kinds of medical practitioners were allowed into the market. To cope with the resultant chaotic and overcrowded market, doctors felt a strong need to unite under the auspices of the newly established TMA around a professional code of ethics that would strengthen their collective influence. Meanwhile, the TMA negotiated with different levels of government and the Legislative Assembly to regulate the medical market. It is in this particular context that TMA encouraged its members to become involved in various types of political elections with the aim of amending the medical regulations in their favour and thus tightening control over Taiwan's medical market.

主题分类 人文學 > 人文學綜合
醫藥衛生 > 醫藥衛生綜合
醫藥衛生 > 醫藥總論
醫藥衛生 > 基礎醫學
醫藥衛生 > 預防保健與衛生學
醫藥衛生 > 社會醫學
社會科學 > 社會科學綜合
参考文献
  1. Lei, SH(2014).Neither Donkey nor Horse: Medicine in the Struggle over China’s Modernity.Chicago:University of Chicago.
    連結:
  2. Lo, Ming-cheng Miriam(2002).Doctors within Borders: Profession, Ethnicity and Modernity in Colonial Taiwan.Berkeley, CA: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
    連結:
  3. 吳聰敏(2006)。臺灣戰後的惡性物價膨脹(1945-1950)。國史館學術集刊,10,129-159。
    連結:
  4. 祝平一(2010)。藥醫不死病,佛度有緣人:明、清的醫療市場、醫學知識與醫病關係。中研院近史所集刊,68,1-50。
    連結:
  5. 楊翠華(2008)。美援對台灣的衛生計畫與醫療體制的形塑。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集刊,62,91-139。
    連結:
  6. 葉永文(2004)。戰後台灣的醫政關係(1945-1975):弱勢統治與強勢統治的分析。社會政策與社會工作學刊,8(2),1-38。
    連結:
  7. 雷祥麟(2010)。杜聰明的漢醫藥研究之謎─兼論創造價值的整合性研究。科技、醫療與社會,11,199-284。
    連結:
  8. 薛化元(2004)。一九五○、六○年代官方改革主張的探討—以總統府臨時行政改革委員會的地方自治建議為中心。國立政治大學歷史學報,21,235-258。
    連結:
  9. (1953)。各地會訊中部四公會組醫療糾紛研究會。台灣医界通訊,2(1),18。
  10. (1965)。醫保動態。臺灣醫界,8(7),27。
  11. 《聯合報》(1956),〈法醫葉昭渠即將赴日接受學位〉。12月 28 日。
  12. 《臺灣醫界(舊)》(1948),〈會報〉。4: 21。
  13. 《臺灣醫界(舊)》(1949),〈會報〉。5: 18。
  14. (1952)。會務報告。台灣医界通訊,1(5),19。
  15. (1953)。醫界消息西藥市場一度波動幸經當局及時抑止仍盼積極疏導西藥來源。台灣医界通訊,2(3),20。
  16. (1955)。我們的話衛生行政上應該改善的幾個問題。台灣医界通訊,4(5-6),4-5。
  17. (1952)。一年來的會務述要。台灣医界通訊,創刊號,10-12。
  18. 《臺灣醫界(舊)》(1948),〈招待醫師出身省參議員座談會紀錄〉。4: 19-20。
  19. (1952)。第五屆第二次會員大會周理事長致詞全文。台灣医界通訊,1(2),8。
  20. 《民報》(1946),〈中醫將予取締當局擬代辦藥品記者招待會經衛生局長報告〉。5 月 30 日。
  21. 公益財團法人武田科學振興財團(未知),〈沿革〉。https://www.takeda-sci.or.jp/about/history.html(檢索日期:2018 年 12 月 5 日)。
  22. 立法院法律系統(未知),〈「醫師法」立法沿革〉。https://lis.ly.gov.tw/lglawc/lglawkm(檢索日期:2019 年 3 月 6 日)。
  23. (1965)。自由職業者免徵營業稅案專輯。臺灣醫界,8(12),3-13。
  24. 《臺灣の醫界》(1942),〈臺灣奉公醫師團創立總會概況 (附)團務概況〉。創刊號,頁 23-41。
  25. (1952)。會務報告。台灣医界通訊,1(3),10-11。
  26. 《聯合報》(1964),〈勞保指定醫院辦法省府會議昨予修正現有勞保醫院終止指定應按新辦法重新辦申請〉。3 月 3 日。http://journal.th.gov.tw/display.php?code=85422CHHX0#0( 檢索日期:2020 年 1 月 30 日)。
  27. (1959)。函令彙輯。臺灣醫界,2(2),47-48。
  28. (1951)。卷頭詞。臺灣醫界(舊),7,1。
  29. 日本医師連盟(未知),〈目的/日本医師連盟の歩み〉。http://www.nichiiren.jp/?page_id=15(檢索日期:2019 年 5 月 20 日)。
  30. (1952)。臨時省議會衛生詢問案彙誌。台灣医界通訊,1(4),14。
  31. (1952)。北市・北縣・苗縣公會會訓彙誌北縣召開幹部會議鼓勵會員競選議員。台灣医界通訊,1(7),18-19。
  32. 《自立晚報》(1965),〈社論勞保應予整飭〉。11 月 30 日。
  33. 南女風華一世紀(未定),〈服務立到的一元議員—清廉自持的梁許春菊 〉。https://tngs100.blogspot.com/2018/05/blog-post.html(檢索日期:2019 年 2 月 14 日)。
  34. (1953)。高市屏縣二公會會員大會紀要。台灣医界通訊,1(12),16。
  35. (1953)。臺北市成立醫療糾紛審議委會。台灣医界通訊,2(6),15。
  36. (1952)。直接配售美援西藥一般民眾認有必要衛生處電恪遵收費標準。台灣医界通訊,1(2),11。
  37. (1958)。請願書。臺灣醫界,1(4),23。
  38. (1952)。醫療通訊處理醫療糾紛應據科學鑑定周理事長陳監委訪晤高院史院長提出建議。台灣医界通訊,1(3),12。
  39. (1952)。會務報告電復農復會配售藥品價格應求公允經過。台灣医界通訊,1(5),19。
  40. (1954)。医界消息陳江山監委談醫療糾紛要多關心政治才能合理解決。台灣医界通訊,2(11),18。
  41. 公益財團法人武田科學振興財團(未知),〈外國人留學助成〉。https://www.takeda-sci.or.jp/business/abroad.html(檢索日期:2018 年 12 月 5 日)。
  42. 《臺灣の醫界》(1943),〈臺灣醫師會の成立と臺灣奉公醫師團の解散〉。2(1): 45-67。
  43. (1952)。一年來的會務述要關於醫療上所發生的司法案件乙、會員報請處理案件。台灣医界通訊,創刊號,12。
  44. 《聯合報》(1958),〈現行醫師法修訂完竣省府呈送政院轉請立院審議〉。3 月 27 日。
  45. (1953)。醫界消息周理事長訪司法當局為醫療糾紛陳情。台灣医界通訊,2(1),21。
  46. 《民報》(1945),〈鄉人打醫師起於誤解〉。11 月 16 日。
  47. 《臺灣醫界(舊)》(1948),〈公牘摘錄〉。3: 2-5。
  48. (1953)。省議會第三次大會衛生詢問案彙誌。台灣医界通訊,1(10),8。
  49. 《聯合報》(1958),〈大眾生活社團內政部修正醫師法中醫表示反對中醫公會昨日招待記者呼籲政府保障中醫〉。4 月 21 日。
  50. (1953)。會務報告二、為會員吳迪被控業務過失一案陳情。台灣医界通訊,2(1),19。
  51. (1954)。我們的話跨出醫院走向社會─請醫界同仁競選縣市長省議員。台灣医界通訊,2(11),3。
  52. (1958)。法令彙輯擬修增刪醫師法條文草案及現行條文及其意見對照表。臺灣醫界,1(2),35-36。
  53. (1953)。會務報告。台灣医界通訊,2(7),17。
  54. (1952)。我們的話解決醫療糾紛之道。台灣医界通訊,1(4),3+5。
  55. (1952)。我們的話醫療房屋不應照營業房屋課捐。台灣医界通訊,1(3),3。
  56. 中華民國醫師公會全國聯合會(未知),〈公會簡介〉。https://www.tma.tw/about/index.asp(檢索日期:2019 年 12 月 14 日)。
  57. 《臺灣醫界(舊)》(1947),〈省醫師公會工作簡誌〉。創刊號,頁 18-19。
  58. (1953)。會務報告一、請最高法院受理會員王共祿抗告狀。台灣医界通訊,2(1),19。
  59. (1952)。中部公會聯誼會舉行第二次例會。台灣医界通訊,1(8),27。
  60. (1954)。第二屆地治開展勉醫界同人。台灣医界通訊,3(2),3。
  61. 《中國時報》(1979),〈修正勞保指定醫院辦法放寬承保醫療人數限制嚴禁向保險人 ‧ 收取保證費用違者加重罰鍰 ‧依法移送偵辦〉。5 月 30 日。
  62. Croizier, Ralph C.(1968).Traditional Medicine in Modern China; Science, Nationalism, and the Tensions of Cultural Change.Cambridge: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63. Digby, Anne(1994).Making a Medical Living: Doctors and Patients in the English Market for Medicine, 1720-1911.Cambridge, New York: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64. Hatch, Nathan O.(ed.)(1988).The Professions in American History.Notre Dame, Ind.:University of Notre Dame Press.
  65. Kondo, James(2005).The Iron Triangle of Japan’s Health Care: The Japan Medical Association is Losing Its Grip on Healthcare Policy.BMJ: British Medical Journal,330(7482),55-56.
  66. Starr, Paul(1982).The Social Transformation of American Medicine.New York:Basic Books.
  67. Steslicke, William E.(1972).The Political Life of the Japan Medical Association.The Journal of Asian Studies,31(4),841-862.
  68. Yamagishi, Takakazu(2011).War and Health Insurance Policy in Japan and the United States: World War II to Postwar Reconstruction.Baltimore:Johns Hopkins University Press.
  69. 上海市醫藥公司(編),上海市工商行政管理局(編),上海社會科學院經濟研究所(編)(1988).上海近代西藥行業史.上海:上海社會科學院出版社.
  70. 木馬山人(1953)。一日的清遊。台灣医界通訊,1(11),18-19。
  71. 江東亮(2003).醫療保健政策─台灣經驗.臺北:巨流.
  72. 行政院衛生署(編輯)(1995).臺灣地區公共衛生發展史.臺北:行政院衛生署.
  73. 吳文星(1992).日據時期臺灣社會領導階層之研究.臺北:正中書局.
  74. 吳文龍(1958)。「為醫先為人」(景福會席上講演)。臺灣醫界,1(2),22。
  75. 吳南河(2002)。「台灣省醫師公會」的歷史任務軌跡。臺灣醫界,45(4),192-194。
  76. 吳基福(1980).臺灣醫師公會三十三年史.臺北:中華民國醫師公會全國聯合會.
  77. 吳基福(1980).中國醫政史上的大革命.臺北:中華民國醫師公會全國聯合會.
  78. 吳基福(1958)。天時,地利,失人和。修改醫師法之爭議。臺灣醫界,1(5),5-6。
  79. 吳新榮,張良澤(編)(2007).吳新榮日記全集 2,1938.臺南:臺灣文學館.
  80. 吳新榮,張良澤(編)(1981).吳新榮全集 2 琑琅山房隨筆.臺北:遠景.
  81. 吳新榮,張良澤(編)(2008).吳新榮日記全集 10,1955-1961.臺南:臺灣文學館.
  82. 吳新榮,張良澤(編)(2008).吳新榮日記全集 9,1948-1953.臺南:臺灣文學館.
  83. 吳新榮,張良澤(編)(2007).吳新榮日記全集 1,1933-1937.臺南:臺灣文學館.
  84. 吳新榮,張良澤(編)(2008).吳新榮日記全集 7,1943-1944.臺南:臺灣文學館.
  85. 吳新榮,張良澤(編)(2008).吳新榮日記全集 8,1945-1947.臺南:臺灣文學館.
  86. 李敖(1962)。修改「醫師法」與廢止中醫。文星,11(1),9-15。
  87. 李筱峯(1986).臺灣戰後初期的民意代表.臺北:自立晚報.
  88. 李騰嶽(1958)。「臺灣醫界的再次誕生」。臺灣醫界,創刊號,10。
  89. 沈孝猷(1948),〈偽藥漫談〉,《臺灣醫界(舊)》4: 18。
  90. 周百練(1953)。檢討過去 ‧ 努力未來—第六屆第一次會員代表大會致詞全文。台灣医界通訊,2(1),4-5。
  91. 林忠實(1965)。義診的重要性。臺灣醫界,8(12),14。
  92. 林瑤棋(2012).庶民醫療史:台灣醫壇演義.臺北:大康.
  93. 邱仲麟(2015)。醫資與藥錢:明代的看診文化與民眾的治病負擔。中國史新論 ‧ 醫療史分冊,臺北:
  94. 邱仲麟(2008)。醫生與病人─明代的醫病關係與醫療風習。從醫療看中國史,臺北:
  95. 施懿琳(1999).吳新榮傳.南投:臺灣省文獻會.
  96. 紀展南(2007).嘉義媽祖婆:許世賢傳奇.嘉義:張進通許世賢基金會.
  97. 飛霜生(1948),〈臺北縣醫師公會第三屆大會〉。《臺灣醫界(舊)》3: 17-18。
  98. 高敬遠(1950)。臺北市五年來傳染病概況。臺灣醫界(舊),6,2-3。
  99. 國史館臺灣文獻館(1936),〈醫籍登錄〉,見台灣總督府府(官)報資料庫。http://ds3.th.gov.tw/ds3/app007/list3.php?ID1=0071032755a005(檢索日期:2019 年 5 月 30 日)。
  100. 培元(1953)。對於本會的觀感與希望。台灣医界通訊,2(2),7。
  101. 張子文,郭啟傳,林偉洲,國家圖書館特藏組(編輯)(2003).臺灣歷史人物小傳:明清暨日據時期.臺北:國家圖書館.
  102. 張文鉁(1948),〈偽藥經驗談〉。《臺灣醫界(舊)》3: 10。
  103. 張炎憲(2010).花蓮鳳林二二八.臺北:吳三連臺灣史料基金會.
  104. 莊三桂(1959)。漫談醫師諸公會如何團結!?。臺灣醫界,2(3-4),11。
  105. 莊永明(2005).韓石泉醫師的生命故事:愛人如己的醫界典範.臺北:遠流.
  106. 許寸金(1954)。發揮醫德 ‧ 加強團結─南部七縣市公會聯席會議後感。台灣医界通訊,2(10),6。
  107. 許寸金(1959)。遇事愚想。臺灣醫界,2(1),45-46。
  108. 許寸金(1956)。醫藥行政考察團在日考察零記(續完)。台灣医界通訊,5(3-4),24-25。
  109. 許宏彬(2017)。行醫營生─小鎮醫師吳新榮的醫業、實作與往診。新史學,28(4),49-102。
  110. 許峰源(2013)。聯合國善後救濟總署與台灣霍亂的防治(1946-1947)。世新人文社會學報,14,229-254。
  111. 許雪姬(訪問),方惠芳(訪問),許雪姬(紀錄)(1992)。許整景先生訪問紀錄。口述歷史,3,295-310。
  112. 郭金塔(1947),〈配尼西林起初在臺灣社會上的反應〉。《臺灣醫界(舊)》創刊號,頁 12。
  113. 陳永興(1998)。二二八與台灣醫界。二二八事件研究論文集,臺北:
  114. 陳君愷(1999)。同文化與異文化的交會點─「光復」與台灣醫生患者間醫療關係的一個轉折。台灣風物,49(1),83-136。
  115. 陳君愷(1992).日治時期臺灣醫生社會地位之研究.臺北:師大歷史所.
  116. 陳金生(1963)。年輕醫生的出路第三輯:台灣之密醫 ‧ 偽醫問題。青杏,16,31-33。
  117. 陳建忠(編)(2011).臺灣現當代作家研究資料彙編 01 賴和.臺南:國立臺灣文學館.
  118. 陳淑芬(2000).戰後之疫.臺北:稻香.
  119. 陳景燦(1958)。各地通訊我們走向何處?—蘇理事長在臨時會員大會致詞。臺灣醫界,1(8),53。
  120. 曾妙慧(2004)。臺灣威權體制下之勞動權:1950 年代的工會與勞工保險。人權理論與歷史論文集,臺北:
  121. 黃龍興(編輯),鄧宗德(編輯),劉玉燕(編輯)(2017).醫人治世:白色恐怖受難醫師群像.新北市:國家人權博物館籌備處.
  122. 新竹市仁池眼科傅金池(1959)。勞保指定醫院制度之弊害。臺灣醫界,2(3-4),54+56。
  123. 楊倍昌(2012).科學之美:生物科學史閱讀筆記.高雄:巨流.
  124. 葉永文(2006).台灣醫療發展史:醫政關係.臺北:洪葉文化.
  125. 葉昭渠(1958)。讀嘉義縣醫師公會 Venadrin 座談會紀錄。臺灣醫界,1(8),6+16-18。
  126. 資料室(1959)。臺灣省醫師公會第七屆第五次理監事聯席會議記錄。臺灣醫界,2(1),44+51。
  127. 資料室(1959)。來函照登。臺灣醫界,2(5),15+44。
  128. 資料室(1953)。各地公會慶祝第六屆醫師節盛況。台灣医界通訊,2(9),13-15。
  129. 資料室(1958)。內政部召開修增(刪)醫師法條文草案第一次會議。臺灣醫界,1(3),25-26。
  130. 資料室(1954)。過敏反應致死醫師不負刑責─醫療糾紛判例之七。台灣医界通訊,2(10),7。
  131. 資料室(1958)。嘉義縣醫師公會討論維那霖 Veandrin 醫療糾紛問題座談會。臺灣醫界,1(5),9+25-30。
  132. 鈴木哲造(2014)。臺北,臺灣師大歷史系。
  133. 雷祥麟(2003)。負責任的醫生與有信仰的病人─中西醫論爭與醫病關係在民國的轉變。新史學,14(1),45-96。
  134. 嘉縣公會(1958)。嘉縣公會遞呈臺南地院資料文件。臺灣醫界,1(7),11+37-38。
  135. 臺南市醫師公會編輯委員會(1952).臺南市醫師公會特刊第一冊新藥討論集.臺南:臺南市醫師公會.
  136. 臺南市醫師公會編輯委員會(1953).臺南市醫師公會特刊第二冊續新藥討論集.臺南:臺南市醫師公會.
  137. 臺灣省參議會秘書處編印(1948),《臺灣省參議會第一屆第六次大會特輯》。頁 88-90,出自中華民國地方議會議事錄總庫,臺灣省參議會第一屆第六次大會第一次會議紀錄,典藏序號:001-01-06OA-00-2-1-0-00025。
  138. 臺灣省臨時省議會(1952),〈梁許春菊提案現行醫師法中應加深懲罰非醫師而行醫者之條例〉。中央研究院臺灣史研究所臺灣史檔案資源系統,臺灣省臨時省議會檔案,識別號:002_61_204_41003。http://tais.ith.sinica.edu.tw/sinicafrsFront/search/search_detail.jsp?xmlId=0000070740(檢索日期 2019 年 2 月 15 日)。
  139. 臺灣省醫師公會(1947),〈請罷征醫師營業稅以穩定開業醫師業務建議書〉。《臺灣醫界(舊)》創刊號,頁 2-3。
  140. 臺灣省醫師公會(1965)。勞工疾病保險八項改革方案建議書。臺灣醫界,8(7),8。
  141. 臺灣省醫師公會(1947),〈建議書〉。《臺灣醫界(舊)》2: 2。
  142. 臺灣省議會秘書處(1966).臺灣省議會第三屆第六次大會專輯(一).臺中:省議會秘書處.
  143. 劉士永(2017)。1930—1970 年代間從社會參與遁入臨床的臺灣醫界菁英。三代臺灣人:百年追求的現實與理想,台北:
  144. 編者室(1948),〈卷頭語〉。《臺灣醫界(舊)》3: 1。
  145. 編輯室(1965)。一年之回顧。臺灣醫界,8(1),6-10。
  146. 蔡阿信(1948),〈美國的醫療業事:旅美見聞〉。《臺灣醫界(舊)》4: 17-18。
  147. 蔡慧玉(訪談),吳美慧(記錄)(2014).光復臺灣與戰後警政:「臺灣警察幹部訓練班」口述訪談紀錄.臺北:中央研究院臺灣史研究所.
  148. 蔡曉峯(1958)。會務報告。臺灣醫界,創刊號,24-25。
  149. 蔡錫琴,陳正言(1955)。在臺灣所見 Pencillin Anaphylaxis•第 1 報:注射 Pencillin 後引起之 Anaphylactic Shock。臺灣醫學會雜誌,54(1),1-14。
  150. 賢逑室主人(1948),〈刀圭餘暇錄(三)〉。《臺灣醫界(舊)》3: 11-12。
  151. 鄭梓(1988).戰後臺灣議會運動史之研究—本土菁英與議會政治(1946-1951).臺北:華世出版社.
  152. 聯合國善後救濟總署臺灣分署(1947),《善後救濟總署臺灣分署業務總報告》。臺北:善後救濟總署臺灣分署。
  153. 韓石泉(1953)。醫師十箴。台灣医界通訊,2(9),8。
  154. 藍博洲(2005).消失的台灣醫界良心.中和:INK 印刻.
  155. 魏火曜(1967)。舊題重談。青杏,25,1-3。
  156. 蘇振輝(1958)。對高市吳理事長撰述「如何應付醫療糾紛」讀後感。臺灣醫界,1(2),5。
  157. 聽診鬼(1947),〈開棺驗屍〉。《臺灣醫界(舊)》2: 15-16。
  158. 鷺村(1948),〈序言〉。《臺灣醫界(舊)》4: 1。
被引用次数
  1. 蔡令儀(2023)。現代臺灣漢醫的開端:日治初期鼠疫防治與臺人醫院。科技醫療與社會,36,53-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