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名

學生社會空間:高中地理教學對學生鄉土區域界定的一種嘗試

并列篇名

Students Social Space: A Method to Define Students' Home-place in Geographical Teaching of High School

DOI

10.29882/JTNUE.200804.0007

作者

林聖欽(Sheng-Chin Lin)

关键词

日常生活 ; 社會空間 ; 高中地理教學 ; 鄉土教育 ; 學生 ; everyday life ; social space ; high school geographical teaching ; local education ; student

期刊名称

師大學報:教育類

卷期/出版年月

53卷1期(2008 / 04 / 01)

页次

155 - 174

内容语文

繁體中文

中文摘要

1980年代以來,社會學的理論漸漸地融入到地理學的知識領域中,在此背景下,本文嘗試以新地理學所提出的社會空間觀點,對高中學生的鄉土區域範圍作界定;也藉由社會節點的觀點,提供教師調查鄉土教學資源的方法,以作為高中鄉土地理教學的參考之一。透過學生的日常生活路徑,並由社會節點、社會空間概念所構成的鄉土區域,具有兩個特點:一是這個鄉土區域,反映的是學生集體的情感與經驗,使得教師在進行鄉土地理教學的課程設計時,能夠顧及到每一位學生的感受;二是不同地區的高中,可以依其學生的主體性,界定出只與該校學生日常生活緊密相關的鄉土區域,希望讓學生對於鄉土特性的理解與鄉土問題的分析,能夠有更好的學習成效。

英文摘要

Since the 1980s, theoretical sociology and geography have increasingly emphasized the notion of social space. This study defines students' ”home-place” as a kind of social space which can also be interpreted in the light of social-node and everyday life-path theory. The study goes on to suggest that a geography course on ”home-place” can help students to better understand their own ”social space” with the school, the home and the community. To design their home-place course teachers will need to take into account students' collective emotions and experience, their accounts of their everyday life. One of the key ideas is that students will be eager to study harder in a course which enables them to better understand their own local situation, their own home-place.

主题分类 社會科學 > 教育學
参考文献
  1. 林瑞榮(2000)。國小鄉土教材的評鑑與設計。課程與教學季刊,3(3),73-90。
    連結:
  2. 楊智穎(2000)。我國國小鄉土教育課程發展與實施之研究─以臺南縣為例。課程與教學季刊,3(3),73-90。
    連結:
  3. A. Giddens、李康、李猛譯(2002)。社會的構成。新店:左岸文化。
  4. Hägerstrand, T.(1970).What about people in regional science.Papers of the Regional Science Association,26,7-21.
  5. Haggett, P.(2001).Geography: a global synthesis.Harlow:Prentice Education.
  6. Lenntorp, B.(1978).In Timing space and spaceing time. Human activity and time geography.London:Edward Arnold.
  7. Rogers, A.,Viles, H.,Andrew, G.(1992).The student`s companion to geography.Oxford:Blackwell.
  8. Taaffe, E. J.,S. Hanson (Eds.)(2001).Ten Geographic ideas that changed the world.New Jersey:Rutgers University Press.
  9. 但昭偉(1992)。學區制之商榷─家長有沒有權利為孩子選擇國民中小學。國教月刊,39(1-2),31-38。
  10. 李麗日(1999)。論學校與社區的結合─以「學校社區化、社區學校化」之角度觀之。社會科教育研究,4,183-203。
  11. 周蓮清(1999)。鄉土教育與九年一貫課程。國教輔導,38(4),12-16。
  12. 林聖欽(2004)。九年一貫課程的鄉土資源調查方法。臺灣師範大學地理研究報告,41,79-98。
  13. 林聖欽(2004)。九年一貫課程的鄉土空間界定方法。臺灣師範大學地理研究報告,40,21-43。
  14. 邱小萍、郭至和(2001)。以鄉土教學活動為核心之統整教學方案。教育研究資訊,9(5),57-76。
  15. 姚誠(1996)。鄉土台灣,鄉土重建-兼論建構台灣鄉土教育計劃。載於國立花蓮師範學院主辦之「國小鄉土教學教材教法論文研討會」論文,花蓮:
  16. 夏黎明(1988)。鄉土概念之初探。臺北:設計家。
  17. 張自立、高明智、羅秋昭、歐用生(1997)。課程研究:國民小學「鄉土教學活動」概念綱領。教育研究資訊,5(6),1-8。
  18. 許鐘云(2006)。臺北市,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地理學系在職進修。
  19. 郭至和(2000)。從鄉土教學活動到九年一貫課程。國教輔導,39(4),11-17。
  20. 陳玉玲(1998)。論鄉土教育的理論基礎。國民教育研究學報,4,143-164。
  21. 陳延輝(1997)。鄉土教學的推展與教材的編輯。臺南師院學報,30,159-173。
  22. 陳浙雲、余安邦(2003)。社區有教室:九年一貫課程與社區學校化的實踐。教育資料與研究,54,33-46。
  23. 陳國川(1995)。師苑教育叢書105。臺北:師大書苑。
  24. 陳憲明(1989)。臺灣東部漁撈活動的時間地理學研究。臺灣師範大學地理研究報告,15,89-116。
  25. 黃武鎮、曹治中(1990)。國民中學鄉土地理教材研究─理論與架構。臺中:臺灣省中等學校教師研習會。
  26. 黃純敏(2003)。鄉土文化課程的政策、轉換與實際:文化、認同與教育的分析觀點。教育研究資訊,11(5),29-58。
  27. 薛慶友(2005)。鄉土教育在九年一貫課程的定位。人文及社會學科教學通訊,16(3),98-113。
  28. 謝高橋(1991)。社會學。臺北:巨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