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名

從“教師專業發展”的觀點初探如何協助在職教師提昇“情緒涵養”

并列篇名

A Preliminary Inquiry on How to Help In-Servie Teachers Promote Their Emotional Cultivation from the Persective of Teachers'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DOI

10.6388/JES.200512.0138

作者

饒見維(Jian-Wei Rau)

关键词

教師專業發展 ; 情緒涵養 ; Teachers'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 Emotional Cultivation

期刊名称

教育科學期刊

卷期/出版年月

5卷2期(2005 / 12 / 01)

页次

138 - 153

内容语文

繁體中文

中文摘要

本文將首先根據《情緒涵養》(饒見維,民93)一書,簡要地闡明「情緒涵養」之意義。其次,本文將從「教師專業發展」的角度,進一步探討情緒涵養對在職教師的重要性。教師時時刻刻的情緒都會影響學生的情緒與學習。每一個教師面對學生時也都不斷在面臨各種問題的挑戰,需要不斷解決新舊問題,因此最需要的是冷靜的態度與穩定的情緒。人們似乎都認為教師是成熟的個體,教師是為人師表,但是人們往往忽略了教師也是有感覺、有情緒的個體。教師並不是聖人,教師也會有情緒的起伏,教師也會有情緒失控的時刻,教師也需要有社會的支持。因此,如何協助師資生及在職教師持續提昇其情緒涵養,乃成為近年來作者對教師專業發展的關注焦點。 基於這個動機,作者從民國九十三學年度開始執行國科會贊助之專題研究「情緒涵養取向的情緒教育理念在國小轉化為教育實務之協同行動研究」。在此項計劃中,作者邀請五位國小教師,成為本研究之協同研究教師,並成立一個「成長團體」。透過此成長團體的運作,一方面探討如何協助協同研究教師提昇情緒涵養,並在團體中探討如何把「情緒涵養取向的情緒教育理念」轉化為國小的教育實務,然後進一步引導協同研究教師在自己的教育現場中以行動研究的方式來發展更具體的教育實務。 本文將根據到目前為止的實踐經驗,試圖針對在職教師的「情緒涵養」進行初步分析與探討,包括:作者如何帶領此成長團體、成長團體的運作內容、協同研究教師在情緒涵養方面的成長情形、協同研究教師在情緒涵養方面的瓶頸等。

英文摘要

This paper will first explicate the meaning of ”emotional cultivation”, based on the book ”Emotional Cultivation” written by the author. The importance of emotional cultivation for in-service teachers will be explored further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teachers'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Teachers' emotions constanly influence the students' emotions and learning. In facing the students, teachers also face the challenge of solving various problems. They mostly need a calm attitude and stable emotions. However, we seem to deem them as mature adults and the role models of the pupils. We tend to ignore the fact that they are individuals who have feelings and emotions. They are not saints. Their emotions might rise and fall. Sometimes their emotions might also go out of control and desperately need social supports. Therefore, how to help pre-service and in-service teachers improve their emotional cultivation becomes the major concern of the author in recent years. Based of the previous motivation, the author carriedd out a research project named ”The Collaborative Action Research on the Transformation of the Notion of Emotional Education into Practices in Elementary Schools-An Emotional Cultivation Approach”, which is sponsored by the National Science Council in 2004. In this project, the author invited six teachers from elementary schools to serve as the collaborative teacher-researchers and to form a ”co-development group”. Through the operation of the co-development group, the research's major purpose is to explore how to help the collaborative teacher-researchers promote their ”emotional cultivation.” The group members also discussed how to transform the ”Emotional Cultivation Approach to Emotional Education” into the educational practices in elementary schools. Every collaborative teacher-researcher would further carry out an action research to develop more detailed and concrete practices. This paper is based on the author's experience in leading this co-development group. The author attempts to carry out a preliminary analysis and inquiry into the in-servie teachers' emotional cultivation, including how the author leaded the group, the operational details of the group, the collaborative teacher-researchers' growth in emotional cultivation, the bottleneck and difficulties of their growth in emotional cultivation, etc.

主题分类 社會科學 > 教育學
参考文献
  1. Bar-On, R.,Parker, J.D.A.(2000).The Handbook of Emotional Intelligence.San Fransico:Jossey-Bass.
  2. Work Stress, Performance and Emotional Management-A Review of Issues
  3. A Case for Emotional Literacy
  4. The Potential of Emotional Literacy
  5. Salovey, P.,Mayer, J.D.(1990).Emotional Intelligence.Imagination, Cognition, and Personality,9,185-211.
  6. 丹尼爾·高曼著、張美惠譯(1996)。EQ。台北:時報文化出版公司。
  7. 方紫薇(1995)。將氣憤情緒的壓力轉化爲動力。測驗與輔導,130,2679-2683。
  8. 方蘭生(1997)。解讀EQ:以社會、文化、與媒體爲背景看起。現代教育論壇,3,165-167。
  9. 王文秀(1997)。EQ180:如何培養孩子的EQ?。國教世紀,178,4-7。
  10. 王俊民(1989)。碩士論文(碩士論文)。國立政治大學教育研究所。
  11. 王財印(2000)。博士論文(博士論文)。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教育學系。
  12. 江文慈(1997)。情緒智力(EQ)意涵的再解析。諮商與輔導,136,2-8。
  13. 江文慈(2001)。透視教學中的關鍵張力:教師情緒。師友,408,43-47。
  14. 江欣霓(2002)。碩士論文(碩士論文)。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教育學系。
  15. 吳宗立(2001)。創造贏家的教師情緒管理。國教天地,146,44-48。
  16. 吳毓瑩(1997)。情緒智力的構念:想法與方向。教育資料與研究,19,11-17。
  17. 呂金燮(1997)。解析EQ的成份:談兒童後設情緒的培養。現代教育論壇,3,158-164。
  18. 李彥君(2002)。碩士論文(碩士論文)。臺中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
  19. 李勝彰(2003)。碩士論文(碩士論文)。彰化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
  20. 周立勳(1985)。碩士論文(碩士論文)。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
  21. 林佳慧(1988)。碩士論文(碩士論文)。華梵大學工業管理學系。
  22. 林金生(2003)。碩士論文(碩士論文)。國立高雄師範大學輔導研究所。
  23. 邱憲義(1994)。碩士論文(碩士論文)。國立台中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
  24. 胡鍊輝(1997)。如何提高學生的EQ。臺灣教育,559,37-41。
  25. 范熾文(1992)。碩士論文(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
  26. 唐文儀(1997)。碩士論文(碩士論文)。國立東華大學教育研究所。
  27. 張明麗(1980)。碩士論文(碩士論文)。國立政治大學教育研究所。
  28. 張欣戊(1997)。從智力理論討論起。現代教育論壇,3,147-149。
  29. 張茂源(2003)。碩士論文(碩士論文)。國立嘉義大學國民教育研究所。
  30. 張郁芬(2001)。碩士論文(碩士論文)。國立嘉義大學國民教育研究所。
  31. 張振成(1998)。談教師的情緒管理。教育實習輔導,4(3),1-5。
  32. 曹月珍(1997)。談教師的情緒管理。臺灣教育,559,42-45。
  33. 郭有過(1997)。情緒教育的目標與教略:情緒的了解、表達、管理與利用。臺灣教育,559,2-8。
  34. 郭志純(2003)。碩士論文(碩士論文)。國立嘉義大學國民教育研究所。
  35. 陳玉華(2003)。碩士論文(碩士論文)。大葉大學工業關係學系。
  36. 陳弦希(2001)。碩士論文(碩士論文)。臺北市立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
  37. 陳清勇(2000)。碩士論文(碩士論文)。國立台中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
  38. 陳淑琬(2000)。情緒教育的基本原則:找出師生情緒的律動。學生輔導,75,30-35。
  39. 陳榮茂(2000)。碩士論文(碩士論文)。臺中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
  40. 單小琳(1987)。博士論文(博士論文)。國立政治大學教育研究所。
  41. 程一民(1995)。碩士論文(碩士論文)。台北市立師範學院初等教育學系。
  42. 黃三吉(1991)。碩士論文(碩士論文)。國立政治大學教育研究所。
  43. 黃宏建(2002)。碩士論文(碩士論文)。彰化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
  44. 楊筱雲(2001)。碩士論文(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家政教育研究所。
  45. 廖本盛(2002)。碩士論文(碩士論文)。彰化師範大學特殊教育學系。
  46. 廖居治(1999)。從現代教師壓力看教師情緒管理。中等教育,50(1),29-33。
  47. 廖翌妙(2002)。碩士論文(碩士論文)。屏東師範學院教育心理與輔導研究所。
  48. 廖貴鋒(1985)。碩士論文(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
  49. 蔡玉青(1988)。博士論文(博士論文)。雲林科技大學企業管理技術研究所。
  50. 蔡淑娟(1988)。碩士論文(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社會教育研究所。
  51. 濮世緯(1996)。碩士論文(碩士論文)。國立政治大學教育研究所。
  52. 顏耀南(2002)。碩士論文(碩士論文)。國立中正大學教育研究所。
  53. 饒見維(1996)。教師專業發展:理論與實務。台北:五南圖書出版公司。
  54. 饒見維(2004)。情緒涵養。台北:五南圖書出版公司。
被引用次数
  1. 黃嘉莉(Jia-Li Huang);謝傳崇(Chuan-Chung Hsieh)(2022)。為何教師專業發展活動不有效?TALIS 2018臺灣國中教師調查結果之羅吉斯驗證。教育科學研究期刊。67(1)。1-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