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名

從資訊科技功能論建構教學方案的規劃原則

并列篇名

A Computer Technology Approach to Integrative Programs Based on Constructivism

DOI

10.29843/JCCIS.200307.0010

作者

陳秋雯(Chiou-Wen Chen)

关键词

建構主義 ; 資訊科技 ; 學習效果評估 ; Constructivism ; Computer technology ; Learning efficiency

期刊名称

資訊社會研究

卷期/出版年月

5期(2003 / 07 / 01)

页次

261 - 281

内容语文

繁體中文

中文摘要

建構論(constructivism)主張「知識乃是學習者主動建構的結果」,從人與環境互動的角度設計課程有助發展現代公民在知識經濟時代的能力。九年一貫課程實施以及資訊科技帶來對知識傳遞方式的衝擊,學校課程必須發展新教學模式以達到課程統整學習。本文目的即在結合資訊科技與建構取向教學提出:1.評估個別學習需求規劃整合性的知識學習情境;2.超鍵結知識搜尋系統打破學科知識的分界;3.線上即時發展學習者的領域知識;4.重複模擬教學情境有利於補救教學;5.發展充實學習方案;6.結合線上學習評量診斷與歷程檔案評量以達到多元評量等建構取向資訊系統規劃方案,並說明方案發展的注意事項與實施效果,以提供融入課程統整之教育科技發展參考。

英文摘要

Constructivism claims “Knowledge resulted from learners’ active construction.” This article suggested six computer-aided programs based in Constructivism: a) a multidisciplinary learning setting based in individual. b) a hypertext search system. c) an on-line system improving domain knowledge. d) a simulation system to enrich cognitive deficiency. e) a enrichment program. f) an on-line multidimensional evaluation system. The study also mentions the key points and effect of programs.

主题分类 基礎與應用科學 > 資訊科學
社會科學 > 社會學
社會科學 > 傳播學
参考文献
  1. 許瑛昭(1999)。網路科技支援之電腦教學軟體對學生學習科學概念的影響。師大學報,44(1-2),1-16。
    連結:
  2. (2000)。海闊天空IV⎯網上學習,如何幫助孩子成長向前。天下雜誌2000年教育特刊。
  3. Barton, J.、Collins, A.(1997)。Portfolio assessment : a handbook for educators。Menlo Park, Calif.:Innovative Learning。
  4. Bickhard, M. H.(1992)。Scardfording and Self-Scardfording: Central Aspects of Development. Children's Development within social context。New Jersey:Hillsdale。
  5. 王鳳奎(1995)。知識型組織:應用資訊網路建構線上進階發展區。教學科技與媒體,25,24-32。
  6. 田耐青(1995)。建構論的教與學。教學科技與媒體,29,41-47。
  7. 朱則剛(1994)。建構主義知識論與情境認知對教育科技的意義。視聽教育,35,1-15。
  8. 江天健(1999)。電子佈告欄輔助歷史教學-以中國歷史專題討論課程爲例。竹師社會科教育學報,2,75-102。
  9. 何祖鳳、陳俊榮、陳銘欽(1998)。網路教學系統評估準則之研究。遠距教育,7,20-29。
  10. 從變異與選擇建構論的觀點談另類評量
  11. 建構主義取向的教學-師生交互猜測、互相成長的活動
  12. 應用資訊科技構建創造教育新模式
  13. 林生傳(1999)。中華民國課程與教學學會主編的九年一貫課程之展望。台北:揚智。
  14. 林奇賢(1999)。網路學習環境的設計與應用。資訊與教育,68,34-50。
  15. 施郁芬、陳如琇(1996)。情境脈絡與學習遷移。教學科技與媒體,29,23-31。
  16. 孫春在、朱俊豪、徐愛蒂(1999)。超媒體教材建構研究。資訊與教育,68,13-25。
  17. 徐雄健、周書生、徐慶驊、鄭世雄、李佳佳、張慧綺(1997)。虛擬實境美術教室。遠距教育十,9,24-29。
  18. 張史如(1997)。從建構主義的觀點探討網路超文件/超媒體應用於教學上的意義。資訊與教育雜誌,58,39-48。
  19. 張春興(1994)。教育心理學-三化取向的理論與實踐。台北:東華書局。
  20. 張美玉(1995)。歷程檔案評量在建構教學之應用:一個科學的實徵研究。教學科技與媒體,27,31-46。
  21. 張基成、唐宣蔚(2000)。一個架構於全球資訊網上的知識分散式網路學習社群。遠距教育,13,18-37。
  22. 何謂建構主義
  23. 莊淑閔(1998)。CanLearn網路教學平台系統。遠距教育,12,62-69。
  24. 許秀影、全宏志、簡肇胤、趙榮耀、劉虎城、楊大鶴(2000)。虛擬實境技術應用於遠距教學之研究。遠距教育,9,6-17。
  25. 郭昕周、林華、周倩(1998)。建構取向的遊戲式MUD學習環境。教學科技與媒體,37,28-40。
  26. 從理論到實務談建構主義
  27. 網路的科學教育
  28. 以建構論為基礎的科學教育理念
  29. 黃振豐(1997)。Internet在建構主義教學上所扮演的角色。教育資料與研究,18,38-40。
  30. 楊家興(1999)。虛擬學校:資訊網路下整合性的教學環境。管理與資訊學報,4,211-226。
  31. 熊召弟(1996)。真實的科學認知環境。教學科技與媒體,29,3-12。
  32. 趙金婷、鄭晉昌(1999)。虛擬實境學習環境的設計與評量。教學科技與媒體,47,2-11。
  33. 潘豐裕(1999)。網路遠距學習模式對資優生獨立研究之可行性探究。資優教育季刊,70,7-15。
  34. 顏榮泉(1995)。全球資訊網教學與學習上之應用探討。教學科技與媒體,25,33-41。
被引用次数
  1. 羅玉枝、游能揚、高俊傑(2013)。同儕回饋策略對籃球技能學習成效之探討。運動與健康研究,2(2),96-108。
  2. (2020)。營養教育介入對幼兒飲食行為影響之研究-比較吸收論與建構論兩種教學模式之差異。實踐博雅學報,31,111-1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