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文献
|
-
周君蘭、畢盈、李盈淳(2001)。搖頭丸新聞報導之媒體建構:以中國時報、聯合報、民生報與自由時報爲例。傳播與管理研究,1(1),121-144。
連結:
-
邱貴芬(2003)。尋找「台灣性」:全球化時代鄉土想像的基進政治意義。中外文學,32(4),45-65。
連結:
-
唐士哲(2005)。在速度的廢墟中挺進:電子媒介新聞的唯物批判觀點。新聞學研究,84,79-118。
連結:
-
中國時報(2006/06/04)
-
中國時報(2006/06/05)
-
2006豔夏海灘音樂節:最終站@台北新金山海水浴場
-
法務部戒毒資訊網
-
Benjamin, W、林志明譯(1998)。說故事的人。台北市:台灣攝影。
-
Chyi, H. I.,McCombs M.(2004).Media Salience and the Process of Framing: Coverage of the Columbine School Shooting.Journalism and Mass Communication Quarterly,81(1),22-35.
-
de Certeau, M.,Steven Rendall (Trans.)(1984).The practice of everyday life.Berkeley: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
-
Devenport-Hines R.、鄭文譯(2003)。毒品。台北:時報文化。
-
du Guy, P.,Hall S.,Janes L.,Mackay h.,Negus Keith(1997).Doing Cultural Studies: The Story Of the Sony Walkman.London:Sage in association with The Open University.
-
Foucalt, M.、尚衡譯(1990)。性意識史:第一卷導論。台北市:桂冠。
-
Foucault, M.、陳志梧譯、夏鑄九、王志弘編著(1993)。空間的文化形式與社會理論讀本。台北:明文書局。
-
Schlosser, E.、張美惠譯(2005)。大麻,草莓園,色情王國。台北:時報文化。
-
Young, J.(Eds.),Cohen, S.(1981).The Manufacture of News: Social Problems, Deviance and the Mass Media.Sage.
-
大D、小D(2006)。搖頭花。台北:商週。
-
中國時報(2003/08/02)
-
楊國樞編(1991)。台灣的社會問題。台北:巨流。
-
楊舒媚(2001)。E來了!搖頭丸的超人氣與超危機。新新聞,758,23-26。
-
解坤城(2004)。國立交通大學社會與文化研究所。
-
廖剛甫(2001)。私立東海大學社會學研究所。
-
鄧宗聖(2004)。私立南華大學傳播管理研究所。
-
墾丁男孩(2005)。男灣。台北:寶瓶文化。
-
鍾佳沁(2002)。台灣大學建築城鄉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