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文献
|
-
劉士永(2013)。戰後臺灣中西整合醫學發展的躓踣:以杜聰明與楊思標為例。中醫藥雜誌,24(S1),111-122。
連結:
-
(1974).筆記小說大觀・三編.臺北:新興書局.
-
(元)羅天益(1987).衛生寶鑑.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
-
(明)樓英(1997).醫學綱目.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
(明)龔廷賢(1999).萬病回春.北京:中國中醫藥出版社.
-
(清)紀昀(纂)(2000).四庫全書總目提要.石家莊:河北人民出版社.
-
(朝鮮)許浚(編)(1977).東醫寶鑑.臺北:台聯國風.
-
Kuhn, Thomas Samuel(1970).The structure of scientific revolutions.Chicago: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
Kuhn、 Thomas,Popper, Karl,曲景永(譯),沈力(譯)(1990).批判與知識的增長.臺北:結構群.
-
Ma, Eun jeong(2010).The Medicine Cabinet: Korean Medicine Under Dispute.East Asian Science, Technology and Society: an International Journal,4(3),367-382.
-
Scheid, Volker(2002).Chinese medicine in contemporary China: plurality and synthesis.Durham, N.C.:Duke University Press.
-
Schutz、 Alfred,盧嵐蘭(譯)(1992)。舒茲論文集(I)社會現實的問題,臺北:
-
Son, Annette Hye Kyung(1998).Modernization of system of traditional Korean medicine (1876-1990).Health Policy,44(3),261-281.
-
Son, Annette Hye Kyung(1999).Modernization of medical care in Korea (1876-1990).Social Science & Medicine,49(4),543-550.
-
オリエント臨床文獻研究所監修(1997)。臨床實踐鍼灸流儀書集成。大阪:オリエント出版社。
-
オリエント臨床文獻研究所監修(1997)。臨床實踐鍼灸流儀書集成。大阪:オリエント出版社。
-
オリエント臨床文獻研究所監修(1996)。臨床實踐鍼灸流儀書集成。大阪:オリエント出版社。
-
人民衛生出版社(整理)(2013).黃帝內經.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
-
丸山敏秋(1987)。鍼灸古典入門:中國傳統醫學への招待。京都:思文閣。
-
于本性,田輝,鄧甜甜,李春日,董寶強(2015)。論接經配穴法。中華中醫藥雜誌,30(7),2301-2303。
-
大衛.艾傑頓, David,方俊仁(譯),李尚仁(譯),李尚仁(校訂)(2004)。從創新到使用:十道兼容並蓄的技術史史學題綱。科技渴望性別,臺北:
-
大韓形象醫學會(編)(2003).芝山形象醫案.首爾:지산출판사.
-
小曾戶洋(1992)。東洋醫學善本叢書。大阪:東洋醫學研究會。
-
小曾戶洋、天野陽介(2015)。針灸の歷史:悠久の東洋醫術。東京:大修館書店。
-
山本祐仙(1958)。五行穴の治驗。日本東洋醫學會誌,9(3),107-109。
-
中國醫藥學院附設醫院鍼灸科(1989).鍼灸醫訊選輯.臺中:中國醫藥學院.
-
尹容駪(2010)。韓國舍巖針法簡介。天津中醫藥學報,27(3),259。
-
尹暢烈,李正泰(2011).五腧穴의 流走方向에 關한 硏究.大韓韓醫原典學會誌,24(2),65-72.
-
尹暢烈,李正泰(2011).五腧穴 의 五行配合 에關한硏究.大韓韓醫原典學會誌,24(2),73-80.
-
孔泰泳(1975).舍岩陰陽五行鍼灸와 漢藥物의 連繫的處方運用例其 1,2,3,4,5.大韓韓醫學會誌,12(1),27-31.
-
水嶋丈雄(2007)。漢方臨床における鍼灸醫學:醫師が身につけておきたい經絡の理解。日東醫誌,58(3),413-421。
-
王全林,劉曉梅(2013)。《難經·六十八難》五腧穴古今臨床應用析微。上海針灸雜誌,32(8),151-152。
-
王佐良(整理),徐玉聲(整理),陸焱垚(整理)(2002).陸瘦燕針灸醫案醫話.上海: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
-
王孝瑩(1995)。韓醫學(韓國傳統醫學)的歷史與現狀。國外醫學(中醫中藥分冊),17(3),6-10。
-
王鴻謨(2003)。關於經脈起止走向規律的探討。中國針灸,23(9),537-539。
-
王鴻謨(2006)。古典經絡理論本義辨析。中國針灸,26(7),489-493。
-
王鴻謨(2005)。經脈循行規律研究。中國針灸,25(3),191-193。
-
可開龍,吳立,黃開學(2010)。近年來關於五輸穴與十二經脈經氣流注關係觀點的研究概況探討。中國民族民間醫藥,2,5-7+13。
-
布魯諾.拉圖, Bruno,雷祥麟(譯)(2004)。直線進步或交引纏繞?人類文明長程演化的兩個模型。科技渴望社會,臺北:
-
田合祿(2011).中醫太極三部六經體系─針灸真原.太原:山西科學技術出版社.
-
皮國立(2012).「氣」與「細菌」的近代中國醫療史:外感熱病的知識轉型與日常生活.臺北:國立中國醫藥研究所.
-
石井剛(2013)。「經」和「天下」:評述平岡武夫的經史研究。東亞視野下的日本哲學:傳統、現代與轉化,臺北:
-
全泰永,李相元(2005)。舍巖五行針法治療腰椎間盤突出症。中國中醫藥現代遠程教育,3(11),45-46。
-
吉田宗平、阪村悌佑(2008)。睡眠および生活パホーマンスの效率に影響与える諸因子の解析─不眠に対する井穴「小澤」の壓刺激效果の判定へ應用-。關西醫療大學紀要,2,67-73。
-
有馬義貴編、森洋平編(2011)。日本鍼灸の診斷學─傳統流派から中醫學まで-。京都:メディカルユーコン。
-
朴哲漢(2010).首爾,韓國慶熙大學韓醫歷史學科.
-
朴耕希,徐玉東,李相昌,楊永清(2013)。韓醫傳統特色針灸方法概要。上海針灸雜誌,32(10),875-876。
-
朴鎮滸(2013)。北京,北京中醫藥大學。
-
朱汝功(編)(1987).陸瘦燕針灸論著醫案選.臺北:啟業書局.
-
池田研二(1986)。〈鍼灸・整體〉東洋醫學マニュアル。東京:朝日ソノラマ。
-
김창환,강성길,정인기(2001).五輸穴을 이용한鍼法의 比較考察-舍岩鍼法、太極鍼法、八體質鍼法中心으로-.大韓鍼灸學會誌,18(2),186-199.
-
何小蓮(2006).西醫東漸與文化調適.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
佐佐木力(2014)。東亞科學文明的未來。讀書,3,48-52。
-
吳棹仙(1958).子午流注說難.四川:四川人民出版社.
-
呂嘉戈(2006).挽救中醫:中醫遭遇的制度陷阱和資本陰謀.桂林:廣西師範大學.
-
李玉清(編),齊冬梅(編)(2006).滑壽醫學全書.北京:中國中醫藥出版社.
-
李玉清(編),齊冬梅(編)(2006).滑壽醫學全書.北京:中國中醫藥出版社.
-
李啟煌(1997)。文祿・慶長の役と東アジア。京都:臨川書店。
-
李經緯(2015).中醫史.海口:海南出版社.
-
李榮貴(1991)。臺中,中國醫藥學院。
-
李磊,尤傳香(2012)。試論五輸穴的主治涵義。中醫藥通報,11(1),37-38。
-
李磊,尤傳香(2013)。試論經絡理論的文化內涵。南京中醫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14(1),12-15。
-
赤羽幸兵衛,劉藝卿(譯),承為奮(譯),梅煥慈(譯)(2008)。知熱感度測定法針灸治療學。針灸真髓─澤田派見聞錄,北京:
-
卓廉士(2013).營衛學說與針灸臨床.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
-
周防一平(2015)。岡部素道の鍼灸治療─戰前期經絡治療における理論の體系化と臨床の具體化。日東醫誌,66(2),147-154。
-
周琦(2007)。北京,北京中醫藥大學。
-
承淡安,陳璧琉,徐惜年(2016).子午針灸療法.上海: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
-
松田博公(2010)。日本鍼灸へのまなざし。東京:ヒューマンワールド。
-
松岡尚則、山下幸一、村崎徹(2006)。文祿の役(壬辰の乱)におけるの交わり。日本醫史學雜誌,52(2),273-292。
-
舍岩道人,李泰浩(譯)(1996).舍岩道人鍼灸要訣.首爾:행림서원.
-
金玟秀,李仁善(2007).舍巖鍼法과 八體質鍼法處方의 組成原理에 대한 比較研究.大韓鍼灸學會誌,24(6),171-185.
-
金春玉(2009)。論朝醫學的太極針法。中國民族醫藥雜誌,9,39-40。
-
金洪卿(2001).사암침법으로푼경락의신비.首爾:식물추장.
-
金達鎬,金重漢(1993).舍巖鍼法의 著作時期 및 形成背景에 關한 研究.大韓原典醫史學會誌,7,113-160.
-
金達鎬,金重漢(1992).舍巖鍼法의 形成時期에 關한書誌學的考察.大韓原典醫史學會誌,6,7-33.
-
金寬祐(2007).舍岩鍼法隨想錄.首爾:초락당.
-
金鎮洙(2003).四象人 의 鍼法.富川:전국의학사.
-
姜肅(2002)。淺談五腧穴的臨床應用。現代中西醫結合雜誌,11(10),959-960。
-
胡葵(2000)。五輸穴的主治特性及臨床運用。南京中醫藥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16(6),362-363。
-
修養齋(1960).修氏針灸全書.臺北:修養齋診所.
-
孫桂同,孫在同(2005)。舍巖針法治療偏頭痛經驗。中國中醫藥現代遠程教育,3(12),12-13。
-
柴崎保三(編)(1979).鍼灸醫學大系.京都:雄渾社.
-
海天,易肖煒(2008).中醫劫:百年中醫存廢之爭.北京:中國友誼.
-
真柳誠(1997)。江戶期渡來の中國醫書とその和刻。歷史の中の病と醫學,京都:
-
馬伯英,高晞,洪中立(1993).中外醫學文化交流史:中外醫學跨文化傳通.上海:文匯.
-
馬俊儒,李光華(2002)。淺談五輸穴的臨床應用。陝西中醫,23(4),347-348。
-
馬場白光(1984)。五行穴施灸の效果について。全日本鍼灸學會雜誌,33(4),388-394。
-
馬繼興(2011).針灸學通史.長沙:湖南科學技術出版社.
-
高立山,高峰(2007).針灸心傳.北京:學苑出版社.
-
崔官,金錦善(譯),魏大海(譯)(2013).壬辰倭亂:四百年前的朝鮮戰爭.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
崔松園,金日英,許蘭(2012)。朝醫舍巖針法治療太陰人便秘隨機對照研究。中國民族醫藥雜誌,6,1-5。
-
崔松園,許蘭,林浩(2014)。朝醫舍巖鍼法治療少陽人痛經的臨床療效觀察。中國民族醫藥雜誌,6,12-13。
-
張伯禮(編),朱建平(編)(2016).百年中醫史.上海: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
-
張伯禮(編),朱建平(編)(2016).百年中醫史.上海: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
-
盛增秀(編)(2004).王好古醫學全書.北京:中國中醫藥出版社.
-
許任,金達來(譯)(1999).鍼灸經驗方.首爾:鼎談.
-
許敬生(編)(2006).羅天益醫學全書.北京:中國中醫藥出版社.
-
陳思宇,金末淑,徐杉,何麗麗,黃建軍(2008)。五輸穴現代研究概況。中國中醫藥信息雜誌,15(9),100-103。
-
陸瘦燕,朱汝功(2014).陸瘦燕朱汝功論針灸辨證論治.上海: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
-
陸瘦燕,朱汝功(2014).陸瘦燕朱汝功論針灸醫案.上海: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
-
單玉堂(2017).單玉堂子午流注與靈龜八法講稿.北京:中國中醫藥出版社.
-
黃玉蘭(2011)。小論韓國五腧穴針刺療法。上海針灸雜誌,30(12),862-863。
-
黃維三(編)(1993).難經新解.新北:中醫研所.
-
黃龍祥(編)(2002).中國針灸學術史大綱.臺北:知音出版社.
-
黃龍祥(編)(2016).經脈理論還原與重構大綱.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
-
黃龍祥(編)(2003).中國針灸史圖鑒.青島:青島出版社.
-
廉泰煥(1987).24 體質鍼論과 그 脈診法研究.大韓韓醫學會誌,8(1),161-167.
-
新屋太九郎(1981)。色盲治驗:五行穴と色彩相關性。日本鍼灸良導絡醫學誌,10(1),6-8。
-
楊卓欣(編)(2010).放眼看中醫─港澳台及海外中醫藥發展概覽.北京:中國中醫藥出版社.
-
楊念群(2006).再造「病人」:中西醫衝突下的空間政治:1832-1985.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
-
楊維傑(1993).針灸五輸穴應用.臺北:樂群文化.
-
楊維傑(2006).針灸寶典.洛杉磯:美國中醫文化中心.
-
楊維傑(2010).實用五輸穴發揮.洛杉磯:美國中醫文化中心.
-
楊駿,黃世鈞(1996)。韓國舍巖針灸學說初探。安徽中醫學院學報,15(1),46-47。
-
滑明暘(1983).鍼灸乾坤─子午流注之研究.新北:滑明暘.
-
董建勇,趙曉薇(1996)。五輸穴與四時針法。甘肅中醫學院學報,8,47-49。
-
鄒小鳳(2012)。四川,四川師範大學。
-
雷祥麟(2010)。「東亞傳統醫療、科學與現代社會」專輯導言。科技、醫療與社會,11,13-24。
-
주현욱(2005).舍巖鍼法臨床講座.首爾:대성의학사.
-
趙世衡(1986).舍巖鍼法體系的研究.首爾:成輔社.
-
趙京生(編)(2013).針灸理論解讀:基點與視角.北京:中國中醫藥出版社.
-
趙京生(編)(2014).針灸學基本概念術語通典.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
-
趙京生(編)(2014).針灸學基本概念術語通典.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
-
趙東一,李麗秋(譯)(2013).東亞文明論.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
-
劉洋(編)(2015).徐靈胎醫學全書.北京:中國中醫藥出版社.
-
劉燕(2004)。韓國舍巖針法介紹。針灸臨床雜誌,20(2),34-35。
-
劉穎,張學麗,解秸萍(2006)。《難經》五輸穴主治作用臨床發揮。中國中醫藥信息雜誌,13(7),85-86。
-
歐陽康(編)(2001).人文社會科學哲學.武漢:武漢大學出版社.
-
鄭杜熙編、李璟珣編、金文子監譯、小幡倫裕譯(2008)。壬辰戦争─16世紀日・朝・中の国際戦争。東京:明石書店。
-
鄭裕壅(2013).首爾,韓國慶熙大學.
-
賴其萬(2007)。醫學典範在推動醫學倫理的意義。澄清醫護管理雜誌,3(2),4-8。
-
澀江抽齋,郭秀梅(點校)(2003).靈樞講義.北京:學苑出版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