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名

替補賠償請求權之結構

并列篇名

The Structure of Claim for Substitute Damages

作者

游進發(Chin-Fa You)

关键词

替補賠償 ; 免給付義務 ; 金錢債務 ; 財產上損害之計算 ; 債務不履行 ; 大損害賠償 ; 小損害賠償 ; Substitute Compensation ; Exemption from Obligation ; Money Debt ; Calculation of Property Damage ; Breach of Contract ; Big Compensation ; Small Compensation

期刊名称

臺北大學法學論叢

卷期/出版年月

104期(2017 / 12 / 01)

页次

1 - 72

内容语文

繁體中文

中文摘要

替補賠償請求權,乃以金錢賠償給付之損害賠償請求權。替補賠償請求權之內容,乃金錢債務與免除給付義務。財產上損害之計算方法,亦共同構成替補賠償請求權之內容。替補賠償請求權之結構,符合相應每項債務不履行法定類型。儘管如此,在現行民法秩序裡,若干替補賠償請求權,只是某債務不履行法定類型例外之法律效果,而非原則、固有之法律效果。違反保護義務,亦應以替補賠償請求權作為原則、固有之法律效果,而非僅限於完整利益損害賠償請求權;給付遲延亦應以替補賠償請求權作為原則、固有之法律效果,而非僅以其為例外之法律效果。現行法之解釋亦允許,不能補正之瑕疵,以大損害賠償請求權與小損害賠償請求權之選擇,作為其原則、固有之法律效果。

英文摘要

The claim for substitute compensation is the claim for money compensation instead of payment. The content of the claim for substitute compensation is money debt and exemption from an obligation. The calculation of property damage also constitutes the content of the claim for substitute compensation. The structure of the claim for substitute compensation is in accordance with the corresponding non-performance of each type of debt. Nevertheless, in the current civil order, a number of claims for substitute compensation are not principle, but only exceptional legal effect of some type of breach of contract. The claim for substitute compensation should be the legal effect of breach of protection obligations. The payment delay should also adapt the claim for substitute compensation as principle legal effect. The interpretation of the current civil law does also allow that the debtor generally can make chose between large and small compensation.

主题分类 社會科學 > 法律學
参考文献
  1. 王澤鑑(2016)。債務不履行法的變遷─違約責任與損害賠償(下)。法令月刊,67(10)
    連結:
  2. 王澤鑑(2016)。債務不履行法的變遷─違約責任與損害賠償(下)。法令月刊,67(10)
    連結:
  3. 游進發(2007)。契約解除與不履行損害賠償請求之擇一兼契約解除前提下之信賴利益損害賠償請求─瑞士債務法之規範模式。法令月刊,58(3)
    連結:
  4. 楊佳元(2007)。雙務契約給付不能之效力。臺北大學法學論叢,61
    連結:
  5. 詹森林(2010)。不完全給付與物之瑕疵擔保之實務發展:從最高法院七十七年度第七次到九十六年度第八次民事庭會議決議。國立臺灣大學法學論叢,39(3)
    連結:
  6. Bucher, Eugen(1988).Obligationenrecht, Allgemeiner Teil.
  7. Canaris, Claus-Wilhelm(2001).Das allgemeine Leistungsstörungsrecht im Schuldrechtsmodernisierungsgesetz.ZRP,329-335.
  8. Gebauer, Martin(2007).Hypothetische Kausalität und Haftungsgrund.
  9. Huber, Peter,Faust, Florian(2002).Schuldrechtsmodernisierung: Einführung in das neue Recht.
  10. Jauernig, Othmar(Hrsg.)(2015).Bürgerliches Gesetzbuch: BGB.
  11. Lange, Hermann,Schiemann, Gottfried(2003).Schadensersatz.
  12. Larenz, Karl(1987).Schuldrecht Allgemeiner Teil.
  13. Larenz, Karl(1975).Methodenlehre der Rechtswissenschaft.
  14. Leenen, Detlef(1971).Typus und Rechtsfindung: Die Bedeutung der typologischen Methode für die Rechtsfindung dargestellt am Vertragsrecht des BGB.
  15. Looschelders, Dirk(2010).Schuldrecht Allgemeiner Teil.
  16. Lorenz, Stephan,Riehm, Thomas(2002).Lehrbuch zum neuen Schuldrecht.
  17. Medicus, Dieter,Lorenz, Stephan(2015).Schuldrecht I.
  18. Palandt, Otto (Hrsg.)(2000).Bürgerliches Gesetzbuch: BGB.
  19. Palandt, Otto (Hrsg.)(2011).Bürgerliches Gesetzbuch: BGB.
  20. Säcker, Franz Jürgen(Hrsg.),Rixecker, Roland(Hrsg.),Oetker, Hartmut(Hrsg.),Limperg, Bettina(Hrsg.)(2016).Münchener Kommentar zum Bürgerlichen Gesetzbuch: BGB, Band 2: Schuldrecht-Allgemeiner Teil.
  21. Schulze, Reiner(Hrsg.),Dörner, Heinrich(Hrsg.),Ebert, Ina(Hrsg.),Hoeren, Thomas(Hrsg.),Kemper, Rainer(Hrsg.),Saenger, Ingo(Hrsg.),Schreiber, Klaus(Hrsg.),Schulte-Nölke, Hans(Hrsg.)(2017).Bürgerliches Gesetzbuch: BGB, Handkommentar.
  22. 王千維(2016)。種類之債與給付不能。新學林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23. 王澤鑑(2005)。損害概念及損害分類。月旦法學雜誌,124
  24. 史尚寬(1990)。債法總論。自版。
  25. 向明恩(2012)。違反附隨義務、契約目的不達與解除契約之連結關係─最高法院一〇〇年度台上字第二號民事判決評析。月旦法學雜誌,209
  26. 向明恩(2011)。物之瑕疵擔保責任之再探─以凶宅為例─評台灣臺北地方法院九十九年度訴字二一八號民事判決。月旦裁判時報,12
  27. 朱柏松(2008)。我國及德國新債法之比較分析─以物之瑕疵擔保責任為中心。月旦法學雜誌,154
  28. 杜怡靜(2013)。承攬之瑕疵擔保請求權與損害賠償請求權之關係。月旦法學教室,131
  29. 林大洋(2012)。物的瑕疵責任之法律適用。司法周刊,1601
  30. 林誠二(2010)。契約義務與契約解除權之關聯性。台灣法學雜誌,150
  31. 林誠二(2013)。債法總論新解:體系化解說(下)。瑞興圖書股份有限公司。
  32. 林誠二(2008)。因承攬瑕疵所生損害賠償請求權消滅時效之適用問題。月旦法學教室,66
  33. 林誠二(2012)。債法總論新解:體系化解說(上)。瑞興圖書股份有限公司。
  34. 邱聰智(2008)。新訂民法債編通則(下)。自版。
  35. 邱聯恭、許士宦整理(2012)。口述民事訴訟法講義(三)。元照出版有限公司。
  36. 姚志明(2009)。民事法理論與判決研究(一)。元照出版有限公司。
  37. 姚志明(2011)。承攬瑕疵損害賠償與不完全給付於最高法院判決發展之軌跡。月旦法學雜誌,198
  38. 孫森焱(2010)。民法債編總論(下冊)。自版。
  39. 陳自強(2013)。承攬瑕疵救濟學說實務見解之分析。月旦法學雜誌,219
  40. 陳自強(2013)。不完全給付與物之瑕疵─契約法之現代化 II。新學林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41. 陳忠五(2012)。給付不能、給付遲延與不完全給付的區別。台灣法學雜誌,205
  42. 陳添輝(2006)。買賣。三民書局股份有限公司。
  43. 陳榮隆(2007)。擔保物權之新紀元與未來之展望。台灣法學雜誌,93
  44. 陳榮隆(2007)。新普通抵押權法之評析(上)。月旦法學雜誌,145
  45. 陳聰富(2008)。侵權違法性與損害賠償。元照出版有限公司。
  46. 曾世雄(1996)。損害賠償法原理。自版。
  47. 游進發(2016)。受任人過失處理委任事務。台灣法學雜誌,294
  48. 游進發(2016)。給付不能損害賠償─損害賠償代替給付與財損之計算。月旦裁判時報,49
  49. 游進發(2009)。民法第四七九條第一項消費借貸借用人價值償還義務─扞格不入下之融入嘗試。月旦民商法雜誌,24
  50. 游進發(2009)。瑞士債務法採契約利益主義?。台灣法學雜誌,130
  51. 游進發(2013)。信賴損害賠償請求權理論之建構。中研院法學期刊,13
  52. 黃立(2006)。民法債編總論。自版。
  53. 黃立編(2002)。民法債編各論(上)。元照出版有限公司。
  54. 黃茂榮(2002)。買賣法。自版。
  55. 黃茂榮(2010)。債法總論。植根法學叢書編輯室。
  56. 楊芳賢(1997)。給付遲延時解除契約與損害賠償請求權關係之立法例以及我國民法第二六十條等相關規定之探討。政大法學評論,58
  57. 詹森林(2003)。民事法理與判決研究(二)。元照出版有限公司。
  58. 詹森林(2015)。台灣民法債務不履行體系之發展─外國法之繼受、本國理論與實務之變遷。月旦法學雜誌,241
  59. 劉春堂(2011)。民法債編各論(中)。自版。
  60. 蔡晶瑩(2009)。承攬之瑕疵修補與損害賠償。台灣法學雜誌,131
  61. 蔡晶瑩(2005)。物之瑕疵概念在買賣法上之適用。中原財經法學,15
  62. 蔡晶瑩(2002)。從德國民法債務不履行法之修正看給付不能之轉變。中原財經法學,9
  63. 蔡晶瑩(2013)。凶宅交易之法律問題。台灣法學雜誌,222
  64. 鄭玉波(1991)。債法各論(上)。自版。
  65. 鄭玉波、陳榮隆修訂(2002)。民法債編總論。三民書局股份有限公司。
  66. 鄭冠宇(2015)。民法債編總論。自版。
  67. 錢國成(1980)。不完全給付與瑕疵擔保。法令月刊,31(10)
  68. 錢國成(1978)。不完全給付與物之瑕疵擔保責任。法令月刊,29(4)
  69. 戴修瓚(1993)。民法債編總論。自版。
被引用次数
  1. (2019)。給付遲延中之給付不能亦是遲延損害。月旦法學雜誌,285,34-45。
  2. (2023)。支持函之研究。臺大法學論叢,52(4),1567-16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