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名

婚姻移民的空間分析:地理資訊系統的應用

并列篇名

An Analysis of Where Married Immigrants Locate in Keelung: The Application of GIS

DOI

10.6265/TJSW.2009.8(1)3

作者

張菁芬(Chin-Fen Chang);黃映翎(Ying-Ling Huang)

关键词

婚姻移民 ; 大陸配偶 ; 外籍配偶 ; 地理資訊系統 ; 基隆市 ; married immigration ; foreign spouse ; GIS ; Keelung

期刊名称

臺灣社會福利學刊

卷期/出版年月

8卷1期(2009 / 08 / 01)

页次

71 - 117

内容语文

簡體中文

中文摘要

依2008年12月內政部統計資料得知,全台灣地區大陸及外籍配偶的人數爲413,421人,而這些因婚姻關係移民至台灣的人口到底都居住在哪裡?這些婚姻移民的空間分布與聚集的情形爲何?了解這些婚姻移民的空間分布實有助於福利服務資源的配置與輸送。本文以基隆市大陸和外籍配偶爲主要的分析對象,運用地理資訊系統(GIS)爲分析方法,針對基隆市婚姻移民進行地理空間聚集和分布情形的分析。首先,希冀了解基隆市大陸及外籍配偶人口的空間分布情形;進而,探析當前服務據點與需求潛在人口群的關聯,以思考服務資源輸送的可近性;最後,針對大陸及外籍配偶群聚之區域,探析集中在某些特定區域的生活空間樣貌。 因此,本研究透過區位分析掌握基隆市大陸及外籍配偶人口的分布,優勢在於:首先,建立基隆市大陸及外籍配偶的資料庫,以做爲服務的參酌;第二,透過區位與人口分布情形,以掌握大陸及外籍配偶生活區域與動態;第三,透過GIS的套疊系統,可以瞭解目前大陸及外籍配偶在各行政區及各行政里的分布比例與集中情形,以作爲建構服務策略之參酌。最後,透過大陸及外籍配偶空間分布與資源配置的關連性進行比對,以作爲未來服務資源再配置的考量。

英文摘要

As of December 2008, Taiwan had 413,421 married immigrants from mainland China and other countries. The authors ask an important question: Exactly where do these married immigrants locate in Taiwan? Answering this question will help us find out the extent to which services are provided to people in need. The authors used the GIS to find out exactly where such immigrants live in the Taiwanese city of Keelung. The first goal of the study was to understand the problem these married immigrants faced in determining where they would live; the second goal was to learn the extent to which the foreign spouses used immigration services to ascertain the accessibility of relevant services. To explore why these immigrants aggregated in a specific area, the author went into the field to collect social data by interviewing people. The database that resulted from these efforts should help the authorities in Keelung redesign the services they provide to this segment of their population. Moreover, the GIS can help service providers find out how these married immigrants are distributed in the district. Finally, the findings may help social workers redesign their own service delivery systems and rethink the methods of data analysis they use in practice.

主题分类 社會科學 > 社會學
参考文献
  1. Caldwell, C.(2006).Islam on the Outskirts of the Welfare State.The New York Times Magazine(2006/02/05).
  2. Dorling, D.,R. Woodward(1996).Social Polarization 1971-1991: a Micro-Geographical Analysis of Britain.Progress in Planning,45(2)
  3. Ginsberg, N.(1992).Divisions of Welfare: A Critical Introduction to Comparative Social Policy.London:Sage.
  4. Hutchinson, Jo,Janie Percy-Smith (ed.)(2000).Policy Responses to Social Exclusion: Towards Inclusion?.Buckingham:Open University Press.
  5. Lawless, P.(eds.),Y. Smith,R. Martin(eds.),S. Hardy(eds.)(1998).Unemployment and Social Exclusion: Landscapes of Labour Inequality.London:Jessica Kingsley.
  6. Littlewood, P.(eds.),S. Herkommer(1999).Social Exclusion in Europe: Problems and Paradigms.London:Ashgate.
  7. Madanipour, A.(eds.),G. Cars(eds.),J. Allen(eds.)(1998).Social Exclusion in European Cities: Processes, Experiences and Responses.London:Jessica Kingsley.
  8. McCray, Talia,Nicole Brais(2007).Exploring the Role of Transportation in Fostering Social Exclusion: The Use of GIS to Support Qualitative Data.Networks and Spatial Econemics,7(4),397-412.
  9. Mohanty, C.T.(eds.),Alexander M. J.(eds.)(1997).Feminist Genealogies, Colonial Legacies, Democratic Features.London:Routhledge.
  10. Nah, K.H.(1993).Perceived Problems and Service Delivery for Korean Immigrants.Social Work,38(3),289-296.
  11. O''Brien, M.,S. Penna(2008).Social Exclusion in Europe: Some Conceptual Issues.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Social Welfare,17,84-92.
  12. van Kempen, Eva T.(1997).Poverty Pockets and Life Chances: On the Role of Place in Shaping Social Inequality.American Behavioral Scientist,41(3),430-449.
  13. Wagner , Antonin(2008).Citizenship Through Education. A Comment on Social Exclusion in Europe: Some Conceptual Issues.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Social Welfare,17,93-97.
  14. 內政部統計處(2008)。內政統計通報。
  15. 王慶中、萬育維(1995)。社會學-社會學與社會工作者的反省。台北:五南。
  16. 台北市少年輔導委員會(1999)。八十七年少年犯案區域特性分析報告。
  17. 石計生(2004)。全球化士林的產業生態空間位移:地理資訊系統的研究取向。東吳社會學報,16,99-147。
  18. 石計生(2007)。社會地理資訊系統-ArcGIS的研究教學。台北:儒林。
  19. 石計生(2003)。地圖所補捉到的產業生態蹤跡:GIS與台北市士林區。人文社會實驗室-士林地區人文社會變遷研究專案計畫成果研討會
  20. 吳宜樺(2006)。碩士論文(碩士論文)。高雄師範大學。
  21. 吳明儒、呂朝賢、陳昭榮(2008)。社區能力指標與地理資訊系統(GIS)應用之研究:以台南市社區發展協會爲例。社區工作培力成果發表及經驗交流研討會
  22. 吳舒靜(2002)。碩士論文(碩士論文)。暨南大學教育政策與行政研究所。
  23. 李瑞金、張美智(2004)。從文化觀點探討東南亞外籍配偶在台灣的生活適應。社區發展季刊,105,101-108。
  24. 邱埱雯(2001)。女性移民:文化邊界標誌與認同。當代,164,92-93。
  25. 洪榮宏、廖向芃、鄧岳荃、鄭巧玲(2007)。以開放式地理服務支援健康城市資料之空間分布現象呈現。健康城市學刊,5,59-69。
  26. 夏曉鵑(2000)。資本國際化下的國際婚姻-以台灣的外籍新娘現象爲例。全球化下的社會學想像-國家、經濟與社會研討會
  27. 馬振庭(2005)。台灣各縣市外籍女性配偶規模的決定因素。國立政治大學行政管理碩士學程。
  28. 基隆市政府
  29. 大陸及外籍配偶資料庫
  30. 基隆市政府
  31. 基隆市綜合發展計畫報告
  32. 張淑慧(2005)。地理資訊系統(GIS)在少年犯罪防治工作之運用。社區發展季刊,111,116-125。
  33. 張菁芬(2002)。經濟全球化之下台灣社會安全改革的目標、阻礙與策略-兼論地理資訊系統(GIS)對社會安全之啓發。自然與社會環境空間資訊應用研討會「人文與社會」主題
  34. 張菁芬(2008)。基隆市外籍配偶暨大陸配偶人口區位分析報告。
  35. 張菁芬(2004)。空間的排除與區域網絡服務模式-以社子地區爲例。社區發展季刊,106,271-284。
  36. 張雅祝(2005)。碩士論文(碩士論文)。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地理學系在職進修碩士班。
  37. 莫藜藜、張菁芬合編(2006)。多元取向的社會工作服務模式:台北市社子地區的推動與實踐。台北:松慧。
  38. 許雅惠(2004)。台灣媳婦越南情:一個質性角度的觀察。社區發展季刊,105,176-196。
  39. 逢甲大學地理資訊中心(2000)。國土資訊系統基礎環境建置計劃社會福利資訊系統。台中市:台中市政府。
  40. 曾瑞玲、柯瓊芳(2004)。外商在台北市的區位分析:聚集與歷史背景之探討。東吳社會學報,16,61-97。
  41. 國政研究報告
  42. 黃映翎(2008)。碩士論文(碩士論文)。東吳大學社會學系。
  43. 黃慧琪(2004)。1990年後台北市零售業產業空間發展與群集分析。東吳社會學報,16,33-60。
  44. 萬敏婉(2005)。碩士論文(碩士論文)。台灣大學國家發展研究所。
  45. 劉麗雯(2004)。非營利組織:協調合作的社會福利服務。台北:雙葉。
  46. 劉麗雯、官有垣、陸宛蘋、陳錦堂合編(2008)。空間分析觀點的社會服務方案評估方法-GIS的應用。非營利組織的評估:理論與實務,73(96)
  47. 劉麗雯、邱瑜瑾、陸宛蘋(2001)。九二一賑災組織資源網絡調查與解析暨東勢、石岡、與和平鄉GIS空間圖像查詢系統建構。台中縣:台中縣政府。
  48. 劉麗雯、張利能(2004)。GIS在地方政府賑災組織資源管理上的運用:以九二一震災的社會服務管理體系建構爲例。東吳社會學報,16,1-31。
  49. 歐陽鐘玲(2006)。台北市醫療設施分布之地理研究。地理研究,45,51-72。
  50. 蔡瑞明、劉麗雯、項靖、呂芳懌、謝志龍(2005)。GIS資訊科技於社會福利之運用-台中市居家服務決策支援系統研究。台中:台中市政府。
  51. 國土通訊
  52. 鄭雅雯(2000)。碩士論文(碩士論文)。東華大學族群關係與文化研究所。
被引用次数
  1. 陳雅惠、陳郁蕙、李俊霖、王瓊芯(2018)。農業損失空間分析與政策涵義:以雲嘉南淹水潛勢地區為例。調查研究:方法與應用,41,7-55。
  2. 黃映翎、張菁芬(2014)。探究弱勢新移民家庭兒童面臨空間排除的風險:質化 GIS 的應用。社會政策與社會工作學刊,18(1),89-141。
  3. 李秀如(2015)。「她們」和「我們」一樣還是不一樣?─中港越印泰女性婚姻移民與臺灣女性價值觀的比較分析。新竹教育大學人文社會學報,8(2),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