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名

公所基層人員執行「馬上關懷」急難救助的困難與調適:五位實務工作者的經驗

并列篇名

The Difficulties and Adaptive Solutions of Local District Bureaucrats When Carrying out Emergency Assistance Through the "Urgent Care System"-The Experiences of Five Executives

DOI

10.6265/TJSW.2013.11(1)4

作者

劉一龍(Yi-Long Liu);鄧佳明(Chia-Ming Teng)

关键词

社會救助 ; 急難救助 ; 馬上關懷 ; Public assistance ; Emergency assistance ; Urgent Care System

期刊名称

臺灣社會福利學刊

卷期/出版年月

11卷1期(2013 / 06 / 01)

页次

113 - 156

内容语文

繁體中文

中文摘要

臺灣在1980年制定通過社會救助法,急難救助正式被納入臺灣社會救助體系。由於社會經濟情勢需要,執政當局額外提出不同急難救助方案,例如2008年訂定「馬上關懷」急難救助,審核方式為村、里長(或幹事)、地區公所實務工作者搭配民間單位完成,由於政策規劃特殊,預期福利輸送過程將遭遇多元困難,這些難處與調適成為本文研究重心。我們先整合學界觀點及媒體報導,發掘實務困境,訪問五位實務工作者,獲得對議題的看法。結果發現,政策具備多元通報、在地救助、快速訪視與核發等優點;也有時間急迫、人力不足、媒體、績效與政治壓力等問題。最後,我們建議運用更多社工發揮專業,避免政策淪為「審查與蓋章」工具。

英文摘要

Since the Taiwan government's passage of the Public Assistance Act in 1980, emergency assistance has been officially considered a part of Taiwan's social assistance system. Because of the social and economic situation changed, people's need may not be satisfied at the same time, the ruling party proposed new emergency assistance programs. An example is the Urgent Care System, which was established in 2008. Village directors and street-level bureaucrats employed by local city councils, as well as executives at district offices and non-governmental organizations, were responsible for implementing the system. As the policy specifications were very detailed, various difficulties were expected to be encountered during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Urgent Care System. The key objective of the authors' study was to understand these difficulties and the adaptive solutions for them. First, news reports and the views of scholars were accessed to provide insight into the difficulties faced by the executives running the system. Using this information as background, the authors then interviewed five of these executives to obtain their first-hand perspectives. The study results show that the Urgent Care System has several advantages such as good provision of assistance at the local level, timely interviews, and a good evaluation mechanism. However, there were also problems, such as time pressure on staff, insufficient manpower, difficulties in interacting with the media, poor performance by achievements inspection, and political pressure. The authors recommend increasing the number of social workers because of their professional skills and knowledge. Doing so would prevent the system from devolving into a tool for ”verification and rubber-stamping.”

主题分类 社會科學 > 社會學
参考文献
  1. 劉一龍(2012)。臺灣區域人口遷徙的再分析:「遷移轉型」概念之運用。人口學刊,45,35-75。
    連結:
  2. 張協昇、張瑞楨(2009/03/02)。〈馬上關懷 警查報引爭議〉。《自由時報》。
  3. 張明慧、謝進盛、羅緗綸、劉星君(2008/06/28)。〈「馬上關懷」被吐槽「冷氣房決策」〉。《聯合晚報》。
  4. 劉愛生、祁容玉、李恩慈(2008/11/17)。〈要怎麼發放?基層剉咧等!〉。《聯合晚報》。
  5. 潘杏惠(2008/08/07)。〈馬上關懷訪查名冊 基層疑慮〉。《中國時報》。
  6. 侯千絹(2008/11/22)。〈馬上關懷浮濫 審委心冷〉。《自由時報》。
  7. 中華民國統計資訊網(2012)。〈2011年社會指標統計年報〉。資料檢索日期:2012年12月24日,網址:http://www.stat.gov.tw/mp.asp?mp=4。
  8. 孫健忠(2008)。〈對「馬上關懷急難救助」的觀察與期待〉。資料檢索日期:2012年6月24日。網址:http://www.npf.org.tw/post/1/4982。
  9. 都會中心(2008/08/09)。〈馬上關懷送現金 官員怕「馬上關」〉。《中國時報》。
  10. 王篤強(2008)。〈打開社會的壓力鍋,關懷弱勢,方向要高遠,手法要細膩〉。資料檢索日期:2012年6月24日。網址:http://www.npf.org.tw/post/1/5059。
  11. 內政部(2012)。〈馬上關懷急難救助專區〉。資料檢索日期:2012年6月24日。網址:http://www.moi.gov.tw/chi/chi_ipmoi_note/ipmoi_note_detail.aspx?sn=18。
  12. 林萬億(2009)。〈社會探索:社會福利寒冬就在眼前〉(苦勞網,原刊於中國時報)。資料檢索日期:2012年6月24日。網址:http://www.coolloud.org.tw/node/33896。
  13. Argyle, M.(1989).The Social Psychology of Work.London:Penguin.
  14. Babbie, E.(2010).The Practice of Social Research.Singapore:Cengage Learning.
  15. Baker, R.(1976).The Multirole Practitioner in Generic Orientation to Social Work Practice.British Journal of Social Work,6,327-52.
  16. Brown, A.,Bourne, Ian(1996).The Social Work Supervisor.Buckingham:Open University Press.
  17. Delattre, E. J.(1989).Character and Cops: Ethics in Policing.Washington, D.C.:American Enterprise Institute for Public Policy Research.
  18. Edward, R. L.(Ed.),Yankey, J. A.(Ed.)(1991).Skill for Effective Human Service Management.Washington D.C.:NASWP Press.
  19. Gilbert, N.,Terrell, P.(2002).Dimensions of Social Welfare Policy.Boston:Pearson Education.
  20. Kelly, M.(1994).Theories of Justice and Street-level Discretion.Journal of Public Administration Research and Theory,4,119-40.
  21. Lenski, E.(1966).A Theory of Social Stratification.New York:McGraw-Hill Inc..
  22. Lipsky, M.(2010).Street-Level Bureaucracy: Dilemmas of the Individual in Public Service.New York:Russell Sage Foundation Publications.
  23. Lister, L.(1987).Contemporary Direct Practice Roles.Social work,32(5),384-91.
  24. Neuman, W. L.(2004).Basics of Social Research: Qualitative and Quantitative Approaches.New Jersey:Pearson Education.
  25. Parasuraman, A.,Zeithaml, V. A.,Berry, L. L.(1985).A Conceptual Model of Service Quality and its Implications for Future Research.Journal of Marketing,49,41-50.
  26. Schein, E. H.(1992).Organizational Culture and Leadership.San Francisco:Jossey-Bass.
  27. Stone, D. A.(1997).Policy Paradox: The Art of Political Decision Making.New York:W.W. Norton and Company.
  28. Vinzant, J. C.,Crothers, A. L.(1998).Street-level Leadership: Discretion and Legitimacy in Front-Line Public Service.Washington, D.C.:Georgetown University Press.
  29. 內政部社會福利工作人員研習中心編(2008)。如何建立福利服務輸送之有效管理機制。臺北:內政部社會福利工作人員研習中心。
  30. 尤貽君(2009)。臺北市社會救助之挑戰與展望。社區發展季刊,124,15-27。
  31. 王淑月(2004)。碩士論文(碩士論文)。南投縣,國立暨南國際大學社會政策與社會工作研究所。
  32. 王朝明(2007)。碩士論文(碩士論文)。臺中市,中國醫藥大學醫務管理研究所。
  33. 王篤強(2007)。貧窮、文化與社會工作。臺北:洪葉文化。
  34. 古揆一、邱馨慧、凃淳展、繞美玉、趙智驤、許雅惠(2010)。社會工作實務決策之價值衝突與因應策略─南投縣埔里區社會福利服務中心馬上關懷個案分析。「專業實踐,創意無限」社會工作實務研討會
  35. 石守正(2010)。碩士論文(碩士論文)。臺北市,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社會教育學研究所。
  36. 石晏宇(2010)。碩士論文(碩士論文)。臺北市,國立政治大學社會工作研究所。
  37. 江明修(1997)。公共行政學:理論與社會實踐。臺北:五南。
  38. 江淑慧(2009)。碩士論文(碩士論文)。臺中市,朝陽科技大學社會工作研究所。
  39. 呂靜淑(2005)。碩士論文(碩士論文)。臺北市,東吳大學社會工作研究所。
  40. 李允傑、丘昌泰(2003)。政策執行與評估。臺北:元照。
  41. 李佩玲(2008)。碩士論文(碩士論文)。臺中市,東海大學社會工作研究所。
  42. 李榕峻(2005)。碩士論文(碩士論文)。花蓮縣,慈濟大學社會工作研究所。
  43. 李錦鳳(2009)。碩士論文(碩士論文)。臺南市,長榮大學社會工作研究所。
  44. 林沛伶(2007)。碩士論文(碩士論文)。臺中市,東海大學社會工作研究所。
  45. 林萬億(2009)。我國社會福利的回顧與前瞻。第三次全國民間社會福利研討會
  46. 姜悌文(1997)。碩士論文(碩士論文)。臺北市,國立中興大學法律研究所。
  47. 洪玲茹(2002)。碩士論文(碩士論文)。屏東縣,國立屏東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
  48. 孫健忠(1995)。臺灣地區社會救助政策發展之研究。臺北:時英。
  49. 孫健忠(2002)。我國社會福利行政體制現況與問題的初探。社區發展季刊,98,40-48。
  50. 張又升(2004)。碩士論文(碩士論文)。臺北市,國立臺灣大學社會工作研究所。
  51. 張玉(2010)。碩士論文(碩士論文)。臺北市,國立臺灣大學社會工作研究所。
  52. 張國書(2008)。碩士論文(碩士論文)。桃園縣,國防大學政治作戰學院社會工作研究所。
  53. 許秀如(2009)。碩士論文(碩士論文)。嘉義縣,國立中正大學法律研究所。
  54. 陳弘章(2010)。碩士論文(碩士論文)。臺中市,國立中興大學國家政策與公共事務研究所。
  55. 陳怡靖、陳加修、廖姿茵、葉素玲、葉曉瑩、張英陣(2010)。「馬上關懷急難救助專案」執行現況及社工員角色定位探討。「專業實踐,創意無限」社會工作實務研討會
  56. 陳昭榮(1985)。碩士論文(碩士論文)。臺北市,東吳大學社會學研究所。
  57. 陳雪芳(2008)。碩士論文(碩士論文)。臺北市,東吳大學法律學研究所。
  58. 陳瑞勇(2010)。碩士論文(碩士論文)。高雄市,國立中山大學政治學研究所。
  59. 黃光國(1999)。儒家倫理與專業倫理:矛盾與出路。思與言,37(4),83-124。
  60. 黃秀香(2006)。博士論文(博士論文)。臺北市,東吳大學社會工作研究所。
  61. 黃源致(2001)。博士論文(博士論文)。南投縣,暨南國際大學公共行政與政策研究所。
  62. 黃翠琴、張榮輝、蕭信彬、余采縈(2006)。彰化縣政府研究報告彰化縣政府研究報告,彰化:。
  63. 萬育維(2007)。社會福利服務:理論與實踐。臺北:三民。
  64. 廖宗侯(2006)。碩士論文(碩士論文)。南投縣,國立暨南國際大學社會政策與社會工作研究所。
  65. 劉近榮(2004)。碩士論文(碩士論文)。嘉義縣,國立中正大學社會福利研究所。
  66. 劉美淑(1995)。碩士論文(碩士論文)。臺中市,東海大學社會工作研究所。
  67. 蔡政文編(2009)。2009年臺灣展望。臺北:國家政策研究基金會。
  68. 蔡雅芳(2008)。碩士論文(碩士論文)。嘉義縣,國立中正大學犯罪防治研究所。
  69. 賴麗伶(2008)。碩士論文(碩士論文)。嘉義縣,國立中正大學法律研究所。
  70. 鍾志強(2004)。碩士論文(碩士論文)。基隆市,國立臺灣海洋大學海洋法律研究所。
  71. 魏啟林(2000)。政府再造運動。臺北:晨星。
被引用次数
  1. 鍾道詮,陳怡如,郭婉鈴,吳美珠,余毓珍,王孝仙(2021)。里長與店家對街友的認識及協助意願:以士林區為例。社會工作實務與研究學刊,10,75+77+79-107。
  2. (2024)。當個案服務遇到政治—公部門社會工作服務案例與反思。社區發展季刊,186,163-171。
  3. (2024)。都市鄰里公園環保化的政績政治:新北市三重區個案研究。都市與計劃,51(3),247-281。