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名

國小學生快樂活動、快樂感受、快樂條件之研究

并列篇名

Research on Activity, Perception, and Condition of Happiness among Elementary School Students

DOI

10.7089/JGE.201006.0001

作者

黃品傑(Pin-Jie Huang);蔣明珊(Ming-Shan Chiang)

关键词

快樂 ; 快樂活動 ; 快樂感受 ; 快樂條件 ; 快樂量表 ; Happiness ; Happiness activity ; Happiness perception ; Happiness condition ; Happiness inventory

期刊名称

資優教育研究

卷期/出版年月

10卷1期(2010 / 06 / 01)

页次

1 - 31

内容语文

繁體中文

中文摘要

本研究旨在建立適用於國小學生之快樂量表,並瞭解整體國小學生之快樂情形,同時探討性別、年級、班級類型、居住地區等不同背景變項之國小學生在研究者自編之「國小學生快樂量表」之表現現況與差異情形。研究對象包括台灣地區六縣市之國小普通班與資優班學生共788名,問卷回收率為98.5%。主要發現如下: 一、國小學生整體自覺快樂程度介於「很快樂」與「快樂」之間(M=3.83)。整體活動快樂程度之現況呈現「良好」(M=4.10)。被認為最為快樂之活動類別依序為「親和傑出」(M=4.41)、「感官逸樂」(M=4.23)、「知性參與」(M=3.70);活動頻率高低依序為「知性參與」(M=3.51)、「親和傑出」(M=3.27)、「感官逸樂」(M=3.19)。最常伴隨快樂出現之正向感受,依序為「輕鬆滿足」(M=4.36)、「激動爽快」(M=3.95)、「寧靜祥和」(M=3.84)類之感受。國小學生認為滿足「自我實現」(M=4.56)類之條件最易獲得快樂感受,而「免除嫌惡」(M=3.69)類之條件被認為相對較低。 二、從活動中獲得快樂感受之程度為女學生(M=4.16)高於男學生(M=4.04)、中年級(M=4.17)高於高年級學生(M=4.05);從事快樂活動之頻率亦為為女學生(M=3.41)高於男學生(M=3.26)、中年級(M=3.38)高於高年級學生(M=3.30);而在「親和傑出」之快樂程度上普通班(M=4.52)高於資優班(M=4.37),「知性參與」之活動頻率上則是資優班(M=3.55)高於普通班(M=3.37)。從快樂中感受到正向情緒為女學生(M=4.12)高於男學生(M=4.02)、中年級(M=4.16)高於高年級學生(M=4.00)、普通班學生(M=4.20)高於資優班學生(M=4.03)。對於滿足快樂條件量表的快樂認同程度,就性別言,僅在「免除嫌惡」層面上男學生(M=3.83)認同程度高於女學生(M=3.57),其餘皆無差異、中年級(M=4.26)高於高年級學生(M=4.06)、在「親友人際」及「整體快樂條件」之認同程度上普通班(M=4.24, M=4.24)高於資優班(M=4.09, M=4.12)。在居住地區變項部分則各分量表皆無顯著差異。

英文摘要

The purpose of this research was to understand elementary school students' experiences regarding to their happiness. The participants of the study consisted of 788 elementary school students from 6 counties and cities in Taiwan. The Happiness Inventory for Elementary School Students was developed to collect data.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overall perception of happiness among elementary students was high. The perception of ”Ease and Content” was considered most often to accompany with happiness. The types of activities that elementary-aged students felt happy to do were ”Sentiment and Excellence”, ”Sense and Leisure”, and ”Cognitive Participation”, respectively. However, what they actually did were ”Cognitive Participation”, ”Sentiment and Excellence”, and ”Sense and Leisure”, respectively. Moreover, to satisfy the condition of ”Self-actualized” was considered most easy to obtain happiness, next was ”Interpersonal relationship”, but the approval degree of ”Abhorrence-avoidance” condition was considered much lower. Finally, suggestions were proposed for families, schools, educational institutions, and further researchers.

主题分类 社會科學 > 教育學
参考文献
  1. 黃琬芯、葉玉珠(2006):教師快樂量表之編製。2008年3月6日,取自http://www3.nccu.edu.tw/~ycyeh/instrument-english/2006%20teacher%20happiness.pdf
  2. Brickman, P.,Coates, D.,Janoff-Bulman, R.(1978).Lottery winners and accident victims: Is happiness relative?.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36(8),917-927.
  3. Diener, E.(1984).Subjective well-being.Psychological Bulletin,95,542-575.
  4. Headey, B.,Wearing, A.(1989).Personality, life events, and subjective well-being: Toward a dynamic equilibrium model.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57,731-739.
  5. Nettle, D.(2005).Happiness: The science behind your smile.Oxford:Oxford University Press.
  6. Seligman, M. E. P.、洪蘭譯(2003)。真實的快樂。臺北:遠流。
  7. Thompson, J. G.(1988).The psychobiology of emotion.New York:Plenum Press.
  8. 李明生(1973)。影響才賦優異兒童教育之家庭因素。教育研究所集刊,15,130-231。
  9. 李素菁(2002)。碩士論文(碩士論文)。臺中,靜宜大學青少年兒童福利研究所。
  10. 李雪楨(1996)。碩士論文(碩士論文)。高雄,國立高雄師範大學輔導研究所。
  11. 李靜怡(2004)。碩士論文(碩士論文)。臺中,國立臺中師範學院諮商與教育心理研究所。
  12. 邱蓉蓉(2004)。碩士論文(碩士論文)。臺北,國立臺北師範學院教育心理與諮商學系。
  13. 柯慈姍(2006)。碩士論文(碩士論文)。臺中,國立臺中教育大學諮商與教育心理研究所。
  14. 涂秀文(1999)。碩士論文(碩士論文)。高雄,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教育學系。
  15. 張春興(2000)。現代心理學。臺北:東華。
  16. 張敏芳(2004)。碩士論文(碩士論文)。屏東,國立屏東師範學院教育行政研究所。
  17. 郭俊賢(1994)。碩士論文(碩士論文)。臺北,國立政治大學教育研究所。
  18. 郭靜姿(1993)。如何指導資優生進行獨立研究。資優教育季刊,48,5-15。
  19. 郭靜姿(1986)。碩士論文(碩士論文)。臺北,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心理與輔導研究所。
  20. 郭靜姿(1984)。資優學生的壓力與壓力調適。資優教育季刊,12,11-16+22。
  21. 陳美芳(1996)。資優學生身心特質與評量。教育資料集刊,21,13-26。
  22. 陳美芝(2006)。碩士論文(碩士論文)。高雄,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教育學系研究所。
  23. 陳姳蓁(2005)。碩士論文(碩士論文)。臺北,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特殊教育研究所。
  24. 陳皎眉編、江漢聲編、陳慧馨編(1996)。兩性關係。臺北:國立空中大學。
  25. 塗振洋(1994)。碩士論文(碩士論文)。臺北,國立政治大學教育研究所。
  26. 駱月絹(2005)。碩士論文(碩士論文)。新竹,國立交通大學教育研究所。
  27. 謝明芳(2001)。碩士論文(碩士論文)。高雄,國立中山大學教育研究所。
  28. 謝曉雲(2005)。二○○五年健康城市大調查:哪個城市最快樂?。康健雜誌,82,191。
  29. 蘇建文(1981)。兒童及青少年焦慮情緒之發展及其相關因素之研究。教育心理學報,13,85-94。
  30. 蘇建文(1982)。資賦優異兒童基本情緒特徵之研究。教育心理學報,15,67-84。
  31. 饒見維(2004)。情緒涵養。臺北:五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